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了宋朝,休養生息了百年,「禮樂文武大備」,開始有了柳永「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柳永是第一個大力變革南唐花間詞的詞人,李清照說他的詞「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雖然詞很協音律,但是用詞太俗,不算好。】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這後世女子,竟是一點也不給他留麵子。
柳永曆來受女子歡迎,倒是極少有被女子說俗的。
不過就幕中女子所提到的李清照的那幾首詞來說確實是優秀之作,這點倒是無可厚非。
柳永嘆息,隻能說後生可畏吧。
女子尚能如此,那後世想必優秀者眾多。
而他怕是會終有一日被遺忘在時間長河。
【然後又說張先、宋祁、宋庠以及沈唐、元絳、晁次等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這些人有佳句而無佳篇,不算好。】
唐,元和年間。
有佳句而無佳篇,那不是說他們的嗎?
自從先時女子這樣說過之後,賈島開始從苦苦鑽研字句轉到了鑽研整首詩。
若是將整首詩都琢磨出來就不會無佳篇了。
不過看到旁人也有此問題,他反倒是沒那般慌張了。
【到了晏殊、歐陽修、蘇軾,他們學識極高,填這些詞應該是簡簡單單手到擒來,但是「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就是一些不加修飾不管平仄的詩罷了,而且還「往往不協音律」,她認為也不算好。】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被誇贊學識極高,歐陽修已經毫無反應。
這段時間他已經被各路人奉承得不欲再聽了。
他記得李清照曾說蘇軾的詞就是長短不一的詩,所以他早就猜到自己的詞在這李清照眼中想來也是一樣,然而他卻沒想到竟還被寫成了一篇文章。
歐陽修也不怎麽在意,畢竟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非一般人所能撼動的,但如此被說,自然也高興不到哪兒去。
【而王安石、曾鞏,他們「文章似西漢」,古文寫得特別好,但是要是讓他們寫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
曾鞏一時不知該喜還是憂,如今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名頭,他算是在歐陽修座下出了名。
但最近忙著做事,創作之事卻是怠慢了不少。
如今聽到李清照誇他古文寫得好,他自然也是欣喜的,但批他寫詞,那也不必。
哪有那般誇張?
心中問出這話後,曾鞏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詞不如老師他們。
連老師他們都被說不好,他的詞作哪裏算得上好?
【說了這麽多,李清照才擺出自己的觀點,「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詞有詞的特點,別和詩、文混在一起。】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覺得李清照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他不認為自己就該被抨擊,畢竟他「以詩為詞」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詞的地位,而實際上也做到了。
若世人都不承認詞作,那詞作怎麽能永遠延續下去呢?
不過李清照的話倒也提醒了他,或許他也應該注意一下音律之類。
【李清照覺得後來的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始能知之」,他們寫的詞才算是有了那麽點味道,但是也不算完美。】
魯直文才不可挑,而少遊更是有屈宋之才也。
蘇軾忍不住感嘆,這小姑娘的要求還有些高,也不知她能否真的將他們詞句中的不足準確地找出來。
【「晏苦無鋪敘」,晏幾道的詞少了點鋪敘,「賀苦少典重」,賀鑄的詞用典不怎麽樣,「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秦觀的詞情深一片,卻少了點實際的東西,有點空有其表的意思。李清照覺得黃庭堅的詞還可以,但是呢,「譬如良玉有瑕」,還是有點小缺點,所以也不算完美。】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這不是李清照這時候的作品,卻句句說到了她的心坎上。
即便巨幕沒有出現李清照都得懷疑這是自己所寫。
這些評價句句都是她的真實想法。
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如今想讓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來看自己批那些文人的痛楚。
想到這些會被他們本人,或是被更優秀的詞人看到,李清照臉頰都有些泛紅了。
不過她也不算太在意就是了,實話還不讓人說了?
【說來說去都不大行,有些人說李清照太過於自大,但我個人倒覺得不至於,第一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這些評價都是事實吧,挺客觀的,第二個李清照也沒說你們都不行,就我自己行。】
李清照確實沒說自己能比得過這些前輩。
任何的創作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但隻要寫了就要敢於接受他人好的意見。
【其實文學批評不就是這樣嗎?指出問題才能去解決問題,隻要言之有理不帶著個人情緒亂噴就行了。】
李清照連連點頭,看得一旁趙明誠直樂。
「正是此理。」趙明誠知道她這時在作何想,於是便開口附和幕中女子的話。
果不其然,李清照醉意薰染地轉頭望他一眼,又點了點才說:「我亦如此認為。」
說完竟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了。
「慢些喝。」趙明誠擔心李清照喝多了傷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這後世女子,竟是一點也不給他留麵子。
柳永曆來受女子歡迎,倒是極少有被女子說俗的。
不過就幕中女子所提到的李清照的那幾首詞來說確實是優秀之作,這點倒是無可厚非。
柳永嘆息,隻能說後生可畏吧。
女子尚能如此,那後世想必優秀者眾多。
而他怕是會終有一日被遺忘在時間長河。
【然後又說張先、宋祁、宋庠以及沈唐、元絳、晁次等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這些人有佳句而無佳篇,不算好。】
唐,元和年間。
有佳句而無佳篇,那不是說他們的嗎?
自從先時女子這樣說過之後,賈島開始從苦苦鑽研字句轉到了鑽研整首詩。
若是將整首詩都琢磨出來就不會無佳篇了。
不過看到旁人也有此問題,他反倒是沒那般慌張了。
【到了晏殊、歐陽修、蘇軾,他們學識極高,填這些詞應該是簡簡單單手到擒來,但是「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就是一些不加修飾不管平仄的詩罷了,而且還「往往不協音律」,她認為也不算好。】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被誇贊學識極高,歐陽修已經毫無反應。
這段時間他已經被各路人奉承得不欲再聽了。
他記得李清照曾說蘇軾的詞就是長短不一的詩,所以他早就猜到自己的詞在這李清照眼中想來也是一樣,然而他卻沒想到竟還被寫成了一篇文章。
歐陽修也不怎麽在意,畢竟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非一般人所能撼動的,但如此被說,自然也高興不到哪兒去。
【而王安石、曾鞏,他們「文章似西漢」,古文寫得特別好,但是要是讓他們寫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
曾鞏一時不知該喜還是憂,如今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名頭,他算是在歐陽修座下出了名。
但最近忙著做事,創作之事卻是怠慢了不少。
如今聽到李清照誇他古文寫得好,他自然也是欣喜的,但批他寫詞,那也不必。
哪有那般誇張?
心中問出這話後,曾鞏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詞不如老師他們。
連老師他們都被說不好,他的詞作哪裏算得上好?
【說了這麽多,李清照才擺出自己的觀點,「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詞有詞的特點,別和詩、文混在一起。】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覺得李清照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他不認為自己就該被抨擊,畢竟他「以詩為詞」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詞的地位,而實際上也做到了。
若世人都不承認詞作,那詞作怎麽能永遠延續下去呢?
不過李清照的話倒也提醒了他,或許他也應該注意一下音律之類。
【李清照覺得後來的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始能知之」,他們寫的詞才算是有了那麽點味道,但是也不算完美。】
魯直文才不可挑,而少遊更是有屈宋之才也。
蘇軾忍不住感嘆,這小姑娘的要求還有些高,也不知她能否真的將他們詞句中的不足準確地找出來。
【「晏苦無鋪敘」,晏幾道的詞少了點鋪敘,「賀苦少典重」,賀鑄的詞用典不怎麽樣,「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秦觀的詞情深一片,卻少了點實際的東西,有點空有其表的意思。李清照覺得黃庭堅的詞還可以,但是呢,「譬如良玉有瑕」,還是有點小缺點,所以也不算完美。】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這不是李清照這時候的作品,卻句句說到了她的心坎上。
即便巨幕沒有出現李清照都得懷疑這是自己所寫。
這些評價句句都是她的真實想法。
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如今想讓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來看自己批那些文人的痛楚。
想到這些會被他們本人,或是被更優秀的詞人看到,李清照臉頰都有些泛紅了。
不過她也不算太在意就是了,實話還不讓人說了?
【說來說去都不大行,有些人說李清照太過於自大,但我個人倒覺得不至於,第一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這些評價都是事實吧,挺客觀的,第二個李清照也沒說你們都不行,就我自己行。】
李清照確實沒說自己能比得過這些前輩。
任何的創作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但隻要寫了就要敢於接受他人好的意見。
【其實文學批評不就是這樣嗎?指出問題才能去解決問題,隻要言之有理不帶著個人情緒亂噴就行了。】
李清照連連點頭,看得一旁趙明誠直樂。
「正是此理。」趙明誠知道她這時在作何想,於是便開口附和幕中女子的話。
果不其然,李清照醉意薰染地轉頭望他一眼,又點了點才說:「我亦如此認為。」
說完竟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了。
「慢些喝。」趙明誠擔心李清照喝多了傷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