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舅爺!
不用說,李隆基已經猜到了,一定就是先時說的楊國忠。
他們怎敢如此?
驪山將永遠關閉,他李隆基不會再去那地方。
【「衛霍」指的是西漢時期的衛青和霍去病,他們都是漢武帝的親戚,這裏就是代指的楊國忠。】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漢武帝看了直搖頭,這也能跟他扯上關係?
他的衛青和霍去病可比這什麽楊國忠靠譜多了。
看了這唐朝的歷史簡直讓人心驚,倒是叫他收穫了不少治國之策和克己之道。
【這些人吃的東西都是極好的,什麽橙子、橘子,那都是尋常人吃不到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裏的臭我個人認為讀「xiu」是食物飄散出來的味道的意思,但是也有讀「chou」的,意思是富人家的那些酒肉多得吃都吃不完,甚至放到發臭。】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豈有此理!」
李世民簡直無法想像,這樣的場景竟然會出現在那樣的盛世大唐。
女子一開始展現出來的開元盛世難道是假的嗎?
為何這麽快就變成了這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3」
黎民百姓如同載舟之水,能承載江山亦能傾覆江山。
李隆基不懂體恤天下百姓,此子不配為帝王也。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他們在驪山醉生夢死,即便咫尺之間,他們卻不知外麵的世界已經變了天。這些事簡直讓人都說不出話來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也說不出話來了。
他隻覺遍體生寒,他不敢相信那些都是因他錯信奸臣而起。
可根據他這段時間的暗查,這些事情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現在巨幕隻是將這些提前展現在了大家的麵前,他沒有辦法再自欺欺人了。
他該有所行動,該讓這社會迴到開元年間。
趁著為時未晚。
1田彼南山,蕪穢不治。——《報孫會宗書》
2妾與陛下,男女雖殊,俱托體先帝——《宋書》山陰公主的話
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
第51章
杜甫
所有的百姓都聽聞驪山之景甚是秀麗,他們做夢都想上去看看就像是想進入大明宮一觀一樣。
然而他們又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天子的地盤,他們這些凡夫俗子如何能夠踏足?
他們也隻能像杜甫一樣去想像那是怎樣的神仙仙境。
就在這時,巨幕之上放出了驪山之景,隻見山勢巍峨,林木繁盛,風景確實很美,但也確實不是他們所想的神仙居所。
再加上他們知道了日後聖上會如何帶著貴人們在其上酒池肉林就讓他們對此處喜歡不起來。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路途兇險,他走到涇渭合流的渡口又改了道,「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他懷疑那洶湧的水流是從崆峒山而來,要將天柱折斷,「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橋樑雖還沒被沖毀,但已經吱吱呀呀地響了。】
【這幾句話顯然是有所誇張的,甚至還運用了共工觸怒不周山的神話典故。這樣的描寫透露出作者已然發現了整個社會的暗潮洶湧,而這裏的兇險,也與驪山上的歡樂宴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不解,那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才會讓自己發出這樣的感嘆?
他已經能體會到自己詩句中的那種氣憤了,那是現在的他從來沒有過的。
這個社會真的會讓他感到那般失望嗎?
【他從路上的見聞,又寫迴到了自己的身上,「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河麵太廣沒法穿越,大家隻能相互攙扶著走過去。「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我的妻子寄居在奉先縣,如今風雪將我們相隔兩地。】
【網上之前一直很流行一句話,叫做「李白從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輕。」】
從未老去?
他如今已然老了。
即便李白不願去想,但四十多歲的他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年輕氣盛的青年。
但被後世說從未老去,倒還有點意思。
【李白五十歲了,還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寫「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樣的詩句,浪漫與豪情貫穿了李白的一生,當然了也不是說老年人就不能浪漫與豪情,但是相對來說,李白這種輕狂更多地會出現在年輕人的身上。】
【但是杜甫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課本上杜甫的畫像也從來都是一個老年人。】
女子說著,巨幕之上出現了一個老者的畫像,老者正在遙望遠方,看起來氣質儒雅,眼神中是惘然還是什麽其他的情緒沒有人能真正猜得明白,就連杜甫自己都看不懂。
然而眾人還沒來得及感慨,那老者身下突然出現了兩個輪子,而他以一個騎馬的姿勢,雙手扶在輪子上的兩根棍子上,衣擺向後揚起,仿佛那東西能帶著他飛向遠方。
「那是何物?」
幾乎所有人都被巨幕中杜甫身下的那東西給吸引了。
又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然而女子甚至沒等他們將那畫給記下來,隻是笑笑,又繼續解說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用說,李隆基已經猜到了,一定就是先時說的楊國忠。
他們怎敢如此?
驪山將永遠關閉,他李隆基不會再去那地方。
【「衛霍」指的是西漢時期的衛青和霍去病,他們都是漢武帝的親戚,這裏就是代指的楊國忠。】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漢武帝看了直搖頭,這也能跟他扯上關係?
他的衛青和霍去病可比這什麽楊國忠靠譜多了。
看了這唐朝的歷史簡直讓人心驚,倒是叫他收穫了不少治國之策和克己之道。
【這些人吃的東西都是極好的,什麽橙子、橘子,那都是尋常人吃不到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裏的臭我個人認為讀「xiu」是食物飄散出來的味道的意思,但是也有讀「chou」的,意思是富人家的那些酒肉多得吃都吃不完,甚至放到發臭。】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豈有此理!」
李世民簡直無法想像,這樣的場景竟然會出現在那樣的盛世大唐。
女子一開始展現出來的開元盛世難道是假的嗎?
為何這麽快就變成了這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3」
黎民百姓如同載舟之水,能承載江山亦能傾覆江山。
李隆基不懂體恤天下百姓,此子不配為帝王也。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他們在驪山醉生夢死,即便咫尺之間,他們卻不知外麵的世界已經變了天。這些事簡直讓人都說不出話來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也說不出話來了。
他隻覺遍體生寒,他不敢相信那些都是因他錯信奸臣而起。
可根據他這段時間的暗查,這些事情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現在巨幕隻是將這些提前展現在了大家的麵前,他沒有辦法再自欺欺人了。
他該有所行動,該讓這社會迴到開元年間。
趁著為時未晚。
1田彼南山,蕪穢不治。——《報孫會宗書》
2妾與陛下,男女雖殊,俱托體先帝——《宋書》山陰公主的話
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
第51章
杜甫
所有的百姓都聽聞驪山之景甚是秀麗,他們做夢都想上去看看就像是想進入大明宮一觀一樣。
然而他們又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天子的地盤,他們這些凡夫俗子如何能夠踏足?
他們也隻能像杜甫一樣去想像那是怎樣的神仙仙境。
就在這時,巨幕之上放出了驪山之景,隻見山勢巍峨,林木繁盛,風景確實很美,但也確實不是他們所想的神仙居所。
再加上他們知道了日後聖上會如何帶著貴人們在其上酒池肉林就讓他們對此處喜歡不起來。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路途兇險,他走到涇渭合流的渡口又改了道,「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他懷疑那洶湧的水流是從崆峒山而來,要將天柱折斷,「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橋樑雖還沒被沖毀,但已經吱吱呀呀地響了。】
【這幾句話顯然是有所誇張的,甚至還運用了共工觸怒不周山的神話典故。這樣的描寫透露出作者已然發現了整個社會的暗潮洶湧,而這裏的兇險,也與驪山上的歡樂宴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不解,那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才會讓自己發出這樣的感嘆?
他已經能體會到自己詩句中的那種氣憤了,那是現在的他從來沒有過的。
這個社會真的會讓他感到那般失望嗎?
【他從路上的見聞,又寫迴到了自己的身上,「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河麵太廣沒法穿越,大家隻能相互攙扶著走過去。「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我的妻子寄居在奉先縣,如今風雪將我們相隔兩地。】
【網上之前一直很流行一句話,叫做「李白從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輕。」】
從未老去?
他如今已然老了。
即便李白不願去想,但四十多歲的他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年輕氣盛的青年。
但被後世說從未老去,倒還有點意思。
【李白五十歲了,還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寫「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樣的詩句,浪漫與豪情貫穿了李白的一生,當然了也不是說老年人就不能浪漫與豪情,但是相對來說,李白這種輕狂更多地會出現在年輕人的身上。】
【但是杜甫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課本上杜甫的畫像也從來都是一個老年人。】
女子說著,巨幕之上出現了一個老者的畫像,老者正在遙望遠方,看起來氣質儒雅,眼神中是惘然還是什麽其他的情緒沒有人能真正猜得明白,就連杜甫自己都看不懂。
然而眾人還沒來得及感慨,那老者身下突然出現了兩個輪子,而他以一個騎馬的姿勢,雙手扶在輪子上的兩根棍子上,衣擺向後揚起,仿佛那東西能帶著他飛向遠方。
「那是何物?」
幾乎所有人都被巨幕中杜甫身下的那東西給吸引了。
又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然而女子甚至沒等他們將那畫給記下來,隻是笑笑,又繼續解說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