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懈怠,立刻站了起來。
這齣戲講的是李克用如何收安靜思為義子並賜名李存孝、讓其在自己麾下效力的故事,其中小生的角色正是有「飛虎將軍」美稱的猛將李存孝。在這次的紀念演出中,趙捷要和省京的一位飾演李克用的青年花臉演員對唱其中的流水板選段。
杜譽的弦停下來的時候,趙捷在大冬天沒有供暖的平房裏出了一頭的汗。
「之前說的問題你已經改了不少。」杜譽的神情看起來滿意而輕鬆:「我第一次聽你唱的時候就覺得你的發音太靠前了,雖然清亮,但是略微少了鋼音,不像小生,反而有點像旦角,跟你師父一樣的毛病。」
他欣慰地點了點頭:「現在聽起來就好多了,膛音的運用也很到位。」
第17章
趙捷默默聽著,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感激之意。他知道如果不是杜譽,自己作為一個沒有師父教導且道行尚淺的青年演員,還不知要走多久、多長的彎路。
然而他憋了許久,隻說出一句:「杜譽,你真是個好心腸的人,是我認識的最善良的人之一。」
「你確定?」明明是誇他的話,杜譽聽了之後卻麵帶戲謔:「那我再好心一次,警告你一句,你可要記清楚。」
趙捷不明所以,還以為他又要指導自己,立刻湊上前仔細聽著。
「你記住,」杜譽的語氣半開玩笑半認真:「給你師父上墳的時候千萬別這麽說,小心把他氣活過來。」
趙捷剛喝了一口水來潤嗓子,被他這話嗆得咳嗽不止。
事實證明,杜譽完全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或許他壓根懶得做出那樣虛偽的事。他說不能藏私,故而即便趙捷和宋同是陳合英的徒弟,他也會盡心盡力地指點;他說要公正,就在他那為數不多的「上班」時間抽空幫宋同糾正唱腔上的錯誤,對二人不偏不倚。
「小宋,你過來,我再給你說說。」1985年正月初八,紀念演出的後台,杜譽看著正在上妝的宋同,又想到了一些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誒。」宋同放下東西,興高采烈地快步走過去。
程雲禮站在一旁,看在眼裏,喜在心中。他認為倘若能以培養周派小生的青年演員為理由,讓杜譽從今以後能重新迴到省京劇團工作,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舞台上,演出已經開始,不斷有聲音傳到後台。
這天臨東省電視台的人也會過來錄像。畢竟遙城是周榮璋老爺子的故鄉,又是他度過晚年的地方,大夥兒對這次的活動都很重視。
起先上場的都是年輕人,趙捷和宋同都已經去準備了。
不止有周派小生上台,其他演員、尤其是與周老爺子或他的徒弟們有直接或間接交情的演員也會拿出自己最擅長的唱段以示懷念。
演出進行到後半部分,並未扮上的李淑茵穿著頗有古韻的青花旗袍,唱了一段英氣十足的《穆桂英掛帥》。緊隨其後的是穿著黑色西裝的趙毅,唱了《秦香蓮》裏鐵麵無私的黑臉包公,和飾演陳世美的老生演員對唱。
趙捷的節目已經演完了。由於實在緊張加上舞台經驗確實不足,他覺得自己並沒有發揮得很好,隻能算是中規中矩,但好在沒出大岔子,順利演了下來,並且收穫了觀眾的叫好聲。
他用最快的速度卸了妝換完衣服,在觀眾席找準了一個靠前的空座,悄悄從側麵貓著腰溜過去坐下。
他想去看杜譽的戲。
當然了,在過去二十餘年的人生中,他聽過無數次杜譽的唱段,也在照片上和排練大廳裏見過那人扮上的模樣,可在趙捷心裏,那些都有所欠缺似的。
如今他想明白了其中的緣故:京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舞台藝術,角兒本該是台上燈底下萬眾矚目的角兒。
即便現在技術進步了,有了京劇錄像、電影,可舞台的魅力永遠不會消逝。趙捷甚至頗有些古板地認為,隻有舞台演出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戲曲。
主持人出來報幕,杜譽的名字剛被提及,台下立刻譁然了一陣。
顯而易見,老戲迷都知道他,而這場闊別舞台多年後的迴歸演出也從公布節目單的那一刻開始就吊足了眾人的胃口。
主持人下台,扮了呂布的杜譽從舞台側麵上場,未等開口,掌聲雷動,歡唿不斷。
趙捷知道,戲迷們的熱情不止是為了歡迎杜譽的迴歸,更是因為這人的扮相。按照老話說,光這儒雅清秀的扮相就值迴票價了。簡直是像極了老畫報上當年風華正茂的周榮璋,任是誰看到都會這麽想。
趙捷眯起眼,恍惚間產生了錯覺。他覺得自己宛如置身於數十年前大上海的天蟾舞台,想來彼時的周老闆登台時必然也是此般盛況。
杜譽開口,作為一個小生演員的真假音結合近乎無可挑剔,而他舉手投足之間,呂布這一角色的有勇有謀與狂妄自大被盡數糅合在了他的身上。
台下,趙捷熱淚盈眶,淚水不受控製地劃過麵頰。
這到底是用多少時間、汗水和天賦換來的本事?
他想:我今天算是長見識了,這段用作戲曲學校的專業教材也不為過。
對趙捷來說,那天唯一的遺憾就是演出結束之後杜譽被人團團圍住,其中有戲迷也有老朋友,以致於他並沒有機會跟杜譽說上一句話,哪怕是最簡單的「你很厲害」。
這齣戲講的是李克用如何收安靜思為義子並賜名李存孝、讓其在自己麾下效力的故事,其中小生的角色正是有「飛虎將軍」美稱的猛將李存孝。在這次的紀念演出中,趙捷要和省京的一位飾演李克用的青年花臉演員對唱其中的流水板選段。
杜譽的弦停下來的時候,趙捷在大冬天沒有供暖的平房裏出了一頭的汗。
「之前說的問題你已經改了不少。」杜譽的神情看起來滿意而輕鬆:「我第一次聽你唱的時候就覺得你的發音太靠前了,雖然清亮,但是略微少了鋼音,不像小生,反而有點像旦角,跟你師父一樣的毛病。」
他欣慰地點了點頭:「現在聽起來就好多了,膛音的運用也很到位。」
第17章
趙捷默默聽著,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感激之意。他知道如果不是杜譽,自己作為一個沒有師父教導且道行尚淺的青年演員,還不知要走多久、多長的彎路。
然而他憋了許久,隻說出一句:「杜譽,你真是個好心腸的人,是我認識的最善良的人之一。」
「你確定?」明明是誇他的話,杜譽聽了之後卻麵帶戲謔:「那我再好心一次,警告你一句,你可要記清楚。」
趙捷不明所以,還以為他又要指導自己,立刻湊上前仔細聽著。
「你記住,」杜譽的語氣半開玩笑半認真:「給你師父上墳的時候千萬別這麽說,小心把他氣活過來。」
趙捷剛喝了一口水來潤嗓子,被他這話嗆得咳嗽不止。
事實證明,杜譽完全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或許他壓根懶得做出那樣虛偽的事。他說不能藏私,故而即便趙捷和宋同是陳合英的徒弟,他也會盡心盡力地指點;他說要公正,就在他那為數不多的「上班」時間抽空幫宋同糾正唱腔上的錯誤,對二人不偏不倚。
「小宋,你過來,我再給你說說。」1985年正月初八,紀念演出的後台,杜譽看著正在上妝的宋同,又想到了一些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誒。」宋同放下東西,興高采烈地快步走過去。
程雲禮站在一旁,看在眼裏,喜在心中。他認為倘若能以培養周派小生的青年演員為理由,讓杜譽從今以後能重新迴到省京劇團工作,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舞台上,演出已經開始,不斷有聲音傳到後台。
這天臨東省電視台的人也會過來錄像。畢竟遙城是周榮璋老爺子的故鄉,又是他度過晚年的地方,大夥兒對這次的活動都很重視。
起先上場的都是年輕人,趙捷和宋同都已經去準備了。
不止有周派小生上台,其他演員、尤其是與周老爺子或他的徒弟們有直接或間接交情的演員也會拿出自己最擅長的唱段以示懷念。
演出進行到後半部分,並未扮上的李淑茵穿著頗有古韻的青花旗袍,唱了一段英氣十足的《穆桂英掛帥》。緊隨其後的是穿著黑色西裝的趙毅,唱了《秦香蓮》裏鐵麵無私的黑臉包公,和飾演陳世美的老生演員對唱。
趙捷的節目已經演完了。由於實在緊張加上舞台經驗確實不足,他覺得自己並沒有發揮得很好,隻能算是中規中矩,但好在沒出大岔子,順利演了下來,並且收穫了觀眾的叫好聲。
他用最快的速度卸了妝換完衣服,在觀眾席找準了一個靠前的空座,悄悄從側麵貓著腰溜過去坐下。
他想去看杜譽的戲。
當然了,在過去二十餘年的人生中,他聽過無數次杜譽的唱段,也在照片上和排練大廳裏見過那人扮上的模樣,可在趙捷心裏,那些都有所欠缺似的。
如今他想明白了其中的緣故:京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舞台藝術,角兒本該是台上燈底下萬眾矚目的角兒。
即便現在技術進步了,有了京劇錄像、電影,可舞台的魅力永遠不會消逝。趙捷甚至頗有些古板地認為,隻有舞台演出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戲曲。
主持人出來報幕,杜譽的名字剛被提及,台下立刻譁然了一陣。
顯而易見,老戲迷都知道他,而這場闊別舞台多年後的迴歸演出也從公布節目單的那一刻開始就吊足了眾人的胃口。
主持人下台,扮了呂布的杜譽從舞台側麵上場,未等開口,掌聲雷動,歡唿不斷。
趙捷知道,戲迷們的熱情不止是為了歡迎杜譽的迴歸,更是因為這人的扮相。按照老話說,光這儒雅清秀的扮相就值迴票價了。簡直是像極了老畫報上當年風華正茂的周榮璋,任是誰看到都會這麽想。
趙捷眯起眼,恍惚間產生了錯覺。他覺得自己宛如置身於數十年前大上海的天蟾舞台,想來彼時的周老闆登台時必然也是此般盛況。
杜譽開口,作為一個小生演員的真假音結合近乎無可挑剔,而他舉手投足之間,呂布這一角色的有勇有謀與狂妄自大被盡數糅合在了他的身上。
台下,趙捷熱淚盈眶,淚水不受控製地劃過麵頰。
這到底是用多少時間、汗水和天賦換來的本事?
他想:我今天算是長見識了,這段用作戲曲學校的專業教材也不為過。
對趙捷來說,那天唯一的遺憾就是演出結束之後杜譽被人團團圍住,其中有戲迷也有老朋友,以致於他並沒有機會跟杜譽說上一句話,哪怕是最簡單的「你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