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初他與父親、子由前往汴京,懷著的不也是遠大的理想,而後一落千丈,直到現在,身處這荒涼海島。
可這就是他的一生,無甚可悔。
好的,壞的,都是自己的。
【雖然半路遭受了挫折,但其遺風可以激盪萬世,「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扶桑是指神樹,代表太陽升起的地方,這裏代表的是帝王,「遊扶桑」就是來到帝王的身邊,沒想到卻受到了阻撓。】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心中終於生出了些後悔。
隻怕他這其中的阻撓,有一多半都是因為自己。
他這樣的人物,自己忍讓他些又如何?
不也曾經因為他的詩文而覺大快人心嗎?
明知他沒有壞心,何不花時間幫他一幫,再不然找個像賀知章那樣的帶帶他,也不至於這般結局。
隻盼著一切都還來得及。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後人聽到大鵬夭折半空的消息四處相傳,然而仲尼已死,沒有人會像他以前為麒麟哭泣那般為大鵬而哭。這是孤獨的悲涼的訴語,迴首一生,李白髮現走到最後隻剩下了自己。是真沒人為他哭泣嗎,倒也不見得,但他有心願未了,便隻感受到了悲涼。】
李白還真想了一下如若那一天到來,誰能為自己哭泣?
不過他為何要讓人為自己哭泣呢?
人死燈滅,那些還有何用?
活著不暢快,死後還能求得什麽?
不如現在對自己好些。
【但另一方麵,這裏也讓我們聯想到杜甫的《夢李白》中寫到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事實證明,也不是沒有人為李白而哭,即便千百年過去了,我們依舊會為李白哭泣,也依舊會他的浪漫而哭泣。】
最先為李白哭泣的便是杜甫。
也不知是二人相似卻又不同的經歷感染了他,還是因為幕中女子所說的浪漫。
想到李白要就此離開這個世界,杜甫便覺眼中都蓄滿了淚水。
若李白不棄,他願在李白墳前攜菊而泣。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1我們遙望長安,仿佛能看到那個身影,他身騎駿馬,腰佩長劍,迎風沐雨,歸來仍舊是少年。然而我們又都知道,那個任俠尚義的少年李白已經不在了,不過他的少年之詩卻永遠存在於時光長河,受後人銘記。】
還在。
李隆基想,任俠尚義的李白還在。
他將幫後世留下這個李白,以彌補自己先時犯下的錯。
有那麽一瞬間,李白是真想提劍走天涯了。
他除了詩似乎什麽也沒有,可他如今卻也還有那任俠尚氣的心。
即便他已不再年輕。
等他走不動了,他便南山隱居,尋找陶淵明的身影。
【千百年來,不管潮流如何變化,即便李白遭受詬病,人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就是仙,他的詩那就是難以超越的詩仙之詩。】
唐,元和年間。
對此,韓愈再認同不過了。
沒有人的詩能比李白的仙。
即便他因各種原因受人詆毀,也總有自己這樣的人欽佩他,仰慕他。
他就是當之無愧的詩仙。
【當然了,夢想還是要有的,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夠超越李白,讓我們看到更加驚才絕艷的作品,無法超越也無需氣餒,李白說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終有一日,你會在屬於自己的領域成為自己的仙。】
【加油吧,每一個人!】
眾人甚至不知道加油是何意,但他們的心莫名熱了起來。
總有一天他們也能成為自己的仙。
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若是無用,自己為何會出現在這世間?
那些一直認為李白之詩過於消極的人也微微有些動搖。
李白雖不上進,但怎麽好像也不消極了。
是他們片麵了吧?
【好了,我們今天的視頻就到這兒了,不知不覺咱們的視頻已經講了六期了,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下一期的預告,巾幗不讓鬚眉的千古才女,李清照。】
1「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李白《俠客行》
-最近我可能會修一下文,一天隻會一更,不太能定時,寫完就更,假如你今天看過了,那再看到我更新就不用管我了,盡量更完再修-
第95章
李白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女子突然說下次講解李清照,沒有一點預兆,讓李清照和趙明誠皆是一愣。
李清照心中隱約猜到女子會單獨講解自己,但她也不確定,畢竟女子的地位註定了在這個世道不被人所重視。
可越發聽女子的講解,她越發覺得幕中女子與這世間的俗人不同。
但她怎麽也沒想到,幕中女子會在此處解說自己。
悲情文人,如何算悲情?
前麵提到的那些文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有著懷才不遇的心情,而自己一介女子並未有入仕之心。
一種大膽的念頭在她心中湧起,難不成這大宋要變天了?
趙明誠同樣也吃驚不已,見李清照發怔,他忙道:「別怕……」
隻這兩個字稍顯蒼白,但有了他在,李清照確實安心了些。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這就是他的一生,無甚可悔。
好的,壞的,都是自己的。
【雖然半路遭受了挫折,但其遺風可以激盪萬世,「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扶桑是指神樹,代表太陽升起的地方,這裏代表的是帝王,「遊扶桑」就是來到帝王的身邊,沒想到卻受到了阻撓。】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心中終於生出了些後悔。
隻怕他這其中的阻撓,有一多半都是因為自己。
他這樣的人物,自己忍讓他些又如何?
不也曾經因為他的詩文而覺大快人心嗎?
明知他沒有壞心,何不花時間幫他一幫,再不然找個像賀知章那樣的帶帶他,也不至於這般結局。
隻盼著一切都還來得及。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後人聽到大鵬夭折半空的消息四處相傳,然而仲尼已死,沒有人會像他以前為麒麟哭泣那般為大鵬而哭。這是孤獨的悲涼的訴語,迴首一生,李白髮現走到最後隻剩下了自己。是真沒人為他哭泣嗎,倒也不見得,但他有心願未了,便隻感受到了悲涼。】
李白還真想了一下如若那一天到來,誰能為自己哭泣?
不過他為何要讓人為自己哭泣呢?
人死燈滅,那些還有何用?
活著不暢快,死後還能求得什麽?
不如現在對自己好些。
【但另一方麵,這裏也讓我們聯想到杜甫的《夢李白》中寫到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事實證明,也不是沒有人為李白而哭,即便千百年過去了,我們依舊會為李白哭泣,也依舊會他的浪漫而哭泣。】
最先為李白哭泣的便是杜甫。
也不知是二人相似卻又不同的經歷感染了他,還是因為幕中女子所說的浪漫。
想到李白要就此離開這個世界,杜甫便覺眼中都蓄滿了淚水。
若李白不棄,他願在李白墳前攜菊而泣。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1我們遙望長安,仿佛能看到那個身影,他身騎駿馬,腰佩長劍,迎風沐雨,歸來仍舊是少年。然而我們又都知道,那個任俠尚義的少年李白已經不在了,不過他的少年之詩卻永遠存在於時光長河,受後人銘記。】
還在。
李隆基想,任俠尚義的李白還在。
他將幫後世留下這個李白,以彌補自己先時犯下的錯。
有那麽一瞬間,李白是真想提劍走天涯了。
他除了詩似乎什麽也沒有,可他如今卻也還有那任俠尚氣的心。
即便他已不再年輕。
等他走不動了,他便南山隱居,尋找陶淵明的身影。
【千百年來,不管潮流如何變化,即便李白遭受詬病,人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就是仙,他的詩那就是難以超越的詩仙之詩。】
唐,元和年間。
對此,韓愈再認同不過了。
沒有人的詩能比李白的仙。
即便他因各種原因受人詆毀,也總有自己這樣的人欽佩他,仰慕他。
他就是當之無愧的詩仙。
【當然了,夢想還是要有的,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夠超越李白,讓我們看到更加驚才絕艷的作品,無法超越也無需氣餒,李白說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終有一日,你會在屬於自己的領域成為自己的仙。】
【加油吧,每一個人!】
眾人甚至不知道加油是何意,但他們的心莫名熱了起來。
總有一天他們也能成為自己的仙。
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若是無用,自己為何會出現在這世間?
那些一直認為李白之詩過於消極的人也微微有些動搖。
李白雖不上進,但怎麽好像也不消極了。
是他們片麵了吧?
【好了,我們今天的視頻就到這兒了,不知不覺咱們的視頻已經講了六期了,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下一期的預告,巾幗不讓鬚眉的千古才女,李清照。】
1「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李白《俠客行》
-最近我可能會修一下文,一天隻會一更,不太能定時,寫完就更,假如你今天看過了,那再看到我更新就不用管我了,盡量更完再修-
第95章
李白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女子突然說下次講解李清照,沒有一點預兆,讓李清照和趙明誠皆是一愣。
李清照心中隱約猜到女子會單獨講解自己,但她也不確定,畢竟女子的地位註定了在這個世道不被人所重視。
可越發聽女子的講解,她越發覺得幕中女子與這世間的俗人不同。
但她怎麽也沒想到,幕中女子會在此處解說自己。
悲情文人,如何算悲情?
前麵提到的那些文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有著懷才不遇的心情,而自己一介女子並未有入仕之心。
一種大膽的念頭在她心中湧起,難不成這大宋要變天了?
趙明誠同樣也吃驚不已,見李清照發怔,他忙道:「別怕……」
隻這兩個字稍顯蒼白,但有了他在,李清照確實安心了些。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