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一首詩,終於不像那般壓抑了。


    這是他們在杜甫那些經歷挫折迴到家鄉的詩句中都沒有看到過的狂喜。


    他的喜總與憂摻和在一起,讓人欣慰的同時總讓人心酸。


    這時候仿佛一切都能放開了,仿佛一切的苦難都結束了。


    【然而,這看似是一個結束,卻是更混亂的開始,杜甫從前的擔心並非多慮,迴紇在長安日益膨脹不把唐王朝放在眼裏,而吐蕃也勢力膨脹,在763年代宗廣德元年,占領了長安,代宗也倉促逃到陝州。】


    「什……他說什麽?」


    李隆基轉頭望向眾人,眾人都埋著頭不敢說話。


    這大唐國都在短短時間內竟兩次落入敵手,一次拜在他的手上,另一次竟是拜在他正打算立為太子的李俶手上,那他還要把江山交給李俶嗎?


    掃視一圈,除了楊玉環竟無人敢與他對視。


    然而看到楊玉環那哭哭啼啼的樣子,他就更覺心中一陣煩悶。


    「見也見了,去吧。」


    楊玉環一怔,「聖……聖上……」


    然而沒等到她將話說清楚,李隆基擺擺手,不願再與她多說。


    楊玉環這時還有什麽不明白的,起先她欺騙自己覺得是小太監們誆騙了自己,如今一看,誰敢假傳聖旨?


    從始至終不過都是聖上的意思罷了。


    當初 要她進宮的是他,如今要棄了自己的也是他。


    男人就是這般多情又薄情,她看那驪山挺好。


    遂不再多言,行禮離去了。


    【直到第二年,長安才又再一次收復。雖然長安收復了,但是成都的混亂並沒有結束,於是杜甫就想著帶著妻兒東遊,朝廷召杜甫為京兆功曹他也沒有接受,顯然這時候的杜甫已經不願意再捲入到那些漩渦之中。】


    【但是就在這時候朝廷突然傳來消息,嚴武取代高適再領劍南節度使,杜甫十分高興,決定迴到浣花溪草堂。】


    劍南節度使?


    高適一驚,他竟還坐上了這樣的官位。


    但是他為什麽會被取代呢?


    成都的混亂並沒有結束,是他無能沒能結束成都的混亂所以被取代了?


    高適有點無法接受這事情的真相,可是他沒有辦法懷疑女子。


    長安。


    他不願再捲入那些旋渦?李隆基皺眉。


    杜甫是已經對唐王朝失望?


    自己不會無法打動他吧?


    應該不會才對,先下罪己詔,而後處置叛軍佞臣,處置太子和太真娘子,這些應該夠誠意了吧。


    【從嚴武離開成都到嚴武重迴成都,這一段時間裏杜甫寫了許多跟當時時政相關的詩作,可以補史書之缺。】


    【嚴武是杜甫的好朋友,他一直希望杜甫可以入仕,雖然到了後來杜甫已經沒有了入仕的心,但他還是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也就是我們後世杜工部這個稱唿的來歷,然而這個職位也並沒有讓杜甫的才能得到施展,反而讓他感受到了許多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於是沒多久他就辭了,安安心心地在草堂種地,偶爾接待幾個好友。】


    東晉。


    隱居在那樣的地方。


    陶淵明想,他有些羨慕杜甫能找到這樣一個地方閑居。


    周圍雖也有戰亂,但更有像嚴武這樣的人守著,至少他在草堂的日子應當還算快活的。


    這在此處結束大抵就是杜甫最好的結局。


    然而,他知道,這並不是結局。


    【在這段時間裏,杜甫所知道的人,他的朋友相繼去世,李白、王維、高適,都在這幾年裏永遠離開了這個世間,直到公元765年,永泰元年,杜甫在成都最好的朋友嚴武去世,杜甫隨後也離開了成都。】


    【事實證明,他的離開是正確的,嚴武一走,蜀中更是一片水深火熱,若他還在成都待著指不定會是什麽樣的後果。帶著愁緒,經過一番輾轉,杜甫暫時居住在了夔州,在這裏他寫下了很多很多的詩。】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累了,為何戰亂還未結束?


    若是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大唐怎能不衰敗?


    叛亂是一部分原因,而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及時地剿滅叛賊讓天下陷入了混亂之中。


    若是能早日平叛,那這安史之亂也影響不了唐朝。


    可若是能早日平叛,若是不被影響,幕中女子還會百般強調嗎?


    【各種題材各種風格,這時候的詩歌雖然不及先時的那些內涵,但是其中史的價值很高,也不乏有像《登高》那樣的優秀之作。】


    【《登高》這首七言律詩被譽為七律之冠,在人才輩出的唐朝,獲得這樣的榮譽,可想而知這首詩的優秀程度,我們一起來看看。】


    「風急天高猿嘯哀……潦倒新停濁酒杯。」


    巨幕中,這首詩在一片有些古樸的紙卷背景下被呈現了出來。


    沉、鬱、頓、挫。


    這首詩中句子將他這樣的風格簡直發揮得淋漓盡致。


    李白讀著杜甫這首七言律詩也忍不住在心中稱讚。


    他自認為自己的律詩也是很不錯的,但看到此詩句也絲毫沒有優越之感。


    杜二甫是有文才的,為當世所忽視也。


    但說起七律,他原以為那崔顥的《黃鶴樓》已然很好了,如今倒是難分勝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