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恆安皺起了眉。
一片沉默中,秦瀾來迴翻著筆記,決定暫時繞過這個話題:「那你那天為什麽會在蘆花園?」
「警官,是這樣的……」民工打扮的嫌疑人慢慢地說:「我最近剛來海市,想找份工作——剛才說的監控裏車票就是來海市的車票。聽說蘆花園附近的盛安工廠在招人,我就去那兒了。」
秦瀾:「但發現屍體的工人是你們工廠的,而最開始提出去那片打牌的是你。難道全部是巧合?」
青年嘆道:「警察同誌,打牌賭錢違法啊,我們肯定得躲著監控啊,蘆花園那帶多合適。」
在他這莫名的理直氣壯中,審訊就這麽結束了。
最後,方恆安隻盯著他的眼睛,說了一句:「最後問你一次,車票的事情確定不說實話?」
「警官,你可以直接調監控看我的票麵,就知道我沒有說謊了。」那青年抬起眼睛,理所應當地說。
方恆安出門時,無意間看見那個年輕的民工,穿著月白色的毛衣,微彎著背坐在審訊木椅上,長腿委屈的蜷著。
他手撐著下頜,大半張臉的神情藏在陰影中,隻露出一線蒼白的下頜,唇抿起。
看起來很弱勢落魄的姿態。
但是轉頭時那一晃眼,方恆安總覺得……
他在笑。
就好像,他知道監控裏根本沒有拍到車票的內容。
第4章 真誠
——離開海市的車票;
——不方便報案的身份;
——故意去那邊打牌希望屍體被發現。
的確很接近了,青年想。
*
真實的七天前:
那天深夜,他的確準備踏上一班離開海市的大巴。
他孤身走過了無人煙的荒地蘆花園,卻倒黴地邂逅了一具屍體。
走出荒地還看到了一個監控鏡頭。
這時候,他意識到自己有兩種選擇:
1.報案,然後因為解釋不了為什麽半夜出現在那片荒山野嶺,本來就有問題的身份被查個底朝天。
2.直接不管走人,然後監控裏拍到的臉一炮而紅,成為兇殺案的重要目擊者或嫌疑犯。
他選擇了第三種。
在附近的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
偽裝成某一類人,並且融入他們,是心理係顧教授最擅長的。
青年——也就是本應死去的顧臨奚,隻做了一件最簡單不起眼的小事。
他帶著工友去那塊地玩牌。
連月小雨,那屍體本來就埋的淺,應該很快會露出馬腳。
果不其然,屍體順利在暴雨前被發現了。
報案人是天天去荒地打牌賭錢的工人——合情合理。
他混在一堆工人裏一起被監控拍到——毫不引人注目。
唯一的小插曲是:方恆安注意到了他是第一個出現在監控裏的人。所以,他坐在了這兒。
可惜,方警官……方同學,你差一點就接近真相了。顧臨奚漫不經心地想。
——至此為止,殺人的嫌疑,引導警察發現屍體的疑點,身份和人設的疑點,全部排除。
他等著方恆安出去,然後在這裏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早應該就會被釋放,他就可以離開這個城市,去做原本要做的事。
他們在漫長的歲月中有過一點師生的緣分,但這緣分就好像池裏的一尾魚,順著水波偶爾漾起一次,很快歸於平靜。
魚兒不會再路過同一汪湖水。這次戲劇性的相逢原本該是他們這點緣分的終點。
方恆安的手還握在門把手上。
這個工人,他的名字聽起來和那個人很像。這個被強行按耐的念頭又鑽了出來。
方恆安其實很不喜歡任何能讓他聯想起顧教授的東西。
更何況,這個人隻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嫌疑人,剛才甚至還認了賭博的行徑。
和人前完美到不真實的顧教授看起來八桿子都打不著。
但是那林熹剛才瞬間的神情,讓他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場酒會。
*
那應該是一場學術論壇的晚宴。他作為顧教授的學生一起出席。
那天上午是新生講話。如果說平日裏的顧教授看起來還是個書卷氣濃甚至有些清高,但又很有點感染力的老師。那晚宴上的顧臨奚就像一個琉璃雕作,連眼神裏偶爾會泛著熾熱的活氣都沒了。
方恆安記得,那天晚上有幾個人一直端著酒杯圍著顧臨奚,他們也是這次酒會的贊助人。
在顧臨奚死後,他查到了這幾個人當時和顧父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旦接受了陰謀的可能,就會覺得所有巧合都有跡可循。
而那時的方恆安什麽也不會知道,他從少年時就是個一根筋的傻子,聽了一天的講座,腦海裏隻留下了一個顧教授的眼神。
有人會說,人的眼睛是會講故事的,恐懼,快樂,興奮,痛苦,即使隱藏地再好,在突然被問題刺激做出反應時總會有一瞬間的真實。
但是顧臨奚的眼睛裏什麽都沒有,永遠是烏黑的一團。
那瞬間,方恆安就明白了,他在這裏,正式也好,非正式也好,冷漠也好,親切也好,都隻是按自己的角色應個景。
這是精緻劇本裏一位並不敬業演員的眼神。
這眼神方恆安隻在兩個人那裏見過。一個是顧教授,一個是眼前的人。
一片沉默中,秦瀾來迴翻著筆記,決定暫時繞過這個話題:「那你那天為什麽會在蘆花園?」
「警官,是這樣的……」民工打扮的嫌疑人慢慢地說:「我最近剛來海市,想找份工作——剛才說的監控裏車票就是來海市的車票。聽說蘆花園附近的盛安工廠在招人,我就去那兒了。」
秦瀾:「但發現屍體的工人是你們工廠的,而最開始提出去那片打牌的是你。難道全部是巧合?」
青年嘆道:「警察同誌,打牌賭錢違法啊,我們肯定得躲著監控啊,蘆花園那帶多合適。」
在他這莫名的理直氣壯中,審訊就這麽結束了。
最後,方恆安隻盯著他的眼睛,說了一句:「最後問你一次,車票的事情確定不說實話?」
「警官,你可以直接調監控看我的票麵,就知道我沒有說謊了。」那青年抬起眼睛,理所應當地說。
方恆安出門時,無意間看見那個年輕的民工,穿著月白色的毛衣,微彎著背坐在審訊木椅上,長腿委屈的蜷著。
他手撐著下頜,大半張臉的神情藏在陰影中,隻露出一線蒼白的下頜,唇抿起。
看起來很弱勢落魄的姿態。
但是轉頭時那一晃眼,方恆安總覺得……
他在笑。
就好像,他知道監控裏根本沒有拍到車票的內容。
第4章 真誠
——離開海市的車票;
——不方便報案的身份;
——故意去那邊打牌希望屍體被發現。
的確很接近了,青年想。
*
真實的七天前:
那天深夜,他的確準備踏上一班離開海市的大巴。
他孤身走過了無人煙的荒地蘆花園,卻倒黴地邂逅了一具屍體。
走出荒地還看到了一個監控鏡頭。
這時候,他意識到自己有兩種選擇:
1.報案,然後因為解釋不了為什麽半夜出現在那片荒山野嶺,本來就有問題的身份被查個底朝天。
2.直接不管走人,然後監控裏拍到的臉一炮而紅,成為兇殺案的重要目擊者或嫌疑犯。
他選擇了第三種。
在附近的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
偽裝成某一類人,並且融入他們,是心理係顧教授最擅長的。
青年——也就是本應死去的顧臨奚,隻做了一件最簡單不起眼的小事。
他帶著工友去那塊地玩牌。
連月小雨,那屍體本來就埋的淺,應該很快會露出馬腳。
果不其然,屍體順利在暴雨前被發現了。
報案人是天天去荒地打牌賭錢的工人——合情合理。
他混在一堆工人裏一起被監控拍到——毫不引人注目。
唯一的小插曲是:方恆安注意到了他是第一個出現在監控裏的人。所以,他坐在了這兒。
可惜,方警官……方同學,你差一點就接近真相了。顧臨奚漫不經心地想。
——至此為止,殺人的嫌疑,引導警察發現屍體的疑點,身份和人設的疑點,全部排除。
他等著方恆安出去,然後在這裏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早應該就會被釋放,他就可以離開這個城市,去做原本要做的事。
他們在漫長的歲月中有過一點師生的緣分,但這緣分就好像池裏的一尾魚,順著水波偶爾漾起一次,很快歸於平靜。
魚兒不會再路過同一汪湖水。這次戲劇性的相逢原本該是他們這點緣分的終點。
方恆安的手還握在門把手上。
這個工人,他的名字聽起來和那個人很像。這個被強行按耐的念頭又鑽了出來。
方恆安其實很不喜歡任何能讓他聯想起顧教授的東西。
更何況,這個人隻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嫌疑人,剛才甚至還認了賭博的行徑。
和人前完美到不真實的顧教授看起來八桿子都打不著。
但是那林熹剛才瞬間的神情,讓他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場酒會。
*
那應該是一場學術論壇的晚宴。他作為顧教授的學生一起出席。
那天上午是新生講話。如果說平日裏的顧教授看起來還是個書卷氣濃甚至有些清高,但又很有點感染力的老師。那晚宴上的顧臨奚就像一個琉璃雕作,連眼神裏偶爾會泛著熾熱的活氣都沒了。
方恆安記得,那天晚上有幾個人一直端著酒杯圍著顧臨奚,他們也是這次酒會的贊助人。
在顧臨奚死後,他查到了這幾個人當時和顧父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旦接受了陰謀的可能,就會覺得所有巧合都有跡可循。
而那時的方恆安什麽也不會知道,他從少年時就是個一根筋的傻子,聽了一天的講座,腦海裏隻留下了一個顧教授的眼神。
有人會說,人的眼睛是會講故事的,恐懼,快樂,興奮,痛苦,即使隱藏地再好,在突然被問題刺激做出反應時總會有一瞬間的真實。
但是顧臨奚的眼睛裏什麽都沒有,永遠是烏黑的一團。
那瞬間,方恆安就明白了,他在這裏,正式也好,非正式也好,冷漠也好,親切也好,都隻是按自己的角色應個景。
這是精緻劇本裏一位並不敬業演員的眼神。
這眼神方恆安隻在兩個人那裏見過。一個是顧教授,一個是眼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