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願對方好走。
【而元稹曾經給杜甫寫過墓誌銘,我們好像提到過吧,他是欣賞杜甫,但這寫墓誌銘寫得最多的還是屬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小聲說,據說他是靠這個發家致富的,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為柳宗元寫的《柳子厚墓誌銘》,根據劉禹錫的《祭柳員外文》所寫,給柳宗元寫墓誌銘這件事情,是劉禹錫拜託給而他的,「勒石垂後,屬於伊人。」但其實他們三人本來就是好朋友,如果沒有真情在,韓愈的這篇墓誌銘恐怕也成不了沈德潛筆下的「墓誌銘中,千秋絕唱。」】
唐,元和年間。
韓愈無言。
寫墓誌銘得到報酬確實比較多,但若是讓他為柳子厚寫墓誌銘,怎麽能收取銀兩呢?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柳子厚要走在他們的前頭是嗎?
同樣震驚的是劉禹錫。
看到元稹逝世的話,他才驚覺人都是要走的。
看到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他才想起自己與柳宗元的情誼。
他能想像自己會有多悲痛,也能理解白居易的痛。
【在元稹離開的這一年,白居易六十歲,在古代算是高壽,而高壽的代價便是看著自己熟悉的人一個一個地離開自己。】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同樣已經六十多歲的蘇軾再認同不過了。
這一生他送走了太多的人,看到過太多的離開。
到如今,他已經看淡生死了。
唯一的遺憾大抵就是他不能送自己離開。
【直到九年後,公元840年,開成五年,白居易還做夢夢到自己的這位至交好友,他寫下律詩《夢微之》。】
【《夢微之》這首詩大概是我們能看到的白居易與元稹最後的互動,在這一刻,他們的友誼已經跨越了生死,可謂是「至死不渝」。】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晚上夢見與元稹攜手同遊,早上起來淚水怎麽也止不住,而此事的白居易馬上就是一個七旬老人了呀,「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迴秋。」漳浦,河南地界,他在這兒已經病了三場了,而鹹陽的草也已經長了八個年頭。】
唐,元和年間。
看著白居易慢慢拉下去的臉,這次元稹還真不知該如何開解對方。
似乎這次該被開解的是他自己啊。
但是他也不需要開解,生死有命,說那麽多也沒什麽用,倒不如像白居易所說,之後找個大夫來看看。
【像這些詩句不了解背景很難猜是什麽意思,元稹死於長安,次年葬到鹹陽,這裏寫的大概就是白居易認為的元稹真正離開的歲月。】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你」在黃泉之下,屍首都已化作泥沙,而「我」 尚在人間白髮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最後紮心了,「你」的小兒子和女婿相繼離世,「你」在底下知道這事情了嗎?】
這次元稹也維持不住臉上的淡然了。
他……他與白居易怎的如此命苦?
他的小兒子和女婿,他們該還比較年輕才是,為何會早逝呢?
這一刻,元稹覺得自己先走或許是好的,於自己是好的,倒是少了這許多的離別傷心。
【這首詩其實寫得很隨意,感覺就是傷心難過,想到什麽說什麽,這就是和朋友最好的相處方式,真誠而自然。】
【那個聽聞他被貶江州就「垂死病中驚坐起」的至交好友已離去多時,這叫白居易如何能不心感悲涼?】
白居易沒再看元稹,他盯著巨幕卻迴憶起了幕中女子說的這首詩。
這是當初他剛被貶江州時元稹寫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還記得當時元稹洋洋灑灑寫了許多話,表達了他對自己被貶的氣憤與難以置信。
也是因為他信中的同仇敵愾與勸說開解,讓白居易度過了那段傷心時光。
想到日後會過上沒有他陪著自己同甘共苦的日子,白居易心中便堵得慌。
他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都不同,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晚年的白居易信佛教,時常和劉禹錫等人遊歷於龍門一帶,他自號香山居士,放空這一切讓白居易暫時放下了這些煩憂,公元842年,會昌二年,劉禹錫病逝,白居易傷心不已,但人,終究是向死而生的,元稹如此,劉禹錫如此,他也一樣,公元846年,會昌六年,白居易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葬於香山。】
白居易閉眼,結束了。
人的一生看似漫長,可是卻又如此短暫。
這樣也好,若是自己先死,那痛苦是他們的。
【他死後,許多人都十分悲痛,當時的皇帝唐宣宗李忱還為他寫了一首悼亡詩《吊白居易》,但是都說到這兒了,我忍不住說說唐宣宗的侄子也就是他的前一任皇帝唐武宗李炎,這個李炎也是長時間服用丹藥導致喜怒無常身體惡化,算是服丹而亡的。】
【在有唐太宗服丹藥而亡的傳聞後,唐憲宗因為服用丹藥被害身亡,唐穆宗直接服用丹藥身亡,李炎已經是唐朝第四個死因跟丹藥有很大關係的皇帝了,所以說,東西不能亂吃啊!】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再次被驚嚇到。
每一次幕中女子的出現總能給他帶來震驚的消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而元稹曾經給杜甫寫過墓誌銘,我們好像提到過吧,他是欣賞杜甫,但這寫墓誌銘寫得最多的還是屬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小聲說,據說他是靠這個發家致富的,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為柳宗元寫的《柳子厚墓誌銘》,根據劉禹錫的《祭柳員外文》所寫,給柳宗元寫墓誌銘這件事情,是劉禹錫拜託給而他的,「勒石垂後,屬於伊人。」但其實他們三人本來就是好朋友,如果沒有真情在,韓愈的這篇墓誌銘恐怕也成不了沈德潛筆下的「墓誌銘中,千秋絕唱。」】
唐,元和年間。
韓愈無言。
寫墓誌銘得到報酬確實比較多,但若是讓他為柳子厚寫墓誌銘,怎麽能收取銀兩呢?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柳子厚要走在他們的前頭是嗎?
同樣震驚的是劉禹錫。
看到元稹逝世的話,他才驚覺人都是要走的。
看到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他才想起自己與柳宗元的情誼。
他能想像自己會有多悲痛,也能理解白居易的痛。
【在元稹離開的這一年,白居易六十歲,在古代算是高壽,而高壽的代價便是看著自己熟悉的人一個一個地離開自己。】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同樣已經六十多歲的蘇軾再認同不過了。
這一生他送走了太多的人,看到過太多的離開。
到如今,他已經看淡生死了。
唯一的遺憾大抵就是他不能送自己離開。
【直到九年後,公元840年,開成五年,白居易還做夢夢到自己的這位至交好友,他寫下律詩《夢微之》。】
【《夢微之》這首詩大概是我們能看到的白居易與元稹最後的互動,在這一刻,他們的友誼已經跨越了生死,可謂是「至死不渝」。】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晚上夢見與元稹攜手同遊,早上起來淚水怎麽也止不住,而此事的白居易馬上就是一個七旬老人了呀,「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迴秋。」漳浦,河南地界,他在這兒已經病了三場了,而鹹陽的草也已經長了八個年頭。】
唐,元和年間。
看著白居易慢慢拉下去的臉,這次元稹還真不知該如何開解對方。
似乎這次該被開解的是他自己啊。
但是他也不需要開解,生死有命,說那麽多也沒什麽用,倒不如像白居易所說,之後找個大夫來看看。
【像這些詩句不了解背景很難猜是什麽意思,元稹死於長安,次年葬到鹹陽,這裏寫的大概就是白居易認為的元稹真正離開的歲月。】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你」在黃泉之下,屍首都已化作泥沙,而「我」 尚在人間白髮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最後紮心了,「你」的小兒子和女婿相繼離世,「你」在底下知道這事情了嗎?】
這次元稹也維持不住臉上的淡然了。
他……他與白居易怎的如此命苦?
他的小兒子和女婿,他們該還比較年輕才是,為何會早逝呢?
這一刻,元稹覺得自己先走或許是好的,於自己是好的,倒是少了這許多的離別傷心。
【這首詩其實寫得很隨意,感覺就是傷心難過,想到什麽說什麽,這就是和朋友最好的相處方式,真誠而自然。】
【那個聽聞他被貶江州就「垂死病中驚坐起」的至交好友已離去多時,這叫白居易如何能不心感悲涼?】
白居易沒再看元稹,他盯著巨幕卻迴憶起了幕中女子說的這首詩。
這是當初他剛被貶江州時元稹寫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還記得當時元稹洋洋灑灑寫了許多話,表達了他對自己被貶的氣憤與難以置信。
也是因為他信中的同仇敵愾與勸說開解,讓白居易度過了那段傷心時光。
想到日後會過上沒有他陪著自己同甘共苦的日子,白居易心中便堵得慌。
他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都不同,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晚年的白居易信佛教,時常和劉禹錫等人遊歷於龍門一帶,他自號香山居士,放空這一切讓白居易暫時放下了這些煩憂,公元842年,會昌二年,劉禹錫病逝,白居易傷心不已,但人,終究是向死而生的,元稹如此,劉禹錫如此,他也一樣,公元846年,會昌六年,白居易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葬於香山。】
白居易閉眼,結束了。
人的一生看似漫長,可是卻又如此短暫。
這樣也好,若是自己先死,那痛苦是他們的。
【他死後,許多人都十分悲痛,當時的皇帝唐宣宗李忱還為他寫了一首悼亡詩《吊白居易》,但是都說到這兒了,我忍不住說說唐宣宗的侄子也就是他的前一任皇帝唐武宗李炎,這個李炎也是長時間服用丹藥導致喜怒無常身體惡化,算是服丹而亡的。】
【在有唐太宗服丹藥而亡的傳聞後,唐憲宗因為服用丹藥被害身亡,唐穆宗直接服用丹藥身亡,李炎已經是唐朝第四個死因跟丹藥有很大關係的皇帝了,所以說,東西不能亂吃啊!】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再次被驚嚇到。
每一次幕中女子的出現總能給他帶來震驚的消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