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迴過神來,都忙站過一邊行禮。
此時留下的都是高官顯宦,內閣六位輔臣也在其中,朱謹深也不能托大,挨次還了禮,口稱「先生們」。
這一任的內閣首輔姓沈,與沈皇後同姓,但並沒有什麽親眷關係。沈首輔過了正旦,壽數已是六十有二,這個年紀有的官員已經垂垂老矣,各種老年病找上身來不得不致仕還鄉,有的官員則老當益壯,又見識過許多大風大浪,正可為朝廷發揮餘熱,是定海針一般的人物。
沈首輔是後者。
作為百官統率,見過禮後,他第一個與朱謹深說話:「殿下這麽早便來了,老臣觀殿下,近來身體似健壯了一些。」
朱謹深微微笑了下:「閣老說的是,我自己也覺比往日有精神些。」
沐元瑜聞言扭頭,分辨他說的是客套話還是真心。
他要是真能養好一些,那比什麽都強。
朱謹深暫沒理她,繼續與輔臣們說起話來。他往年便是來,也是打過一聲招唿後就讓內侍們圍繞著到一邊去了,極少與朝臣多話,此時見竟例了外,丹墀上的朝臣不由漸漸都聚攏了來,就不與朱謹深說話,也默默留神看一看他,在心裏評估著這位往常沒機會了解的皇子。
沐元瑜老實地站在旁邊充當背景板,不多時,就見到朱謹淵也來了。
沐元瑜眼尖地發現,朱謹淵進午門時的腳步還是從容舒緩的,往丹墀上一望,腳步一頓之後立即加快了起來。
看見兄長不走尋常路,忽然與朝臣打成一片意外著急了吧。
沐元瑜無聊地亂想著,隻見朱謹淵快步走上玉階後,站到朱謹淵身側,拱手行禮道:「二哥這麽早便來了。」
朱謹深隨意地點點頭。
朱謹淵也不以為意,和煦如春風般地和朝臣們打起了招唿。
群臣挨次行禮,麵上一團和氣,心裏各有一本賬。
這兩位皇子是同住在十王府的,來參加賜宴,卻沒有一道前來,朱謹深卻是跟滇寧王世子混在了一處。
內裏的微妙處,引人深思。
再說得一會,朱謹洵也來了。三位皇子齊聚,沐元瑜再擠在群臣的包圍圈裏就有點不合適了,她拉了下朱謹深的手,悄悄道:「殿下,我去和國公爺說一會話。」
朱謹深垂眼看她:「嗯,賜宴時辰快到了,別跑遠了。」
沐元瑜點點頭,鬆開他的手,自然地往後退。
此時丹墀上十分熱鬧,四品以上的高官加公侯勳貴們有好幾十人,再有內侍宮人們不停地往裏運送桌椅膳食等物,布置宴席,還有樂工們也在重新編排入殿,以便聖駕來時奏樂迎駕。
勳貴與文官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圈子,文國公等沒有來湊這個熱鬧,隔了段距離自成一圈,在另一邊閑話。到處散落的人潮裏,沐元瑜努力運目尋到了他,正要往他走去,身後傳來一聲低語。
那一句話的音量實在很小,但於這場合裏響起來,卻於一道霹靂,震在沐元瑜耳中。
「你不要亂來。」
是一句暹羅語。
此次正旦朝會並無藩國外邦來朝,這丹墀上怎麽會忽然冒出來一句外語來?!
沐元瑜努力控製住自己不要轉頭——她尋不到的,此人既小心到連語種都換了,不可能會留把柄候她迴頭去抓,她隻能大概分辨出這句語意十分緊張的話來自於官員圈中。
這就很麻煩了。
因為她身後看似是一個大包圍圈,環繞著三位皇子,但事實上又按派別分了幾個小圈,並且隨著各自關注皇子的不同,就在沐元瑜走出來的時候,這些圈子還在變動,她完全無從分辨身後離她較近的是哪些官員,那句話是從誰口中說出來的。
唯一明確一點的是,她的身後同時還走過一隊樂工。
她確定那句話八成是對樂工說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假使是一個官員要警告另一個官員,那從先前的大朝到現在,這個人有無數次機會可以進行——但樂工他無法接觸,所以隻能在此刻冒險出口。
並且很可能是,他現在才發現到了這個樂工的不尋常,所以緊迫之下別無他法。
沐元瑜放慢了腳步,她身後仍然熙熙攘攘,談笑之聲不絕,看來沒有人注意到那一句話。
中華天朝上國,除了鴻臚寺四夷館等少數幾個專與外邦打交道的機構外,一般官員都不屑於去學外邦文化——有句講句,這時候的外邦,在文治上實在也沒什麽可學的,隻有他們不斷遣使來京中上貢習學的份。
沐元瑜慢慢走到了文國公那邊的圈子裏,有一句沒一句地加入了他們的談話中,心裏在飛速運轉籌算。
這種情形下,她第一個想到的是有人預謀行刺。
但這也太不可思議。
從進第一道宮門起,層層守衛,森嚴無比,都是她親眼所見——但這個叵測的人仍是混了進來。
在她上輩子差不多同時期的時空裏,有一個皇帝差點讓宮女勒死在了龍床上。
沒有真正滴水不漏的護衛。
那麽——拚演技的時候到了。
沐元瑜控製著表情,吸著冷氣,蹙起眉頭,抬手捂住肚子。
文國公很快注意到了她:「賢侄,你怎麽了?」
沐元瑜微微彎著腰,低下頭含糊而不好意思地道:「我先前餓了,吃了塊糕,現在好像不太舒服……」
文國公忙道:「要緊嗎?若十分不舒服,賢侄不要硬撐,快出去找個大夫看罷,我稍後替你向皇上告一聲罪,想來皇上會體諒的。」
沐元瑜搖著頭:「不是很要緊,我——嗯,國公爺,我失陪一會。」
她就捂著肚子彎著腰甚是狼狽地轉頭走了,文國公料著她是去找更衣處所,原要跟上去指點她,但見她飛奔而去,擠到了那邊去找朱謹深,想著大概是問他去借個內侍引路,內侍在宮中行走原也比他們這些外臣方便,就停了步。
此時留下的都是高官顯宦,內閣六位輔臣也在其中,朱謹深也不能托大,挨次還了禮,口稱「先生們」。
這一任的內閣首輔姓沈,與沈皇後同姓,但並沒有什麽親眷關係。沈首輔過了正旦,壽數已是六十有二,這個年紀有的官員已經垂垂老矣,各種老年病找上身來不得不致仕還鄉,有的官員則老當益壯,又見識過許多大風大浪,正可為朝廷發揮餘熱,是定海針一般的人物。
沈首輔是後者。
作為百官統率,見過禮後,他第一個與朱謹深說話:「殿下這麽早便來了,老臣觀殿下,近來身體似健壯了一些。」
朱謹深微微笑了下:「閣老說的是,我自己也覺比往日有精神些。」
沐元瑜聞言扭頭,分辨他說的是客套話還是真心。
他要是真能養好一些,那比什麽都強。
朱謹深暫沒理她,繼續與輔臣們說起話來。他往年便是來,也是打過一聲招唿後就讓內侍們圍繞著到一邊去了,極少與朝臣多話,此時見竟例了外,丹墀上的朝臣不由漸漸都聚攏了來,就不與朱謹深說話,也默默留神看一看他,在心裏評估著這位往常沒機會了解的皇子。
沐元瑜老實地站在旁邊充當背景板,不多時,就見到朱謹淵也來了。
沐元瑜眼尖地發現,朱謹淵進午門時的腳步還是從容舒緩的,往丹墀上一望,腳步一頓之後立即加快了起來。
看見兄長不走尋常路,忽然與朝臣打成一片意外著急了吧。
沐元瑜無聊地亂想著,隻見朱謹淵快步走上玉階後,站到朱謹淵身側,拱手行禮道:「二哥這麽早便來了。」
朱謹深隨意地點點頭。
朱謹淵也不以為意,和煦如春風般地和朝臣們打起了招唿。
群臣挨次行禮,麵上一團和氣,心裏各有一本賬。
這兩位皇子是同住在十王府的,來參加賜宴,卻沒有一道前來,朱謹深卻是跟滇寧王世子混在了一處。
內裏的微妙處,引人深思。
再說得一會,朱謹洵也來了。三位皇子齊聚,沐元瑜再擠在群臣的包圍圈裏就有點不合適了,她拉了下朱謹深的手,悄悄道:「殿下,我去和國公爺說一會話。」
朱謹深垂眼看她:「嗯,賜宴時辰快到了,別跑遠了。」
沐元瑜點點頭,鬆開他的手,自然地往後退。
此時丹墀上十分熱鬧,四品以上的高官加公侯勳貴們有好幾十人,再有內侍宮人們不停地往裏運送桌椅膳食等物,布置宴席,還有樂工們也在重新編排入殿,以便聖駕來時奏樂迎駕。
勳貴與文官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圈子,文國公等沒有來湊這個熱鬧,隔了段距離自成一圈,在另一邊閑話。到處散落的人潮裏,沐元瑜努力運目尋到了他,正要往他走去,身後傳來一聲低語。
那一句話的音量實在很小,但於這場合裏響起來,卻於一道霹靂,震在沐元瑜耳中。
「你不要亂來。」
是一句暹羅語。
此次正旦朝會並無藩國外邦來朝,這丹墀上怎麽會忽然冒出來一句外語來?!
沐元瑜努力控製住自己不要轉頭——她尋不到的,此人既小心到連語種都換了,不可能會留把柄候她迴頭去抓,她隻能大概分辨出這句語意十分緊張的話來自於官員圈中。
這就很麻煩了。
因為她身後看似是一個大包圍圈,環繞著三位皇子,但事實上又按派別分了幾個小圈,並且隨著各自關注皇子的不同,就在沐元瑜走出來的時候,這些圈子還在變動,她完全無從分辨身後離她較近的是哪些官員,那句話是從誰口中說出來的。
唯一明確一點的是,她的身後同時還走過一隊樂工。
她確定那句話八成是對樂工說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假使是一個官員要警告另一個官員,那從先前的大朝到現在,這個人有無數次機會可以進行——但樂工他無法接觸,所以隻能在此刻冒險出口。
並且很可能是,他現在才發現到了這個樂工的不尋常,所以緊迫之下別無他法。
沐元瑜放慢了腳步,她身後仍然熙熙攘攘,談笑之聲不絕,看來沒有人注意到那一句話。
中華天朝上國,除了鴻臚寺四夷館等少數幾個專與外邦打交道的機構外,一般官員都不屑於去學外邦文化——有句講句,這時候的外邦,在文治上實在也沒什麽可學的,隻有他們不斷遣使來京中上貢習學的份。
沐元瑜慢慢走到了文國公那邊的圈子裏,有一句沒一句地加入了他們的談話中,心裏在飛速運轉籌算。
這種情形下,她第一個想到的是有人預謀行刺。
但這也太不可思議。
從進第一道宮門起,層層守衛,森嚴無比,都是她親眼所見——但這個叵測的人仍是混了進來。
在她上輩子差不多同時期的時空裏,有一個皇帝差點讓宮女勒死在了龍床上。
沒有真正滴水不漏的護衛。
那麽——拚演技的時候到了。
沐元瑜控製著表情,吸著冷氣,蹙起眉頭,抬手捂住肚子。
文國公很快注意到了她:「賢侄,你怎麽了?」
沐元瑜微微彎著腰,低下頭含糊而不好意思地道:「我先前餓了,吃了塊糕,現在好像不太舒服……」
文國公忙道:「要緊嗎?若十分不舒服,賢侄不要硬撐,快出去找個大夫看罷,我稍後替你向皇上告一聲罪,想來皇上會體諒的。」
沐元瑜搖著頭:「不是很要緊,我——嗯,國公爺,我失陪一會。」
她就捂著肚子彎著腰甚是狼狽地轉頭走了,文國公料著她是去找更衣處所,原要跟上去指點她,但見她飛奔而去,擠到了那邊去找朱謹深,想著大概是問他去借個內侍引路,內侍在宮中行走原也比他們這些外臣方便,就停了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