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種話題,就算是私底下也沒人敢多加討論,整個大明宮內都像是被烏雲籠罩,個個都提著心做事,戰戰兢兢不敢做出頭鳥。


    「聽說了嗎?國子監的學子們聚集到了朱雀門外……」


    「噓,別說……」


    大明宮內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但是宮外卻已經鬧翻了天。


    許多百姓聚集在朱雀大街看著那群圍在一處的白衣學子們大聲討論著。


    「這是在做什麽?」


    「聽說好像是為了巨幕之事……」


    這人的話還未說完,隻聽前方一學子大喊道:「請聖上懲處逆賊!請聖上護大唐安寧!」


    學子們紛紛響應,「請聖上懲處逆賊!請聖上護大唐安寧!」


    有些事情隻要開了頭,便會如同水過閘門,滔滔不絕,百姓中也有義憤填膺者衝上前去大喊,「請聖上懲處逆賊……」


    一時間,震天的喊聲便響徹了朱雀大街。


    第61章


    杜甫後續(捉蟲)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最近屈原越發受百姓們的愛戴,他們都認為是有了他在,楚國才能重歸和平。


    甚至還有百姓自發為他建祭廟,官員們也十分尊重他,他現在的地位比之大巫的地位還高。


    這讓屈原十分惶恐。


    大王還好,但太子對他明顯防備,這太危險了。


    不行,他不能讓事情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終於要說到李白了。


    曹植很期待。


    雖然杜甫的詩句也十分驚人,父親一定很欣賞杜甫。


    但是他卻還是更喜歡李白的詩句。


    這大抵就是二哥說的「文以氣為主」吧。


    他們的氣比較契合。


    東晉。


    陶淵明已經看淡了。


    大唐盛世終會崩塌,沒人能改變得了。


    倒是他們這些人可以創造一個屬於他們的盛世。


    其他的,便也不必過多煩憂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朕以微德,得先帝之信,繼承大統,願復太宗之盛,創大唐輝煌。今巨幕出,得不泄天機,大唐之衰,朕大過也……群司勤勉,極言無諱,重現開元之興,」


    朱雀門外,眾人勢要讓聖上低頭,誰知方才拿出氣勢,就見宮門大開。


    大家都沒想到那麽快,還以為死路一條了,誰知道竟是聖上下罪己詔了,現如今就張貼在朱雀門外。


    「寫的什麽?」有不識字的人問道。


    眾人圍上前去,吵吵嚷嚷,後麵的人根本看不明白,也聽不清楚。


    但一個時辰之後,聖上下罪己詔的事情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罪己詔洋洋灑灑幾千字,可分為幾個部分,首先頌先輩之興。


    高祖建唐以來,貞觀年間,太宗創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是唐朝之興起也。永徽年間,高宗勵精圖治,繼承貞觀偉業。武後創殿試、興武舉,也為大唐創下雄偉功績……


    李隆基對此前每位帝王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讚,即便是他一向不願提及的武後。


    其次是悔己之過。


    他聽信讒言、沉迷後宮、好大喜功等,一應罪行通通認下,言語之間皆是悔意。


    再者便是對幕中提及諸事的處理。


    其一,誅殺安史二人九族,警示世人。


    其二,廢太子李亨,改忠王,遷忠王府,改立李俶為太子,入主東宮。


    其三,建太真觀於驪山賜予太真娘子清修,從此封驪山,任何人不得出入,包括他自己。


    其四,清算李林甫、楊國忠、李輔國等人的罪行,依律處置。


    其五,暫定天寶四載夏設製科,由聖上親自甄選人才。


    其六,改革軍製,獎勵戰功,設流動監察史。


    其七,門下省設諫堂,增設左補闕,左拾遺各十名,專收民間諫議。


    最後是對大唐未來的期許。


    長安城內所有人都震驚了。


    古往今來,許多帝王都曾下罪己詔,可像聖上這般如此實在的還從未有過。


    這是真的嗎?


    前些日子,他們才聽聞聖上為著巨幕之事大發雷霆,如今就聽了巨幕的話做出這些改變。


    可,聖上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會誆騙他們這些人。


    霎時間,此罪己詔成了長安城內最火熱的話題,並迅速向其他各地方傳去。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感到高興。


    平康坊內,許多女子湊在一處也在討論這事情。


    她們不同那些大家閨秀在家中也不敢暢所欲言,在這裏關起門來,她們想說什麽便說什麽。


    「幕中女子一再提及男女平等,為何聖上絲毫不提此事?」


    有人嗤笑一聲,「如今都是男人的天下,那太真娘子都被送走了,我等還能有何平等?」


    「那諫堂不是專收百姓諫議嗎?我們可去說說看?」


    「誒……莫要衝動啊,誰知此事靠不靠譜,莫要惹火上身,先看看吧。」


    「此言極是……」


    江南,玉真觀內。


    女道士李冶眼看著預告結束,心中也激動起來。


    男女平等,她就隻記住了這句話。


    她隻因寫了一首詩便被父親認為不祥,送到這道觀成為道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