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比如咱們熟悉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彩虹作衣,風作馬,老虎彈琴,鸞鳥駕車,咱們現在很多的仙俠小說中的描寫都是取材自這些古人優秀的作品。】
【而他們在創作時,也是不斷地吸收前人的東西,從而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唐玄宗李隆基正邀了楊玉環一同觀賞巨幕。
兩次巨幕,幕中女子頻頻提及李白,讓他甚至已經後悔將李白放走。
他作為天子,如何看不出來李白的心?
然而為詩之道有餘,為官之道卻不足矣。
「玉奴,你說,朕是否該將李白傳召迴京?」
【總之這一段就是曹植從上到下將女神仔仔細細地誇了個遍。】
【自古才子配佳人,此處也正是如此。】
【曹植怎麽看女神怎麽覺得順眼,既然喜歡那就去追唄,於是接下來他就開始對神女進行追求。】
【說到求女咱們就又不得不想到屈原了,屈原利用求女表達自己對君主忠誠的追求,那咱們曹植有沒有呢?三月認為還是有的。】
【就這追求這一小段其實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麵總體來說情緒是向上的,曹植待之以真相,但是在得到響應後,他又開始懷疑神女會不會背棄諾言。】
【咱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那個場景,曹植從一個充滿雄心壯誌渴望建功立業的儲君之位的有力爭奪者,突然變成了一個隻有虛名而無實權的鄄城王,他獨自迴封地時,當是身心俱疲。】
【他在這時候會想起什麽呢?】
會想起什麽呢?
曹植問自己。
大概會後悔自己做過的那些荒唐事情,大概會怨兄長甚至是怨偏向兄長的父親。
會想要再次迴到洛陽,會想要重新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
可是,似乎難以達到吧。
若是能達到,那女子就不會講說自己悲慘的後半生了。
他沒注意到,對麵的兄長一直看著自己。
曹丕也在想若真到了那一步,子建會想什麽?
他們一定得走到那一步嗎?
【我想,他大概會想起孩童時期在家中兄友弟恭的場景,會想起曾經跟著父親征戰殺敵的場景,會想起太子之爭時與兄長的漸行漸遠,也會想讓兄長再給自己成就事業的機會。】
【時光無法倒流,他與曹丕已然撕破了臉,所以他即便得了也不敢相信,事實是連這響應都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
兄友弟恭?
曹家兩兄弟更沉默了。
已經太久沒有感受過對方的溫情,彼此之間隻餘算計了。
【繼續說迴文中,曹植害怕神女背棄諾言,所以呢就守好禮儀約束自己。】
【洛神見曹植這樣就特別感動,感動得手舞足蹈,結果就引來了其他諸神,氣氛升至高點。】
【然而月盈則虧,正當滿腔的愛慕達到巔峰時,離別的時候也到了。】
眾人的情緒隨著女子的聲音與突然低沉下去的樂聲也開始沉了下去。
此等美好的場景他們也不想結束啊!
就讓曹植永遠留在那虛幻的夢中吧。
1曹不興生卒年不詳,222—229年很有名,這裏時間編了一下。
暫時先更一章,晚點寫完再更。
之後我會盡量少引用一些,所以可能需要大家自己去搜作品。
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22章
《洛神賦》
【離別終將還是來臨了,洛神離去,曹植左顧右盼到處尋找,卻找尋不得,他的那種思念愈發強烈,以至於整夜難免,到了天明,晨光微熹,曹植終於還是認清了現實。】
【可吩咐車夫駕車啟程時,他卻悵然若失,不舍的情緒還是無法散去,他終捨不得離開。】
【這裏的捨不得到底是捨不得洛陽的生活,捨不得自己的家人朋友,還是捨不得那曾經擁有的權利,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可以淺淺地從另一個角度來剖析一下。】
【大家可以按個暫停,想想,這篇賦,曹植到底是寫給誰的?】
女子說完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她不疾不徐,仿佛是在等待著眾人的答案。
院內,眾人下意識地看向曹植。
曹植自己也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
不管是寫給誰的,首先就要排除甄氏。
或許是寫給夫人的?
幕中女子說自己獨自一人返迴鄄城,當是沒和夫人一起,那心傷之時思念夫人應當也有可能。
也不知是誰胡言亂語,以甄氏來破壞他的名聲,白白惹夫人不悅。
除了夫人,似乎自己這文無人可訴了,除非當真心灰意冷藉以抒情。
見曹植沒有要說的意思,眾人隻好繼續看著巨幕。
【對此,文學界有三種猜測,其一就是我們說過的甄氏。】
【關於這一點咱們就不贅述了,有一處還可以再反駁一下,曹操在公元204年也就是建安九年拿下鄴城,那個時候曹植才十二歲,在三國時期男子的婚嫁年齡一般在十四到二十歲,而且那個時候甄氏已經二十多了。】
女子捏著自己的下巴沉默半晌。
【要說,在古代也不是不可能,但多多少少有點荒謬。】
【再者,那個時候曹植年少,讀初中的年紀,正叛逆呢,他要是真喜歡甄氏,會忍得住不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而他們在創作時,也是不斷地吸收前人的東西,從而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唐玄宗李隆基正邀了楊玉環一同觀賞巨幕。
兩次巨幕,幕中女子頻頻提及李白,讓他甚至已經後悔將李白放走。
他作為天子,如何看不出來李白的心?
然而為詩之道有餘,為官之道卻不足矣。
「玉奴,你說,朕是否該將李白傳召迴京?」
【總之這一段就是曹植從上到下將女神仔仔細細地誇了個遍。】
【自古才子配佳人,此處也正是如此。】
【曹植怎麽看女神怎麽覺得順眼,既然喜歡那就去追唄,於是接下來他就開始對神女進行追求。】
【說到求女咱們就又不得不想到屈原了,屈原利用求女表達自己對君主忠誠的追求,那咱們曹植有沒有呢?三月認為還是有的。】
【就這追求這一小段其實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麵總體來說情緒是向上的,曹植待之以真相,但是在得到響應後,他又開始懷疑神女會不會背棄諾言。】
【咱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那個場景,曹植從一個充滿雄心壯誌渴望建功立業的儲君之位的有力爭奪者,突然變成了一個隻有虛名而無實權的鄄城王,他獨自迴封地時,當是身心俱疲。】
【他在這時候會想起什麽呢?】
會想起什麽呢?
曹植問自己。
大概會後悔自己做過的那些荒唐事情,大概會怨兄長甚至是怨偏向兄長的父親。
會想要再次迴到洛陽,會想要重新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
可是,似乎難以達到吧。
若是能達到,那女子就不會講說自己悲慘的後半生了。
他沒注意到,對麵的兄長一直看著自己。
曹丕也在想若真到了那一步,子建會想什麽?
他們一定得走到那一步嗎?
【我想,他大概會想起孩童時期在家中兄友弟恭的場景,會想起曾經跟著父親征戰殺敵的場景,會想起太子之爭時與兄長的漸行漸遠,也會想讓兄長再給自己成就事業的機會。】
【時光無法倒流,他與曹丕已然撕破了臉,所以他即便得了也不敢相信,事實是連這響應都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
兄友弟恭?
曹家兩兄弟更沉默了。
已經太久沒有感受過對方的溫情,彼此之間隻餘算計了。
【繼續說迴文中,曹植害怕神女背棄諾言,所以呢就守好禮儀約束自己。】
【洛神見曹植這樣就特別感動,感動得手舞足蹈,結果就引來了其他諸神,氣氛升至高點。】
【然而月盈則虧,正當滿腔的愛慕達到巔峰時,離別的時候也到了。】
眾人的情緒隨著女子的聲音與突然低沉下去的樂聲也開始沉了下去。
此等美好的場景他們也不想結束啊!
就讓曹植永遠留在那虛幻的夢中吧。
1曹不興生卒年不詳,222—229年很有名,這裏時間編了一下。
暫時先更一章,晚點寫完再更。
之後我會盡量少引用一些,所以可能需要大家自己去搜作品。
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22章
《洛神賦》
【離別終將還是來臨了,洛神離去,曹植左顧右盼到處尋找,卻找尋不得,他的那種思念愈發強烈,以至於整夜難免,到了天明,晨光微熹,曹植終於還是認清了現實。】
【可吩咐車夫駕車啟程時,他卻悵然若失,不舍的情緒還是無法散去,他終捨不得離開。】
【這裏的捨不得到底是捨不得洛陽的生活,捨不得自己的家人朋友,還是捨不得那曾經擁有的權利,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可以淺淺地從另一個角度來剖析一下。】
【大家可以按個暫停,想想,這篇賦,曹植到底是寫給誰的?】
女子說完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她不疾不徐,仿佛是在等待著眾人的答案。
院內,眾人下意識地看向曹植。
曹植自己也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
不管是寫給誰的,首先就要排除甄氏。
或許是寫給夫人的?
幕中女子說自己獨自一人返迴鄄城,當是沒和夫人一起,那心傷之時思念夫人應當也有可能。
也不知是誰胡言亂語,以甄氏來破壞他的名聲,白白惹夫人不悅。
除了夫人,似乎自己這文無人可訴了,除非當真心灰意冷藉以抒情。
見曹植沒有要說的意思,眾人隻好繼續看著巨幕。
【對此,文學界有三種猜測,其一就是我們說過的甄氏。】
【關於這一點咱們就不贅述了,有一處還可以再反駁一下,曹操在公元204年也就是建安九年拿下鄴城,那個時候曹植才十二歲,在三國時期男子的婚嫁年齡一般在十四到二十歲,而且那個時候甄氏已經二十多了。】
女子捏著自己的下巴沉默半晌。
【要說,在古代也不是不可能,但多多少少有點荒謬。】
【再者,那個時候曹植年少,讀初中的年紀,正叛逆呢,他要是真喜歡甄氏,會忍得住不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