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你別這樣。我知道你不想讓我走。」
「以前我年齡小、不懂事,現在我想明白了。現代交通工具這麽發達,距離早就不該是問題。我曾經那麽害怕你會走,會離開遙城、離開我,但是我現在不怕了。我知道我以前的想法很自私,也知道你不會消失在我的生命裏。」
趙捷說了謊,他並不是不害怕,他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害怕、更不舍。他怕杜譽一去再也不迴頭,從此和他隻是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過往。
「你在撒謊。」杜譽平靜地戳穿了他。
「我沒有。」趙捷惱羞成怒。
「別嘴硬了。」杜譽站起身走上前:「其實我白天是想跟你說,如果你介意,我現在可以不走,來日方長,以後再議,你別擔心。但你沒讓我說完。」
趙捷徹底傻了,他沒想到杜譽會做這樣的決定,近乎出自本能地堅決反對:「不行,你怎麽能不去呢?」
「等你和你師兄都能獨當一麵了,我一定走。」
「他現在不能嗎?你之所以會動這個心思,難道不是因為對他放心了?」趙捷抓住他的手:「我不能讓你為了我,放棄去更大舞台的機會。上海比遙城條件好、資源多,我知道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很不容易,你必須去。」
第59章
杜譽看起來笑得輕鬆,帶了些調侃的意味:「當初拚命求我留下的是你,現在巴不得我走的也是你。你讓我該怎麽辦才好?」
「我也不知道。」趙捷鬆開了他,聲音越來越小。
「那就別想了。」杜譽拽著他坐下:「人總要有所取捨。」
「你為了我?」趙捷瞪大了眼睛。
杜譽誠懇地望著他:「對。曾經留下確實不是為了你,但現在我想了很久,如果你想,我願意為了你。小趙啊,工作和理想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可你又何嚐不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以前說過的話不是隨口一說,你總是不相信。在你心裏,難道我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嗎?」
總是不信。這話聽著耳熟。
杜譽接著解釋:「平台確實很重要,但是以我現在的情況,即便留在遙城,該去的晚會、該貼的戲一樣也不會少。我隻是很擔心你。」
隻可惜趙捷當年並沒能立刻理解他話中的意思。
許多年後迴憶到這些,趙捷覺得此人從沒變過。眼前的杜譽和當初那個對他說「我恨的不是你」的杜譽一模一樣,理智和感情在他腦海中是兩條線,偶爾交叉,從不混合。
病房裏,趙捷把窗簾拉開,讓午後的陽光照進屋:「當初你說要去上海,到底是怎麽打算的?」
杜譽躺在病床上,無奈地說:「你當我心裏完全不糾結不掙紮麽?上海那邊在89年就開始聯繫我了。」
趙捷很震驚,迴身望著他:「你在89年怎麽從來沒跟我提起過?」
「我又不去,說這個幹嘛?」
「為什麽不去?」
「一來,你和你師兄資歷尚淺。二來,我捨不得你。」
「90年就捨得了?」
杜譽誠實地搖頭:「一直捨不得,但是沒辦法。」
趙捷坐到他的床邊:「你當時到底想了些什麽?」
杜譽盯著他,半晌才說:「行業不景氣,如果我離開遙城工作,你的演出機會能多一些,咱們的事業都能上一個台階,對你我都好,對周派小生更好。說到底,我知道到了我該走的時候。」
趙捷愕然無比。
至此,理想打敗了情感,大局打敗了個人,事業打敗了生活。杜譽曾說擔心趙捷過於理想化,但其實他自身又何嚐不是個理想主義者?
隻是更為年長的他比趙捷多了一層實用主義的畫皮而已。除此之外,他與那個在火車上說「希望京劇藝術永葆青春」的年輕人有何不同?
盡管心中有巨大的悲傷,但趙捷理解,也認同,因為在這方麵,他和杜譽是一樣的。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1990年,心情大起大落一番的趙捷腦袋裏一團漿糊。他想了一會兒,問道:「如果沒有和我的感情,你會去嗎?」
「會,但是沒意義。」杜譽盡力擺出一個平和的笑容:「世事什麽都有,唯獨沒有如果。我腦子裏的這根弦一直緊繃著,時刻提醒我要冷靜、要勤奮、要沉穩、要上進,三十多年了。你就讓我放縱一次、感情用事一次,行嗎?」
「所以倘若用理智來做決定,你還是要去的。」趙捷終於平靜下來,他竭盡全力維護著杜譽的利益和自己的尊嚴:「咱們誰也別做有可能後悔的事情。我不想變成你的負擔和累贅,我希望你每次想起我,都是因為我的好,而不是對我的怨。我希望你永遠念著我。」
後來趙捷說,那天晚上他已經做好了離別的心理準備,隻是他並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
直到第二天一早,杜譽才鬆口:「好吧,我先借調去那邊待大半年看看情況,年底再議。你放心。」
那是趙捷人生中經歷的唯一一段異地戀。
周老闆早年在上海起家,周派小生源於海派京劇藝術。海派的「海」是海納百川、開放交融的「海」。杜譽去了上海,堪稱院裏周派小生的招牌。趙捷繼續留在遙城。
每逢周六周末,大人們來看戲,孩子們就在外麵的空地上奔跑打鬧。有時候在演出的間隙,老戲迷們會特意打趣趙捷:「許久不見你杜師叔了。」
「以前我年齡小、不懂事,現在我想明白了。現代交通工具這麽發達,距離早就不該是問題。我曾經那麽害怕你會走,會離開遙城、離開我,但是我現在不怕了。我知道我以前的想法很自私,也知道你不會消失在我的生命裏。」
趙捷說了謊,他並不是不害怕,他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害怕、更不舍。他怕杜譽一去再也不迴頭,從此和他隻是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過往。
「你在撒謊。」杜譽平靜地戳穿了他。
「我沒有。」趙捷惱羞成怒。
「別嘴硬了。」杜譽站起身走上前:「其實我白天是想跟你說,如果你介意,我現在可以不走,來日方長,以後再議,你別擔心。但你沒讓我說完。」
趙捷徹底傻了,他沒想到杜譽會做這樣的決定,近乎出自本能地堅決反對:「不行,你怎麽能不去呢?」
「等你和你師兄都能獨當一麵了,我一定走。」
「他現在不能嗎?你之所以會動這個心思,難道不是因為對他放心了?」趙捷抓住他的手:「我不能讓你為了我,放棄去更大舞台的機會。上海比遙城條件好、資源多,我知道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很不容易,你必須去。」
第59章
杜譽看起來笑得輕鬆,帶了些調侃的意味:「當初拚命求我留下的是你,現在巴不得我走的也是你。你讓我該怎麽辦才好?」
「我也不知道。」趙捷鬆開了他,聲音越來越小。
「那就別想了。」杜譽拽著他坐下:「人總要有所取捨。」
「你為了我?」趙捷瞪大了眼睛。
杜譽誠懇地望著他:「對。曾經留下確實不是為了你,但現在我想了很久,如果你想,我願意為了你。小趙啊,工作和理想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可你又何嚐不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以前說過的話不是隨口一說,你總是不相信。在你心裏,難道我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嗎?」
總是不信。這話聽著耳熟。
杜譽接著解釋:「平台確實很重要,但是以我現在的情況,即便留在遙城,該去的晚會、該貼的戲一樣也不會少。我隻是很擔心你。」
隻可惜趙捷當年並沒能立刻理解他話中的意思。
許多年後迴憶到這些,趙捷覺得此人從沒變過。眼前的杜譽和當初那個對他說「我恨的不是你」的杜譽一模一樣,理智和感情在他腦海中是兩條線,偶爾交叉,從不混合。
病房裏,趙捷把窗簾拉開,讓午後的陽光照進屋:「當初你說要去上海,到底是怎麽打算的?」
杜譽躺在病床上,無奈地說:「你當我心裏完全不糾結不掙紮麽?上海那邊在89年就開始聯繫我了。」
趙捷很震驚,迴身望著他:「你在89年怎麽從來沒跟我提起過?」
「我又不去,說這個幹嘛?」
「為什麽不去?」
「一來,你和你師兄資歷尚淺。二來,我捨不得你。」
「90年就捨得了?」
杜譽誠實地搖頭:「一直捨不得,但是沒辦法。」
趙捷坐到他的床邊:「你當時到底想了些什麽?」
杜譽盯著他,半晌才說:「行業不景氣,如果我離開遙城工作,你的演出機會能多一些,咱們的事業都能上一個台階,對你我都好,對周派小生更好。說到底,我知道到了我該走的時候。」
趙捷愕然無比。
至此,理想打敗了情感,大局打敗了個人,事業打敗了生活。杜譽曾說擔心趙捷過於理想化,但其實他自身又何嚐不是個理想主義者?
隻是更為年長的他比趙捷多了一層實用主義的畫皮而已。除此之外,他與那個在火車上說「希望京劇藝術永葆青春」的年輕人有何不同?
盡管心中有巨大的悲傷,但趙捷理解,也認同,因為在這方麵,他和杜譽是一樣的。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1990年,心情大起大落一番的趙捷腦袋裏一團漿糊。他想了一會兒,問道:「如果沒有和我的感情,你會去嗎?」
「會,但是沒意義。」杜譽盡力擺出一個平和的笑容:「世事什麽都有,唯獨沒有如果。我腦子裏的這根弦一直緊繃著,時刻提醒我要冷靜、要勤奮、要沉穩、要上進,三十多年了。你就讓我放縱一次、感情用事一次,行嗎?」
「所以倘若用理智來做決定,你還是要去的。」趙捷終於平靜下來,他竭盡全力維護著杜譽的利益和自己的尊嚴:「咱們誰也別做有可能後悔的事情。我不想變成你的負擔和累贅,我希望你每次想起我,都是因為我的好,而不是對我的怨。我希望你永遠念著我。」
後來趙捷說,那天晚上他已經做好了離別的心理準備,隻是他並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
直到第二天一早,杜譽才鬆口:「好吧,我先借調去那邊待大半年看看情況,年底再議。你放心。」
那是趙捷人生中經歷的唯一一段異地戀。
周老闆早年在上海起家,周派小生源於海派京劇藝術。海派的「海」是海納百川、開放交融的「海」。杜譽去了上海,堪稱院裏周派小生的招牌。趙捷繼續留在遙城。
每逢周六周末,大人們來看戲,孩子們就在外麵的空地上奔跑打鬧。有時候在演出的間隙,老戲迷們會特意打趣趙捷:「許久不見你杜師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