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信,自家的公子絕對是言出必行之輩,既然說到做到,那麽秦天的性命就難逃魔掌。
馬車繼續向前行駛著,日落的餘暉灑在馬車上,映照著整輛馬車顯得格外溫馨,而在這溫馨的背後卻蘊含著一股無形的危險。
長安城,皇宮甘露殿裏。
李世民坐在茶桌上端起熱氣騰騰的香茗輕飲一口,放下茶盞後,抬眼看向右邊的王德笑眯眯地問道:
“你說這秦天,為何總是能想出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呢?”
說話間,李世民的神情間透露出欣喜之色。
聽了陛下的話後,王德笑著恭維道。
“老奴認為秦縣子雖然年齡尚小,但聰穎無比,且頗有才華。陛下若是將其收入麾下,好好在朝堂之上磨練一番,定能輔助陛下治理國政。”
“朕也知道此人聰慧過人,否則也不會破例讓他這麽早步入朝堂,可他畢竟隻是一名少年,若是朕把一個少年委以重任,恐怕朝野非議啊!”
李世民歎息了一聲,眉頭緊皺道。
就在兩人一番交談時,一名內侍急衝衝的跑進甘露殿,單膝跪倒在李世民麵前稟報道:
“陛下,益州派人帶來了加急的軍情奏折,還請陛下禦覽!”
聽了內侍的話,李世民的神情頓時嚴肅起來。
益州既然派人帶來了緊急的軍情,想必如今益州肯定發生了什麽大事情。
當即李世民便讓這名內侍呈上信件,他親自拆開,快速瀏覽起來。
看完以後李世民的眉頭緊鎖,久久無法舒展開來。
此時站在一旁的王德見李世民看著信件雖然並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很難看。知道此事恐怕比較棘手,便試探性地詢問道:
“陛下,要不要老奴傳喚那名從益州的趕來的令兵。”
聽了王德的詢問,李世民抬起眼皮掃了他一眼,隨即搖了搖頭說道:
“不用了,此次益州的局勢在這上麵都寫得很清楚了!”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信件,歎息一聲便繼續說道:
“另外,王德你派人去將趙國公、梁國公、衛國公、虞國公、鄭國公、等諸位卿家都請過來。”
李世民接著吩咐道。
“喏!”
王德拱手應命。
隨後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王德退了出去,而他則背負雙手坐迴龍椅上。李世民看著桌案上的奏疏,沉默不語。
約莫兩刻鍾中,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眾大臣紛紛趕到皇宮,隨後在宮中侍衛的帶領下來到了甘露殿。
甘露殿裏,李世民正坐在龍椅上閉目養神,聽聞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幾人走入殿內,他緩緩睜開雙眼,微笑地招唿道:
“都起來吧!”
“謝陛下!”長孫無忌等人恭敬地答應道。
“王德,你將這封從益州加急的軍報遞給趙國公他們傳閱一番吧!”
李世民拿起信箋遞給王德吩咐道。
“喏!”
王德應聲接過道。
說完,王德便將手中的信箋遞給長孫無忌的手中,隨後便退到一邊。
長孫無忌拿起手中的信箋便認真的看了起來,隨後長孫無忌看完後便交給身旁的房玄齡。
待這封信箋在眾人手中傳閱完畢後,李世民這時候也站起身走了下來,負手走到眾人跟前問道:
“諸卿可有什麽想法?”
長孫無忌率先站出來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臣覺得這些蠻夷之人反叛實屬其罪當誅!”
“臣附議!”
“臣附議!”
……
就當李世民正準備說話的時候,卻見秘書監兼檢校侍中魏征這時候突然說道:
“陛下,微臣覺得對於蠻夷之人應當采取適當的懲罰。”
“哦?那依愛卿之見,該如何處置?”
“陛下!微臣以為這件事應當以招撫為主,畢竟我大唐建國不久,國庫空虛,還需休養生息,若與這蠻夷交惡隻會損失國帑啊!”
聽完魏征的話後,李世民沉思了片刻,魏征所說並無道理。
他自登基以來,國庫確實是捉襟見肘,再加上一些天災人禍,糧食減產嚴重,確實需要盡快恢複經濟,大力穩定國力的發展。
但若是如此的話,必定又要耗費一番功夫去招撫蠻夷之人。而且那些蠻夷之人野性難馴,很多地方都需要派遣使者去督促、管製,這又要耗費一番精力。
想到這些事情,李世民感覺一陣頭疼。
就在李世民猶豫不決之際,兵部尚書李靖卻開口說道:
“陛下,臣認為,招撫蠻夷絕非良策,而且,這些蠻夷野性難馴,怎能輕易招撫!”
聽到李靖的話後,李世民的眉毛緊皺起來,隨即說道:
“李愛卿所言,也頗為有道理,不過,若是出兵剿滅,朕擔心……”
李靖接著說道:
“陛下若是放心,臣願率軍五千人群前往益州,將這些蠻夷之人徹底消滅。讓我大唐邊境恢複永久的寧靜!”
聽到李靖如此豪邁的語氣後,一旁的中書令溫彥博、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等人,皆是目露欽佩之色。
雖然剛才李靖表態說是帶兵前往,不過誰都知道,這是為了震懾那些蠻夷之徒。而這,就足夠看得出李靖的胸懷和遠大抱負了。
李世民聽了李靖的話後,亦是眼神閃爍,若有所思的沉吟道:
“朕與諸卿商議過了,李將軍的計劃可行。既能震懾蠻夷之輩,又能彰顯我大唐威儀!”
頓了一頓,李世民繼續說道:
“不過此事畢竟非小事,你們覺得應該讓何人前去益州平定獠民叛亂?”
眾人聽後,皆是默契地把目光投向了李靖。
李靖微微一笑,朝著眾人拱手道:
“諸位,老夫也倒是願意領兵替陛下前去蜀地平叛。不過如今老夫身為朝堂兵部尚書,每日軍政事務繁多,恐無暇再顧及其它。”
李靖的話音落下後,其餘眾人也都紛紛附議。
李靖見此,心中不由得無奈地笑了笑。
其實他倒是想領兵出征前去蜀地平定獠叛,但自從前些年自己帶兵滅了東突厥之後,自己便晉升為從二品的尚書右仆射,如此的功勞對於自己已經很大了。
可後來自己一番思慮之後,決定還是降職保全這才犯了一點錯誤,被降為兵部尚書。
畢竟,自己在初唐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中的地位和軍功都極高。自古以來,帝王對於那些在軍中地位和威望極高的將軍多有忌憚和猜疑。
雖說李世民自己本就是天策上將出身,不怕任何將領的軍功地位超過自己。但如今的李世民畢竟坐上了那個皇位,難免時間長了會有所改變。
所以身為臣子的李靖,不得不防備君王的猜忌。因此,剛剛陛下問起這帶兵前去蜀地平叛的將領,李靖還是很謹慎。
馬車繼續向前行駛著,日落的餘暉灑在馬車上,映照著整輛馬車顯得格外溫馨,而在這溫馨的背後卻蘊含著一股無形的危險。
長安城,皇宮甘露殿裏。
李世民坐在茶桌上端起熱氣騰騰的香茗輕飲一口,放下茶盞後,抬眼看向右邊的王德笑眯眯地問道:
“你說這秦天,為何總是能想出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呢?”
說話間,李世民的神情間透露出欣喜之色。
聽了陛下的話後,王德笑著恭維道。
“老奴認為秦縣子雖然年齡尚小,但聰穎無比,且頗有才華。陛下若是將其收入麾下,好好在朝堂之上磨練一番,定能輔助陛下治理國政。”
“朕也知道此人聰慧過人,否則也不會破例讓他這麽早步入朝堂,可他畢竟隻是一名少年,若是朕把一個少年委以重任,恐怕朝野非議啊!”
李世民歎息了一聲,眉頭緊皺道。
就在兩人一番交談時,一名內侍急衝衝的跑進甘露殿,單膝跪倒在李世民麵前稟報道:
“陛下,益州派人帶來了加急的軍情奏折,還請陛下禦覽!”
聽了內侍的話,李世民的神情頓時嚴肅起來。
益州既然派人帶來了緊急的軍情,想必如今益州肯定發生了什麽大事情。
當即李世民便讓這名內侍呈上信件,他親自拆開,快速瀏覽起來。
看完以後李世民的眉頭緊鎖,久久無法舒展開來。
此時站在一旁的王德見李世民看著信件雖然並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很難看。知道此事恐怕比較棘手,便試探性地詢問道:
“陛下,要不要老奴傳喚那名從益州的趕來的令兵。”
聽了王德的詢問,李世民抬起眼皮掃了他一眼,隨即搖了搖頭說道:
“不用了,此次益州的局勢在這上麵都寫得很清楚了!”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信件,歎息一聲便繼續說道:
“另外,王德你派人去將趙國公、梁國公、衛國公、虞國公、鄭國公、等諸位卿家都請過來。”
李世民接著吩咐道。
“喏!”
王德拱手應命。
隨後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王德退了出去,而他則背負雙手坐迴龍椅上。李世民看著桌案上的奏疏,沉默不語。
約莫兩刻鍾中,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眾大臣紛紛趕到皇宮,隨後在宮中侍衛的帶領下來到了甘露殿。
甘露殿裏,李世民正坐在龍椅上閉目養神,聽聞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幾人走入殿內,他緩緩睜開雙眼,微笑地招唿道:
“都起來吧!”
“謝陛下!”長孫無忌等人恭敬地答應道。
“王德,你將這封從益州加急的軍報遞給趙國公他們傳閱一番吧!”
李世民拿起信箋遞給王德吩咐道。
“喏!”
王德應聲接過道。
說完,王德便將手中的信箋遞給長孫無忌的手中,隨後便退到一邊。
長孫無忌拿起手中的信箋便認真的看了起來,隨後長孫無忌看完後便交給身旁的房玄齡。
待這封信箋在眾人手中傳閱完畢後,李世民這時候也站起身走了下來,負手走到眾人跟前問道:
“諸卿可有什麽想法?”
長孫無忌率先站出來拱手說道:
“啟稟陛下,臣覺得這些蠻夷之人反叛實屬其罪當誅!”
“臣附議!”
“臣附議!”
……
就當李世民正準備說話的時候,卻見秘書監兼檢校侍中魏征這時候突然說道:
“陛下,微臣覺得對於蠻夷之人應當采取適當的懲罰。”
“哦?那依愛卿之見,該如何處置?”
“陛下!微臣以為這件事應當以招撫為主,畢竟我大唐建國不久,國庫空虛,還需休養生息,若與這蠻夷交惡隻會損失國帑啊!”
聽完魏征的話後,李世民沉思了片刻,魏征所說並無道理。
他自登基以來,國庫確實是捉襟見肘,再加上一些天災人禍,糧食減產嚴重,確實需要盡快恢複經濟,大力穩定國力的發展。
但若是如此的話,必定又要耗費一番功夫去招撫蠻夷之人。而且那些蠻夷之人野性難馴,很多地方都需要派遣使者去督促、管製,這又要耗費一番精力。
想到這些事情,李世民感覺一陣頭疼。
就在李世民猶豫不決之際,兵部尚書李靖卻開口說道:
“陛下,臣認為,招撫蠻夷絕非良策,而且,這些蠻夷野性難馴,怎能輕易招撫!”
聽到李靖的話後,李世民的眉毛緊皺起來,隨即說道:
“李愛卿所言,也頗為有道理,不過,若是出兵剿滅,朕擔心……”
李靖接著說道:
“陛下若是放心,臣願率軍五千人群前往益州,將這些蠻夷之人徹底消滅。讓我大唐邊境恢複永久的寧靜!”
聽到李靖如此豪邁的語氣後,一旁的中書令溫彥博、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等人,皆是目露欽佩之色。
雖然剛才李靖表態說是帶兵前往,不過誰都知道,這是為了震懾那些蠻夷之徒。而這,就足夠看得出李靖的胸懷和遠大抱負了。
李世民聽了李靖的話後,亦是眼神閃爍,若有所思的沉吟道:
“朕與諸卿商議過了,李將軍的計劃可行。既能震懾蠻夷之輩,又能彰顯我大唐威儀!”
頓了一頓,李世民繼續說道:
“不過此事畢竟非小事,你們覺得應該讓何人前去益州平定獠民叛亂?”
眾人聽後,皆是默契地把目光投向了李靖。
李靖微微一笑,朝著眾人拱手道:
“諸位,老夫也倒是願意領兵替陛下前去蜀地平叛。不過如今老夫身為朝堂兵部尚書,每日軍政事務繁多,恐無暇再顧及其它。”
李靖的話音落下後,其餘眾人也都紛紛附議。
李靖見此,心中不由得無奈地笑了笑。
其實他倒是想領兵出征前去蜀地平定獠叛,但自從前些年自己帶兵滅了東突厥之後,自己便晉升為從二品的尚書右仆射,如此的功勞對於自己已經很大了。
可後來自己一番思慮之後,決定還是降職保全這才犯了一點錯誤,被降為兵部尚書。
畢竟,自己在初唐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中的地位和軍功都極高。自古以來,帝王對於那些在軍中地位和威望極高的將軍多有忌憚和猜疑。
雖說李世民自己本就是天策上將出身,不怕任何將領的軍功地位超過自己。但如今的李世民畢竟坐上了那個皇位,難免時間長了會有所改變。
所以身為臣子的李靖,不得不防備君王的猜忌。因此,剛剛陛下問起這帶兵前去蜀地平叛的將領,李靖還是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