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眾人隻見這名胖墩走上前來,隨後轉過身對著眾人朗聲誦道:


    “夏暑五月忙,蟬鳴春秋熱。


    農時田十畝,秋來春耕收”


    他的話音剛落下,人群中,便有人大笑道:


    “哈哈,你這個胖子寫的是什麽鬼東西,也好意思稱為詩!”


    他的話音剛落下,眾人皆啼笑不已。


    而那名胖墩似乎沒料到會有人笑罵自己,頓時漲紅了臉。他瞪圓了雙眼,狠狠地盯向笑罵者。


    可當他看到對方那副趾高氣昂的模樣時,頓時縮了下脖子,不敢吭聲了。


    原來那人是王家的公子王允,他仗著父親是太原王家在長安這一支的家主,平日裏驕橫慣了,根本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裏。


    此刻,胖墩臉上懦弱的表情被王允盡收眼底,心中大爽。


    這時,王允身旁的一位男子立馬諂媚道:


    “王公子,你何不借此機會向大家向若水姑娘展示你的才華呢,也好博得若水姑娘的青睞呀,嘿嘿。”


    聽了身邊這句恭維的話,王允臉上露出傲然的神色。


    “嗬嗬,你說的不錯,既然如此,那我就獻醜啦。”


    說著,他站直身子,挺了挺胸脯,用鼻孔衝著眾人。


    台下的人都暗自撇了撇嘴。


    “咳咳。”


    “本公子名為王允,乃是範陽王家之人,今日借此機會向大家獻上《夏至》一首,請諸位品鑒。”


    他清了清嗓子,清亮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大廳。


    果然,他的一番話讓眾人都豎起耳朵來傾聽,不禁議論紛紛。


    就在眾人議論之際,王允已經吟誦起來:


    “秋去夏歸時,黃土隴坡處。


    一片新稻田,日落人欲歸。”


    “好!好詩!妙詩啊!”


    眾人忍不住鼓掌喝彩,對著王允讚歎不止。


    王允臉上露出得意至極的神色,又繼續念下去。


    “山林草叢間,晚風吹穀歌。


    晚風吹穀歌,鬆濤鶴唳鳴。”


    “好詩啊!”眾人再次叫好。


    “王公子果然文采斐然,令人佩服。”


    人群中,一名身穿藍衫的男子朗聲說道。


    秦天這時也從一旁的人群中了解到,眼前這人,正是太原王氏的長安家主王珪的長子王允。


    此人作為五姓七望之人,是太原王氏在長安分支的家主之子,自恃有才學,平時在京城也算是風光無限,不把尋常人放在眼中。


    可惜的是,若水姑娘聽了後,想了想便說道:


    “可還有其他詩嗎?”


    若水姑娘又問道。


    眾人一聽,紛紛搖了頭。


    若是之前,他們也許還會嶄露頭角,爭相搶奪。


    但如今,就連王家公子都來參加此次詩會,誰都不想成為第一個跟王允作對的人,


    何況,這首詩做的讓他們找不出毛病來。所以這時候,眾人都選擇了保持沉默。而王允的臉上閃過一絲得意。


    若水見台下無人出列,便微微皺眉,目光掃視全場,隨即便緩緩說道:


    “若是無人應答,這第一輪……”


    若水還沒說完,台下便有一道聲音打斷了她的話。


    “且慢,姑娘。我身邊這位秦兄弟雖然年輕,但詩賦卻頗有些見地,正好他要獻上的一詩,不妨諸位再聽聽他的詩做何評價。”


    眾人聞聲望去,隻見一名約莫十八九歲,身穿錦衣玉帶的公子走出來道。


    此人便是李恪殿下。


    由於李恪身為皇室之人,平常很來少到平康坊的。這次,是因為之前聽聞身邊朋友聊起過月仙樓的詩會一說。


    所以,李恪想了想,便邀著秦天一起來參加這個詩會。所以,月仙樓的眾人對這兩人都有印象。


    此時的秦天本想低調點,可是既然李恪替他出了頭,倒不妨賣他幾分顏麵,於是點點頭。


    “哦,這位公子不知有何高作?”


    若水微笑問道。


    “若水姑娘說笑了,秦某之作,哪敢當此稱唿。”


    說完,秦天不知從哪裏掏出一把折扇出來,他手腕一抖,那折扇唰唰唰的張開。


    隻見那折扇,正麵上繪製一幅古樸雅致的圖案。一片墨竹,竹枝虯勁,顯得十分生動而優美。


    但也有眼見的人,立馬發現這把折扇的背麵,則題著一行小字:


    竹篁翠柏深,鬆濤鶴唳鳴。


    青鳥落梧桐,燕歸梧桐深。


    而李恪看到剛才秦天剛才手腕一抖,手中的折扇如同蝴蝶般翩翩展翅飛翔,頓覺驚豔,不禁暗讚一句:好瀟灑的姿態。


    他心中想著:


    若是自己能夠擁有這種瀟灑的姿態,該多好呀!


    當然,讓李恪沒想到的是……


    場中眾多文人學子,皆被秦天的剛才那打開折扇的瀟灑動作給吸引住了,均是屏息靜氣地望著台上的秦天。


    秦天心底暗笑,麵上不顯,將手中扇子一晃,口中念念有詩道: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話落,眾人不禁嘩然,紛紛議論。


    若水姑娘看著人群議論紛飛的場景,搖了搖頭,便向一旁的老先生問及兩首詩哪首最好。


    那名老先生年齡應該五十左右,鬢角花白,一臉慈祥,笑嗬嗬的說道:


    “若水姑娘,你的兩首詩都極是優美絕倫,但老夫認為,秦公子的這首,才是真正勝在夏日農忙時,所作之作啊。”


    若水姑娘聞言,莞爾一笑,隨即便轉過身對著眾人宣布了這第一輪比賽的結果。當然,這第一輪比賽的勝出者自然是秦天。


    秦天正當沉浸在自己的詩興之中時……


    突然感覺被一道目光注視著,抬頭看時,見是李恪那雙有些貪婪的目光正盯著自己手中的那把折扇,不由得心咯噔一跳。


    正當秦天不知說什麽時,反倒是李恪忽然開口道:


    “秦兄,你手上拿著的東西為何物?拿給我瞧瞧!”


    秦天聞言,頓時便明白了。自己手中的折扇估計被李恪惦記上了。


    折扇起源於宋朝時期。


    在宋朝時期,文學之風盛行,就連當時文人的地位都高於學武之人。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本是後周歸德軍的節度使。而五代十國的混亂割據,都是當時唐朝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割據的局麵所形成。


    而趙匡胤完成初步統一,為了防止出現唐朝節度使藩鎮割據的情況發生,便削武將兵權的同時,還將文官的地位提高了許多。


    而這一現象,也就直接這就導致了當時很多文人都看不起學武之人,慢慢的文學之風興起。而折扇作為當時最能代表文采和身份的象征,成為文人學子們必備的裝飾品。


    此刻的秦天,聽到李恪的話後,便立馬走上前,將手中的折扇交給了李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大唐的工科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雪襲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雪襲雨並收藏混在大唐的工科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