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真正的庇護所(二)
錯穿末世,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作者:儾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占海點了點頭,然後道,“地下庇護所一共四層,每層的麵積大概平米,結構上,1-3層都是九宮格的形狀,其中,地下1層又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是地上建築的地下室,主要是酒窖、倉庫和一個機加工中心,下部是庇護所的住宿區和各類庫房,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地下一層下部的中央功能區。
地下二層和地下三層的結構是一樣的,但是沒有設置住宿區,這兩層的中央功能區是庇護所的中控室和庫房,南側有兩個區是工作區和工料房,其他六個區域都是室內種植區。”
“既然都是用來種植的,為什麽要分成不同的區域?”張利驚訝之餘,疑惑的問道。
滕京搶先迴答,“可以在不同的區域種植不同的作物,這樣在光照、溫度、濕度方麵能控製的更精準,而且分區後也會為防治植物病蟲害提供便利。”
蘇占海點了點頭說,“不僅如此,地下二層和三層的層高達到了12米,增加分區,多建設圍牆,能夠在立柱外提供額外的支撐力,結構上會更穩定。室內種植區采用模塊化立體種植,12米的高度分成了5層,供排水係統、植物補光燈等設施都是完備的。”
張曉草停下手中的筆,“就是說地下立體農場實際能夠提供的耕種麵積是120畝?”
蘇占海點了點頭,滕京心算了一下說,“如果種植高產的土豆和紅薯,一年兩季或者兩年三季的情況下,是可以滿足團隊糧食需求的,但這是理想狀態,要考慮種子退化、肥料不足和病蟲害的影響,實際上供應會非常緊張。”
蘇占海點了點頭說,“選育良種、肥料充足的前提下,一年三季是沒有問題的。即便這樣,為了保障供給,也準備用滿庫存的糧食來做補充。”
眾人心中鬆了一口氣,這比之前隻能供應蔬果的情況已經好太多了,隻有王伯鬆和李勇的神情依然凝重,李勇問道,“這麽大麵積的地下種植區,要完全滿足光、熱、水的需求,那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我們原本覺得那四個柴油發電機組太奢侈,但要按現在的需求來看,發電量遠遠不夠,更別說我們也不可能源源不斷的提供柴油。”
蘇占海道,“地下第四層的結構和上麵三層不同,麵積隻有不到平米,分了四個區,裏麵安裝了兩組地熱發電設備。”
李勇驚訝道,“地熱發電?”
蘇占海說,“是的,這也是選擇把庇護所建在賀蘭山中的原因之一,這裏地熱資源豐富,而地熱發電無疑是最適合庇護所的選擇了。
一個地熱發電機組滿負荷運轉就能保證庇護所內所有的用電需求,兩個發電機組能夠互為應急保障。柴油發電機組滿負荷運轉的話隻能強供應整個庇護所。”
張光偉見王伯鬆和李勇依然陰沉的臉,疑惑的問道,“地熱發電能源源不斷的提供能源,以後就不用再冒險到處搜集柴油了,這應該是好事啊?”
王伯鬆答道,“獨立的地熱發電站比柴油發電機組複雜的多,運行和維護都需要專業人員,地熱發電在我們國家占比很低,從事此類工作的人很少,別說我們這樣一個求生團隊了,即便在災變前,想要組建一個專業隊伍也不容易。”
蘇占海點了點頭,認可了王伯鬆的說法,道,“這兩套設備是從漂亮國進口的,他們的地熱發電技術最先進,發電量占比也最高。考慮到我們的實際需求和人員結構,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但還是需要8-10人負責日常的維護和運行。災變前已經組建了一個10人的隊伍,並且集中培訓了三個月,也模擬啟動了兩次,但災變來的太突然,現在恐怕一個熟悉設備的人都找不到了。”
會議室內靜悄悄的,有水有電的幸福生活難道要和自己擦身而過了?
蘇占海繼續道,“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地下四層功能區的資料室內,有發電機的全套技術資料,也有培訓視頻,隻有吃透這些東西,才有可能啟動地熱發電站,也才能真正啟動整個地下庇護所。”
眾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點燃,不禁暗暗腹誹,這老蘇說話怎麽大喘氣呢?但是看到王伯鬆陰沉的臉色,眾人心中不由的又沉了下去,難道還有坑?
王伯鬆遲疑了一下問道,“自動化程度再高,發電站也需要有人24小時在崗監控守護,你說需要8-10人維護,又說隻培訓了10人的隊伍,難道這10人能不眠不休的盯在設備旁邊?”
蘇占海答道,“招聘和培訓的目的,是選定各項工作的技術骨幹。庇護所承載人數有限,主要目的是保護特定人群,而這個人群中的絕大多數肯定不是專業人員,為了讓庇護的效益最大化,其他工作人員會在被庇護者中選用。”
王伯鬆鬆了口氣,能讓普通人參與維護和運行,說明地熱發電站的自動化程度一定非常高,操控起來會相對簡單一些。
高天突然問道,“蘇經理,地下建築規模如此巨大、設備如此先進,遠遠超出了家庭庇護所的需求,您能解釋解釋原因嗎?”
蘇占海有點尷尬,不太願意迴答,斟酌道,“建造的原因並不影響我們對這裏的占領和使用。”
想到蘇占海藏頭露尾的前科,林一飛不客氣道,“還是有影響的,如果我們剛住安穩,突然來人說這裏是他們的,那我們該怎麽應對?”
蘇占海想了想,勉強道,“老總決定要建庇護所後,很多政界、商界的大佬都非常感興趣,想要加入進來,老總從中察覺到了商機,於是售賣了庇護所的入場券,結果雪球越滾越大,庇護所也隻好建成了現在的規模。”
高天道,“也就是說,這個庇護所實際上是國內兩百多個億萬富豪們共同投資建設的?那如果有人帶著入場券找過來,是不是我們都要接納?”
地下二層和地下三層的結構是一樣的,但是沒有設置住宿區,這兩層的中央功能區是庇護所的中控室和庫房,南側有兩個區是工作區和工料房,其他六個區域都是室內種植區。”
“既然都是用來種植的,為什麽要分成不同的區域?”張利驚訝之餘,疑惑的問道。
滕京搶先迴答,“可以在不同的區域種植不同的作物,這樣在光照、溫度、濕度方麵能控製的更精準,而且分區後也會為防治植物病蟲害提供便利。”
蘇占海點了點頭說,“不僅如此,地下二層和三層的層高達到了12米,增加分區,多建設圍牆,能夠在立柱外提供額外的支撐力,結構上會更穩定。室內種植區采用模塊化立體種植,12米的高度分成了5層,供排水係統、植物補光燈等設施都是完備的。”
張曉草停下手中的筆,“就是說地下立體農場實際能夠提供的耕種麵積是120畝?”
蘇占海點了點頭,滕京心算了一下說,“如果種植高產的土豆和紅薯,一年兩季或者兩年三季的情況下,是可以滿足團隊糧食需求的,但這是理想狀態,要考慮種子退化、肥料不足和病蟲害的影響,實際上供應會非常緊張。”
蘇占海點了點頭說,“選育良種、肥料充足的前提下,一年三季是沒有問題的。即便這樣,為了保障供給,也準備用滿庫存的糧食來做補充。”
眾人心中鬆了一口氣,這比之前隻能供應蔬果的情況已經好太多了,隻有王伯鬆和李勇的神情依然凝重,李勇問道,“這麽大麵積的地下種植區,要完全滿足光、熱、水的需求,那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我們原本覺得那四個柴油發電機組太奢侈,但要按現在的需求來看,發電量遠遠不夠,更別說我們也不可能源源不斷的提供柴油。”
蘇占海道,“地下第四層的結構和上麵三層不同,麵積隻有不到平米,分了四個區,裏麵安裝了兩組地熱發電設備。”
李勇驚訝道,“地熱發電?”
蘇占海說,“是的,這也是選擇把庇護所建在賀蘭山中的原因之一,這裏地熱資源豐富,而地熱發電無疑是最適合庇護所的選擇了。
一個地熱發電機組滿負荷運轉就能保證庇護所內所有的用電需求,兩個發電機組能夠互為應急保障。柴油發電機組滿負荷運轉的話隻能強供應整個庇護所。”
張光偉見王伯鬆和李勇依然陰沉的臉,疑惑的問道,“地熱發電能源源不斷的提供能源,以後就不用再冒險到處搜集柴油了,這應該是好事啊?”
王伯鬆答道,“獨立的地熱發電站比柴油發電機組複雜的多,運行和維護都需要專業人員,地熱發電在我們國家占比很低,從事此類工作的人很少,別說我們這樣一個求生團隊了,即便在災變前,想要組建一個專業隊伍也不容易。”
蘇占海點了點頭,認可了王伯鬆的說法,道,“這兩套設備是從漂亮國進口的,他們的地熱發電技術最先進,發電量占比也最高。考慮到我們的實際需求和人員結構,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但還是需要8-10人負責日常的維護和運行。災變前已經組建了一個10人的隊伍,並且集中培訓了三個月,也模擬啟動了兩次,但災變來的太突然,現在恐怕一個熟悉設備的人都找不到了。”
會議室內靜悄悄的,有水有電的幸福生活難道要和自己擦身而過了?
蘇占海繼續道,“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地下四層功能區的資料室內,有發電機的全套技術資料,也有培訓視頻,隻有吃透這些東西,才有可能啟動地熱發電站,也才能真正啟動整個地下庇護所。”
眾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點燃,不禁暗暗腹誹,這老蘇說話怎麽大喘氣呢?但是看到王伯鬆陰沉的臉色,眾人心中不由的又沉了下去,難道還有坑?
王伯鬆遲疑了一下問道,“自動化程度再高,發電站也需要有人24小時在崗監控守護,你說需要8-10人維護,又說隻培訓了10人的隊伍,難道這10人能不眠不休的盯在設備旁邊?”
蘇占海答道,“招聘和培訓的目的,是選定各項工作的技術骨幹。庇護所承載人數有限,主要目的是保護特定人群,而這個人群中的絕大多數肯定不是專業人員,為了讓庇護的效益最大化,其他工作人員會在被庇護者中選用。”
王伯鬆鬆了口氣,能讓普通人參與維護和運行,說明地熱發電站的自動化程度一定非常高,操控起來會相對簡單一些。
高天突然問道,“蘇經理,地下建築規模如此巨大、設備如此先進,遠遠超出了家庭庇護所的需求,您能解釋解釋原因嗎?”
蘇占海有點尷尬,不太願意迴答,斟酌道,“建造的原因並不影響我們對這裏的占領和使用。”
想到蘇占海藏頭露尾的前科,林一飛不客氣道,“還是有影響的,如果我們剛住安穩,突然來人說這裏是他們的,那我們該怎麽應對?”
蘇占海想了想,勉強道,“老總決定要建庇護所後,很多政界、商界的大佬都非常感興趣,想要加入進來,老總從中察覺到了商機,於是售賣了庇護所的入場券,結果雪球越滾越大,庇護所也隻好建成了現在的規模。”
高天道,“也就是說,這個庇護所實際上是國內兩百多個億萬富豪們共同投資建設的?那如果有人帶著入場券找過來,是不是我們都要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