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到大理寺當差,果然如陳知所料,各處都忙的很。
畢竟是太子遇刺,事情不小。
大理寺已經連夜派人把所有相關人員全都抓了,如今正挨個審問。
這就要有的忙了,每一個都得做筆錄,少說也有幾百人,這幾天估麽筆杆子都要寫斷。
但估麽也不會累太久,想必結果很快就會出來了。
抱著這樣的心態,陳知幹起活兒來依舊踏實可靠,半分不曾埋怨。
相比之下,其他諸多吏員少不得發起了牢騷。
這也不怪他們要煩躁,拿著最少的月銀,幹著最枯燥費神的活兒,還要加班加點的幹,上頭的領導心裏有火氣便朝著他們發,能心情好才有鬼。
可上級哪裏會在乎這麽多,隻看著誰幹活用心且老實,就對誰滿意。
故而陳知就入了大理寺丞王潤鬆的眼,覺得這小夥子不錯,是個沉得住氣的,混官場就是要如此,尤其是從底層往上爬的。
王潤鬆是個中立派,不曾參與太子和六皇子奪嫡之事,正因如此,他雖然辦案能力強,從不違紀貪贓,但年逾五十依舊隻是個寺丞。
而且多少眾人知曉陳知是靠著五皇子當年在祁州查案時,提供了些許線索,賣了五皇子一個人情,才得五皇子舉薦入大理寺做吏員的。
五皇子嘛,素來不爭不搶,低調中立,陳知入大理寺以來也從不胡亂結交攀附,隻安心做好自己本分之事
這一來,王潤鬆便將陳知視為了和自己一樣的人,以辦案需要為由,將陳知帶在了身邊。
如此便是有培養的意圖了。
寺丞官兒雖不大,但於吏員升調成正式官員一事上,是很說的上話的,畢竟在往上,大理寺卿和兩位大理寺少卿都不會跟下頭底層的吏員接觸,每每有這種吏員出任的機會時,絕大多數都是寺丞推舉人選,上頭點頭通過就行了。
一時間,不少人羨慕陳知,以後有人帶了,但也有人譏諷,說王寺丞古板頑固,不少得罪其他人,陳知跟了他,沒前途。
但不管旁人怎麽說,陳知都不理會,對於王潤鬆此人,他是敬佩的。
大理寺上上下下,同王潤鬆這般手上幹淨的,恐怕一隻手能數得過來,而陳知為官,便是想官場如此清明。
而正是因為結識了王寺丞,後來陳知升調還免了些麻煩,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就眼下,為著太子遇刺的案子,大理寺和刑部都是忙的不可開交,五皇子也是日日奔走。
但好在案情很快有了進展,此事或為六皇子主使。
雖然滿朝嘩然,但其實眾人心裏都清楚,太子遇刺,那可八九不離十就是六皇子幹的了,沸騰一下都是做戲罷了。
對於這次事件,朝臣們更想看的是,皇帝會怎麽判,六皇子會不會被坐實罪名。
東宮。
太子傷的不輕,這段時間都沒法兒下榻,但今日聽五皇子前來告知,說查到六皇子頭上了,且人證物證已經呈到禦前,太子還是激動的坐起身來。
“趙聿承這個賤種,還想同孤爭,這迴他險些害的孤喪命,無論如何,此次必定要將他扳倒,叫他再無還手之力!”
“皇兄放心,臣弟一定竭盡全力查清此案,必定不讓他再有脫身之法。”五皇子鄭重道。
太子頷首,“老五啊,你好好替孤辦了這件事,孤日後必定不會虧待你,孤也不想手足相殘,可是老六他每每犯上,覬覦孤的位置,孤實在不能放任,若是他能同你一樣,孤自然也能與他兄友弟恭,和睦相處。”
“臣弟知曉,皇兄貴為中宮嫡子,又是眾皇子之長,位居東宮乃是理所應當,六弟不該有不臣之心,若是人人都如他一般,不懂規矩,不遵禮法,豈非要亂套。”五皇子拱手。
這番話自是說到了太子心坎兒裏,當即又順著他的話,將六皇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殊不知從東宮出來後,五皇子眼底是一片寒冰。
管他太子還是六皇子,誰也不能擋了他的路。
次日,朝堂上因六皇子謀害太子一事吵得不可開交,兩派大臣恨不得當場要打起來。
皇帝瞧著這一片亂象,心裏也又煩又氣。
但在他心裏頭,依舊是偏愛六皇子更多些,縱然是心裏有數,也不願就這麽定案,總想著能有迴環餘地。
譬如,找個替罪羊,替六皇子背了這口黑鍋。
毫無疑問,五皇子便是最好的替罪羊了。
畢竟五皇子的生母高淑妃當年是怎麽死的,皇帝心裏也清楚。
為母報仇,這借口很好。
可偏偏這一次背後的操盤者,正是五皇子,便也就注定了皇帝的這步棋,不可能行得通。
且五皇子察覺到自己這位父皇的意圖後,心中更是寒透了,當即落下了最後兩步棋。
他倒要看看,在皇帝眼裏,同六皇子的父子情誼,有多深。
首先鬧起來的是後宮,錢貴妃私下賄賂辦案大臣,被皇後抓了個人贓並獲。
再就是宮外,六皇子門下的客卿招供了,是有人給六皇子出了這個主意,讓六皇子在秋獵上對太子下手,負責尋找野獸的,就是六皇子手下的親信侍衛。
後者就不說了,隻單論前者,若是六皇子沒有謀害太子,錢貴妃何須賄賂主辦官呢。
這一迴真是由不得皇帝避重就輕了。
蔣家和皇後也是齊齊發力,不等皇帝反應,就將六皇子謀害太子的消息散播了出去,一時間,民間對六皇子也是聲討不止。
朝堂之上,以蔣家為首,眾朝臣也開始對皇帝施壓,要求皇帝嚴懲六皇子。
皇帝終是沒有辦法,下令革除了六皇子的郡王爵位,將其圈禁府中,錢貴妃則是貶為最末等的采女,亦是禁足。
太子對這個結果自然是不滿意了,他要的是六皇子死。
皇後和蔣家倒是沉得住氣,隻勸著太子,不要逼的太緊,總要留些餘地,日後再慢慢想法子,這一迴已經是將皇帝逼的夠狠了,要是再逼著皇帝賜死六皇子,怕會適得其反。
倒不如表現的體諒皇帝一些,反而能拉迴幾分好感。
畢竟日後還要相處呢。
可太子哪裏聽得進去這些,一心隻想趁此機會將六皇子處置而後快,五皇子曉得他的心思,便也悄悄在背後推了他一把。
故而在六皇子被圈禁的第五日,原以為風波平,此事就要暫且翻篇時,宮外傳來消息,六皇子暴斃。
說法是,畏罪自盡。
這手段著實拙劣了些,畢竟皇帝隻判了六皇子圈禁和革除爵位,並無其他處罰,明顯等風頭過去了,蟄伏隱忍後,還有東山再起之機,怎麽會自盡呢。
皇後和蔣家也沒料到,太子會自己背著他們動手,一時都著急上火。
果然,皇帝震怒,不相信六皇子會畏罪自盡,派出手下親信,下令徹查六皇子的死因。
畢竟是太子遇刺,事情不小。
大理寺已經連夜派人把所有相關人員全都抓了,如今正挨個審問。
這就要有的忙了,每一個都得做筆錄,少說也有幾百人,這幾天估麽筆杆子都要寫斷。
但估麽也不會累太久,想必結果很快就會出來了。
抱著這樣的心態,陳知幹起活兒來依舊踏實可靠,半分不曾埋怨。
相比之下,其他諸多吏員少不得發起了牢騷。
這也不怪他們要煩躁,拿著最少的月銀,幹著最枯燥費神的活兒,還要加班加點的幹,上頭的領導心裏有火氣便朝著他們發,能心情好才有鬼。
可上級哪裏會在乎這麽多,隻看著誰幹活用心且老實,就對誰滿意。
故而陳知就入了大理寺丞王潤鬆的眼,覺得這小夥子不錯,是個沉得住氣的,混官場就是要如此,尤其是從底層往上爬的。
王潤鬆是個中立派,不曾參與太子和六皇子奪嫡之事,正因如此,他雖然辦案能力強,從不違紀貪贓,但年逾五十依舊隻是個寺丞。
而且多少眾人知曉陳知是靠著五皇子當年在祁州查案時,提供了些許線索,賣了五皇子一個人情,才得五皇子舉薦入大理寺做吏員的。
五皇子嘛,素來不爭不搶,低調中立,陳知入大理寺以來也從不胡亂結交攀附,隻安心做好自己本分之事
這一來,王潤鬆便將陳知視為了和自己一樣的人,以辦案需要為由,將陳知帶在了身邊。
如此便是有培養的意圖了。
寺丞官兒雖不大,但於吏員升調成正式官員一事上,是很說的上話的,畢竟在往上,大理寺卿和兩位大理寺少卿都不會跟下頭底層的吏員接觸,每每有這種吏員出任的機會時,絕大多數都是寺丞推舉人選,上頭點頭通過就行了。
一時間,不少人羨慕陳知,以後有人帶了,但也有人譏諷,說王寺丞古板頑固,不少得罪其他人,陳知跟了他,沒前途。
但不管旁人怎麽說,陳知都不理會,對於王潤鬆此人,他是敬佩的。
大理寺上上下下,同王潤鬆這般手上幹淨的,恐怕一隻手能數得過來,而陳知為官,便是想官場如此清明。
而正是因為結識了王寺丞,後來陳知升調還免了些麻煩,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就眼下,為著太子遇刺的案子,大理寺和刑部都是忙的不可開交,五皇子也是日日奔走。
但好在案情很快有了進展,此事或為六皇子主使。
雖然滿朝嘩然,但其實眾人心裏都清楚,太子遇刺,那可八九不離十就是六皇子幹的了,沸騰一下都是做戲罷了。
對於這次事件,朝臣們更想看的是,皇帝會怎麽判,六皇子會不會被坐實罪名。
東宮。
太子傷的不輕,這段時間都沒法兒下榻,但今日聽五皇子前來告知,說查到六皇子頭上了,且人證物證已經呈到禦前,太子還是激動的坐起身來。
“趙聿承這個賤種,還想同孤爭,這迴他險些害的孤喪命,無論如何,此次必定要將他扳倒,叫他再無還手之力!”
“皇兄放心,臣弟一定竭盡全力查清此案,必定不讓他再有脫身之法。”五皇子鄭重道。
太子頷首,“老五啊,你好好替孤辦了這件事,孤日後必定不會虧待你,孤也不想手足相殘,可是老六他每每犯上,覬覦孤的位置,孤實在不能放任,若是他能同你一樣,孤自然也能與他兄友弟恭,和睦相處。”
“臣弟知曉,皇兄貴為中宮嫡子,又是眾皇子之長,位居東宮乃是理所應當,六弟不該有不臣之心,若是人人都如他一般,不懂規矩,不遵禮法,豈非要亂套。”五皇子拱手。
這番話自是說到了太子心坎兒裏,當即又順著他的話,將六皇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殊不知從東宮出來後,五皇子眼底是一片寒冰。
管他太子還是六皇子,誰也不能擋了他的路。
次日,朝堂上因六皇子謀害太子一事吵得不可開交,兩派大臣恨不得當場要打起來。
皇帝瞧著這一片亂象,心裏也又煩又氣。
但在他心裏頭,依舊是偏愛六皇子更多些,縱然是心裏有數,也不願就這麽定案,總想著能有迴環餘地。
譬如,找個替罪羊,替六皇子背了這口黑鍋。
毫無疑問,五皇子便是最好的替罪羊了。
畢竟五皇子的生母高淑妃當年是怎麽死的,皇帝心裏也清楚。
為母報仇,這借口很好。
可偏偏這一次背後的操盤者,正是五皇子,便也就注定了皇帝的這步棋,不可能行得通。
且五皇子察覺到自己這位父皇的意圖後,心中更是寒透了,當即落下了最後兩步棋。
他倒要看看,在皇帝眼裏,同六皇子的父子情誼,有多深。
首先鬧起來的是後宮,錢貴妃私下賄賂辦案大臣,被皇後抓了個人贓並獲。
再就是宮外,六皇子門下的客卿招供了,是有人給六皇子出了這個主意,讓六皇子在秋獵上對太子下手,負責尋找野獸的,就是六皇子手下的親信侍衛。
後者就不說了,隻單論前者,若是六皇子沒有謀害太子,錢貴妃何須賄賂主辦官呢。
這一迴真是由不得皇帝避重就輕了。
蔣家和皇後也是齊齊發力,不等皇帝反應,就將六皇子謀害太子的消息散播了出去,一時間,民間對六皇子也是聲討不止。
朝堂之上,以蔣家為首,眾朝臣也開始對皇帝施壓,要求皇帝嚴懲六皇子。
皇帝終是沒有辦法,下令革除了六皇子的郡王爵位,將其圈禁府中,錢貴妃則是貶為最末等的采女,亦是禁足。
太子對這個結果自然是不滿意了,他要的是六皇子死。
皇後和蔣家倒是沉得住氣,隻勸著太子,不要逼的太緊,總要留些餘地,日後再慢慢想法子,這一迴已經是將皇帝逼的夠狠了,要是再逼著皇帝賜死六皇子,怕會適得其反。
倒不如表現的體諒皇帝一些,反而能拉迴幾分好感。
畢竟日後還要相處呢。
可太子哪裏聽得進去這些,一心隻想趁此機會將六皇子處置而後快,五皇子曉得他的心思,便也悄悄在背後推了他一把。
故而在六皇子被圈禁的第五日,原以為風波平,此事就要暫且翻篇時,宮外傳來消息,六皇子暴斃。
說法是,畏罪自盡。
這手段著實拙劣了些,畢竟皇帝隻判了六皇子圈禁和革除爵位,並無其他處罰,明顯等風頭過去了,蟄伏隱忍後,還有東山再起之機,怎麽會自盡呢。
皇後和蔣家也沒料到,太子會自己背著他們動手,一時都著急上火。
果然,皇帝震怒,不相信六皇子會畏罪自盡,派出手下親信,下令徹查六皇子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