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原是關係很疏遠的——大約是隔著七房的表兄弟,或是諸如此類的親戚。他們還在繈褓中就成了孤兒,由布朗特夫婦收養下來;他們倆是沒有兒女的,很快就對這兩個娃娃產生了好感。布朗特夫婦常常說:“隻要你們純潔、誠實、冷靜、勤勉、多替別人設想,一生的成功就有把握。”在這兩個孩子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之前,已經聽見過好幾千次了,他們還不會做禱告的時候,就能默誦這句話;育嬰室的門頂上用油漆寫上了這句話,他們首先學會念的就是這些字。這句話注定了要成為愛德華·密爾士一生的堅定不移的信條。有時候布朗特夫婦把詞句稍微改變一下,說:“隻要你們純潔、誠實、冷靜、勤勉、體諒別人,那就絕不會缺少朋友。”
密爾士這孩子對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是一種安慰。他要吃糖而沒有人給他的時候,他肯聽大人講的道理,沒有糖也就心滿意足。可是本頓要吃糖的話,就哭個不停,非等要到了糖否則決不罷休。密爾士很愛護他的玩具;本頓卻老是很快就把玩具毀壞了,然後吵吵鬧鬧,鬧個沒完,弄得大家很傷腦筋,以致大人為了息事寧人起見,隻好哄著小愛德華,叫他把他的玩具讓給喬治。
這兩個孩子稍稍長大一點的時候,喬治就在這一方麵成了一個很重的負擔:他對他的衣服很不愛惜,因此他常常穿著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而愛德華卻沒有這份福氣。兩個孩子飛快地長大了。愛德華越來越給人安慰,喬治越來越叫人擔心。每逢愛德華有所要求,隻要給他說一聲“我看你還是不去為好”就行了——這是說遊泳、溜冰、野餐、摘漿果、看馬戲,以及孩子們所喜歡的種種事情。可是喬治卻隨你怎麽說也不依,對他的欲望必須遷就才行,否則他就硬幹起來。所以當然就沒有哪個孩子比他得到更多的機會去遊泳、溜冰、摘漿果,或是幹其他的事情;誰也沒有他玩得痛快。夏季的晚上,布朗特夫婦不許孩子們在九點鍾以後在外麵玩,一到那時候就安排他們去睡覺;愛德華老老實實地睡下去,可是喬治照例在快到十點鍾的時候由窗戶溜出去,一直玩耍到半夜。要想打破喬治這個壞習慣,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布朗特夫婦終於設法拿蘋果和石彈籠絡他,叫他留在屋裏。善良的布朗特夫婦枉費心機地花費他們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企圖約束喬治;他們含著感激的眼淚說,愛德華無須他們操心,因為他非常規矩、非常懂事,各方麵都沒有缺點。
這兩個孩子不久就到了做事的年齡,於是他們都被送去學手藝:愛德華自願地去了;喬治卻是經過哄勸和收買才去的。愛德華勤勉而忠實地工作,從此就不是布朗特夫婦的負擔了;他們很稱讚他,他的老板也誇獎他;可是喬治卻偷偷地跑掉了,布朗特先生花了錢又費了神才把他找到,叫他迴來。不久他又偷跑了——又花了一些錢,費了一些神。第三次他又逃掉了——並且是偷了幾件小東西帶著跑的。這又給布朗特先生找了些麻煩,叫他花了些錢,而且他還費了很大的勁才說服了老板,叫他對這年輕人的偷竊行為不予懲罰。
愛德華一直很穩重地幹下去,後來他終於和他的業師合夥經營起生意。喬治卻沒有起色,他老讓那兩位年老的恩人慈愛的心中充滿著煩惱,老讓他們手頭不得閑空,不得不千方百計地設法防止他遭到毀滅。愛德華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便熱心參加主日學校、辯論會、教會募捐等活動,以及戒煙團體,反對瀆神的團體和諸如此類的事情;成人之後,他是教堂和戒酒會裏一個沉默寡言而又踏實可靠的幫手,對一切以扶助別人為目的的運動都盡力讚助。這並沒有使人傳為美談,也不曾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那是他的“天生的癖性”。
後來兩位老人終於死了,遺囑裏聲明他們對愛德華感到衷心的自豪,同時把他們的一份小小的財產留給喬治——因為他“有此需要”;而愛德華卻“由於得天獨厚”,並不需要這種照顧。財產留給喬治是有條件的:他必須拿這筆錢把愛德華的夥友那份生意頂過來,否則就要把它捐給一個叫作囚犯之友社的慈善機關。兩位老人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要求他們親愛的兒子愛德華代替他們關照喬治,並且像他們在世時那樣幫助他、保護他。
愛德華很孝敬地順從了,喬治就和他合夥做生意。他不是一個得力的夥友:他早已染上了喝酒的習慣,現在他很快就變成了一個經常的醉鬼,他的皮膚和眼睛都表現出這個令人不愉快的事實。愛德華向一個可愛的、好心腸的姑娘求愛,已經有一些時候了。他們倆相親相愛,而且……可是就在這時候,喬治苦苦哀求地開始追求她,後來她終於哭哭啼啼跑去找愛德華,說她當前的崇高而神聖的義務是很明顯的——她切不可讓她自己的私欲妨礙這種義務:她必須嫁給“可憐的喬治”,並且“幫助他改過自新”。這是足以使她心碎的,她明知如此等等,然而義務究竟是義務。於是她和喬治結了婚,愛德華的心幾乎碎了,她自己也是一樣。可是愛德華恢複了常態,娶了另一個姑娘——她也是很了不起的。
兩家都有了孩子。瑪麗老老實實地盡力幫助她的丈夫改邪歸正,可是她所承包的工程太大了。喬治繼續好酒貪杯,後來他漸漸對她和孩子們狠心地虐待起來。有許多好心的人們都和喬治力爭——事實上他們經常都在這上麵下工夫——可是他卻若無其事地把他們的苦心當成自己應得的照應和人家應盡的義務,而並不矯正他的行為。他不久又添了一種惡習——偷偷地去賭博的習慣。他負債很多,到處借錢都以商號的信用做擔保,而且做得非常詭秘;他一直這麽幹了很久,都瞞得很好,直到後來有一天早上,執法官跑來沒收了這個鋪子,於是這表兄弟兩人就一貧如洗了。
現在生活艱難了,而且越來越貧困。愛德華把家搬到一個頂樓上,日夜到街上亂跑,想找工作,他苦苦地尋求,可是實在找不到機會。他發現自己的麵孔很快就不受歡迎,頗為吃驚;他發現人家一向對他的關懷很快地減退和消失了,心裏又是驚奇,又是難過。不過他還是非找到工作不可,所以他就忍氣吞聲,拚命地繼續鑽門路。最後他找到了一個用木鬥子往梯子上搬磚頭的工作,這也使他謝天謝地。可是從此以後,大家都把他當成陌生人了,也沒有人關心他。他沒有力量給他所屬的各種道德團體繳納會費,眼看著自己遭到取消會員資格的恥辱,也隻好忍受那劇烈的創痛。
然而愛德華越是迅速地被大家所遺忘和漠視,喬治卻越是迅速地得到重視和關懷。有一天早晨,人家發現他躺在陽溝裏,衣衫襤褸,醉得人事不省。一位婦女戒酒救濟會的會員把他撈出來,並且還負責照顧他,給他募了一筆捐款,叫他戒了一星期的酒,還替他找了一個職業。報紙上還發表了一切經過。
這樣一來,就使得大家對這個可憐的人大為關心,有許多人都來找他,以他們的扶持和鼓勵幫助他戒除惡習。他整整兩個月滴酒不嚐,在這個期間裏,他是好心的人們的寶貝。然後他又倒下了——倒在陽溝裏,於是大家都為他難受地歎息。可是慷慨好義的姊妹們又拯救了他。她們把他洗得幹幹淨淨,給他東西吃,傾聽他那悔恨交加、淒婉動人的調子,而且又給他找到了職業。這個消息也在報上發表了,全城的人都為了這位著了酒杯的迷而力求解脫的可憐的犯戒者再度走上正路而大灑歡欣的淚。大家舉行了一個大規模的戒酒奮興會,在幾篇令人興奮的演說完結之後,主席以動人的語調說道:“現在我們就要請戒酒的朋友們簽字保證了,我想馬上就會有一種動人的情景,叫在座的諸位當中很少人能夠看了不掉眼淚。”經過一陣意味深長的沉寂之後,喬治·本頓就由戒酒救濟會的一隊係著紅腰帶的婦女伴送著走上講台,在保證書上簽了名。空中響著雷鳴般的掌聲,人人都歡喜得掉淚了。散會之後,人人都和這位新戒酒的人物握手;第二天他的薪金就提高了——他成了全城的話題,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一切經過又在報上發表了。
喬治·本頓照例每隔三個月犯戒一次,可是每次都有人忠心耿耿地把他挽救過來,對他下一番工夫,而且還給他謀到很好的職位。後來他被領到全國各地去,以一個戒了酒的醉漢的資格到處講演;他獲得很多的聽眾,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他在家鄉很孚眾望,而且很有信用——在他不喝酒的時候——因此他居然能夠盜用一位首要公民的名義從銀行裏提到一筆巨款。大家運用了很大的壓力,以求使他免於這次冒名提款的後果,而且部分地成功了——他隻被“拘留”了兩年。在一年期滿時,那些樂善好施的人不倦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最後的成功,於是他口袋裏帶著免罪證從監獄裏出來,這時候囚犯之友社特地在門口迎接他,還給他找好了差事,薪金頗為優厚,其他一切樂善好施的人也來了,大家都對他進忠告,並給他鼓勵和幫助。愛德華·密爾士曾經有一次在窮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到囚犯之友社去申請介紹職業,可是人家一問:“你當過囚犯嗎?”馬上就把他打發了。
當這一切正在進行的期間,愛德華·密爾士一直在不聲不響地與逆境奮鬥。他還是很窮,不過他是一家銀行裏的一個受人尊重和信任的出納員,薪金收入很牢靠,也還夠用。喬治·本頓從不和他接近,也從來沒有人聽見他探聽過愛德華的消息。後來喬治動輒就離開這個城市,很久不迴來;於是就有關於他在幹壞事的謠言,可是並無確實的根據。
一個冬天的晚上,有幾個蒙麵的強盜闖入那個銀行,恰好隻有愛德華·密爾士一人在裏麵。他們叫他說出開暗鎖的方法,好讓他們能把保險櫃打開。他不肯說,他們就威脅他,要他的命。他說東家信任他,他不能背叛這種信任。如果非叫他死不可,他盡可以死,可是他一日活著,他就一日要忠於主人,所以他始終不肯說出打開保險櫃暗鎖的開法。結果強盜們就把他打死了。
偵探追緝了罪犯,為首的原來就是喬治·本頓。死者的孤兒寡婦獲得了廣泛的同情,全國所有的報紙一致要求全國所有的銀行湊集一筆豪爽的捐款,接濟失去了經濟來源的死者家屬,借此表示他們對這位被害的出納員的忠誠和英勇的表揚。結果募得一大堆硬幣,總數居然有五百元之多——全國的銀行平均每家將近捐了一分錢的八分之三。出納員自己那家銀行極力設法證明(可是遭到了可恥的失敗)這位無比的忠仆賬目不清,說他是自己用大頭棒敲破了腦子自殺的,以圖逃避查賬和處罰——這就是他表示感謝的方式。
喬治·本頓被傳受審。於是人人都似乎忘記了死者的孤兒寡婦,隻顧替可憐的喬治擔心。大家千方百計地營救他,凡是金錢和勢力所能做的都做到了,可是完全無效——他被判了死刑。馬上州長就被減刑或免刑的請求所包圍了:呈遞請願書的有淚眼汪汪的少女;有悲傷的老姑娘;有動人哀憐的寡婦代表團;有一群一群的令人感動的孤兒。可是不行,州長這一迴始終不肯讓步。
喬治·本頓在獄中信奉了宗教,這個喜訊立即遍傳各處。從此以後,他的牢房裏就經常擠滿了姑娘們和婦女們,還有許多鮮花;一天到晚老有人禱告、唱聖歌、做謝恩祈禱、講道、哭泣,從不中斷,隻有調換人的時候才偶爾有五分鍾暫時的間歇。
這套把戲一直繼續到犯人上絞架的時候,於是喬治·本頓戴著黑帽子,在當地最慈祥、最善良的一群慟哭的觀眾麵前得意揚揚地迴了老家。在若幹時期內,他的墳上天天都有鮮花,墓石上刻著這樣一句碑文:“畢生奮鬥,終獲成功。”碑文上麵還刻了一隻向上指著的手。
那位勇敢的出納員的墓石上刻的碑文是這樣:“隻要你純潔、誠實、冷靜、勤勉、體諒別人,你就永遠也不會……”
不知是誰叫那碑文就是這樣止住,可是反正有人吩咐過要這麽辦。
據說現在那位出納員的家屬處境非常困窘,可是那沒有關係;有些識好歹的人不願意叫他那種勇敢和忠心的行為湮沒無聞,已經募集了四萬二千元——用來建築了一座紀念他的教堂。
密爾士這孩子對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是一種安慰。他要吃糖而沒有人給他的時候,他肯聽大人講的道理,沒有糖也就心滿意足。可是本頓要吃糖的話,就哭個不停,非等要到了糖否則決不罷休。密爾士很愛護他的玩具;本頓卻老是很快就把玩具毀壞了,然後吵吵鬧鬧,鬧個沒完,弄得大家很傷腦筋,以致大人為了息事寧人起見,隻好哄著小愛德華,叫他把他的玩具讓給喬治。
這兩個孩子稍稍長大一點的時候,喬治就在這一方麵成了一個很重的負擔:他對他的衣服很不愛惜,因此他常常穿著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而愛德華卻沒有這份福氣。兩個孩子飛快地長大了。愛德華越來越給人安慰,喬治越來越叫人擔心。每逢愛德華有所要求,隻要給他說一聲“我看你還是不去為好”就行了——這是說遊泳、溜冰、野餐、摘漿果、看馬戲,以及孩子們所喜歡的種種事情。可是喬治卻隨你怎麽說也不依,對他的欲望必須遷就才行,否則他就硬幹起來。所以當然就沒有哪個孩子比他得到更多的機會去遊泳、溜冰、摘漿果,或是幹其他的事情;誰也沒有他玩得痛快。夏季的晚上,布朗特夫婦不許孩子們在九點鍾以後在外麵玩,一到那時候就安排他們去睡覺;愛德華老老實實地睡下去,可是喬治照例在快到十點鍾的時候由窗戶溜出去,一直玩耍到半夜。要想打破喬治這個壞習慣,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布朗特夫婦終於設法拿蘋果和石彈籠絡他,叫他留在屋裏。善良的布朗特夫婦枉費心機地花費他們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企圖約束喬治;他們含著感激的眼淚說,愛德華無須他們操心,因為他非常規矩、非常懂事,各方麵都沒有缺點。
這兩個孩子不久就到了做事的年齡,於是他們都被送去學手藝:愛德華自願地去了;喬治卻是經過哄勸和收買才去的。愛德華勤勉而忠實地工作,從此就不是布朗特夫婦的負擔了;他們很稱讚他,他的老板也誇獎他;可是喬治卻偷偷地跑掉了,布朗特先生花了錢又費了神才把他找到,叫他迴來。不久他又偷跑了——又花了一些錢,費了一些神。第三次他又逃掉了——並且是偷了幾件小東西帶著跑的。這又給布朗特先生找了些麻煩,叫他花了些錢,而且他還費了很大的勁才說服了老板,叫他對這年輕人的偷竊行為不予懲罰。
愛德華一直很穩重地幹下去,後來他終於和他的業師合夥經營起生意。喬治卻沒有起色,他老讓那兩位年老的恩人慈愛的心中充滿著煩惱,老讓他們手頭不得閑空,不得不千方百計地設法防止他遭到毀滅。愛德華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便熱心參加主日學校、辯論會、教會募捐等活動,以及戒煙團體,反對瀆神的團體和諸如此類的事情;成人之後,他是教堂和戒酒會裏一個沉默寡言而又踏實可靠的幫手,對一切以扶助別人為目的的運動都盡力讚助。這並沒有使人傳為美談,也不曾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那是他的“天生的癖性”。
後來兩位老人終於死了,遺囑裏聲明他們對愛德華感到衷心的自豪,同時把他們的一份小小的財產留給喬治——因為他“有此需要”;而愛德華卻“由於得天獨厚”,並不需要這種照顧。財產留給喬治是有條件的:他必須拿這筆錢把愛德華的夥友那份生意頂過來,否則就要把它捐給一個叫作囚犯之友社的慈善機關。兩位老人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要求他們親愛的兒子愛德華代替他們關照喬治,並且像他們在世時那樣幫助他、保護他。
愛德華很孝敬地順從了,喬治就和他合夥做生意。他不是一個得力的夥友:他早已染上了喝酒的習慣,現在他很快就變成了一個經常的醉鬼,他的皮膚和眼睛都表現出這個令人不愉快的事實。愛德華向一個可愛的、好心腸的姑娘求愛,已經有一些時候了。他們倆相親相愛,而且……可是就在這時候,喬治苦苦哀求地開始追求她,後來她終於哭哭啼啼跑去找愛德華,說她當前的崇高而神聖的義務是很明顯的——她切不可讓她自己的私欲妨礙這種義務:她必須嫁給“可憐的喬治”,並且“幫助他改過自新”。這是足以使她心碎的,她明知如此等等,然而義務究竟是義務。於是她和喬治結了婚,愛德華的心幾乎碎了,她自己也是一樣。可是愛德華恢複了常態,娶了另一個姑娘——她也是很了不起的。
兩家都有了孩子。瑪麗老老實實地盡力幫助她的丈夫改邪歸正,可是她所承包的工程太大了。喬治繼續好酒貪杯,後來他漸漸對她和孩子們狠心地虐待起來。有許多好心的人們都和喬治力爭——事實上他們經常都在這上麵下工夫——可是他卻若無其事地把他們的苦心當成自己應得的照應和人家應盡的義務,而並不矯正他的行為。他不久又添了一種惡習——偷偷地去賭博的習慣。他負債很多,到處借錢都以商號的信用做擔保,而且做得非常詭秘;他一直這麽幹了很久,都瞞得很好,直到後來有一天早上,執法官跑來沒收了這個鋪子,於是這表兄弟兩人就一貧如洗了。
現在生活艱難了,而且越來越貧困。愛德華把家搬到一個頂樓上,日夜到街上亂跑,想找工作,他苦苦地尋求,可是實在找不到機會。他發現自己的麵孔很快就不受歡迎,頗為吃驚;他發現人家一向對他的關懷很快地減退和消失了,心裏又是驚奇,又是難過。不過他還是非找到工作不可,所以他就忍氣吞聲,拚命地繼續鑽門路。最後他找到了一個用木鬥子往梯子上搬磚頭的工作,這也使他謝天謝地。可是從此以後,大家都把他當成陌生人了,也沒有人關心他。他沒有力量給他所屬的各種道德團體繳納會費,眼看著自己遭到取消會員資格的恥辱,也隻好忍受那劇烈的創痛。
然而愛德華越是迅速地被大家所遺忘和漠視,喬治卻越是迅速地得到重視和關懷。有一天早晨,人家發現他躺在陽溝裏,衣衫襤褸,醉得人事不省。一位婦女戒酒救濟會的會員把他撈出來,並且還負責照顧他,給他募了一筆捐款,叫他戒了一星期的酒,還替他找了一個職業。報紙上還發表了一切經過。
這樣一來,就使得大家對這個可憐的人大為關心,有許多人都來找他,以他們的扶持和鼓勵幫助他戒除惡習。他整整兩個月滴酒不嚐,在這個期間裏,他是好心的人們的寶貝。然後他又倒下了——倒在陽溝裏,於是大家都為他難受地歎息。可是慷慨好義的姊妹們又拯救了他。她們把他洗得幹幹淨淨,給他東西吃,傾聽他那悔恨交加、淒婉動人的調子,而且又給他找到了職業。這個消息也在報上發表了,全城的人都為了這位著了酒杯的迷而力求解脫的可憐的犯戒者再度走上正路而大灑歡欣的淚。大家舉行了一個大規模的戒酒奮興會,在幾篇令人興奮的演說完結之後,主席以動人的語調說道:“現在我們就要請戒酒的朋友們簽字保證了,我想馬上就會有一種動人的情景,叫在座的諸位當中很少人能夠看了不掉眼淚。”經過一陣意味深長的沉寂之後,喬治·本頓就由戒酒救濟會的一隊係著紅腰帶的婦女伴送著走上講台,在保證書上簽了名。空中響著雷鳴般的掌聲,人人都歡喜得掉淚了。散會之後,人人都和這位新戒酒的人物握手;第二天他的薪金就提高了——他成了全城的話題,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一切經過又在報上發表了。
喬治·本頓照例每隔三個月犯戒一次,可是每次都有人忠心耿耿地把他挽救過來,對他下一番工夫,而且還給他謀到很好的職位。後來他被領到全國各地去,以一個戒了酒的醉漢的資格到處講演;他獲得很多的聽眾,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他在家鄉很孚眾望,而且很有信用——在他不喝酒的時候——因此他居然能夠盜用一位首要公民的名義從銀行裏提到一筆巨款。大家運用了很大的壓力,以求使他免於這次冒名提款的後果,而且部分地成功了——他隻被“拘留”了兩年。在一年期滿時,那些樂善好施的人不倦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最後的成功,於是他口袋裏帶著免罪證從監獄裏出來,這時候囚犯之友社特地在門口迎接他,還給他找好了差事,薪金頗為優厚,其他一切樂善好施的人也來了,大家都對他進忠告,並給他鼓勵和幫助。愛德華·密爾士曾經有一次在窮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到囚犯之友社去申請介紹職業,可是人家一問:“你當過囚犯嗎?”馬上就把他打發了。
當這一切正在進行的期間,愛德華·密爾士一直在不聲不響地與逆境奮鬥。他還是很窮,不過他是一家銀行裏的一個受人尊重和信任的出納員,薪金收入很牢靠,也還夠用。喬治·本頓從不和他接近,也從來沒有人聽見他探聽過愛德華的消息。後來喬治動輒就離開這個城市,很久不迴來;於是就有關於他在幹壞事的謠言,可是並無確實的根據。
一個冬天的晚上,有幾個蒙麵的強盜闖入那個銀行,恰好隻有愛德華·密爾士一人在裏麵。他們叫他說出開暗鎖的方法,好讓他們能把保險櫃打開。他不肯說,他們就威脅他,要他的命。他說東家信任他,他不能背叛這種信任。如果非叫他死不可,他盡可以死,可是他一日活著,他就一日要忠於主人,所以他始終不肯說出打開保險櫃暗鎖的開法。結果強盜們就把他打死了。
偵探追緝了罪犯,為首的原來就是喬治·本頓。死者的孤兒寡婦獲得了廣泛的同情,全國所有的報紙一致要求全國所有的銀行湊集一筆豪爽的捐款,接濟失去了經濟來源的死者家屬,借此表示他們對這位被害的出納員的忠誠和英勇的表揚。結果募得一大堆硬幣,總數居然有五百元之多——全國的銀行平均每家將近捐了一分錢的八分之三。出納員自己那家銀行極力設法證明(可是遭到了可恥的失敗)這位無比的忠仆賬目不清,說他是自己用大頭棒敲破了腦子自殺的,以圖逃避查賬和處罰——這就是他表示感謝的方式。
喬治·本頓被傳受審。於是人人都似乎忘記了死者的孤兒寡婦,隻顧替可憐的喬治擔心。大家千方百計地營救他,凡是金錢和勢力所能做的都做到了,可是完全無效——他被判了死刑。馬上州長就被減刑或免刑的請求所包圍了:呈遞請願書的有淚眼汪汪的少女;有悲傷的老姑娘;有動人哀憐的寡婦代表團;有一群一群的令人感動的孤兒。可是不行,州長這一迴始終不肯讓步。
喬治·本頓在獄中信奉了宗教,這個喜訊立即遍傳各處。從此以後,他的牢房裏就經常擠滿了姑娘們和婦女們,還有許多鮮花;一天到晚老有人禱告、唱聖歌、做謝恩祈禱、講道、哭泣,從不中斷,隻有調換人的時候才偶爾有五分鍾暫時的間歇。
這套把戲一直繼續到犯人上絞架的時候,於是喬治·本頓戴著黑帽子,在當地最慈祥、最善良的一群慟哭的觀眾麵前得意揚揚地迴了老家。在若幹時期內,他的墳上天天都有鮮花,墓石上刻著這樣一句碑文:“畢生奮鬥,終獲成功。”碑文上麵還刻了一隻向上指著的手。
那位勇敢的出納員的墓石上刻的碑文是這樣:“隻要你純潔、誠實、冷靜、勤勉、體諒別人,你就永遠也不會……”
不知是誰叫那碑文就是這樣止住,可是反正有人吩咐過要這麽辦。
據說現在那位出納員的家屬處境非常困窘,可是那沒有關係;有些識好歹的人不願意叫他那種勇敢和忠心的行為湮沒無聞,已經募集了四萬二千元——用來建築了一座紀念他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