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北方政權?那不還是胡人嗎?
關係好又如何,好就可以依賴胡人?
這李亨要是他劉徹的後人,他死了都不會瞑目,一定會等到李亨出生去掐死他!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也有點不大能理解。
他大唐男兒就沒點血性嗎?
但此事也給了他很大的警示,這事情顯然就是兵權旁落所致。
既要邊關安定,又要將兵權牢牢握在手中,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得有 麵對突發狀況時的對策。
另外要想大唐長治久安,培養後人也同樣重要。
【而後的一大段,主要表達了杜甫對於肅宗的信任。「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當年太宗皇帝奠定了強盛的基業,他希望肅宗能夠中興,再創大唐輝煌。】
「煌煌太宗業!」李世民跟著念了一遍。
大唐子民如此信任他,他自當不負所托。
隻是如何能讓唐之江山延續下去,這真是一個千古難題。
【杜甫的願望在短時間來看確實是實現了,公元757年至德二載,長安收復,杜甫也迴到長安繼續做他的左拾遺,但是這個時候的杜甫從四月到十一月迴到長安一共不過七個月的時間就吃了兩次虧。】
【所以這次他打定主意要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不招人厭的左拾遺,這段時間他和京城官員們一起寫了不少的應和詩,但是都沒有他那些體會了民生疾苦的詩歌優秀。】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嘆息了一聲,身在官場,隨波逐流的人他見得多了,像杜甫這般沒有貪贓枉法的已然不錯了。
沒有一個帝王不想要清明的吏治,然而身在高位依舊是身不由己。
但根據預告來看,這杜甫倒是有誌氣的,這樣的日子當也沒有長久。
或者是這李亨又做了什麽?
杜甫看到這兒,唇緊緊地抿著。
若是自己一直這樣下去,這輩子恐怕也就那樣了。
但是若自己不這樣,多半又隻有被放逐的份。
他知道自己該對聖上有信心,可看了這些詩句,心中的信心一點點地消逝了。
【但是杜甫這一次依舊沒能如願,這事情怪不得他,甚至怪不得肅宗。】
【迴到長安之後,鳳翔的一幹人等基本都加官進爵,房管也不例外,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還進封為清河郡公,但是他居功自滿,自從被罷相之後就十分不痛快,於是經常在家裏放縱自己,而且還稱病不去上班。】
【這可倒好,肅宗正想找機會搞一下玄宗老人,於是直接將他和他的一眾好友通通貶官,杜甫赫然在列,公元758年,幹元元年,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李隆基都覺得杜甫有點倒黴了。
雖然他對李亨的行為也有些不滿,但捫心自問,若是他碰上房管可能也會這麽做,藐視皇位,這房管膽子不小。
看來這個人他現在是不能重用了。
【第二年春,杜甫探親到了洛陽,杜甫依舊心懷天下,這一段時間前方捷報頻頻,他便寫了一首《洗兵馬》以期望天下再無戰爭。】
【這首詩中歷來被認為是讚頌之詩,但其中也蘊藏了許多批判之意,我們來看看。】
【「中興諸將收山東……京師皆騎汗血馬,迴紇餧肉蒲萄宮。」前麵幾句主要是整體地誇獎了當時辛苦抗戰的中興諸將,因為有了他們,才能戰勝敵軍。】
【但是這最後兩句寫長安到處是汗血馬,原來是迴紇的軍隊,他們被安排在了蒲萄宮,迴紇我們前麵說過了,是肅宗請來幫忙對抗叛軍的,《通鑑》記載,肅宗為了讓迴紇出兵,與對方達成了「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迴紇。」的約定。】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豈有此理!
李世民氣得眉毛倒豎,他剛才聽到什麽關係好,什麽依賴胡人就覺得此事不大對勁。
原來是達成了這樣喪權辱國的約定!
真是無用!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嘴角抽了抽,這什麽東西?
居然達成這樣的約定?
她簡單算了算,這安史之亂是那什麽安祿山謀反,而他隻是節度使之一,就算他聯合了一些人不可能將十大節度使都聯合起來了吧。
若是都聯合起來了,那就算再來幾個迴紇也就不迴來,所以此時是為何要求助迴紇?
她的頭越來越痛,簡直是不想看這巨幕了。
但這些她不去焦慮誰去焦慮?
【杜甫前麵誇完了大唐的軍隊,又說迴紇,而這裏用到了「餧肉」也就是「餵肉」一詞,再結合之前杜甫詩中對迴紇的態度,這裏杜甫對此事的反對 想法就很明顯了。】
【這時候河北地區並沒有完全收復,所以杜甫緊接著說「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三年笛裏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已經慶賀過清除山東那一帶的叛軍,但是仍舊常常想起禦駕在崆峒的時候。】
【崆峒在甘肅,也就是肅宗最開始登基的地方,杜甫這裏有讓眾人居安思危之意。這三年裏時常聽到《關山月》的曲子,眾人看到那些士兵都很害怕,生怕又是戰爭。《關山月》是漢樂府戰歌,這裏的意思是打了三年的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北方政權?那不還是胡人嗎?
關係好又如何,好就可以依賴胡人?
這李亨要是他劉徹的後人,他死了都不會瞑目,一定會等到李亨出生去掐死他!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也有點不大能理解。
他大唐男兒就沒點血性嗎?
但此事也給了他很大的警示,這事情顯然就是兵權旁落所致。
既要邊關安定,又要將兵權牢牢握在手中,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得有 麵對突發狀況時的對策。
另外要想大唐長治久安,培養後人也同樣重要。
【而後的一大段,主要表達了杜甫對於肅宗的信任。「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當年太宗皇帝奠定了強盛的基業,他希望肅宗能夠中興,再創大唐輝煌。】
「煌煌太宗業!」李世民跟著念了一遍。
大唐子民如此信任他,他自當不負所托。
隻是如何能讓唐之江山延續下去,這真是一個千古難題。
【杜甫的願望在短時間來看確實是實現了,公元757年至德二載,長安收復,杜甫也迴到長安繼續做他的左拾遺,但是這個時候的杜甫從四月到十一月迴到長安一共不過七個月的時間就吃了兩次虧。】
【所以這次他打定主意要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不招人厭的左拾遺,這段時間他和京城官員們一起寫了不少的應和詩,但是都沒有他那些體會了民生疾苦的詩歌優秀。】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嘆息了一聲,身在官場,隨波逐流的人他見得多了,像杜甫這般沒有貪贓枉法的已然不錯了。
沒有一個帝王不想要清明的吏治,然而身在高位依舊是身不由己。
但根據預告來看,這杜甫倒是有誌氣的,這樣的日子當也沒有長久。
或者是這李亨又做了什麽?
杜甫看到這兒,唇緊緊地抿著。
若是自己一直這樣下去,這輩子恐怕也就那樣了。
但是若自己不這樣,多半又隻有被放逐的份。
他知道自己該對聖上有信心,可看了這些詩句,心中的信心一點點地消逝了。
【但是杜甫這一次依舊沒能如願,這事情怪不得他,甚至怪不得肅宗。】
【迴到長安之後,鳳翔的一幹人等基本都加官進爵,房管也不例外,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還進封為清河郡公,但是他居功自滿,自從被罷相之後就十分不痛快,於是經常在家裏放縱自己,而且還稱病不去上班。】
【這可倒好,肅宗正想找機會搞一下玄宗老人,於是直接將他和他的一眾好友通通貶官,杜甫赫然在列,公元758年,幹元元年,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李隆基都覺得杜甫有點倒黴了。
雖然他對李亨的行為也有些不滿,但捫心自問,若是他碰上房管可能也會這麽做,藐視皇位,這房管膽子不小。
看來這個人他現在是不能重用了。
【第二年春,杜甫探親到了洛陽,杜甫依舊心懷天下,這一段時間前方捷報頻頻,他便寫了一首《洗兵馬》以期望天下再無戰爭。】
【這首詩中歷來被認為是讚頌之詩,但其中也蘊藏了許多批判之意,我們來看看。】
【「中興諸將收山東……京師皆騎汗血馬,迴紇餧肉蒲萄宮。」前麵幾句主要是整體地誇獎了當時辛苦抗戰的中興諸將,因為有了他們,才能戰勝敵軍。】
【但是這最後兩句寫長安到處是汗血馬,原來是迴紇的軍隊,他們被安排在了蒲萄宮,迴紇我們前麵說過了,是肅宗請來幫忙對抗叛軍的,《通鑑》記載,肅宗為了讓迴紇出兵,與對方達成了「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迴紇。」的約定。】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豈有此理!
李世民氣得眉毛倒豎,他剛才聽到什麽關係好,什麽依賴胡人就覺得此事不大對勁。
原來是達成了這樣喪權辱國的約定!
真是無用!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嘴角抽了抽,這什麽東西?
居然達成這樣的約定?
她簡單算了算,這安史之亂是那什麽安祿山謀反,而他隻是節度使之一,就算他聯合了一些人不可能將十大節度使都聯合起來了吧。
若是都聯合起來了,那就算再來幾個迴紇也就不迴來,所以此時是為何要求助迴紇?
她的頭越來越痛,簡直是不想看這巨幕了。
但這些她不去焦慮誰去焦慮?
【杜甫前麵誇完了大唐的軍隊,又說迴紇,而這裏用到了「餧肉」也就是「餵肉」一詞,再結合之前杜甫詩中對迴紇的態度,這裏杜甫對此事的反對 想法就很明顯了。】
【這時候河北地區並沒有完全收復,所以杜甫緊接著說「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三年笛裏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已經慶賀過清除山東那一帶的叛軍,但是仍舊常常想起禦駕在崆峒的時候。】
【崆峒在甘肅,也就是肅宗最開始登基的地方,杜甫這裏有讓眾人居安思危之意。這三年裏時常聽到《關山月》的曲子,眾人看到那些士兵都很害怕,生怕又是戰爭。《關山月》是漢樂府戰歌,這裏的意思是打了三年的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