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唿風喚雨
山不轉水轉重生小畫仙血洗蒼蘭國 作者:喜歡五仁月餅的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羊山。
胡人傑建立的青羊洞書院越來越有名,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成了儒士向往的地方。不斷有舉人、進士、大儒,前來書院求學、拜訪、短期進修,或者長期逗留。
在朝廷撥款資助下,書院不斷的興建校舍,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聘請多位大儒做教諭,興建了大型藏書閣,收藏了很多典籍,還有定期發行的刊物。
胡人傑的修為不斷提升,越來越有儒門宗師的氣勢,在講授儒家經典的時候,舌綻蓮花,出口成憲,字字珠璣,發人深省,讓很多儒生佩服不已,恨不得尊他為聖人。然而他隻是尊師,不是聖人。
這年秋天,又有一位年輕使者,從商奄古國,不遠萬裏而來,帶來一封信和三本古書。
信箋出自於一位半聖。這位半聖,名叫“賈誼”。
三本古書,也是由賈誼提供的,一本是《鵩鳥賦》,一本是《旱雲賦》,還有一本是《虛賦》。
胡人傑寫了一封迴信,交給使者帶迴去,表示對半聖的由衷感謝。
使者走後,胡人傑翻看那三本書,發現《鵩鳥賦》是馴化鳥獸的聖言,《旱雲賦》可以驅趕旱雲,唿風喚雨,讓周遭數百裏風調雨順;而《虛賦》(不是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則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他一時半會兒沒看懂。
“考太平以深誌,象巨獸之屈奇。妙雕文以刻鏤,舒循尾之采垂。戴高角之峨峨,負大鍾而顧飛。美哉爛兮,亦天地之大式……”
胡人傑心想:“這究竟是什麽天地大式?這些學問是從哪裏來的?”
他從頭翻到尾,在最後一頁,發現了注釋,原來這門學問出自於八索九丘,八索是八種鎖拿之術,九丘是九種囚禁法門。這些東西基本上都失傳了,隻有商奄古國的半聖和亞聖還在琢磨研究,塵世間的鴻儒和宗師都不了解。
前不久,胡人傑去太廟祭祀的時候,順便將有關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石碑全部拓印下來,然而他發現那些經文充斥著複雜的聖言和咒語,隻有籠統的總綱和概念,缺乏具體的細節,單看經文很難照著修煉。
此時,他得到賈誼贈送的三本書,心中十分歡喜,暗道:“我欠賈半聖天大的人情,等我到了商奄古國,應該拜他為師。”
賈誼寫的信裏,隱約透出這個意思。
他不會無緣無故的提攜後輩,他將自己修煉數千年的心得拿出來,就是希望胡人傑學有所成,有一天抵達商奄古國後投奔他,從而壯大他的實力。
商奄古國有多位半聖,彼此之間是競爭的關係。多幾個宗師級別的弟子,能壯大半聖的威望。
賈誼提供的這三本書,關鍵部分是用符文書寫的,這樣的書籍隻對儒門宗師有價值,落在普通人手裏沒有用。而且,儒門修為以浩然氣為根本,就算背熟了馴化妖獸和唿風喚雨的聖言,若沒有浩然氣來催動,那也是白瞎。
胡人傑拿到這些書籍之後,精神振奮,又開始忙碌起來,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揣摩大道,少量時間在書院講學。
郭紫薇也很忙,兼顧幼學和女學的同時,還不能放鬆個人修煉。
好在她還兼修《青雲仙經》,隨著境界的提升,身體越來越好,每天睡眠時間,隻要一個時辰就足夠了。
而一般的鴻儒,在沒有修煉仙門心法的情況下,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能低於三個時辰,否則白首窮經,廢寢忘食,耗損氣血,不利於長壽。
近日來,郭紫薇收了一名女弟子。
這名女弟子名叫“蔡文蘭”,北地人,原本住在雁門關外,父親是薊州刺史蔡春,北蒙國南征,薊州淪陷,蔡春從城樓上跳下去殉國,蔡文蘭和一部分家人,則曆盡艱辛,抄小道逃到關內。
蔡春原本是胡人傑的學生。
胡人傑作為內閣首輔,曾經主持過多次會試,成為眾多進士的座師。單是座師並不能拉近關係,蔡春在做官之後,曾經被人陷害入獄,還是胡人傑力挽狂瀾救他出來,自此之後才拉近關係。
蔡文蘭打小聰明,曾經在及笄禮上嶄露頭角,乃是七年前的靈女,許配給九皇子,然而九皇子身體孱弱,還沒成親就死了。後來蔡文蘭又被許配給父親手下的一名官員。她父親做薊州刺史,手下有不少文官,不乏進士級別的人物。可惜那名官員,在北蒙國入侵的時候,沒能逃出來。
於是乎,蔡文蘭心灰意冷,放棄了成親的心思,幹脆來青羊山,做郭紫薇的助手,數年之後被收為弟子。
蔡文蘭的學問不錯,在郭紫薇的指導下,不久前晉升大儒。
有了她的協助,郭紫薇的工作變得輕鬆了,能抽出時間修煉,還能跟著胡人傑,記錄宗師的言辭話語,學習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並且對禦獸法訣、唿風喚雨和畫地為牢有所了解。
沒錯,經過胡人傑的不斷研究,發現那本《虛賦》,就是上古傳說的“畫地為牢”。
上古年間的大儒,有畫地為牢,削木為吏的法術。
傳說某朝某代,有一個打柴人,名叫武吉,是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賣柴。在南門,正趕上王車路過。由於市井道路狹窄,將柴擔換肩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武吉被抓起來見王。王說武吉打死了軍士,理當抵命,於是下令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武吉受到約束,想逃走也逃不掉。
這種法術,到後來失傳了。
那位畫地為牢的王,是儒門著名的人物,他和他的兒子、孫子,都是儒學集大成者,是儒家極力推崇的千古聖人。
郭紫薇將三本書抄錄一份,送給女兒胡芸兒。
胡芸兒的儒修境界不在祖父之下,乃是研究儒門奧秘的主力人員。有了她的協助,不時傳來研究結果,會讓胡人傑盡快掌握秘術。
胡芸兒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旱雲賦》上,花了一年的研究,經過不斷的嚐試,終於能做到唿風喚雨,讓鬱林城周邊三百裏風調雨順!
她悄悄施展法術,改變象州的氣候,該晴天晴天,該下雨下雨,洪澇災害沒了,山體滑坡也少了,酷暑幹旱沒了,地裏都多產幾石糧食。
於是乎,這裏的老百姓有福了!
他們不知道背後的原因,隻知道在秋收、年節的時候祭天,感謝上天的厚賜,讓人能吃飽飯。
胡人傑建立的青羊洞書院越來越有名,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成了儒士向往的地方。不斷有舉人、進士、大儒,前來書院求學、拜訪、短期進修,或者長期逗留。
在朝廷撥款資助下,書院不斷的興建校舍,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聘請多位大儒做教諭,興建了大型藏書閣,收藏了很多典籍,還有定期發行的刊物。
胡人傑的修為不斷提升,越來越有儒門宗師的氣勢,在講授儒家經典的時候,舌綻蓮花,出口成憲,字字珠璣,發人深省,讓很多儒生佩服不已,恨不得尊他為聖人。然而他隻是尊師,不是聖人。
這年秋天,又有一位年輕使者,從商奄古國,不遠萬裏而來,帶來一封信和三本古書。
信箋出自於一位半聖。這位半聖,名叫“賈誼”。
三本古書,也是由賈誼提供的,一本是《鵩鳥賦》,一本是《旱雲賦》,還有一本是《虛賦》。
胡人傑寫了一封迴信,交給使者帶迴去,表示對半聖的由衷感謝。
使者走後,胡人傑翻看那三本書,發現《鵩鳥賦》是馴化鳥獸的聖言,《旱雲賦》可以驅趕旱雲,唿風喚雨,讓周遭數百裏風調雨順;而《虛賦》(不是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則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他一時半會兒沒看懂。
“考太平以深誌,象巨獸之屈奇。妙雕文以刻鏤,舒循尾之采垂。戴高角之峨峨,負大鍾而顧飛。美哉爛兮,亦天地之大式……”
胡人傑心想:“這究竟是什麽天地大式?這些學問是從哪裏來的?”
他從頭翻到尾,在最後一頁,發現了注釋,原來這門學問出自於八索九丘,八索是八種鎖拿之術,九丘是九種囚禁法門。這些東西基本上都失傳了,隻有商奄古國的半聖和亞聖還在琢磨研究,塵世間的鴻儒和宗師都不了解。
前不久,胡人傑去太廟祭祀的時候,順便將有關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石碑全部拓印下來,然而他發現那些經文充斥著複雜的聖言和咒語,隻有籠統的總綱和概念,缺乏具體的細節,單看經文很難照著修煉。
此時,他得到賈誼贈送的三本書,心中十分歡喜,暗道:“我欠賈半聖天大的人情,等我到了商奄古國,應該拜他為師。”
賈誼寫的信裏,隱約透出這個意思。
他不會無緣無故的提攜後輩,他將自己修煉數千年的心得拿出來,就是希望胡人傑學有所成,有一天抵達商奄古國後投奔他,從而壯大他的實力。
商奄古國有多位半聖,彼此之間是競爭的關係。多幾個宗師級別的弟子,能壯大半聖的威望。
賈誼提供的這三本書,關鍵部分是用符文書寫的,這樣的書籍隻對儒門宗師有價值,落在普通人手裏沒有用。而且,儒門修為以浩然氣為根本,就算背熟了馴化妖獸和唿風喚雨的聖言,若沒有浩然氣來催動,那也是白瞎。
胡人傑拿到這些書籍之後,精神振奮,又開始忙碌起來,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揣摩大道,少量時間在書院講學。
郭紫薇也很忙,兼顧幼學和女學的同時,還不能放鬆個人修煉。
好在她還兼修《青雲仙經》,隨著境界的提升,身體越來越好,每天睡眠時間,隻要一個時辰就足夠了。
而一般的鴻儒,在沒有修煉仙門心法的情況下,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能低於三個時辰,否則白首窮經,廢寢忘食,耗損氣血,不利於長壽。
近日來,郭紫薇收了一名女弟子。
這名女弟子名叫“蔡文蘭”,北地人,原本住在雁門關外,父親是薊州刺史蔡春,北蒙國南征,薊州淪陷,蔡春從城樓上跳下去殉國,蔡文蘭和一部分家人,則曆盡艱辛,抄小道逃到關內。
蔡春原本是胡人傑的學生。
胡人傑作為內閣首輔,曾經主持過多次會試,成為眾多進士的座師。單是座師並不能拉近關係,蔡春在做官之後,曾經被人陷害入獄,還是胡人傑力挽狂瀾救他出來,自此之後才拉近關係。
蔡文蘭打小聰明,曾經在及笄禮上嶄露頭角,乃是七年前的靈女,許配給九皇子,然而九皇子身體孱弱,還沒成親就死了。後來蔡文蘭又被許配給父親手下的一名官員。她父親做薊州刺史,手下有不少文官,不乏進士級別的人物。可惜那名官員,在北蒙國入侵的時候,沒能逃出來。
於是乎,蔡文蘭心灰意冷,放棄了成親的心思,幹脆來青羊山,做郭紫薇的助手,數年之後被收為弟子。
蔡文蘭的學問不錯,在郭紫薇的指導下,不久前晉升大儒。
有了她的協助,郭紫薇的工作變得輕鬆了,能抽出時間修煉,還能跟著胡人傑,記錄宗師的言辭話語,學習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並且對禦獸法訣、唿風喚雨和畫地為牢有所了解。
沒錯,經過胡人傑的不斷研究,發現那本《虛賦》,就是上古傳說的“畫地為牢”。
上古年間的大儒,有畫地為牢,削木為吏的法術。
傳說某朝某代,有一個打柴人,名叫武吉,是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賣柴。在南門,正趕上王車路過。由於市井道路狹窄,將柴擔換肩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武吉被抓起來見王。王說武吉打死了軍士,理當抵命,於是下令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武吉受到約束,想逃走也逃不掉。
這種法術,到後來失傳了。
那位畫地為牢的王,是儒門著名的人物,他和他的兒子、孫子,都是儒學集大成者,是儒家極力推崇的千古聖人。
郭紫薇將三本書抄錄一份,送給女兒胡芸兒。
胡芸兒的儒修境界不在祖父之下,乃是研究儒門奧秘的主力人員。有了她的協助,不時傳來研究結果,會讓胡人傑盡快掌握秘術。
胡芸兒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旱雲賦》上,花了一年的研究,經過不斷的嚐試,終於能做到唿風喚雨,讓鬱林城周邊三百裏風調雨順!
她悄悄施展法術,改變象州的氣候,該晴天晴天,該下雨下雨,洪澇災害沒了,山體滑坡也少了,酷暑幹旱沒了,地裏都多產幾石糧食。
於是乎,這裏的老百姓有福了!
他們不知道背後的原因,隻知道在秋收、年節的時候祭天,感謝上天的厚賜,讓人能吃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