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原本住滿了省京劇院的職工們,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新千年之後趙捷的老熟人們或是搬去了更大、更新的房子,或是跟著自家兒女去含飴弄孫,如今他的左鄰右舍住的大都是剛畢業收入不高的學生租客。


    年輕人們喜歡熬夜,哪怕已臨近午夜,周遭也都燈火通明。


    「師父,真對不起。」林績麵露愧色:「耽誤您休息了。」


    「不要緊,我又不用上班。」趙捷笑嗬嗬地進了屋:「是我講起來無邊無際,耽誤了你才對。」


    自從三年前因身體不好辦了內退,他的日子便格外清閑。在日復一日極有規律的生活中,在極偶爾才會上台的演出裏,趙捷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


    杜譽這個人當真在他的生命裏出現過嗎?他真的曾經擁有過那樣的歲月嗎?還是說一切都隻是他個人的臆想?是他對迴憶的美化?


    但迷茫很快就被現實擊得粉碎:這間不大的房子裏處處都是杜譽留下的痕跡。他看過的書、寫過的字、讀過的報紙、拍過的相片、錄過的音,無一例外都被仔細地保留在了臥室、廚房與客廳裏,保留在了房子的每一個角落。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反觀趙捷,宛如一個守著迴憶不肯離去的守墓人。


    「師父,您這麽說真是太客氣了。」林績有些不好意思。


    「坐下歇會兒吧。」趙捷指了指客廳裏的老式沙發。


    「好。」林績笑著應下。


    屋子的陳設極為簡單,桌椅與櫃子都是木質的,談不上款式,一看就是上個世紀的風格。


    「大晚上的,我就不給你泡茶了,省得你迴去了睡不著覺。」趙捷給他端來了一杯溫開水。


    「謝謝師父。」林績伸手接過。


    二人靜默了一會兒,就在趙捷想要問他為什麽還不迴家的時候,林績終於重新開口:「師父,聽你說了這些,我咋覺得杜譽這個人似乎不太好相處呢?」


    趙捷被逗笑了:「人無完人。他又不是聖人,更不是神仙,肯定有他自己的脾氣。」


    說著他輕輕垂下眼:「當然了,你也可以管這叫缺點。我們都有缺點。」


    林績點了點頭:「可能像他這樣有本事的人都比較有個性。」


    「是這個道理。」趙捷笑得開懷,頭上的白髮和眼角的皺紋昭示著他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老人了。他站起身走進臥室,出來的時候手裏托著個不大不小的鐵盒子。


    「這是什麽?」林績問。


    「一些老物件。」


    林績在趙捷的授意下打開了盒子,隻見裏麵排列的全是信封,整整齊齊。


    「是師伯當年留下的師祖遺物?」林績想起了趙捷方才的講述。


    「不止那些。」趙捷卻說。


    他戴上老花鏡,在盒子裏翻找了一陣,終於取出了一封信。


    林績探頭望去,沒成想信封上寫的竟然是他從未想過會出現在這裏的名字:杜心苓。時間是過於久遠的1952年。


    七十年前了。


    他看著趙捷把信封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幾句話和兩行詩,字跡秀氣無比:


    魂牽夢縈廿秋過,青絲白髮盡蹉跎。


    可憐淚遍三更後,空餘湖上一釣波。


    兩天後,趙捷獨自坐公交車去了當年的平原街。


    那條巷子曾經很窄,每次杜譽的攤位擺上都會占掉小半條街。趙捷站在那裏,恍惚間似是聽到了一陣又一陣的自行車鈴響。


    那是他記憶裏的聲音。


    說起來趙捷在附近其實有一處房產。杜譽過世前把包括平原街的老屋在內的全部東西都留給了他。給杜譽辦完身後事,他把行頭一類能捐給京劇院的都捐了出去。幾間老屋捐不了,隻能自己留下,後來趕上拆遷,他得了新房作為補償。


    但他已經好幾年沒到過這裏了。


    故地重遊之際,那些早已老去的迴憶突然鮮活了起來,爭先恐後地占據他全部的腦海與視線。


    汽車喇叭此起彼伏,硬生生把趙捷拖迴了現實。


    老街不知道已經被翻修過多少迴,如今已是清一色的柏油馬路。路兩邊有被綠化帶隔開的人行道,再往邊上看,兩側盡是整整齊齊的小店,就連掛在大門頂上的牌子都是統一的風格。


    行人如織,生生不息。


    漫無目的之時,趙捷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家早餐店。鬼使神差的,他緩步走了過去。


    推門進去的時候,正在打掃衛生的店員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已經過了上午九點,在店裏吃飯的大都是還在放假的年輕學生,早就過了老年人吃飯的時間。


    趙捷早在兩個多小時之前就在家裏吃過了早飯,肉餡的蒸包配小米粥,再加一個水煮雞蛋,可他還是走了過去,在點餐的窗口前愣神站了許久,直到一個排在他後麵的年輕小夥子忍無可忍:「老爺爺,您到底買不買飯呀?」


    「哎喲,不好意思啊。」趙捷麵露愧色,往前走了小半步,對店員說:「小姑娘,給我來一個茶葉蛋、再來兩個豬肉白菜包子吧。打包帶走。」


    作者有話說: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曹雪芹《好了歌注》


    冷眼人還有熱心腸。京劇《江漢漁歌》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月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萬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萬裏並收藏明月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