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娘子在前麵陪著笑,含糊道:「不接待人,小店真要歇業。」
她說這麽說,但諸人都聽出來她的話頭了:意思那位貴客根本不上門來,而是由金玉樓把首飾都帶到人家麵前去由人挑揀。
能把店鋪在首飾這一行裏開到安陸最有名,金玉樓背後自然也不會是沒有靠山的,但還要這麽巴結著,這位貴客究竟得貴到什麽地步?
中年夫人意識到了什麽,不再吭聲了,下了樓後,默默徑自出門。
珠華跟在她後麵,戴上帷帽,正欲走向站在門邊等候的蘇長越之際,忽覺站在邊上的一個青衣婦人似乎有點眼熟。
怪了,她頭迴來安陸,怎麽可能在此地有熟人?
珠華抬手把帷帽撩開一線往那婦人打量去,那婦人察覺到了看迴過來,她隻能看見珠華半邊臉,但人對美人的記憶總是要深刻一點,她先一步認了出來,低了低頭,道:「葉姑娘什麽時候來了安陸,不知我們縣主還好嗎?」
這一聲問出來,珠華恍然大悟,馬上想起來了——這婦人是當年跟張巧綢去過金陵的李媽媽,那麽遠的路她能陪著張巧綢來迴,肯定是近身伺候的心腹人了,現在多半也還在她身邊。
——這位清場金玉樓的貴客是誰,也是不問可知了。
珠華在帷帽裏笑一笑:「媽媽好,我如今嫁人了,不好再稱姑娘了。我出嫁時,蒙縣主青眼,親自給我做了全福人,縣主現在十分安好。」
珠華和李媽媽不過一麵之交,兩句簡單交談之後,便各自分開了。
這段偶遇的小插曲沒怎麽放在珠華心上,卻使得跟在後麵的孫姨娘受到了大大的震動。
縣主?
這新奶奶不是個孤女嗎?唯一拿得出手的親眷隻有一個大舅舅,官也不甚大,卻從哪裏結識到縣主娘娘那樣的貴人?
還親自給她做全福人送嫁——這關係不是單方麵的巴結啊!或者退一步說,那位縣主娘娘至少也是被巴結得很開心,才肯出麵抬舉一個孤女!
孫姨娘心裏熱騰騰又暖唿唿的,煮開了一鍋小粥般,咕嚕嚕往上冒喜悅的泡泡,一邊冒,一邊禁不住趕上兩步,出口的聲調不自覺親熱上五分:「大奶奶,您出嫁有縣主在場觀禮?從來沒聽您提起過啊。」
珠華沒在意,道:「那是在金陵的事了,平白無故的,我提起來做什麽。」
她知道孫姨娘問話的用意,不過要特意把這種事拿出來炫耀,也太淺薄羞恥了,她幹不出來。
這麽不當迴事——
孫姨娘更熱切了,忙道:「剛才那位媽媽可是平郡王府的人?大奶奶怎麽和她也認識?大奶奶認識的那位縣主,可就是出自平郡王府?怎麽又會和大奶奶在金陵認識了呢?」
縣主是宗室女封號,一般官家女眷再沒有的,德安府內也沒有第二位王爺,那媽媽既敢張口說「我們縣主」,那她的來曆就很好猜了,隻是孫姨娘本身不是德安人,家變後才跟過來住了幾年,隻知道德安是平郡王封地,對於王府這等天字豪門的更多事情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一問就是一連串問題。
她這麽問,蘇婉蘇娟落在後麵跟著,也是滿臉好奇,耳朵豎得尖尖的。
「縣主嫁在金陵的魏國公府。」珠華簡潔答道,「至於李媽媽,她曾去過金陵一次。」
她隱了張巧綢的事沒說,張巧綢郡王府夫人的身份大概在孫姨娘眼裏也是很值得豔羨的,不過在珠華看來,哪怕撇開她和張巧綢的恩怨不提,夫人的位份擺在郡王府裏一樣是妾,血緣上的小姨去給個老頭子做妾,這門親戚實在沒什麽光耀之處,未免囉嗦,她不想提。
她想著不由微仰頭看了另一邊的蘇長越一眼,張巧綢那年衣錦還鄉,正好撞上了他,她其後去向,他是知道的。
蘇長越察覺到她的視線,隔著帷帽向她笑了一下,什麽也沒說,珠華安下心來——他懂她的意思,人各有誌,她和張巧綢選擇的道不同,以後很難再有什麽交集,從此陌路是最好。
「魏國公府?」孫姨娘卻是又發出了一聲抽氣。
國朝公侯府邸數十家,大半在成祖遷都時隨駕一起到了北地新都,隻有魏國公府這個最老牌的世家沒有走,仍舊留在金陵,明麵上看是遠離了中樞,事實上七十多年過去,魏國公府仍舊牢據世家第一把交椅,位次僅在有皇家血脈的王族之下。其中原因十分簡單明了:因為魏國公是奉成祖之命,鎮守舊都,金陵四十九個衛所,事態緊急時,魏國公皆有權節製調動,比之京裏那些空頭勳貴自是權重得多了。
孫姨娘雖然見識不多,對魏國公府的大名也是知道的,當下激動得臉都紅了:「大奶奶和魏國公府的貴人們也熟識?」
這長得美就是好啊,得貴人青眼都容易些——孫姨娘就是開了天眼也不可能料想到沈少夫人年少時的白月光心思,想不出什麽理由之下,隻能直接把一切都歸結到珠華的臉上去了。
珠華無語片刻:「……不熟,不熟,我隻有和他家少夫人——就是樂安縣主來往得多一點,別人都不熟,恐怕見到我都未必認得。」
她要是大包大攬地說她在魏國公府怎麽出入無忌怎麽人見人愛受歡迎了,那孫姨娘恐怕反要懷疑一下她打腫臉吹牛,但她現在不肯認,孫姨娘的思路就順著另一個極端奔去了:她覺得珠華一定是在謙虛,她實際上和魏國公府的關係一定很好!說不定還不止魏國公府,還有別的高門,她都能混得開!
她說這麽說,但諸人都聽出來她的話頭了:意思那位貴客根本不上門來,而是由金玉樓把首飾都帶到人家麵前去由人挑揀。
能把店鋪在首飾這一行裏開到安陸最有名,金玉樓背後自然也不會是沒有靠山的,但還要這麽巴結著,這位貴客究竟得貴到什麽地步?
中年夫人意識到了什麽,不再吭聲了,下了樓後,默默徑自出門。
珠華跟在她後麵,戴上帷帽,正欲走向站在門邊等候的蘇長越之際,忽覺站在邊上的一個青衣婦人似乎有點眼熟。
怪了,她頭迴來安陸,怎麽可能在此地有熟人?
珠華抬手把帷帽撩開一線往那婦人打量去,那婦人察覺到了看迴過來,她隻能看見珠華半邊臉,但人對美人的記憶總是要深刻一點,她先一步認了出來,低了低頭,道:「葉姑娘什麽時候來了安陸,不知我們縣主還好嗎?」
這一聲問出來,珠華恍然大悟,馬上想起來了——這婦人是當年跟張巧綢去過金陵的李媽媽,那麽遠的路她能陪著張巧綢來迴,肯定是近身伺候的心腹人了,現在多半也還在她身邊。
——這位清場金玉樓的貴客是誰,也是不問可知了。
珠華在帷帽裏笑一笑:「媽媽好,我如今嫁人了,不好再稱姑娘了。我出嫁時,蒙縣主青眼,親自給我做了全福人,縣主現在十分安好。」
珠華和李媽媽不過一麵之交,兩句簡單交談之後,便各自分開了。
這段偶遇的小插曲沒怎麽放在珠華心上,卻使得跟在後麵的孫姨娘受到了大大的震動。
縣主?
這新奶奶不是個孤女嗎?唯一拿得出手的親眷隻有一個大舅舅,官也不甚大,卻從哪裏結識到縣主娘娘那樣的貴人?
還親自給她做全福人送嫁——這關係不是單方麵的巴結啊!或者退一步說,那位縣主娘娘至少也是被巴結得很開心,才肯出麵抬舉一個孤女!
孫姨娘心裏熱騰騰又暖唿唿的,煮開了一鍋小粥般,咕嚕嚕往上冒喜悅的泡泡,一邊冒,一邊禁不住趕上兩步,出口的聲調不自覺親熱上五分:「大奶奶,您出嫁有縣主在場觀禮?從來沒聽您提起過啊。」
珠華沒在意,道:「那是在金陵的事了,平白無故的,我提起來做什麽。」
她知道孫姨娘問話的用意,不過要特意把這種事拿出來炫耀,也太淺薄羞恥了,她幹不出來。
這麽不當迴事——
孫姨娘更熱切了,忙道:「剛才那位媽媽可是平郡王府的人?大奶奶怎麽和她也認識?大奶奶認識的那位縣主,可就是出自平郡王府?怎麽又會和大奶奶在金陵認識了呢?」
縣主是宗室女封號,一般官家女眷再沒有的,德安府內也沒有第二位王爺,那媽媽既敢張口說「我們縣主」,那她的來曆就很好猜了,隻是孫姨娘本身不是德安人,家變後才跟過來住了幾年,隻知道德安是平郡王封地,對於王府這等天字豪門的更多事情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一問就是一連串問題。
她這麽問,蘇婉蘇娟落在後麵跟著,也是滿臉好奇,耳朵豎得尖尖的。
「縣主嫁在金陵的魏國公府。」珠華簡潔答道,「至於李媽媽,她曾去過金陵一次。」
她隱了張巧綢的事沒說,張巧綢郡王府夫人的身份大概在孫姨娘眼裏也是很值得豔羨的,不過在珠華看來,哪怕撇開她和張巧綢的恩怨不提,夫人的位份擺在郡王府裏一樣是妾,血緣上的小姨去給個老頭子做妾,這門親戚實在沒什麽光耀之處,未免囉嗦,她不想提。
她想著不由微仰頭看了另一邊的蘇長越一眼,張巧綢那年衣錦還鄉,正好撞上了他,她其後去向,他是知道的。
蘇長越察覺到她的視線,隔著帷帽向她笑了一下,什麽也沒說,珠華安下心來——他懂她的意思,人各有誌,她和張巧綢選擇的道不同,以後很難再有什麽交集,從此陌路是最好。
「魏國公府?」孫姨娘卻是又發出了一聲抽氣。
國朝公侯府邸數十家,大半在成祖遷都時隨駕一起到了北地新都,隻有魏國公府這個最老牌的世家沒有走,仍舊留在金陵,明麵上看是遠離了中樞,事實上七十多年過去,魏國公府仍舊牢據世家第一把交椅,位次僅在有皇家血脈的王族之下。其中原因十分簡單明了:因為魏國公是奉成祖之命,鎮守舊都,金陵四十九個衛所,事態緊急時,魏國公皆有權節製調動,比之京裏那些空頭勳貴自是權重得多了。
孫姨娘雖然見識不多,對魏國公府的大名也是知道的,當下激動得臉都紅了:「大奶奶和魏國公府的貴人們也熟識?」
這長得美就是好啊,得貴人青眼都容易些——孫姨娘就是開了天眼也不可能料想到沈少夫人年少時的白月光心思,想不出什麽理由之下,隻能直接把一切都歸結到珠華的臉上去了。
珠華無語片刻:「……不熟,不熟,我隻有和他家少夫人——就是樂安縣主來往得多一點,別人都不熟,恐怕見到我都未必認得。」
她要是大包大攬地說她在魏國公府怎麽出入無忌怎麽人見人愛受歡迎了,那孫姨娘恐怕反要懷疑一下她打腫臉吹牛,但她現在不肯認,孫姨娘的思路就順著另一個極端奔去了:她覺得珠華一定是在謙虛,她實際上和魏國公府的關係一定很好!說不定還不止魏國公府,還有別的高門,她都能混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