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實在蹊蹺,虞凝霜想。
阿爹去催收賦稅迴來已經快一個月了。
因著之前金雀樓齊三郎那一出,虞凝霜本來擔心齊押司報復阿爹。
可這些日子,明明虞全勝一直說那齊押司莫說是報復,兩人相見寥寥幾麵中,對方還自知理虧地躲避一二。
怎的這麽久過去,才突然發難,誣告了阿爹一個私吞糧綱之罪?
虞凝霜當然知道是誣告,因虞全勝出了名的剛直倔強,絕不會有以公私肥的不職之事。
這世道下,他身為府衙公吏,本來大可和其他人一樣欺上瞞下,以手中微小卻切實的權柄謀利,但他從未做過。
他這樣獨清獨醒的性子,本就易被排擠,兼又因極其顧家,甚少和同僚們吃酒玩樂,無從談論深交。
所以此時,虞凝霜也想不起來能找哪位公人幫忙。
再說迴家裏,虞家一直人丁不旺,虞全勝是根獨苗,虞凝霜又連半個能夠指望的叔伯也沒有。
母家那邊倒是有親戚走動。
許寶花上有一兄一姐,均對這個麽妹諸般愛護。可他們都在城外三十裏的農郊,且隻是耕田砍柴的苦命本分人。
貿然尋去,他們不僅無法相幫,反而會被累得跟著擔驚受怕。
而許寶花本人的社交軌跡單薄如紙,幾乎不離青槐巷這一畝三分地,沒有什麽友人可以分訴。
虞凝霜將這些人情一條條捋過去,最後發現,家裏最堪依靠的關係,竟是她自己。
指尖點著額角,虞凝霜尋思明日先去探監,和阿爹問明情況後再去一趟金雀樓,請見那位掌管庫房的陸十五娘。對方家中有人在光祿寺供職是真,本人又在金雀樓,說不定能觸及一些權貴人物。
然後她再去求田六姐。田六姐長袖善舞,和鄰裏、官兵都處得熟絡,也許有意想不到的人脈。
若是這二位都沒有辦法……虞凝霜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另一個名字。
楚大娘子。
那位對她甚是友好,又很欣賞她所做飲子的楚大娘子。
按說楚大娘子是嚴鑠之母,嚴鑠正是府衙之人,這倒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條路。
但是馬上,虞凝霜搖頭無奈笑笑,笑自己真是昏了頭腦。
且不說她不敢將自己看得太重,竟去相信一位連一麵之緣也沒有的人來幫她。
單說去找楚大娘子,就等於去找嚴鑠這一點……虞凝霜就直接將這個點子否決。
想起那位巡檢使冰冷的架勢,她可以確定,她若去求情,下一秒就要被他用個什麽行賄之罪逮起來,幫她達成硬核探監,和阿爹在牢房頂峰相見。
虞凝霜沉浸在自己思路中,竟沒注意許寶花不知何時已悠悠轉醒,正悄然流淚。
她忙一番噓寒問暖,而許寶花六神無主,隻能拉著女兒的手尋求安慰,淚眼朦朧。
「公人貪汙一百文錢就成罪,多一百文罪重一級。貪不到三瓜兩棗就得判個刺配,你阿爹向來謹慎,怎麽會做這樣的事?」
虞凝霜知道阿娘為何如此害怕,隻因為本朝對吏的判罰尤其嚴厲。
「吏」本就是個尷尬身份。而明君治下,官「永遠」都是清官,民也「必然」全是良民。
若是出了岔子,那隻能是中間的吏如同壞死腐朽的關節,兩麵辜負。
於是官員們輕視他們,百姓們怨恨他們。
若真是竊權弄政的小吏,被蔑稱為「酷吏」「惡吏」,成為人們心中的賤役,倒是罪有應得。
可虞家人都知道,虞全勝絕不會如此行事。
不為別的,就為許寶花所說,他向來謹慎,為了家人也必會保全自己。
否則真的犯了罪成了「賊配軍」,臉上刺了字被發配事小,一家人在這波折中恐怕再難相見才是事大。
是以,雖斷定這其中必有貓膩,但是虞凝霜隻能先安撫母親,免得她勞神。
她說著「府衙大人們定會還阿爹清白」,又一番好勸讓許寶花吃了一碗丸子羹。
母女倆說話期間,虞川也自學堂迴來。許寶花本來說要將此事瞞著虞川,虞凝霜卻不以為然。
一則妹妹必然會說漏嘴;二則虞川心思細膩,實也瞞他不住;三則是虞凝霜不希望弟弟花朵一般被過於精心地養著,而是希望他長成能經風雨的鬆柏。
她便將事情挑挑揀揀和虞川說了,又因為她本身對現下情況知之甚少,姐弟倆說了幾句便兩相沉默。
虞川自然也被嚇得流淚不止,但他很快緩過來,抹了抹眼淚,目光堅毅道:「但憑阿姐做主,咱們該怎麽辦?」
「日子照過,鋪子照開。」虞凝霜答,「不過學堂那邊你要請個假,在家照顧阿娘和小雪兒。」
虞川自是應下,虞凝霜便親手修書一封,寫明緣由,讓虞川送去給了鄰家一同上學的孩子,明日捎給吳老夫子。
待楊二嫂抓了藥迴來,虞凝霜煎好餵許寶花服下,又帶著弟妹吃了飯,做了些漿洗掃灑,早早睡下。
這盛夏的一日,卻漫長如整個三九寒冬。
虞凝霜此時周身酸疼,累得要死,然而她睡意全無,盯著那黑峻峻的屋頂直到迎來了幾絲稀薄曦光,就又一骨碌爬了起來。
她按著昨日想法行動,將家裏各處打理妥帖,各人交待明晰,便做了一食盒好飯食匆匆出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阿爹去催收賦稅迴來已經快一個月了。
因著之前金雀樓齊三郎那一出,虞凝霜本來擔心齊押司報復阿爹。
可這些日子,明明虞全勝一直說那齊押司莫說是報復,兩人相見寥寥幾麵中,對方還自知理虧地躲避一二。
怎的這麽久過去,才突然發難,誣告了阿爹一個私吞糧綱之罪?
虞凝霜當然知道是誣告,因虞全勝出了名的剛直倔強,絕不會有以公私肥的不職之事。
這世道下,他身為府衙公吏,本來大可和其他人一樣欺上瞞下,以手中微小卻切實的權柄謀利,但他從未做過。
他這樣獨清獨醒的性子,本就易被排擠,兼又因極其顧家,甚少和同僚們吃酒玩樂,無從談論深交。
所以此時,虞凝霜也想不起來能找哪位公人幫忙。
再說迴家裏,虞家一直人丁不旺,虞全勝是根獨苗,虞凝霜又連半個能夠指望的叔伯也沒有。
母家那邊倒是有親戚走動。
許寶花上有一兄一姐,均對這個麽妹諸般愛護。可他們都在城外三十裏的農郊,且隻是耕田砍柴的苦命本分人。
貿然尋去,他們不僅無法相幫,反而會被累得跟著擔驚受怕。
而許寶花本人的社交軌跡單薄如紙,幾乎不離青槐巷這一畝三分地,沒有什麽友人可以分訴。
虞凝霜將這些人情一條條捋過去,最後發現,家裏最堪依靠的關係,竟是她自己。
指尖點著額角,虞凝霜尋思明日先去探監,和阿爹問明情況後再去一趟金雀樓,請見那位掌管庫房的陸十五娘。對方家中有人在光祿寺供職是真,本人又在金雀樓,說不定能觸及一些權貴人物。
然後她再去求田六姐。田六姐長袖善舞,和鄰裏、官兵都處得熟絡,也許有意想不到的人脈。
若是這二位都沒有辦法……虞凝霜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另一個名字。
楚大娘子。
那位對她甚是友好,又很欣賞她所做飲子的楚大娘子。
按說楚大娘子是嚴鑠之母,嚴鑠正是府衙之人,這倒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條路。
但是馬上,虞凝霜搖頭無奈笑笑,笑自己真是昏了頭腦。
且不說她不敢將自己看得太重,竟去相信一位連一麵之緣也沒有的人來幫她。
單說去找楚大娘子,就等於去找嚴鑠這一點……虞凝霜就直接將這個點子否決。
想起那位巡檢使冰冷的架勢,她可以確定,她若去求情,下一秒就要被他用個什麽行賄之罪逮起來,幫她達成硬核探監,和阿爹在牢房頂峰相見。
虞凝霜沉浸在自己思路中,竟沒注意許寶花不知何時已悠悠轉醒,正悄然流淚。
她忙一番噓寒問暖,而許寶花六神無主,隻能拉著女兒的手尋求安慰,淚眼朦朧。
「公人貪汙一百文錢就成罪,多一百文罪重一級。貪不到三瓜兩棗就得判個刺配,你阿爹向來謹慎,怎麽會做這樣的事?」
虞凝霜知道阿娘為何如此害怕,隻因為本朝對吏的判罰尤其嚴厲。
「吏」本就是個尷尬身份。而明君治下,官「永遠」都是清官,民也「必然」全是良民。
若是出了岔子,那隻能是中間的吏如同壞死腐朽的關節,兩麵辜負。
於是官員們輕視他們,百姓們怨恨他們。
若真是竊權弄政的小吏,被蔑稱為「酷吏」「惡吏」,成為人們心中的賤役,倒是罪有應得。
可虞家人都知道,虞全勝絕不會如此行事。
不為別的,就為許寶花所說,他向來謹慎,為了家人也必會保全自己。
否則真的犯了罪成了「賊配軍」,臉上刺了字被發配事小,一家人在這波折中恐怕再難相見才是事大。
是以,雖斷定這其中必有貓膩,但是虞凝霜隻能先安撫母親,免得她勞神。
她說著「府衙大人們定會還阿爹清白」,又一番好勸讓許寶花吃了一碗丸子羹。
母女倆說話期間,虞川也自學堂迴來。許寶花本來說要將此事瞞著虞川,虞凝霜卻不以為然。
一則妹妹必然會說漏嘴;二則虞川心思細膩,實也瞞他不住;三則是虞凝霜不希望弟弟花朵一般被過於精心地養著,而是希望他長成能經風雨的鬆柏。
她便將事情挑挑揀揀和虞川說了,又因為她本身對現下情況知之甚少,姐弟倆說了幾句便兩相沉默。
虞川自然也被嚇得流淚不止,但他很快緩過來,抹了抹眼淚,目光堅毅道:「但憑阿姐做主,咱們該怎麽辦?」
「日子照過,鋪子照開。」虞凝霜答,「不過學堂那邊你要請個假,在家照顧阿娘和小雪兒。」
虞川自是應下,虞凝霜便親手修書一封,寫明緣由,讓虞川送去給了鄰家一同上學的孩子,明日捎給吳老夫子。
待楊二嫂抓了藥迴來,虞凝霜煎好餵許寶花服下,又帶著弟妹吃了飯,做了些漿洗掃灑,早早睡下。
這盛夏的一日,卻漫長如整個三九寒冬。
虞凝霜此時周身酸疼,累得要死,然而她睡意全無,盯著那黑峻峻的屋頂直到迎來了幾絲稀薄曦光,就又一骨碌爬了起來。
她按著昨日想法行動,將家裏各處打理妥帖,各人交待明晰,便做了一食盒好飯食匆匆出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