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和我一起在校外租房子住,這件事我直接轉達就好了。」
電話那邊的尤斌微微一怔,「嗯,那也好。」
掛斷電話後,謝嘉懿將手機扔到一邊,「煩死了,沒想到這次對接的人居然是他。」
他們帶著屬於這個世界的記憶,自然記得尤斌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
尤斌自稱是個合格的媒體人,一切報導都以事實為基準,但在謝嘉懿看來,他就是個沒心沒肺的純垃圾。
去年,有一個名叫張馨月的大二女生在校內遭到同年級一男同學的猥褻,後來她將這件事上報給導員,但導員不想事件鬧大,和院領導商量後,以保研為條件想讓這件事大事化小,可張馨月並不認可這個解決辦法。
雖然這時的校內並沒有太多攝像頭,未必能拍下罪證,但張馨月還是報了警,希望警方出麵解決此事,同時她找到了新聞社,勇敢的說明了情況後希望新聞社能對此出一期報導,就算懲治不了那個垃圾,但也能給校內其他的女同學提個醒,讓她們遠離人渣。
尤斌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件事的話題度,在親自對張馨月做了專訪後,如她所願,在下一期校報上進行了報導。
隻不過為了凸顯報導的真實性,尤斌在版麵上放了張馨月的照片,雖然給眼睛打了碼,但熟悉的人還是一眼就能認出她是誰。
於是,在這期校報發行後,雖然校領導第一時間叫停並迴收,但還是有不少同學看到了上麵的報導,一時間,張馨月徹底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校園論壇中,有人覺得既然沒有確實的證據就不能單方麵將那個男同學「判刑」,也有人覺得事情已經發生了,哪怕沒有拍到證據,也該為受害人討個公道。
因為校園論壇是匿名的,在網絡的掩蓋下,一場混戰就此展開,那段時間段瑾瑜帶著網絡部全體人員24小時輪值對論壇進行監控,封了一大批帳號,總算製止了這件事在網絡上的發酵。
可現實中的事就沒這麽簡單了。
這場鬧劇中,唯一一個實名的人就是張馨月。
謝嘉懿並不認識這個女同學,也不知道那段時間在她身上發生過什麽,隻知道一個月後,她在一個安靜的夜晚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所有人都是鬧劇的參與者,可最後卻沒人可以對此事負責。
至於尤斌,雖然遭到了來自老師和部分同學的批評,但他卻並不在意。
報導需要真實,他也按照規定沒有放出張馨月的完整照片,她被認出來並被推上風口浪尖也不是他的本意,他並沒有做錯什麽。
現如今大半年過去,校園再次迴歸平靜,隻要不提起張馨月也甚少有人將他和尤斌聯繫在一起。
但這依舊不妨礙謝嘉懿覺得他是個垃圾。
翌日,在結束了下午第一堂課後,謝嘉懿和段瑾瑜在教學樓走廊相遇,然後一起去正門處找尤斌。
尤斌比他們早到一點,戴著一副眼鏡,身著長風衣,看起來精明又幹練。
「是尤斌同學吧,抱歉,我們來晚了。」謝嘉懿不尷不尬的和他打了招唿,「剛下樓的時候看了一眼,102教室空著,不如我們去那邊聊。」
對此,尤斌並沒有什麽異議,「好。」
進到102教室後,三人就近落座。
因為一樓供暖較差,窗戶又有點漏風,在這種初春時節還是很冷的,尤斌坐下後雙手攏了攏衣襟,拿出包裏的保溫杯喝了一口熱水,看向二人微微笑道:「初次見麵,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還請多多關照。」
說場麵話謝嘉懿是從來不怕的,幾乎隨口就來,「哪裏哪裏,宣傳部和網絡部雖然也做過不少活動,但關於新聞報導的還是第一次,倒是我們該跟尤斌同學多多學習。」
嘴角笑意漸深,尤斌抬手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謝部長太客氣了,我們彼此學習,共同進步。」
一番不情不願的寒暄過後,三人終於提到了本次的主題。
尤斌:「關於這種話題的報導,新聞社也曾經做過,模式上大同小異,也沒什麽需要做創意的地方,現在需要敲定的是這次的採訪對象,之後根據採訪內容寫成新聞稿,再配上幾張照片就可以。」
謝嘉懿:「之前都採訪過誰?」
尤斌:「校內的工作人員,比如食堂阿姨、宿管以及保安。」
段瑾瑜和謝嘉懿對視一眼,提出了一個正好符合他們利益的要求,「總聚焦在校內也沒什麽意思,這次不如換個思路,去採訪一下校外人士。」
尤斌:「比如?」
段瑾瑜:「學校旁邊的公交公司。」
第一百七十一章
尤斌倒是沒想過要去公交公司做採訪, 思考片刻,問道:「理由?」
段瑾瑜:「離學校近,而且現在距離五一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校報不可能隻出一期。公交司機或是維修工人,他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乘客和其他問題,我們可以從這方麵切入,有利於持續性報導, 也能夠更好的展現勞動者的精神麵貌。」
這倒是個不錯的建議,尤斌習慣性的去推眼鏡, 稱讚道:「段部長倒是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
「叫我段瑾瑜就可以。」段瑾瑜道:「總是部長部長的叫著,聽著別扭。」
尤斌:「我以為這是你們學生會內部打招唿的方式。」
電話那邊的尤斌微微一怔,「嗯,那也好。」
掛斷電話後,謝嘉懿將手機扔到一邊,「煩死了,沒想到這次對接的人居然是他。」
他們帶著屬於這個世界的記憶,自然記得尤斌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
尤斌自稱是個合格的媒體人,一切報導都以事實為基準,但在謝嘉懿看來,他就是個沒心沒肺的純垃圾。
去年,有一個名叫張馨月的大二女生在校內遭到同年級一男同學的猥褻,後來她將這件事上報給導員,但導員不想事件鬧大,和院領導商量後,以保研為條件想讓這件事大事化小,可張馨月並不認可這個解決辦法。
雖然這時的校內並沒有太多攝像頭,未必能拍下罪證,但張馨月還是報了警,希望警方出麵解決此事,同時她找到了新聞社,勇敢的說明了情況後希望新聞社能對此出一期報導,就算懲治不了那個垃圾,但也能給校內其他的女同學提個醒,讓她們遠離人渣。
尤斌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件事的話題度,在親自對張馨月做了專訪後,如她所願,在下一期校報上進行了報導。
隻不過為了凸顯報導的真實性,尤斌在版麵上放了張馨月的照片,雖然給眼睛打了碼,但熟悉的人還是一眼就能認出她是誰。
於是,在這期校報發行後,雖然校領導第一時間叫停並迴收,但還是有不少同學看到了上麵的報導,一時間,張馨月徹底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校園論壇中,有人覺得既然沒有確實的證據就不能單方麵將那個男同學「判刑」,也有人覺得事情已經發生了,哪怕沒有拍到證據,也該為受害人討個公道。
因為校園論壇是匿名的,在網絡的掩蓋下,一場混戰就此展開,那段時間段瑾瑜帶著網絡部全體人員24小時輪值對論壇進行監控,封了一大批帳號,總算製止了這件事在網絡上的發酵。
可現實中的事就沒這麽簡單了。
這場鬧劇中,唯一一個實名的人就是張馨月。
謝嘉懿並不認識這個女同學,也不知道那段時間在她身上發生過什麽,隻知道一個月後,她在一個安靜的夜晚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所有人都是鬧劇的參與者,可最後卻沒人可以對此事負責。
至於尤斌,雖然遭到了來自老師和部分同學的批評,但他卻並不在意。
報導需要真實,他也按照規定沒有放出張馨月的完整照片,她被認出來並被推上風口浪尖也不是他的本意,他並沒有做錯什麽。
現如今大半年過去,校園再次迴歸平靜,隻要不提起張馨月也甚少有人將他和尤斌聯繫在一起。
但這依舊不妨礙謝嘉懿覺得他是個垃圾。
翌日,在結束了下午第一堂課後,謝嘉懿和段瑾瑜在教學樓走廊相遇,然後一起去正門處找尤斌。
尤斌比他們早到一點,戴著一副眼鏡,身著長風衣,看起來精明又幹練。
「是尤斌同學吧,抱歉,我們來晚了。」謝嘉懿不尷不尬的和他打了招唿,「剛下樓的時候看了一眼,102教室空著,不如我們去那邊聊。」
對此,尤斌並沒有什麽異議,「好。」
進到102教室後,三人就近落座。
因為一樓供暖較差,窗戶又有點漏風,在這種初春時節還是很冷的,尤斌坐下後雙手攏了攏衣襟,拿出包裏的保溫杯喝了一口熱水,看向二人微微笑道:「初次見麵,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還請多多關照。」
說場麵話謝嘉懿是從來不怕的,幾乎隨口就來,「哪裏哪裏,宣傳部和網絡部雖然也做過不少活動,但關於新聞報導的還是第一次,倒是我們該跟尤斌同學多多學習。」
嘴角笑意漸深,尤斌抬手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謝部長太客氣了,我們彼此學習,共同進步。」
一番不情不願的寒暄過後,三人終於提到了本次的主題。
尤斌:「關於這種話題的報導,新聞社也曾經做過,模式上大同小異,也沒什麽需要做創意的地方,現在需要敲定的是這次的採訪對象,之後根據採訪內容寫成新聞稿,再配上幾張照片就可以。」
謝嘉懿:「之前都採訪過誰?」
尤斌:「校內的工作人員,比如食堂阿姨、宿管以及保安。」
段瑾瑜和謝嘉懿對視一眼,提出了一個正好符合他們利益的要求,「總聚焦在校內也沒什麽意思,這次不如換個思路,去採訪一下校外人士。」
尤斌:「比如?」
段瑾瑜:「學校旁邊的公交公司。」
第一百七十一章
尤斌倒是沒想過要去公交公司做採訪, 思考片刻,問道:「理由?」
段瑾瑜:「離學校近,而且現在距離五一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校報不可能隻出一期。公交司機或是維修工人,他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乘客和其他問題,我們可以從這方麵切入,有利於持續性報導, 也能夠更好的展現勞動者的精神麵貌。」
這倒是個不錯的建議,尤斌習慣性的去推眼鏡, 稱讚道:「段部長倒是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
「叫我段瑾瑜就可以。」段瑾瑜道:「總是部長部長的叫著,聽著別扭。」
尤斌:「我以為這是你們學生會內部打招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