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頁
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 作者:嗷大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鬱霓裳告訴她,這小子迴鬼醫穀那段時間起燒,之後就忘了一些東西,唯獨對她這個姐姐記憶深刻。
鬱霓裳不清楚上輩子的事,隻能歸結於小青雲還小,起燒時傷到了腦子。
這個答案,在宋青苒意料之外。
後來她仔細想了想,小青雲應該是記得上輩子的。
隻是那些迴憶對他而言太過痛苦,所以他選擇忘了所有人。
又在潛意識裏,保留了他對姐姐的愧疚。
難怪試探不出來。
宋青苒想著,既然如此,那就不與小傢夥「相認」了。
不記起來,對他反而是好事。
……
齊崢跟著宋弘夫婦,在花家住了幾日。
等情緒徹底平復下來,花老太爺才讓人送著他去了三省書院。
齊家不在京都,齊崢的大伯父也隻給他安排了一個書童。
花老爺子看慣了自家府上一出門就奴僕成群的兒孫,見這小子隻帶著一個書童就敢來京都,想著再給他安排兩個護衛。
齊崢拒絕了,說自己從今往後是住在書院裏,不需要護衛。
花老爺子迴頭與宋弘提起齊崢時,語氣中毫不吝嗇誇讚,說這小子有前途。
宋弘點頭,「至少天賦是絕佳的。」
隻是齊崢骨子裏有一股與官場格格不入的傲氣。
與他年輕時候極其相似。
若是將來沒辦法磨平,隻怕這似錦前程,那小子走不遠。
——
裕和帝還沒有正式召見宋弘。
蕭晏淩這些日子格外殷勤。
他有好幾位老師,以前最親近的是太子太傅,最近反倒與少師花熹年走得近些。
花熹年心裏明鏡似的,他知道太子在想什麽。
無非是盤算著利用他和舒先生,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若是以前,花熹年雖不至於助紂為虐,但也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學生不學無術,他橫豎要幫上那麽一點。
可現在,隻要一想到前幾日的彈劾,花熹年便再無一絲心軟。
他沒有被徹底定罪關在牢裏出不來,花家沒有受到牽連致使小侄女驚雨的婚姻受到影響。
那是因為有人急中生智想出了對策,並不代表沒發生過。
午膳時,蕭晏淩特地留了花熹年用飯。
膳食上齊,蕭晏淩把下人都屏退了出去,問花熹年,「老師打算何時把舒先生引薦給父皇?」
花熹年略一沉吟,說道:「就這兩日。」
「那到時候,學生也一起。」
花熹年看他一眼,沒說什麽。
到了裕和帝召見宋弘的這一日,太子果然準時出現。
裕和帝以前隻聽說過舒仲孺的名聲,從未親眼見到過他本人。
所以為了證明此人不是花家臨時找來冒充救場的,裕和帝還把當年參與談判過的官員都找了來。
當下宋弘才一出現,那幾個官員瞧著這張臉,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許多年前,在談判桌上噴珠吐玉震撼全場的那個少年。
那段談判經歷對於南涼這幾位官員來說,簡直是一輩子的噩夢。
就算時隔幾年,舒仲孺的容貌氣質有變,骨子裏的東西,總還是改不了的。
裕和帝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幾位官員。
從他們的反應中,他逐步確定了,來人正是舒仲孺。
目的達成,裕和帝讓那幾位退了下去,現場隻留宋弘、花熹年和太子蕭晏淩幾人。
今日的覲見不算正式,裕和帝讓人在禦花園裏備了上好的茶。
他端著茶盞,目光幽幽掃過宋弘的臉,「聽聞舒先生當年在一場大火中遇難,不知是意外還是……」
宋弘聽得出來,裕和帝在試探自己。
他事先並沒有準備任何台詞,隻是順著答道:「是謠言。」
「哦?」裕和帝詫異地看向他。
宋弘坦然道:「舒宅著火是事實,但不管是意外還是人為,都讓草民明白了一個道理,草民傲氣太過,並不適合走仕途。」
這番迴答,雖然不在裕和帝料想之中,但對他的懷疑少了幾分。
如果他一上來就控訴,自己在北齊受到了不公待遇,甚至是因為心懷仇恨才來的南涼。
要麽是事先準備好的託詞,要麽此人隻是為了借南涼去對付北齊害了他的人。
且不管是哪一種,裕和帝都不太會樂意用他。
「那你來南涼的目的是?」
宋弘微微一笑,言語之間毫不遮掩,「我的一雙兒女很喜歡南涼。」
在裕和帝錯愕的表情下,他緩緩說道:「當年我能為了我的夫人,拿走南涼五座城池,若有必要,將來我也能為了我的一雙兒女,以同樣的方式把這五座城再拿迴來。」
裕和帝:「……」
果然還是當年那股子欠揍的勁。
但就是這股勁,徹底打消了裕和帝對他的疑慮,起了拉攏之心。
「舒先生難道就沒有想過,你之所以認為自己不適合走仕途,並非是你與仕途格格不入,而是與你誌同道合的人不在北齊?」
言外之意,北齊不行,不代表南涼不可以。
「歸隱多年,草民的心思早就散了。」宋弘道:「有些機會,還是留給年輕人更為合適。」
宋弘的每一句迴答,都在蕭晏淩意料之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鬱霓裳不清楚上輩子的事,隻能歸結於小青雲還小,起燒時傷到了腦子。
這個答案,在宋青苒意料之外。
後來她仔細想了想,小青雲應該是記得上輩子的。
隻是那些迴憶對他而言太過痛苦,所以他選擇忘了所有人。
又在潛意識裏,保留了他對姐姐的愧疚。
難怪試探不出來。
宋青苒想著,既然如此,那就不與小傢夥「相認」了。
不記起來,對他反而是好事。
……
齊崢跟著宋弘夫婦,在花家住了幾日。
等情緒徹底平復下來,花老太爺才讓人送著他去了三省書院。
齊家不在京都,齊崢的大伯父也隻給他安排了一個書童。
花老爺子看慣了自家府上一出門就奴僕成群的兒孫,見這小子隻帶著一個書童就敢來京都,想著再給他安排兩個護衛。
齊崢拒絕了,說自己從今往後是住在書院裏,不需要護衛。
花老爺子迴頭與宋弘提起齊崢時,語氣中毫不吝嗇誇讚,說這小子有前途。
宋弘點頭,「至少天賦是絕佳的。」
隻是齊崢骨子裏有一股與官場格格不入的傲氣。
與他年輕時候極其相似。
若是將來沒辦法磨平,隻怕這似錦前程,那小子走不遠。
——
裕和帝還沒有正式召見宋弘。
蕭晏淩這些日子格外殷勤。
他有好幾位老師,以前最親近的是太子太傅,最近反倒與少師花熹年走得近些。
花熹年心裏明鏡似的,他知道太子在想什麽。
無非是盤算著利用他和舒先生,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若是以前,花熹年雖不至於助紂為虐,但也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學生不學無術,他橫豎要幫上那麽一點。
可現在,隻要一想到前幾日的彈劾,花熹年便再無一絲心軟。
他沒有被徹底定罪關在牢裏出不來,花家沒有受到牽連致使小侄女驚雨的婚姻受到影響。
那是因為有人急中生智想出了對策,並不代表沒發生過。
午膳時,蕭晏淩特地留了花熹年用飯。
膳食上齊,蕭晏淩把下人都屏退了出去,問花熹年,「老師打算何時把舒先生引薦給父皇?」
花熹年略一沉吟,說道:「就這兩日。」
「那到時候,學生也一起。」
花熹年看他一眼,沒說什麽。
到了裕和帝召見宋弘的這一日,太子果然準時出現。
裕和帝以前隻聽說過舒仲孺的名聲,從未親眼見到過他本人。
所以為了證明此人不是花家臨時找來冒充救場的,裕和帝還把當年參與談判過的官員都找了來。
當下宋弘才一出現,那幾個官員瞧著這張臉,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許多年前,在談判桌上噴珠吐玉震撼全場的那個少年。
那段談判經歷對於南涼這幾位官員來說,簡直是一輩子的噩夢。
就算時隔幾年,舒仲孺的容貌氣質有變,骨子裏的東西,總還是改不了的。
裕和帝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幾位官員。
從他們的反應中,他逐步確定了,來人正是舒仲孺。
目的達成,裕和帝讓那幾位退了下去,現場隻留宋弘、花熹年和太子蕭晏淩幾人。
今日的覲見不算正式,裕和帝讓人在禦花園裏備了上好的茶。
他端著茶盞,目光幽幽掃過宋弘的臉,「聽聞舒先生當年在一場大火中遇難,不知是意外還是……」
宋弘聽得出來,裕和帝在試探自己。
他事先並沒有準備任何台詞,隻是順著答道:「是謠言。」
「哦?」裕和帝詫異地看向他。
宋弘坦然道:「舒宅著火是事實,但不管是意外還是人為,都讓草民明白了一個道理,草民傲氣太過,並不適合走仕途。」
這番迴答,雖然不在裕和帝料想之中,但對他的懷疑少了幾分。
如果他一上來就控訴,自己在北齊受到了不公待遇,甚至是因為心懷仇恨才來的南涼。
要麽是事先準備好的託詞,要麽此人隻是為了借南涼去對付北齊害了他的人。
且不管是哪一種,裕和帝都不太會樂意用他。
「那你來南涼的目的是?」
宋弘微微一笑,言語之間毫不遮掩,「我的一雙兒女很喜歡南涼。」
在裕和帝錯愕的表情下,他緩緩說道:「當年我能為了我的夫人,拿走南涼五座城池,若有必要,將來我也能為了我的一雙兒女,以同樣的方式把這五座城再拿迴來。」
裕和帝:「……」
果然還是當年那股子欠揍的勁。
但就是這股勁,徹底打消了裕和帝對他的疑慮,起了拉攏之心。
「舒先生難道就沒有想過,你之所以認為自己不適合走仕途,並非是你與仕途格格不入,而是與你誌同道合的人不在北齊?」
言外之意,北齊不行,不代表南涼不可以。
「歸隱多年,草民的心思早就散了。」宋弘道:「有些機會,還是留給年輕人更為合適。」
宋弘的每一句迴答,都在蕭晏淩意料之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