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又聽到李白這些事情,他不由得百感交集,李白如此謫仙,竟那般收場,實在可惜。


    然而他那種情緒正是濃重之時,卻聽到女子說這樣的話,不由得呆立在了原地。


    拖延……


    第93章


    李白


    認識李白和高適的人都對幕中女子所言十分訝異。


    因為他們二人都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而且對待好友也算仗義。


    李白落難,高適避而不見,兩人之間得是有多大的過節啊。


    兩人心中也對此有了懷疑,他們如今雖不算至交好友,但關係也還不錯,何至於斯呢?


    然而正如眾人心中所想,他們二人都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所以也沒太把這事情放在心上。


    能做好友當然好,做不成也不必勉強。


    隻要自己是問心無愧的,那也就 夠了。


    【公元758年,幹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彼時的李白已經58歲了,走前,宗氏和其弟宗璟送他,他寫下《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表達自己的心情,其實這詩算是一首訣別詩,因為在古代流放是很重的處罰了,而且古代各方麵條件都不怎麽發達,可能他走時都沒想自己還能再迴去。】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最明白這種感受的。


    古往今來,像他這樣被貶得這麽遠的人是少之又少。


    他也以為自己會老死在這儋州,所以一直在告訴自己儋州便是自己家鄉。


    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離開此處。


    雖說也沒辦法迴到故鄉。


    如此說來,他與李白還真是相似啊!


    【「君家全盛日……三入鳳凰池。」這幾句寫的是宗家,我們之前說過宗楚客是武則天時的宰相,「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陸離!」想當初宗家全盛時,先人宗楚客身居高位,多好啊!台鼎就是高位的意思。】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好?


    武則天可沒打算讓他繼續好下去。


    在她看來不自量力想謀求不屬於自己位置的人都好不了。


    這世道本就如此,勝者為王敗者寇,她自己沒坐到這個位置上,下場也不會好。


    【「斬鰲翼媧皇,鍊石補天維。」根據《淮南子》記載,女媧當年「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這裏的蝸皇指的是武則天,這裏借用女媧補天的功績來比喻宗楚客在武則天時所作的功績,就是誇讚之語。「一迴日月顧,三入鳳凰池。」他功績之大,連日月都為之一顧,曾經三次做宰相。】


    此言何意?


    武則天擰眉,意思宗楚客還有何了不得的功績?


    這倒是讓她犯了難了。


    想來也有道理,若非有功績,何以罷相兩次還能讓他第三次坐上宰相之位?


    看來還不能隨便處置,先看看吧。


    【鳳凰池,也稱鳳池,一開始指的就是中書省,到了後來也指朝廷,像柳永《望海潮》中的「歸去鳳池誇」一句就是差不多的意思,若是看到,根據上下文解釋就可以了。】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許久沒被提及,再次被提及,沒想到又是這首詞。


    以往也不是不了解李杜二人的事跡。


    可總要有人點出來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酸楚。


    柳永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他們,可能了解也不能完全體會他們的情感,可是就算不能完全體會,也讓他覺得很難受了。


    他一直認為自己身負才能卻懷才不遇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可與李白杜甫比起來,自己這些痛仿佛算不了什麽。


    他真是不敢想像,李杜二人是如何在那樣的情況下還寫出那等傳世詩作的。


    難道這就是太史公所言「發憤著書」嗎?


    【「失勢青門傍,種瓜復幾時?」這一句不用多說了,前麵說過的邵平賣瓜的典故,表示宗家失勢。雖然已經失勢了,「猶會眾賓客,三千光路岐。」依然會招待賓客,三千是個概數,人太多,把路都磨光了。「皇恩雪憤懣,鬆柏含榮滋。」自從宗楚客伏誅,皇帝就已經息怒了,他的葬禮也比較隆重,後世之人也沒被牽連。】


    東晉。


    陶淵明覺得失勢本沒什麽不好。


    若是沒了 榮寵,那便就順其自然地隱退也挺不錯。


    隻可惜他們這些人,心中總有些追求。


    總有些明明應該很容易實現卻又很難實現的理想。


    【前麵這麽多的內容都是在寫宗氏的興衰榮辱,說它是一首離別詩這樣寫聽起來好像有點奇怪,但是我們看「皇恩」兩句,再對比他的經歷就明白了他寫這些的用意,算是在訴苦吧,宗楚客伏誅,唐玄宗就不為難他的後人了,可為何永王伏誅,唐肅宗為什麽還要流放他這個什麽都不知道的人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挑眉。


    看來李白對自己的評價是不錯的,雖然心中可能對自己不重用他有頗多的怨懟,但常常在詩句中對他還是誇讚居多的。


    還真是……


    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個人啊!


    不過他倒不覺得李亨這事情做得不對,對於逆賊同黨,處罰重些怎麽也挑不出錯來,而且戰亂未歇更是如此了。


    【帝王多疑,李亨的做法我們不是不能理解,他這時候剛登基不久,當然是要樹立威信的,輕易地放過可能會讓人覺得他好拿捏,所以李白此時也隻能是發發牢騷而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