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先遣隊
錯穿末世,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作者:儾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曉草繼續說,“明天先遣隊的人員有我、高天、李奚、陳雯馨、林一飛、馬琪,我們六人過去清理喪屍,騰教授帶您的兩名學生也過去,您對那邊最熟悉,如果有幸存者也需要您出麵交涉,李勇、葉紅、王伯鬆、吳凡你們兩家人也需要過去,主要是去查看那邊硬件設施,帶不帶孩子你們自己決定,我、高天、林一飛三人完成任務後返迴農家樂,準備後天的轉移工作,先遣隊的其他人留在山穀那邊。”
不等王伯鬆答複,張曉草繼續道,“留守人員由李奚帶隊,要把住房、廚房、餐廳、衛生間這些最緊要的功能區域整理出來,盡量恢複電力,找到水源。”
見李奚點頭答應,張曉草又道,“我們的人本來就少,明天又要分開行動,為了保障安全,除了做好轉移準備外,不要再安排外出工作。
另外,隨身背帶的物資要精打細算,所有成年人按最大負重準備背包,務必帶夠15天的生活所需。”
大家開始分頭準備。
第二天一早,張曉草起床的時候,整個農家樂都已經忙碌起來,每個人都開始為住地轉移做準備,每一份物資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搬迴來的,大家什麽都不想放棄,為了統籌運力,張光偉已經焦頭爛額。
匆匆吃過早飯後,先遣隊出發了,一輛越野,一輛中巴,風馳電掣的開向目的地。
王伯鬆還是帶上了兒子王昇,末日中有太多妻離子散的故事,一次不經意的分離就可能是永別,雖然並不缺乏對團隊的信任,但一家人還是希望一直在一起。
一行14人,13個成人,1個孩子,步行穿過1公裏的稻田,換乘了昨天放在高速公路上的車後,繼續前進。
開荒的時候感覺這一路很漫長,道路打通後實際上隻用了兩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
讓其他人在隧道入口處等著,張曉草幾人先爬過大巴進入山穀住地,簡單巡查後,張曉草把暫時用不上的幾輛車都從空間裏拿出來,放在了2號停車場,有兩輛滿載的集裝箱車,一輛應急電源車和兩輛旅遊大巴,張曉草、高天和林一飛統一口徑,隻說是昨天搜集到的。
把堵路的大巴拖到路邊,清理了路障後,把兩輛旅遊大巴開了過來,死死的堵在了隧道裏,入口處暫時算是安全了。
讓其他人暫時在門房內休息,六人帶著李勇、王伯鬆、丁博和胡鑫又巡查一遍,葉紅拿著手弩也跟了上來,確定安全後,把滕教授請了過來。
“滕教授,這些建築都是幹什麽用的?”張曉草說。
滕教授一邊比劃一邊介紹道,“這裏原來是個自然形成的山穀,我們腳下的這部分,在山穀中段,是用迴填土墊起來的,為了避免5米多厚的迴填土垮塌,在四周用近1米厚的水泥做了圍固,水泥牆體和山體之間留了4-5米寬、5米多深的排洪溝,這就形成了一條防禦壕溝。
這裏占地40畝,中間這個環形路長約400米,路內側圍出了15畝左右的小公園,公園內挖了個7畝的湖,放養了一些魚。
西北方向的1、2、3號樓是三棟庭院式獨立別墅,1號樓是老總自己的主院,2號樓和3號樓是客院,1號樓西邊不遠處那棟很高大的建築是4號樓,裏麵實際上分成了兩部分,靠東側的是個室內網球場,靠西側的是個生態園,生態園再往西邊就是2號停車場。
3號樓南邊是1號停車場,1號停車場東南側那棟直角狀的樓是後勤中心,1號停車場西南角的2層小樓是員工宿舍,主要是保安、保潔、廚師等工作人員住宿和休息的地方。
門口處這棟四層建築是5號樓,5號樓形製上就是個賓館,主要用來接待公司內部度假或者團建的中高層,我每次過來也住在5號樓。”
“我看這些樓設計的都像是碉堡,牆體厚,窗戶小,門也特別緊固結實,看起來其實算不上美觀,為什麽這麽建?”林一飛疑惑的問。
藤京笑了笑說,“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也奇怪,接待人員答複,雨特別大的時候,山穀內會有山洪,所以才這麽設計。”
林一飛微微皺眉,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
“滕教授,如果這裏還有幸存者,您覺得他們在那棟建築裏能活下來?”高天問道。
滕教授想了想答複,“據我所知,這裏的水是利用地勢從他們自建的水庫引過來的,並不受城市供水影響,剛在門房我試了下,到現在並沒有斷水。
1、2、3號獨立別墅和5號賓館都有後廚,應該都有食物,如果人少的話,在這4個地方是能生存下來的。4號生態園裏麵種植有一些瓜果蔬菜,在那裏生存下來的幾率也很大。”
“您熟悉這些建築的內部結構和布局嗎?”林一飛問。
“我熟悉的是4號生態園和5號賓館,那是我曾經工作和住宿的地方,休息的時候我也就是在小公園裏散步,或者在人工湖裏釣釣魚,其他建築我沒進去過。
5號樓一樓是廚房、餐廳、會議室、活動室和一個小型健身房,二樓和三樓是標間,大概每層有20個左右吧,四樓是12個套間。
生態園內分了兩個區,主要種植了一些稀有草木,還有就是水果和蔬菜。旁邊的網球場我進去過,就是普通的室內網球場,沒有什麽特別的。”
林一飛想了想,建議道,“先清理後勤中心,看能不能恢複電力,這些建築窗戶小,內部采光肯定差一些,有電的話會安全和便利很多。
高天道,“之後就需要優先清理員工宿舍,看能不能找到各棟建築的鑰匙或門禁卡。”
“恢複電力不光要找到發電機,還要掌握設備參數和每棟建築的電路,如果找不到圖紙,那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王伯鬆說,“如果貿然開機,很可能對設備、電路造成破壞,現在沒有售後服務,破壞了可能就報廢了。”
“即便不為恢複電力,後勤中心也要先清理出來,”張曉草道,“我們6人先去清理後勤中心和員工宿舍,其他人在門房警戒,對講機不要關。”
不等王伯鬆答複,張曉草繼續道,“留守人員由李奚帶隊,要把住房、廚房、餐廳、衛生間這些最緊要的功能區域整理出來,盡量恢複電力,找到水源。”
見李奚點頭答應,張曉草又道,“我們的人本來就少,明天又要分開行動,為了保障安全,除了做好轉移準備外,不要再安排外出工作。
另外,隨身背帶的物資要精打細算,所有成年人按最大負重準備背包,務必帶夠15天的生活所需。”
大家開始分頭準備。
第二天一早,張曉草起床的時候,整個農家樂都已經忙碌起來,每個人都開始為住地轉移做準備,每一份物資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搬迴來的,大家什麽都不想放棄,為了統籌運力,張光偉已經焦頭爛額。
匆匆吃過早飯後,先遣隊出發了,一輛越野,一輛中巴,風馳電掣的開向目的地。
王伯鬆還是帶上了兒子王昇,末日中有太多妻離子散的故事,一次不經意的分離就可能是永別,雖然並不缺乏對團隊的信任,但一家人還是希望一直在一起。
一行14人,13個成人,1個孩子,步行穿過1公裏的稻田,換乘了昨天放在高速公路上的車後,繼續前進。
開荒的時候感覺這一路很漫長,道路打通後實際上隻用了兩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
讓其他人在隧道入口處等著,張曉草幾人先爬過大巴進入山穀住地,簡單巡查後,張曉草把暫時用不上的幾輛車都從空間裏拿出來,放在了2號停車場,有兩輛滿載的集裝箱車,一輛應急電源車和兩輛旅遊大巴,張曉草、高天和林一飛統一口徑,隻說是昨天搜集到的。
把堵路的大巴拖到路邊,清理了路障後,把兩輛旅遊大巴開了過來,死死的堵在了隧道裏,入口處暫時算是安全了。
讓其他人暫時在門房內休息,六人帶著李勇、王伯鬆、丁博和胡鑫又巡查一遍,葉紅拿著手弩也跟了上來,確定安全後,把滕教授請了過來。
“滕教授,這些建築都是幹什麽用的?”張曉草說。
滕教授一邊比劃一邊介紹道,“這裏原來是個自然形成的山穀,我們腳下的這部分,在山穀中段,是用迴填土墊起來的,為了避免5米多厚的迴填土垮塌,在四周用近1米厚的水泥做了圍固,水泥牆體和山體之間留了4-5米寬、5米多深的排洪溝,這就形成了一條防禦壕溝。
這裏占地40畝,中間這個環形路長約400米,路內側圍出了15畝左右的小公園,公園內挖了個7畝的湖,放養了一些魚。
西北方向的1、2、3號樓是三棟庭院式獨立別墅,1號樓是老總自己的主院,2號樓和3號樓是客院,1號樓西邊不遠處那棟很高大的建築是4號樓,裏麵實際上分成了兩部分,靠東側的是個室內網球場,靠西側的是個生態園,生態園再往西邊就是2號停車場。
3號樓南邊是1號停車場,1號停車場東南側那棟直角狀的樓是後勤中心,1號停車場西南角的2層小樓是員工宿舍,主要是保安、保潔、廚師等工作人員住宿和休息的地方。
門口處這棟四層建築是5號樓,5號樓形製上就是個賓館,主要用來接待公司內部度假或者團建的中高層,我每次過來也住在5號樓。”
“我看這些樓設計的都像是碉堡,牆體厚,窗戶小,門也特別緊固結實,看起來其實算不上美觀,為什麽這麽建?”林一飛疑惑的問。
藤京笑了笑說,“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也奇怪,接待人員答複,雨特別大的時候,山穀內會有山洪,所以才這麽設計。”
林一飛微微皺眉,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
“滕教授,如果這裏還有幸存者,您覺得他們在那棟建築裏能活下來?”高天問道。
滕教授想了想答複,“據我所知,這裏的水是利用地勢從他們自建的水庫引過來的,並不受城市供水影響,剛在門房我試了下,到現在並沒有斷水。
1、2、3號獨立別墅和5號賓館都有後廚,應該都有食物,如果人少的話,在這4個地方是能生存下來的。4號生態園裏麵種植有一些瓜果蔬菜,在那裏生存下來的幾率也很大。”
“您熟悉這些建築的內部結構和布局嗎?”林一飛問。
“我熟悉的是4號生態園和5號賓館,那是我曾經工作和住宿的地方,休息的時候我也就是在小公園裏散步,或者在人工湖裏釣釣魚,其他建築我沒進去過。
5號樓一樓是廚房、餐廳、會議室、活動室和一個小型健身房,二樓和三樓是標間,大概每層有20個左右吧,四樓是12個套間。
生態園內分了兩個區,主要種植了一些稀有草木,還有就是水果和蔬菜。旁邊的網球場我進去過,就是普通的室內網球場,沒有什麽特別的。”
林一飛想了想,建議道,“先清理後勤中心,看能不能恢複電力,這些建築窗戶小,內部采光肯定差一些,有電的話會安全和便利很多。
高天道,“之後就需要優先清理員工宿舍,看能不能找到各棟建築的鑰匙或門禁卡。”
“恢複電力不光要找到發電機,還要掌握設備參數和每棟建築的電路,如果找不到圖紙,那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王伯鬆說,“如果貿然開機,很可能對設備、電路造成破壞,現在沒有售後服務,破壞了可能就報廢了。”
“即便不為恢複電力,後勤中心也要先清理出來,”張曉草道,“我們6人先去清理後勤中心和員工宿舍,其他人在門房警戒,對講機不要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