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心中微微緊了緊,那他要怎麽做,寫詩前先思考?如此寫出來的詩還是他的詩嗎?


    在一旁的杜甫自然將李白的反應盡收眼底,想起二人方才的打算,杜甫似是無意道:「我仔細思索一番,感覺你還是很適合去國子監的,我也想同你一處去。」


    杜甫雖然覺得自己有些政治才能,但也比不上王安石這些人。


    他是想「致君堯舜上」,可是他覺得幕中女子說得也對,「少年強則國強。」


    左右如今聖人也不可能讓安史之亂發生。


    若是他們能教好那些孩子,那大唐的未來不就有希望了嗎?


    【在他的詩文中,處處都體現著類似這樣的感覺。】


    【霸王別姬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因為有著這個故事,許多人尤其是藝術家們會刻意地放大項羽的優點,從而達到一個更好的藝術效果。】


    【「勢窘而溢價」可以很好地用在項羽的身上,古今有許多文人都寫過有關項羽的詩文,像之前我們講過的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誇讚項羽,認為人們至今思念著項羽,是因為項羽寧死不屈的氣節。】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已經把扶月帶迴了府中。


    府中的這幾個姑娘們都是她挑選出來的,她們的膽子比一般姑娘的大,往往敢於與人對抗。


    但是她們中大多數的人想法都還是那些老想法,最典型的一點就是她們認為她們的未來就應該是找到一個好男人嫁了。


    唯獨近來才跟著她進府的扶月心思通透一些,隻是膽子也是真的大,有點沒規沒矩的。


    方才見到書房擺著那突然出現之物,她竟還想上手摸,被李清照嗬斥一聲這才收了手。


    所幸是巨幕突然來了,要不然李清照高低得好好說她幾句。


    這時聽到幕中女子提到李清照,扶月比李清照還激動,望著李清照兩隻眼睛亮亮的,像是裏麵乘著星星似的,可剛剛被李清照說了,她這時也不敢說話。


    見她那模樣李清照也沒搭她,是該磨磨她的性子的。


    沒忍住勾了勾唇,李清照又把注意力放到巨幕之上去了。


    幕中女子這樣提到她的詩句,是對她不認同?


    之前幕中女子是說過項羽好殺,這她當然也承認,可這與項羽寧死不屈的氣節並不衝突啊。


    【而唐代詩人杜牧卻和李清照有不同的看法,他在《題烏江亭》中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他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忍辱負重才是真男兒。像我們知道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也沒有覺得勾踐被迫求和丟臉,為什麽呢,因為他後來重振旗鼓滅了吳國。杜牧認為「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身邊還有那麽多優秀的人才,說不定還可以捲土重來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最近的身子好一點了,全仰仗聖人派了禦醫下來幫他醫治。


    得了這樣的榮寵,杜牧也很清楚,那是巨幕中女子的無形的幫助,他心中感激卻也無法感激。


    隻能更加認真地看巨幕。


    這首詩……杜牧頓了頓,這是要誇他和王安石一樣多深思?


    他認為自己這想法是沒什麽問題的。


    不隻是勝敗乃兵家常事,就說這世間有什麽事情是有定律的?


    項羽死得太過於隨意了。


    哪怕是有一點點希望,他也不該那麽輕易地放棄。


    【事實是項羽已死,沒人能知道他沒死天下會是一個什麽樣的懸念,但人們的作品中常紀念他寧死不屈,杜牧卻另闢蹊徑覺得惋惜項羽負氣自刎,這樣不與常人想法類似的議論常常出現在杜牧的作品中,像他寫「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也是一樣,他認為如果沒有那場東風,赤壁之戰或許就是曹操勝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一驚,他也這般認為的。


    若不是自己倒了黴,他不一定會輸給他們。


    是老天沒有站在他的這邊。


    即便當時他們實力有些懸殊,但他曹操又不是沒有以少勝多過。


    沒關係,曹操認為老天不會一直站在誰的一邊,他總還有機會的。


    【從這兩首詩我們可以看出,杜牧詠史很大程度上是帶著一種理想主義去思考的,更多地是站在文人角度,赤壁之戰曹操勝不過孫劉聯軍是事實,而項羽視人命為草芥,不管從什麽角度來講他的失敗都是必然。】


    【我們都說歷史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結合,或許沒有那偶然的運氣,必然會來得慢一點,但是你猜為什麽必然叫必然呢?】


    曹操瞬間黑臉。


    他如何就勝不過孫劉聯軍?


    什麽必然偶然,他隻信人定勝天!


    罷了,過去之事都隻任他過去,他會讓世人知道,最後勝利還是屬於他們曹氏的。


    【針對杜牧寫的《題烏江亭》,王安石在路過烏江時進行了反駁,寫下了《烏江亭》一詩。】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他認為垓下之戰敗後,項羽已經大勢已去,「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雖然江東還有人才,但不見得能再和項羽捲土重來。】


    公元202年,漢五年。


    說起這事情,感觸最深的還得是劉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