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參沐元瑜暗地劍指朱謹深。
沐元瑜現在就明參李飛章暗嘲他。
這針鋒相對的意味太明確了,明明白白地告訴他:你玩的花樣我知道,還給你。
這封彈章沒出之前,華敏真當沐元瑜是個好人,一瘸一拐地迴家以後,心裏還曾閃過一絲愧疚。
這愧疚飛快轉化成了臉疼。
他沒想到自己和一個十三歲的小小少年相比,他才是天真的那個。
更重要的是,這同時多半意味著他的挑撥失敗了。
那封彈章是他交給幕後人的投名狀,卻出師如此不利,這種種失敗的情緒疊加,使得他做出了一件不太理智的事。
他在參劾李飛章的奏疏已經遞上去的情況之下,又挑燈夜戰,另書就第二封彈章,彈劾沐元瑜大奸似忠,外似樸野,中藏巧詐,指使仆從明為援手,實為羞辱,還意圖示恩,蒙蔽聖聽……雲雲。
沐元瑜看到的時候正喝著暖乎乎的薑茶,一口茶直噴出來。
觀棋正好站在麵前等她喝完的空碗,裙子上被噴濕了半邊,躲閃不迭地嗔道:「哎呀,世子,我才上身的紅綾裙子,新的!」
沐元瑜是真的笑噴了,擺著手邊笑邊道:「什麽值錢物事,庫房裏料子都壓成山了,你自己找去,隨你愛什麽花樣,重做一件就是了。」
觀棋本也不是真心疼裙子,就是借勢跟她鬧一下,撒個嬌,聞言就笑了:「那我可拿去了,世子不要心疼。」
「不心疼,不心疼。」
沐元瑜仍是止不住笑,觀棋好奇起來,湊過來道:「世子,笑什麽呢?可少見你這樣開心。這個人誇你了?」
「沒誇我,罵我了。」
觀棋就糊塗了:「世子,你挨罵還高興呀?」
「這可不是一般的罵,大奸似忠,外似樸野,中藏巧詐——」
沐元瑜把這一段字念出來給她聽,觀棋認得幾個字,一般記記賬可以,這一段她聽也聽得懂,但就是仍不明白笑點在哪。
「這是宋時的禦史中丞攻訐王文公的話,這個人氣急了,將我視同王文公,我隻有受寵若驚,有什麽可生氣的。」
王文公就是王安石,他的功過三言兩句說不清楚,但他本人作為一個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這一點改不了的,能蹭一蹭他的評語——哪怕是政敵攻擊他的,那也是太抬舉她了好嗎。
真不知道這個華敏怎麽想的。
就算禦史掐起架來的時候講究個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詞也不好亂用的罷。
沐元瑜就照著這個思路寫了折辯,先以一種很惶恐的心表示不敢與王文公並列,對於華敏指控她的罪名,則筆鋒一轉為黯然低落,也不辯解,隻說萬沒想到華禦史會如此誤會於她,她也沒什麽好說的,從此避而不見也就是了,她上京來是求學的,不是為了和朝廷官員打嘴仗的,也不敢如此僭越。
——看看這副嘴臉!
華敏險些氣厥過去,把他戲弄了個死,還要說不敢和他掐架!
什麽便宜話都叫她說完了!
和他交好的同儕見此,忍不住來勸他了:「算了罷,你和一個半大孩子計較什麽呢——不是我說,你給人扣的帽子也太大了,給人留了話縫,怨不得人說你。」
華敏對這一點是無可辯解的,他當時是氣急了,那當然什麽話狠就撿什麽話說了,朝廷亂戰裏互相攻擊的時候,比這狠的話還多著。隻是今番確實忽略了沐元瑜的年紀,使得他的姿態不那麽好看起來。
但他不服辯解道:「當時真是他那個隨從來扯斷了我的腰帶,我後來迴想起來,記得真真的!」
同儕倒不是不信他,朝廷裏下黑手比這厲害的也多著。但是道:「那你迴來參李國舅時,就該連沐世子一起參了,你當時不參,等到沐世子的彈章上了,你看出來不對了,再事後找補,那誰不以為你是報複的成分更大一些?」
華敏:「……」
他甚是憋屈,他沒同時參,因為他其實記得未必有那麽清楚。
當時的情形太混亂了,他也有點嚇破了膽,李飛章的風評一向是個混人,什麽都幹得出來——沐元瑜才進京不就和他幹了一架?他是真怕李飛章的豪奴們打死他,所以根本沒注意多少別的,刀三往外拉扯他,李飛章的豪奴們沒得到主人命令,沒停手,也在往迴拉扯他,不讓他被救走,一鍋粥的混亂裏他沒那麽清楚他的腰帶到底是怎麽斷的,褲子又是怎麽掉的,隻是隨後沐元瑜上了彈章,他再迴想,才覺得自己似乎是中了招,並越想越真起來。
同儕又勸道:「既然你沒證據,就到此為止罷,再爭下去,你又能爭得出什麽來?」
他心裏有句話沒好說——你一個專業的,跟一個非專業的掐成這個局麵已經很丟人了,再強撐下去又有什麽意義呀,撐贏了也不算多光彩。
華敏卻不能甘心,別看禦史是一個戰鬥性很強的體係,其實本質出身是士林華選,乃是從曆屆進士中擇優選錄的,除進士外,次一等的舉人都混不進來。既是清流,就講究養望,他留下這麽個汙點,嚴重是不算嚴重,卻能膈應死人,得用多久才能從人們的記憶中洗去?
再者,他就這麽認了慫,對幕後人也不好交代啊。
就努力去串聯起來,都察院內部十三道共一百二十八個禦史,除了頂上的幾個大佬外,餘下的大多平起平坐,互不統屬,在華敏的想法裏,這些同僚們雖然平時山頭林立,但麵對言官被毆這個局麵的時候應該能夠同仇敵愾,他的串聯應該難度不大。
他這個想法也不算錯。
事實上,不用他串聯,參劾李國舅的奏章已經如雪片一般飛向禦座了。
但再提到沐元瑜,響應者就寥寥了。
沐元瑜現在就明參李飛章暗嘲他。
這針鋒相對的意味太明確了,明明白白地告訴他:你玩的花樣我知道,還給你。
這封彈章沒出之前,華敏真當沐元瑜是個好人,一瘸一拐地迴家以後,心裏還曾閃過一絲愧疚。
這愧疚飛快轉化成了臉疼。
他沒想到自己和一個十三歲的小小少年相比,他才是天真的那個。
更重要的是,這同時多半意味著他的挑撥失敗了。
那封彈章是他交給幕後人的投名狀,卻出師如此不利,這種種失敗的情緒疊加,使得他做出了一件不太理智的事。
他在參劾李飛章的奏疏已經遞上去的情況之下,又挑燈夜戰,另書就第二封彈章,彈劾沐元瑜大奸似忠,外似樸野,中藏巧詐,指使仆從明為援手,實為羞辱,還意圖示恩,蒙蔽聖聽……雲雲。
沐元瑜看到的時候正喝著暖乎乎的薑茶,一口茶直噴出來。
觀棋正好站在麵前等她喝完的空碗,裙子上被噴濕了半邊,躲閃不迭地嗔道:「哎呀,世子,我才上身的紅綾裙子,新的!」
沐元瑜是真的笑噴了,擺著手邊笑邊道:「什麽值錢物事,庫房裏料子都壓成山了,你自己找去,隨你愛什麽花樣,重做一件就是了。」
觀棋本也不是真心疼裙子,就是借勢跟她鬧一下,撒個嬌,聞言就笑了:「那我可拿去了,世子不要心疼。」
「不心疼,不心疼。」
沐元瑜仍是止不住笑,觀棋好奇起來,湊過來道:「世子,笑什麽呢?可少見你這樣開心。這個人誇你了?」
「沒誇我,罵我了。」
觀棋就糊塗了:「世子,你挨罵還高興呀?」
「這可不是一般的罵,大奸似忠,外似樸野,中藏巧詐——」
沐元瑜把這一段字念出來給她聽,觀棋認得幾個字,一般記記賬可以,這一段她聽也聽得懂,但就是仍不明白笑點在哪。
「這是宋時的禦史中丞攻訐王文公的話,這個人氣急了,將我視同王文公,我隻有受寵若驚,有什麽可生氣的。」
王文公就是王安石,他的功過三言兩句說不清楚,但他本人作為一個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這一點改不了的,能蹭一蹭他的評語——哪怕是政敵攻擊他的,那也是太抬舉她了好嗎。
真不知道這個華敏怎麽想的。
就算禦史掐起架來的時候講究個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詞也不好亂用的罷。
沐元瑜就照著這個思路寫了折辯,先以一種很惶恐的心表示不敢與王文公並列,對於華敏指控她的罪名,則筆鋒一轉為黯然低落,也不辯解,隻說萬沒想到華禦史會如此誤會於她,她也沒什麽好說的,從此避而不見也就是了,她上京來是求學的,不是為了和朝廷官員打嘴仗的,也不敢如此僭越。
——看看這副嘴臉!
華敏險些氣厥過去,把他戲弄了個死,還要說不敢和他掐架!
什麽便宜話都叫她說完了!
和他交好的同儕見此,忍不住來勸他了:「算了罷,你和一個半大孩子計較什麽呢——不是我說,你給人扣的帽子也太大了,給人留了話縫,怨不得人說你。」
華敏對這一點是無可辯解的,他當時是氣急了,那當然什麽話狠就撿什麽話說了,朝廷亂戰裏互相攻擊的時候,比這狠的話還多著。隻是今番確實忽略了沐元瑜的年紀,使得他的姿態不那麽好看起來。
但他不服辯解道:「當時真是他那個隨從來扯斷了我的腰帶,我後來迴想起來,記得真真的!」
同儕倒不是不信他,朝廷裏下黑手比這厲害的也多著。但是道:「那你迴來參李國舅時,就該連沐世子一起參了,你當時不參,等到沐世子的彈章上了,你看出來不對了,再事後找補,那誰不以為你是報複的成分更大一些?」
華敏:「……」
他甚是憋屈,他沒同時參,因為他其實記得未必有那麽清楚。
當時的情形太混亂了,他也有點嚇破了膽,李飛章的風評一向是個混人,什麽都幹得出來——沐元瑜才進京不就和他幹了一架?他是真怕李飛章的豪奴們打死他,所以根本沒注意多少別的,刀三往外拉扯他,李飛章的豪奴們沒得到主人命令,沒停手,也在往迴拉扯他,不讓他被救走,一鍋粥的混亂裏他沒那麽清楚他的腰帶到底是怎麽斷的,褲子又是怎麽掉的,隻是隨後沐元瑜上了彈章,他再迴想,才覺得自己似乎是中了招,並越想越真起來。
同儕又勸道:「既然你沒證據,就到此為止罷,再爭下去,你又能爭得出什麽來?」
他心裏有句話沒好說——你一個專業的,跟一個非專業的掐成這個局麵已經很丟人了,再強撐下去又有什麽意義呀,撐贏了也不算多光彩。
華敏卻不能甘心,別看禦史是一個戰鬥性很強的體係,其實本質出身是士林華選,乃是從曆屆進士中擇優選錄的,除進士外,次一等的舉人都混不進來。既是清流,就講究養望,他留下這麽個汙點,嚴重是不算嚴重,卻能膈應死人,得用多久才能從人們的記憶中洗去?
再者,他就這麽認了慫,對幕後人也不好交代啊。
就努力去串聯起來,都察院內部十三道共一百二十八個禦史,除了頂上的幾個大佬外,餘下的大多平起平坐,互不統屬,在華敏的想法裏,這些同僚們雖然平時山頭林立,但麵對言官被毆這個局麵的時候應該能夠同仇敵愾,他的串聯應該難度不大。
他這個想法也不算錯。
事實上,不用他串聯,參劾李國舅的奏章已經如雪片一般飛向禦座了。
但再提到沐元瑜,響應者就寥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