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算是對他的一種認可,從古至今,這樣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許多文人也開始想像,若是有人把自己與李白、蘇軾並列……
當然了,他們想的可不是如此並列,而是真正的如同李白、蘇軾那般的並列。
那是多麽光榮的一件事情啊。
【「酌酒援北鬥,我亦虱其間。」然後我們一起用北鬥七星作為勺子飲酒。感覺做文人就是要敢想,一般人沒有這想像力。】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我」輕聲歌唱,「我」仿佛睡著了,但精神卻還醒著,「我」如鴻鵠高飛,要探一探這天地方圓。】
以北鬥酌酒,這樣的寫法倒也不算稀奇。
莊周夢蝶這樣的想像那才會叫人驚艷呢,下麵的句子才更讓人感興趣。
他們想知道辛棄疾想像中的天地是何種樣子的。
然而他們並沒能如願得知。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還想再唱,夢卻醒了,將枕頭拿開,心中悵然,人生就不能有圓滿的嗎?這句和蘇軾此中的「此事古難全」就對上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理解辛棄疾的,他明白對方的惘然在何處,他相信所有真正了解了辛棄疾的人都明白。
他們都巴不得與辛棄疾生在同一個年代,能幫著他一起實現他這唯一的願望。
然而這樣熱血的念頭隻能放在腦子裏。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等到真正處於那個年代,才會知道想要實現有多難。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表達。
幕中女子談了辛棄疾多少作品,範成大就幾次了解到辛棄疾想要北伐的心。
他也越發想做點什麽幫助辛棄疾。
可是他勢單力薄,北伐也非一日之功,若那麽簡單就能成功也不會成為辛棄疾的遺憾了。
但北伐之事還是得做的,他覺得官家怕也該著急了。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趙構已經慌過那股子勁兒了。
他想了許多的辦法讓自己不至於成為千古罪人,甚至想過要不要早點讓位。
但是那麽做實在太沒臉,而且現在還不到那個時候,萬一呢,萬一他就成了呢?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這些話,「我」不是沒人可說,可以跟你訴說「我」的那些苦悶,但是一泓秋水卻將我們隔開了。這兩句所表達的應該不僅僅是沒法和友人訴苦,因為他如今寫詩不就是在與之交流嗎?但是他卻說「秋水隔嬋娟」,或許他隻是不知從何說起,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說再多也無法解決如今困境。】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如此這般已經很久了,他心中憋著太多的苦悶。
每每想說卻不知同何人說。
隻能借著詩詞將之表達出來。
原以為沒人能懂自己,沒想到後世之人看得如此清楚。
看著看著他不由得心中發酸。
這幕中女子能否告訴他,他應該如何做。
【辛棄疾的這首詞以夢幻訴說理想,用一種極其浪漫的形式把自己的苦悶給表達了出來,他一生不得誌,甚至這樣的苦悶也不知該如何與他人說道。這首詞想像豐富、形容大膽、感情充沛,是一首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首詞中確實有些李白想像中的浪漫的味道。
他又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這浪漫主義作品,想像二字很重要。
【如果說《水調歌頭·我誌在寥闊》是在用浪漫的描寫訴說他的愁苦,那麽《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就是在用極致的抒情表達他的怨憤,這首詞跌宕起伏,又是一篇不一樣的妙作。】
【這首詞也同樣有序交代了作詞的動機,原來,他給鉛山縣的這些亭子園子都作了《賀新郎》的詞,然後有一天坐在停雲亭裏看著風景甚好,就特別高興,所以就寫了這首詞,意思就跟陶淵明的《停雲》一樣,差不多都是思念親友的意思。】
東晉。
此人還挺有意思,給亭子、園子作詞。
跟他們一起來這山中的孩子多,眾人都希望他能教這些孩子一些詩詞。
但隻讀不作,並不知他們學得如何。
如此說來,倒是可以叫他們作些身邊事物。
稚童而已,了解的東西能有多少。
【「甚矣吾衰矣。」這首詞延續辛棄疾多用典的習慣用到了許多的典故,其中第一句是直接借用了《論語·述而》中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一句,我們之前提到過,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修復禮崩樂壞的社會現狀,復興周公事業,因為這算是他的執念,所以他經常做夢夢見周公,但是後來一直到老他也沒有實現這個理想,直到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希望,這時他也慢慢地開始夢不到周公,暗喻政治失意。】
東周。
孔子臉色未變,但弟子們都知道他心中定然不好受。
功業未成那還有希望,即便前路艱辛,他們也能閉眼前行。
可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條,如今的努力還有任何的作用嗎?
然而,不做此事,他們還能做何?
【「悵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真是讓人惆悵啊!「我」這一生,好友零落,如今剩了幾個?交遊就是朋友的意思,歐陽修曾有「交遊零落如此」之句,「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白髮生了三千丈又如何,麵對人間萬事還不是一笑而過,這兒化用李白「白髮三千丈」之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許多文人也開始想像,若是有人把自己與李白、蘇軾並列……
當然了,他們想的可不是如此並列,而是真正的如同李白、蘇軾那般的並列。
那是多麽光榮的一件事情啊。
【「酌酒援北鬥,我亦虱其間。」然後我們一起用北鬥七星作為勺子飲酒。感覺做文人就是要敢想,一般人沒有這想像力。】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我」輕聲歌唱,「我」仿佛睡著了,但精神卻還醒著,「我」如鴻鵠高飛,要探一探這天地方圓。】
以北鬥酌酒,這樣的寫法倒也不算稀奇。
莊周夢蝶這樣的想像那才會叫人驚艷呢,下麵的句子才更讓人感興趣。
他們想知道辛棄疾想像中的天地是何種樣子的。
然而他們並沒能如願得知。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還想再唱,夢卻醒了,將枕頭拿開,心中悵然,人生就不能有圓滿的嗎?這句和蘇軾此中的「此事古難全」就對上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理解辛棄疾的,他明白對方的惘然在何處,他相信所有真正了解了辛棄疾的人都明白。
他們都巴不得與辛棄疾生在同一個年代,能幫著他一起實現他這唯一的願望。
然而這樣熱血的念頭隻能放在腦子裏。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等到真正處於那個年代,才會知道想要實現有多難。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表達。
幕中女子談了辛棄疾多少作品,範成大就幾次了解到辛棄疾想要北伐的心。
他也越發想做點什麽幫助辛棄疾。
可是他勢單力薄,北伐也非一日之功,若那麽簡單就能成功也不會成為辛棄疾的遺憾了。
但北伐之事還是得做的,他覺得官家怕也該著急了。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趙構已經慌過那股子勁兒了。
他想了許多的辦法讓自己不至於成為千古罪人,甚至想過要不要早點讓位。
但是那麽做實在太沒臉,而且現在還不到那個時候,萬一呢,萬一他就成了呢?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這些話,「我」不是沒人可說,可以跟你訴說「我」的那些苦悶,但是一泓秋水卻將我們隔開了。這兩句所表達的應該不僅僅是沒法和友人訴苦,因為他如今寫詩不就是在與之交流嗎?但是他卻說「秋水隔嬋娟」,或許他隻是不知從何說起,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說再多也無法解決如今困境。】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如此這般已經很久了,他心中憋著太多的苦悶。
每每想說卻不知同何人說。
隻能借著詩詞將之表達出來。
原以為沒人能懂自己,沒想到後世之人看得如此清楚。
看著看著他不由得心中發酸。
這幕中女子能否告訴他,他應該如何做。
【辛棄疾的這首詞以夢幻訴說理想,用一種極其浪漫的形式把自己的苦悶給表達了出來,他一生不得誌,甚至這樣的苦悶也不知該如何與他人說道。這首詞想像豐富、形容大膽、感情充沛,是一首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首詞中確實有些李白想像中的浪漫的味道。
他又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這浪漫主義作品,想像二字很重要。
【如果說《水調歌頭·我誌在寥闊》是在用浪漫的描寫訴說他的愁苦,那麽《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就是在用極致的抒情表達他的怨憤,這首詞跌宕起伏,又是一篇不一樣的妙作。】
【這首詞也同樣有序交代了作詞的動機,原來,他給鉛山縣的這些亭子園子都作了《賀新郎》的詞,然後有一天坐在停雲亭裏看著風景甚好,就特別高興,所以就寫了這首詞,意思就跟陶淵明的《停雲》一樣,差不多都是思念親友的意思。】
東晉。
此人還挺有意思,給亭子、園子作詞。
跟他們一起來這山中的孩子多,眾人都希望他能教這些孩子一些詩詞。
但隻讀不作,並不知他們學得如何。
如此說來,倒是可以叫他們作些身邊事物。
稚童而已,了解的東西能有多少。
【「甚矣吾衰矣。」這首詞延續辛棄疾多用典的習慣用到了許多的典故,其中第一句是直接借用了《論語·述而》中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一句,我們之前提到過,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修復禮崩樂壞的社會現狀,復興周公事業,因為這算是他的執念,所以他經常做夢夢見周公,但是後來一直到老他也沒有實現這個理想,直到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希望,這時他也慢慢地開始夢不到周公,暗喻政治失意。】
東周。
孔子臉色未變,但弟子們都知道他心中定然不好受。
功業未成那還有希望,即便前路艱辛,他們也能閉眼前行。
可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條,如今的努力還有任何的作用嗎?
然而,不做此事,他們還能做何?
【「悵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真是讓人惆悵啊!「我」這一生,好友零落,如今剩了幾個?交遊就是朋友的意思,歐陽修曾有「交遊零落如此」之句,「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白髮生了三千丈又如何,麵對人間萬事還不是一笑而過,這兒化用李白「白髮三千丈」之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