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條深溝到山頂的距離不到幾百米,大概有一個足球場的大小,不知道是因為什麽原因形成的,整體上看來和山的走勢極為不協調。
然而讓喬華最感到震驚的,是他發現裏麵竟然滿是各種恐龍的骨架,從幾米到十幾米長的,層層疊疊堆起來,使整個大溝裏麵充滿了一種陰森可怖的氣息。
從骨架的形狀上看,喬華隱約可以辨別出裏麵有小角龍、霸王龍、劍龍、馳龍……有食肉類恐龍的身影,同樣也有許多食草恐龍,身體的大小各不相同。
而且,根據骨頭腐蝕的程度看,這些恐龍死亡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有的幾乎已經徹底腐朽掉,一堆骨頭渣子堆在地上,可另外有一些卻還保持著基本的形狀。甚至一些高大的恐龍骨架被深溝裏麵的植物當作了支架,藤蔓直接附著在上麵生長,開花結果。
喬華的腦袋有些發懵,甚至在一瞬間產生了一種極度的不適感。這種感覺其實很好理解,誰他娘的走在路上迎麵看到一堆死屍不嚇得腿發軟啊!
他咽了一口唾沫,再也顧不上腳下那些鋒利的小石子,飛也似地朝著一處緩坡飛奔過去,一直到離開了這片恐龍的葬屍地後才停下來。
從山坡上再一次迴頭望過來,隻見各種各樣的恐龍骸骨有如一個個雕塑般矗立在深溝裏麵,有的被半掩埋在土裏,還有的已經長滿了苔蘚和其它綠色植物,大小骨架密密麻麻不計其數,造成的視覺衝擊感十分強烈!
如果不知道這些東西是自己同類的骨架的話,興許還可以將之當作藝術品去看待,可是現在喬華卻隻能在心裏默默地畫起十字。
冷靜下來後,喬華頭腦中的疑問如同洪水一般湧了上來。
從這些骨架的新舊程度上看,最上麵的一層保存得相對比較完好,應該是最晚死掉的一批恐龍。然而即便如此,也應該在這裏經風受雨有幾個年頭了。
喬華粗略地算了算,自己的恐龍齡也應該有四五歲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一隻恐龍,所以說這些恐龍應該都是死於自己出生之前的,而且在這些骨架中,很可能就有一個是自己的恐龍娘的。
可是至於為什麽所有的恐龍的屍體都在這裏,喬華仍舊感到難以理解。
他這時候突然想起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傳說,是關於大象的。
據說每隻大象在死亡來臨之前,都會在叢林的深處找到一個被稱為“象塚”的地方,然後在千千萬萬的象骨旁邊死去。所有生物,哪怕是小象都沒有能力到達這個地方,隻有在瀕臨死亡的時候才能在某種指引下尋找到。
如果說大象有紮堆找墳地的習慣,那麽恐龍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習慣呢?
或許到了一隻恐龍快要死的時候,它就會在某種神秘力量的指引下來到這塊兒地方,徘徊幾日後一命嗚唿,軀體成為這個“恐龍塚”的一份子。
想到這裏,喬華不由感到心中一陣惡寒,暗中直罵晦氣。
尼瑪,要是隻有要死的恐龍才能夠找到這個地方,現在自己站在這裏又怎麽算?
沒有心思再去憑吊這些恐龍前輩們,喬華轉過身繼續朝著山頂的方向挪去。他這次必須要知道自己的鄰居到底是多麽強大的存在,然後決定是繼續在自己的領地上稱王稱霸,還是另找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無論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喬華這隻矮暴龍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小心翼翼地繼續在樹林中穿梭前進,不一會兒就到了矮山的頂端。
從山頂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兩側的情形。喬華還是第一次從這個高度上俯視自己的領地,隻見從山頂到小河邊上全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偶爾見到幾隻動物的身影在樹林中穿梭,一切顯得和諧而安定。
然而當他轉過頭看到山另外一側的景象時,頓時有了一種迪拜土豪走進貧民窟的感覺。
大概是地處背風坡的緣故,這一側的水汽並不算十分充足。相比自己的地盤,眼前的情景著實顯得有些冷清,甚至可以用蕭條來形容了。
半山腰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低矮的樹木,仿佛都營養不良一般;陡峭的岩石裸露外麵,一些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段露出黃色的泥土,如同貼在風濕病人身上的狗皮膏藥。
喬華將整個身體躲進樹叢中看了半天,除了看見一些小型鳥類在天空中飛來飛去以外,並沒有發現其它動物的影子。
這樣一來,喬華便大致猜到為什麽山這邊的大家夥為什麽會跑到他的地盤上去找東西吃了,估計是因為實在難以在自己的地盤上找到吃的東西,已經要餓得不行了。
就在喬華遲疑該不該更進一步地去探索這塊未知領域的時候,一抹從山腳下反射過來的亮光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讓他忍不住將注意力集中到那裏。
白荷花賦予喬華的超強視力在這時候合時宜地被激發了出來。喬華發現,山腳竟然有一汪碧綠的潭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了幽幽的光芒。
喬華本來以為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一無所有,然而卻沒有想到還有這樣一個清潭。而且,透過潭水的反光看去,裏麵似乎還隱隱地有什麽東西在遊動著,使得潭水不斷地掀起一條條粼粼的波紋。
不過由於反光過於強烈,連喬華經過強化的眼睛都難以在這麽遠的距離外看清楚潭水中的情況。
一方麵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另一方麵則是爬山讓這隻矮暴龍感到口幹舌燥,喬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幹脆直接到山下去看一看。
這樣想著,他從旁邊找到一處緩坡,慢慢地朝山下挪去。
如果說上山的時候尾巴隻是有些礙事而已,下山對喬華來說似乎是一件更顯得費力的事情,稍微一不小心就有腦袋朝下翻過去的危險。好在這座矮山比較陡峭的地方僅僅是在山頂附近,其餘地方相對來說還算平緩,不至於從山頂一下子滾到山腳去。
然而讓喬華最感到震驚的,是他發現裏麵竟然滿是各種恐龍的骨架,從幾米到十幾米長的,層層疊疊堆起來,使整個大溝裏麵充滿了一種陰森可怖的氣息。
從骨架的形狀上看,喬華隱約可以辨別出裏麵有小角龍、霸王龍、劍龍、馳龍……有食肉類恐龍的身影,同樣也有許多食草恐龍,身體的大小各不相同。
而且,根據骨頭腐蝕的程度看,這些恐龍死亡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有的幾乎已經徹底腐朽掉,一堆骨頭渣子堆在地上,可另外有一些卻還保持著基本的形狀。甚至一些高大的恐龍骨架被深溝裏麵的植物當作了支架,藤蔓直接附著在上麵生長,開花結果。
喬華的腦袋有些發懵,甚至在一瞬間產生了一種極度的不適感。這種感覺其實很好理解,誰他娘的走在路上迎麵看到一堆死屍不嚇得腿發軟啊!
他咽了一口唾沫,再也顧不上腳下那些鋒利的小石子,飛也似地朝著一處緩坡飛奔過去,一直到離開了這片恐龍的葬屍地後才停下來。
從山坡上再一次迴頭望過來,隻見各種各樣的恐龍骸骨有如一個個雕塑般矗立在深溝裏麵,有的被半掩埋在土裏,還有的已經長滿了苔蘚和其它綠色植物,大小骨架密密麻麻不計其數,造成的視覺衝擊感十分強烈!
如果不知道這些東西是自己同類的骨架的話,興許還可以將之當作藝術品去看待,可是現在喬華卻隻能在心裏默默地畫起十字。
冷靜下來後,喬華頭腦中的疑問如同洪水一般湧了上來。
從這些骨架的新舊程度上看,最上麵的一層保存得相對比較完好,應該是最晚死掉的一批恐龍。然而即便如此,也應該在這裏經風受雨有幾個年頭了。
喬華粗略地算了算,自己的恐龍齡也應該有四五歲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一隻恐龍,所以說這些恐龍應該都是死於自己出生之前的,而且在這些骨架中,很可能就有一個是自己的恐龍娘的。
可是至於為什麽所有的恐龍的屍體都在這裏,喬華仍舊感到難以理解。
他這時候突然想起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傳說,是關於大象的。
據說每隻大象在死亡來臨之前,都會在叢林的深處找到一個被稱為“象塚”的地方,然後在千千萬萬的象骨旁邊死去。所有生物,哪怕是小象都沒有能力到達這個地方,隻有在瀕臨死亡的時候才能在某種指引下尋找到。
如果說大象有紮堆找墳地的習慣,那麽恐龍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習慣呢?
或許到了一隻恐龍快要死的時候,它就會在某種神秘力量的指引下來到這塊兒地方,徘徊幾日後一命嗚唿,軀體成為這個“恐龍塚”的一份子。
想到這裏,喬華不由感到心中一陣惡寒,暗中直罵晦氣。
尼瑪,要是隻有要死的恐龍才能夠找到這個地方,現在自己站在這裏又怎麽算?
沒有心思再去憑吊這些恐龍前輩們,喬華轉過身繼續朝著山頂的方向挪去。他這次必須要知道自己的鄰居到底是多麽強大的存在,然後決定是繼續在自己的領地上稱王稱霸,還是另找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無論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喬華這隻矮暴龍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小心翼翼地繼續在樹林中穿梭前進,不一會兒就到了矮山的頂端。
從山頂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兩側的情形。喬華還是第一次從這個高度上俯視自己的領地,隻見從山頂到小河邊上全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偶爾見到幾隻動物的身影在樹林中穿梭,一切顯得和諧而安定。
然而當他轉過頭看到山另外一側的景象時,頓時有了一種迪拜土豪走進貧民窟的感覺。
大概是地處背風坡的緣故,這一側的水汽並不算十分充足。相比自己的地盤,眼前的情景著實顯得有些冷清,甚至可以用蕭條來形容了。
半山腰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低矮的樹木,仿佛都營養不良一般;陡峭的岩石裸露外麵,一些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段露出黃色的泥土,如同貼在風濕病人身上的狗皮膏藥。
喬華將整個身體躲進樹叢中看了半天,除了看見一些小型鳥類在天空中飛來飛去以外,並沒有發現其它動物的影子。
這樣一來,喬華便大致猜到為什麽山這邊的大家夥為什麽會跑到他的地盤上去找東西吃了,估計是因為實在難以在自己的地盤上找到吃的東西,已經要餓得不行了。
就在喬華遲疑該不該更進一步地去探索這塊未知領域的時候,一抹從山腳下反射過來的亮光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讓他忍不住將注意力集中到那裏。
白荷花賦予喬華的超強視力在這時候合時宜地被激發了出來。喬華發現,山腳竟然有一汪碧綠的潭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了幽幽的光芒。
喬華本來以為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一無所有,然而卻沒有想到還有這樣一個清潭。而且,透過潭水的反光看去,裏麵似乎還隱隱地有什麽東西在遊動著,使得潭水不斷地掀起一條條粼粼的波紋。
不過由於反光過於強烈,連喬華經過強化的眼睛都難以在這麽遠的距離外看清楚潭水中的情況。
一方麵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另一方麵則是爬山讓這隻矮暴龍感到口幹舌燥,喬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幹脆直接到山下去看一看。
這樣想著,他從旁邊找到一處緩坡,慢慢地朝山下挪去。
如果說上山的時候尾巴隻是有些礙事而已,下山對喬華來說似乎是一件更顯得費力的事情,稍微一不小心就有腦袋朝下翻過去的危險。好在這座矮山比較陡峭的地方僅僅是在山頂附近,其餘地方相對來說還算平緩,不至於從山頂一下子滾到山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