第429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何意?
近親?何為近親?
為何不能近親,不是講究一個親上加親嗎?
還有女的居然要二十才能成婚,那不成老姑娘了嗎?
男的二十二,要知道他們這時,許多男子十來歲就已經有通房丫頭服侍了呀!
這後世的規矩當真是讓人奇怪。
【那肯定不是,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後代,古代為什麽那麽多人身子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近親結婚,而沒成年的那就更不用說了,宋仁宗呢,最喜歡的就是年輕妃子。古代的女子很大的一個任務那就是傳宗接代,從結婚後的第一天起她們就把這個任務背在了身上,那些妃子十二三歲就嫁給了他,所以生孩子時也才十四五歲。】
【十四五歲啊,我的老天爺,發育得晚的青春期都還沒到呢,身心都不成熟,生下來的孩子怎麽能好,又怎麽能養好?隻是那時候的人都不知道,再加上宋仁宗自己就身體不好,或許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到了宋仁宗的身體上麵。】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趙禎一下子頓住,他喜歡年輕妃子,那是沒錯,可他從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她們早早地入宮,宮裏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而且有太醫調養身子,怎麽也不會比在宮外差了啊。
至於不成熟……他看他的那些個妃子個個玲瓏剔透,也不至於不成熟。
這幕中女子,不會是胡說的吧。
近親結婚,他都是沒太明白是何意。
【當然了,宋仁宗自己的身體應該也有原因,準確的來說是跟他們整個趙家都有關係,我們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宋朝皇室的子嗣其實都不怎麽樣,之所以咱們沒有太關注是因為大多還是因為他們妃子多生得多,總有那麽幾個健康長大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如今確實也算高壽,他自己也清楚。
但是與他這般高壽的人也不是沒有。
再說前朝,幕中女子時常提及的李杜二人同樣是高壽。
可再一想大宋皇室,這……倒是件不好的事情。
哪怕隻是隨意想想法子,他竟也是腦中一片空白。
【這皇帝無子那還了得?朝中大臣們比他還著急,也不管宋仁宗失去了兒子傷心難過,紛紛上書讓他過繼宗室子弟。】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以往他們就比較著急,如今一聽說是宋朝皇室的血脈不行,他們個個心中便更急了。
這可如何是好,定是會遭有心之人惦記上的啊。
這些個憂國憂民的大臣都在想,明日上朝一定要再奏請官家過繼子嗣。
自然什麽都比不過大宋的社稷穩定重要。
【他過繼的就是後來的宋英宗,當時他的名字叫趙宗實,其實早在宋仁宗生兒子之前趙宗實就被養在宮裏過,但是後來宋仁宗一連幾個孩子,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又把趙宗實給送了迴去,而值得一提的是,趙宗實的爸爸趙允讓也曾經是皇帝備胎,後來就是因為有了宋仁宗才又被送出了宮。】
趙禎恍然大悟,原來是他。
想必趙曙是自己的賜名了。
他倒是個有福氣的,可他用的是本屬於自己孩子的福氣,一想到這個趙禎心中就不舒服。
若是他稍微有點不好的地方就斷了他這條路。
【眼看著梅開二度,宋仁宗一家跟耍著人玩似的,大家都覺得趙宗實肯定心中不滿而且說不定趙禎的兒子都是他害死的,咱們還是那句話萬事皆有可能,但是我個人覺得是不大可能,像趙禎一直沒有兒子,好不容易有了,他難道會不好好地看著?包括後宮懷孕的妃子,那不得當國寶對待?】
聽到這可能,趙禎心中大震,這倒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
趙宗實有這麽大的膽子?
然而轉念他也覺得不可能,雖說大宋邊疆不定,但他這皇宮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別的他不敢說,有皇後在,他對後宮的安穩還是敢肯定的。
所以方才在聽說可能是妃子亂事他才會如此激動,現在想來,都不可能,後宮的妃子不可能,趙宗實也不可能讓人在後宮作亂。
隻是想起他的最興來。
最興來歷來身子不好,難道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離自己而去嗎?
【如果隻是死了一個,那是趙宗實幹的還有點可能性,說明這個人有謀劃而且狠毒,但是一連幾個,連公主都個個活不長,這怪到趙宗實的身上,那就不大合理了。】
本來還有些懷疑趙宗實的人這下也沒什麽疑慮了。
在後宮戕害皇家子嗣,本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針對那麽多的皇子和公主。
為了不露出馬腳,但凡是個正常的人也會盡量少動手,斷然不可能對公主動手。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說不定這就是趙宗實轉移他們注意的一個手段呢?
反其道而行之,洗脫自己的嫌疑。
若真是如此,大宋有這樣的人當皇帝,怕是興盛之日不久矣。
【公元1062年,嘉佑七年,在司馬光、包拯、韓琦等大臣的極力勸說下,趙禎立趙宗實為皇子,賜名曙。】
【眼看著朝堂局勢變化,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王安石的眼光是敏銳的,所以他在這時候出仕是很有可能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近親?何為近親?
為何不能近親,不是講究一個親上加親嗎?
還有女的居然要二十才能成婚,那不成老姑娘了嗎?
男的二十二,要知道他們這時,許多男子十來歲就已經有通房丫頭服侍了呀!
這後世的規矩當真是讓人奇怪。
【那肯定不是,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後代,古代為什麽那麽多人身子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近親結婚,而沒成年的那就更不用說了,宋仁宗呢,最喜歡的就是年輕妃子。古代的女子很大的一個任務那就是傳宗接代,從結婚後的第一天起她們就把這個任務背在了身上,那些妃子十二三歲就嫁給了他,所以生孩子時也才十四五歲。】
【十四五歲啊,我的老天爺,發育得晚的青春期都還沒到呢,身心都不成熟,生下來的孩子怎麽能好,又怎麽能養好?隻是那時候的人都不知道,再加上宋仁宗自己就身體不好,或許很多人都把原因歸結到了宋仁宗的身體上麵。】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趙禎一下子頓住,他喜歡年輕妃子,那是沒錯,可他從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她們早早地入宮,宮裏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而且有太醫調養身子,怎麽也不會比在宮外差了啊。
至於不成熟……他看他的那些個妃子個個玲瓏剔透,也不至於不成熟。
這幕中女子,不會是胡說的吧。
近親結婚,他都是沒太明白是何意。
【當然了,宋仁宗自己的身體應該也有原因,準確的來說是跟他們整個趙家都有關係,我們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宋朝皇室的子嗣其實都不怎麽樣,之所以咱們沒有太關注是因為大多還是因為他們妃子多生得多,總有那麽幾個健康長大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如今確實也算高壽,他自己也清楚。
但是與他這般高壽的人也不是沒有。
再說前朝,幕中女子時常提及的李杜二人同樣是高壽。
可再一想大宋皇室,這……倒是件不好的事情。
哪怕隻是隨意想想法子,他竟也是腦中一片空白。
【這皇帝無子那還了得?朝中大臣們比他還著急,也不管宋仁宗失去了兒子傷心難過,紛紛上書讓他過繼宗室子弟。】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以往他們就比較著急,如今一聽說是宋朝皇室的血脈不行,他們個個心中便更急了。
這可如何是好,定是會遭有心之人惦記上的啊。
這些個憂國憂民的大臣都在想,明日上朝一定要再奏請官家過繼子嗣。
自然什麽都比不過大宋的社稷穩定重要。
【他過繼的就是後來的宋英宗,當時他的名字叫趙宗實,其實早在宋仁宗生兒子之前趙宗實就被養在宮裏過,但是後來宋仁宗一連幾個孩子,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又把趙宗實給送了迴去,而值得一提的是,趙宗實的爸爸趙允讓也曾經是皇帝備胎,後來就是因為有了宋仁宗才又被送出了宮。】
趙禎恍然大悟,原來是他。
想必趙曙是自己的賜名了。
他倒是個有福氣的,可他用的是本屬於自己孩子的福氣,一想到這個趙禎心中就不舒服。
若是他稍微有點不好的地方就斷了他這條路。
【眼看著梅開二度,宋仁宗一家跟耍著人玩似的,大家都覺得趙宗實肯定心中不滿而且說不定趙禎的兒子都是他害死的,咱們還是那句話萬事皆有可能,但是我個人覺得是不大可能,像趙禎一直沒有兒子,好不容易有了,他難道會不好好地看著?包括後宮懷孕的妃子,那不得當國寶對待?】
聽到這可能,趙禎心中大震,這倒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
趙宗實有這麽大的膽子?
然而轉念他也覺得不可能,雖說大宋邊疆不定,但他這皇宮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別的他不敢說,有皇後在,他對後宮的安穩還是敢肯定的。
所以方才在聽說可能是妃子亂事他才會如此激動,現在想來,都不可能,後宮的妃子不可能,趙宗實也不可能讓人在後宮作亂。
隻是想起他的最興來。
最興來歷來身子不好,難道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離自己而去嗎?
【如果隻是死了一個,那是趙宗實幹的還有點可能性,說明這個人有謀劃而且狠毒,但是一連幾個,連公主都個個活不長,這怪到趙宗實的身上,那就不大合理了。】
本來還有些懷疑趙宗實的人這下也沒什麽疑慮了。
在後宮戕害皇家子嗣,本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針對那麽多的皇子和公主。
為了不露出馬腳,但凡是個正常的人也會盡量少動手,斷然不可能對公主動手。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說不定這就是趙宗實轉移他們注意的一個手段呢?
反其道而行之,洗脫自己的嫌疑。
若真是如此,大宋有這樣的人當皇帝,怕是興盛之日不久矣。
【公元1062年,嘉佑七年,在司馬光、包拯、韓琦等大臣的極力勸說下,趙禎立趙宗實為皇子,賜名曙。】
【眼看著朝堂局勢變化,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王安石的眼光是敏銳的,所以他在這時候出仕是很有可能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