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揚名天下
山不轉水轉重生小畫仙血洗蒼蘭國 作者:喜歡五仁月餅的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又到了重陽節。
郭紫薇在女兒的陪同下,前往太廟,在一眾大儒和數百位儒生的見證下,跟聖女李滄月進行了一場辯論。
這是一場規模盛大的辯論,代表了蒼蘭國兩位頂尖女性儒修之間的切磋。
郭紫薇是胡人傑的弟子,而李滄月則是陸景淵的徒弟。
十年前,胡人傑被尊為南儒,陸景淵被尊為北儒。兩人皆是鴻儒,又是朝廷重臣,地位並駕齊驅。現如今,他們雖然離開了京師,但由兩個女弟子來一場辯論,從女性角度進行思想碰撞,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雖然郭紫薇曾經是靈女,但這場辯論並非對聖女發起的挑戰,因為她年過四旬,對做聖女沒什麽興趣。聖女隻是官方授予的身份,不代表儒修境界的高低。
這場辯論從早上午辰時三刻開始,直到下午酉時接近日落黃昏才結束。
辯論的內容從琴棋書畫,到儒門十三經,再到三墳五典,郭紫薇展示了她廣褒的學識和深邃的思辨能力,以及對儒門經文的深刻掌握,辯才無礙,舌綻蓮花,口若懸河,發人深省,讓下邊的儒生敬佩不已。
李滄月雖然是聖女,但她的儒修境界不高,勉強算是大儒,平日裏教授年輕女子沒問題,但沒法給眾多的大儒和數百位儒生授課。
辯論剛開始的一個時辰,她還能左右逢源,快接近中午的時候,她就不行了,時常卡頓,捉襟見肘,麵色泛青,神色慌亂。
到了下午,內閣首輔李成林和次輔李思敏來到太廟,往那裏一坐,給李滄月帶來很大的壓力,她胸中的浩然氣本來就不多,再受到兩位鴻儒的壓製,麵色變得蒼白,中氣不足,口齒不清,語無倫次,不知道說什麽。
因此到了下午,已經不再是辯論,而是由郭紫薇來主講。
郭紫薇的口中不時冒出來的聖言,讓兩位內閣大臣都感到新鮮,
辯論結束後,由內閣首輔李成林登台做總結,給予郭紫薇很高的評價,認為她是蒼蘭國有史以來唯一的女修鴻儒。
郭紫薇原本有些名望,但因為膻中受損的緣故,連續數年臥床不起,放棄了儒門修行,如今再度複出,一戰成名,成為受人尊敬的人物。
不久之後,在兩位內閣大臣的推動下,朝廷授予她“女尚書”的官銜,名義上是二品官,但沒什麽實權,負責編纂針對女性和幼童的儒學教材。
女尚書不需要上朝,隻要每隔三年,提交一本類似於《女誡》的教科書,就可以了。
胡芸兒親眼見證母親成名,心中有所感觸,於是將平日裏練習畫技留下的畫作取出來,請祖明澈幫著辦畫展。
這些畫都不是靈畫,上麵沒有符文,不會自動吸引靈氣,真正的靈畫她不會拿出去。
雖然不是靈畫,但繪畫技術很高,已經入了“道境”。
這樣的畫,在凡俗世間展示,每一幅都是寶貝,可以引人向往,給人啟迪,讓人見之心喜,愛不釋手,掛在牆上,給人愉悅的心情,能讓人多活幾年。
畫上署的是她的本名。
胡芸兒到了儒門宗師境界,雖然為人很低調,但需要一定程度上揚名。因為儒修是入世的學問,講究“立言”、“立德”和“立功”。如果一直寂寂無聞,不利於提升境界。
由祖明澈出手主持,畫展辦得很成功,前後持續半個月,吸引了很多人觀看,事後將30幅畫作全部高價賣出去,每幅畫的售價都在白銀萬兩之上!
30幅畫,賣了42萬兩銀子!
因此,胡芸兒聲名鵲起,一躍成為“大畫家”。
大畫家跟大樂師一樣,都在某方麵做到極致,屬於凡俗世間的頂尖人物,再往上則是“靈境”,超凡脫俗,距離成仙成聖不遠。按照某些人的說法,如果琴棋書畫四項皆有所成,那差不多算是半聖了。
胡芸兒隻展示畫技,未透露她在別的方麵同樣有造詣,更沒泄露她還是仙家築基修士。
辦完畫展之後,胡芸兒像母親一樣,成了聞名遐邇的人物,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她發現自己念誦聖言和咒語的速度莫名其妙的加快了不少。
“還真是奇怪呢!難道揚名天下,會帶來天道加持?儒門修行跟名望有密切關係?”
仔細想想,這事兒不難理解,因為儒起源於巫,巫善於溝通天道。儒門講究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的結果必然是功成名就。名望對儒修來說,既是堅持努力的結果,也是不斷進階的動力。有了名望之後,不但更容易積累浩然氣,而且易於發揮聖言的威力,念誦聖言會變得更輕鬆。
正因為如此,很多儒修都想著入朝為官,成為朝廷重臣,揚名天下。
胡人傑做了多年的內閣首輔,才有機會從鴻儒進一步突破,最終成為儒門宗師。
李思敏做南嶽書院的山長多年,後來也接受朝廷的邀請,進入朝堂擔任內閣次輔,這樣做肯定是有好處的,若沒有好處,又何必背井離鄉來京師呢?
再比如說現任首輔李成林,曾經在禮部尚書的任上做過多年,禮部尚書也是受人尊重的大臣,他能成為鴻儒顯然得益於此。
想明白這些之後,胡芸兒覺得,像辦畫展這種事,以後還應該多做一些。
“既然儒修不同於仙修,仙修講究出世,儒修講究入世,那麽我隻要隱藏仙修身份即可,而不必遮掩儒門修為。”
她將賣畫所得的42萬兩銀子拿出來一半,用於成立善堂,取名為“蘭兆堂”,專門收養那些被拋棄的女童。
成立善堂不難,隻要有銀子,一切都好說。
胡芸兒不需要親自去辦,她將此事交托給王府管家。王府有三位管家,任何一位都能將此事辦好。選擇地址,建造房舍,聘請人員,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胡芸兒開辦“蘭兆堂”,屬於儒門“立功”的一種形式,算是迴饋於社會,揚名於世間。於此同時,她還能從那些女童中,挑選出有資質的孩子,進行更深入的培養,廣種薄收,優中選優,多年之後,培養出一批手下。
郭紫薇在女兒的陪同下,前往太廟,在一眾大儒和數百位儒生的見證下,跟聖女李滄月進行了一場辯論。
這是一場規模盛大的辯論,代表了蒼蘭國兩位頂尖女性儒修之間的切磋。
郭紫薇是胡人傑的弟子,而李滄月則是陸景淵的徒弟。
十年前,胡人傑被尊為南儒,陸景淵被尊為北儒。兩人皆是鴻儒,又是朝廷重臣,地位並駕齊驅。現如今,他們雖然離開了京師,但由兩個女弟子來一場辯論,從女性角度進行思想碰撞,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雖然郭紫薇曾經是靈女,但這場辯論並非對聖女發起的挑戰,因為她年過四旬,對做聖女沒什麽興趣。聖女隻是官方授予的身份,不代表儒修境界的高低。
這場辯論從早上午辰時三刻開始,直到下午酉時接近日落黃昏才結束。
辯論的內容從琴棋書畫,到儒門十三經,再到三墳五典,郭紫薇展示了她廣褒的學識和深邃的思辨能力,以及對儒門經文的深刻掌握,辯才無礙,舌綻蓮花,口若懸河,發人深省,讓下邊的儒生敬佩不已。
李滄月雖然是聖女,但她的儒修境界不高,勉強算是大儒,平日裏教授年輕女子沒問題,但沒法給眾多的大儒和數百位儒生授課。
辯論剛開始的一個時辰,她還能左右逢源,快接近中午的時候,她就不行了,時常卡頓,捉襟見肘,麵色泛青,神色慌亂。
到了下午,內閣首輔李成林和次輔李思敏來到太廟,往那裏一坐,給李滄月帶來很大的壓力,她胸中的浩然氣本來就不多,再受到兩位鴻儒的壓製,麵色變得蒼白,中氣不足,口齒不清,語無倫次,不知道說什麽。
因此到了下午,已經不再是辯論,而是由郭紫薇來主講。
郭紫薇的口中不時冒出來的聖言,讓兩位內閣大臣都感到新鮮,
辯論結束後,由內閣首輔李成林登台做總結,給予郭紫薇很高的評價,認為她是蒼蘭國有史以來唯一的女修鴻儒。
郭紫薇原本有些名望,但因為膻中受損的緣故,連續數年臥床不起,放棄了儒門修行,如今再度複出,一戰成名,成為受人尊敬的人物。
不久之後,在兩位內閣大臣的推動下,朝廷授予她“女尚書”的官銜,名義上是二品官,但沒什麽實權,負責編纂針對女性和幼童的儒學教材。
女尚書不需要上朝,隻要每隔三年,提交一本類似於《女誡》的教科書,就可以了。
胡芸兒親眼見證母親成名,心中有所感觸,於是將平日裏練習畫技留下的畫作取出來,請祖明澈幫著辦畫展。
這些畫都不是靈畫,上麵沒有符文,不會自動吸引靈氣,真正的靈畫她不會拿出去。
雖然不是靈畫,但繪畫技術很高,已經入了“道境”。
這樣的畫,在凡俗世間展示,每一幅都是寶貝,可以引人向往,給人啟迪,讓人見之心喜,愛不釋手,掛在牆上,給人愉悅的心情,能讓人多活幾年。
畫上署的是她的本名。
胡芸兒到了儒門宗師境界,雖然為人很低調,但需要一定程度上揚名。因為儒修是入世的學問,講究“立言”、“立德”和“立功”。如果一直寂寂無聞,不利於提升境界。
由祖明澈出手主持,畫展辦得很成功,前後持續半個月,吸引了很多人觀看,事後將30幅畫作全部高價賣出去,每幅畫的售價都在白銀萬兩之上!
30幅畫,賣了42萬兩銀子!
因此,胡芸兒聲名鵲起,一躍成為“大畫家”。
大畫家跟大樂師一樣,都在某方麵做到極致,屬於凡俗世間的頂尖人物,再往上則是“靈境”,超凡脫俗,距離成仙成聖不遠。按照某些人的說法,如果琴棋書畫四項皆有所成,那差不多算是半聖了。
胡芸兒隻展示畫技,未透露她在別的方麵同樣有造詣,更沒泄露她還是仙家築基修士。
辦完畫展之後,胡芸兒像母親一樣,成了聞名遐邇的人物,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她發現自己念誦聖言和咒語的速度莫名其妙的加快了不少。
“還真是奇怪呢!難道揚名天下,會帶來天道加持?儒門修行跟名望有密切關係?”
仔細想想,這事兒不難理解,因為儒起源於巫,巫善於溝通天道。儒門講究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的結果必然是功成名就。名望對儒修來說,既是堅持努力的結果,也是不斷進階的動力。有了名望之後,不但更容易積累浩然氣,而且易於發揮聖言的威力,念誦聖言會變得更輕鬆。
正因為如此,很多儒修都想著入朝為官,成為朝廷重臣,揚名天下。
胡人傑做了多年的內閣首輔,才有機會從鴻儒進一步突破,最終成為儒門宗師。
李思敏做南嶽書院的山長多年,後來也接受朝廷的邀請,進入朝堂擔任內閣次輔,這樣做肯定是有好處的,若沒有好處,又何必背井離鄉來京師呢?
再比如說現任首輔李成林,曾經在禮部尚書的任上做過多年,禮部尚書也是受人尊重的大臣,他能成為鴻儒顯然得益於此。
想明白這些之後,胡芸兒覺得,像辦畫展這種事,以後還應該多做一些。
“既然儒修不同於仙修,仙修講究出世,儒修講究入世,那麽我隻要隱藏仙修身份即可,而不必遮掩儒門修為。”
她將賣畫所得的42萬兩銀子拿出來一半,用於成立善堂,取名為“蘭兆堂”,專門收養那些被拋棄的女童。
成立善堂不難,隻要有銀子,一切都好說。
胡芸兒不需要親自去辦,她將此事交托給王府管家。王府有三位管家,任何一位都能將此事辦好。選擇地址,建造房舍,聘請人員,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胡芸兒開辦“蘭兆堂”,屬於儒門“立功”的一種形式,算是迴饋於社會,揚名於世間。於此同時,她還能從那些女童中,挑選出有資質的孩子,進行更深入的培養,廣種薄收,優中選優,多年之後,培養出一批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