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問起她的粽子手來——其實他第一眼就看見了,不過總得先走個初見的過場。
沐元瑜擺出個不好意思的臉,把被召見然後挨罰的事說了一下,但仍舊隱去了她冒犯二皇子一節——就算這事發生在鬧市店鋪,多半瞞不住,也不該從她嘴裏說出來。
事情昨天才發生,文國公暫還不知道,也完全沒有這麽大的腦洞想到她敢對二皇子幹那種事,就隻以為是她不大通曉陛見禮儀,所以挨了罰,少年人出這種糗總是覺得丟人,他便也善解人意地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言,轉而問起她一路上辛不辛苦,到京裏來有什麽不習慣的,若缺什麽,不要客套,隻管來說之類。
沐元瑜順著問話和他聊了聊路上的風物,她這一路漲了不少見識,扯起來很有話聊,不覺讓文國公都聽住了。
這麽一路說下去,漸漸就說到了進京以後的事,及到戲肉,沐元瑜先以尋常一點的口氣提起了韋家人借住的事。
文國公一怔,眼中便有克製不住的怒氣一閃。
這火氣來得也太快了點吧?她還沒說什麽呢,也沒說韋家不好呀。
沐元瑜仔細往文國公麵上一打量,看出來了,那怒氣不是衝她來的。
那就隻能是衝著另一方了。
她放下心來。她就覺得以文國公的尊位,做事應當不會這樣不講究,也犯不著——為妻子的寡妹在郡王家宅上搗鬼,圖什麽啊?
沐元瑜以為文國公大約是原本知道韋家借住沐家老宅的事,沐家那宅子,將近二十年沒人住,沐芷霏自己出頭同意,他也就默認沒反對了,但一旦知道她將上京習學之後,文國公應該有通知過這事,讓韋家搬出來,但韋家裝了糊塗——文國公這話很可能隻是跟妻子說了,韋家老爺已故,他不便直接去找著韋太太說話。其後他自覺此事已交代下去,便罷了,沒再跟進,誰知韋家未聽,出了紕漏。
以上皆出自於她的揣測,既然文國公看著不像要偏幫韋家人的樣子,她就也不打算撕羅開來說的太明了,說到底是文國公夫人的親戚,多少需留點顏麵。
文國公憋住了心中的怒氣,笑道:「說到這事,我正要就便跟賢侄說一聲,韋家本已另置了處宅子,誰知找的修宅子的工匠不好,前陣子下雨,堂屋的屋頂竟漏了雨,故此來與我說,另找了相熟的工匠去全部翻修了一遍,為這耽擱住了,不然早該搬了出來。」
韋家的所謂宅子置沒置天知道,但文國公這麽說了,那就是沒有也要有,他這個態度,沐元瑜也就大方笑道:「自家親戚,多住兩日無妨的,這點方便不行,做什麽親戚呢。」
當下又說了陣話,文國公知道她來肯定要探望沐芷霏,就著了人親自送她過去,又再三叫她不要著急走,多坐坐,午膳就在這裏用。
沐元瑜都笑著應了,跟著文國公的小廝往後院去,才到二門時,便見一個梳雙髻的丫頭如熱鍋上的螞蟻般在那團團打轉。
見到她來,那丫頭眼睛方騰地一亮,忙迎上來道:「世子!世子可來了,婢子苦候好久了!」
跪下麻溜又高興地磕了個頭。
這是當年滇寧王府裏隨沐芷霏一起出嫁的陪嫁丫頭新茹,沐元瑜認得她,笑道:「三姐姐不是病了不見我嗎?這麽快病又好了?」
新茹正放著光的臉龐一僵,忙道:「沒有的事,肯定是外頭那起子人傳錯了話,知道世子來,奶奶歡喜都來不及,哪可能不見呢?」
沐元瑜心知肚明,這肯定是知道她先去見了文國公,沐芷霏的態度才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圜,這會兒不定她該多懸心了。
韋家的事已經解決,她反正是不著急了,就慢悠悠跟著新茹往裏走,新茹急得了不得,不敢催她,隻得按捺著在前麵引路。
文國公府是京裏老牌世家,這座府邸傳下來,經一代代維持修繕,如今亭台樓閣,一草一木,皆浸染著世代尊榮的傳承,堂皇不凡。
沐芷霏嫁的是文國公長子兼現任世子,住的院落便十分闊大軒麗,也不偏僻,不多時便到了。
一進院門,院子裏的丫頭們向外迎候的迎候,往裏通傳的通傳,沐元瑜幾乎沒耽擱一點功夫,直接就被引進了堂屋,差不多與此同時,一個二十如許的少婦疾步從旁邊的次間裏走出來。
這少婦穿一身海棠紅折枝梅繡撒金長襖,梳著家常發髻,麵龐白皙,姿容秀美,與沐芷芳有三四分相像,便是孟夫人的第二女沐芷霏了。
沐元瑜定睛一看,先愣了一下——她與沐芷霏不過有三年多未見,怎地已然覺得她有股陌生感,這陌生在哪裏,一時卻說不上來。
沐芷霏倒是不拘禮,神色焦灼地上來就對著她問:「小弟,你見過國公爺了?」
沐元瑜點點頭。
「說了韋家的事了?」
沐元瑜又點點頭。
沐芷霏的焦灼登時都化作了絕望,她腿一軟,居然站立不穩,旁邊的丫頭忙搶上去扶住。
沐芷霏半個身子都倚靠在了丫頭身上,形象很為慘淡,她卻似毫無所覺,隻喃喃道:「你害死我了,我這麽久的經營……你叫我怎麽去見太太,還有國公爺,完了……」
沐元瑜又好氣又好笑,她這下發現是哪裏不對了,沐芷霏在家時是和沐芷芳差不多的性情,親姊妹兩個還不相讓,時常為些衣裳首飾互鬧起來,這一進了京,不知怎麽了,她身上那股嬌蠻千金的勁竟消弭了。
不由道:「我說便說了,多大點事,值得三姐姐這個形容?」
沐芷霏望她一眼,眼珠又轉開來,頹然道:「你懂什麽,你是男人,怎麽知道後院的苦楚。你莽莽撞撞的,把事說穿了,以後人該怎麽看我,我……」
新茹禁不住哽咽道:「世子,您不知道,這京裏的風俗和雲南好些不一樣,我們奶奶做著這世子夫人,多少雙眼睛盯著她,挑她的錯,有刻薄的還要背地裏編排出話,好容易慢慢熬了過來,借著韋家的事在太太跟前博了些臉麵,日子將將好起來,您這一說,又——」
沐元瑜擺出個不好意思的臉,把被召見然後挨罰的事說了一下,但仍舊隱去了她冒犯二皇子一節——就算這事發生在鬧市店鋪,多半瞞不住,也不該從她嘴裏說出來。
事情昨天才發生,文國公暫還不知道,也完全沒有這麽大的腦洞想到她敢對二皇子幹那種事,就隻以為是她不大通曉陛見禮儀,所以挨了罰,少年人出這種糗總是覺得丟人,他便也善解人意地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言,轉而問起她一路上辛不辛苦,到京裏來有什麽不習慣的,若缺什麽,不要客套,隻管來說之類。
沐元瑜順著問話和他聊了聊路上的風物,她這一路漲了不少見識,扯起來很有話聊,不覺讓文國公都聽住了。
這麽一路說下去,漸漸就說到了進京以後的事,及到戲肉,沐元瑜先以尋常一點的口氣提起了韋家人借住的事。
文國公一怔,眼中便有克製不住的怒氣一閃。
這火氣來得也太快了點吧?她還沒說什麽呢,也沒說韋家不好呀。
沐元瑜仔細往文國公麵上一打量,看出來了,那怒氣不是衝她來的。
那就隻能是衝著另一方了。
她放下心來。她就覺得以文國公的尊位,做事應當不會這樣不講究,也犯不著——為妻子的寡妹在郡王家宅上搗鬼,圖什麽啊?
沐元瑜以為文國公大約是原本知道韋家借住沐家老宅的事,沐家那宅子,將近二十年沒人住,沐芷霏自己出頭同意,他也就默認沒反對了,但一旦知道她將上京習學之後,文國公應該有通知過這事,讓韋家搬出來,但韋家裝了糊塗——文國公這話很可能隻是跟妻子說了,韋家老爺已故,他不便直接去找著韋太太說話。其後他自覺此事已交代下去,便罷了,沒再跟進,誰知韋家未聽,出了紕漏。
以上皆出自於她的揣測,既然文國公看著不像要偏幫韋家人的樣子,她就也不打算撕羅開來說的太明了,說到底是文國公夫人的親戚,多少需留點顏麵。
文國公憋住了心中的怒氣,笑道:「說到這事,我正要就便跟賢侄說一聲,韋家本已另置了處宅子,誰知找的修宅子的工匠不好,前陣子下雨,堂屋的屋頂竟漏了雨,故此來與我說,另找了相熟的工匠去全部翻修了一遍,為這耽擱住了,不然早該搬了出來。」
韋家的所謂宅子置沒置天知道,但文國公這麽說了,那就是沒有也要有,他這個態度,沐元瑜也就大方笑道:「自家親戚,多住兩日無妨的,這點方便不行,做什麽親戚呢。」
當下又說了陣話,文國公知道她來肯定要探望沐芷霏,就著了人親自送她過去,又再三叫她不要著急走,多坐坐,午膳就在這裏用。
沐元瑜都笑著應了,跟著文國公的小廝往後院去,才到二門時,便見一個梳雙髻的丫頭如熱鍋上的螞蟻般在那團團打轉。
見到她來,那丫頭眼睛方騰地一亮,忙迎上來道:「世子!世子可來了,婢子苦候好久了!」
跪下麻溜又高興地磕了個頭。
這是當年滇寧王府裏隨沐芷霏一起出嫁的陪嫁丫頭新茹,沐元瑜認得她,笑道:「三姐姐不是病了不見我嗎?這麽快病又好了?」
新茹正放著光的臉龐一僵,忙道:「沒有的事,肯定是外頭那起子人傳錯了話,知道世子來,奶奶歡喜都來不及,哪可能不見呢?」
沐元瑜心知肚明,這肯定是知道她先去見了文國公,沐芷霏的態度才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圜,這會兒不定她該多懸心了。
韋家的事已經解決,她反正是不著急了,就慢悠悠跟著新茹往裏走,新茹急得了不得,不敢催她,隻得按捺著在前麵引路。
文國公府是京裏老牌世家,這座府邸傳下來,經一代代維持修繕,如今亭台樓閣,一草一木,皆浸染著世代尊榮的傳承,堂皇不凡。
沐芷霏嫁的是文國公長子兼現任世子,住的院落便十分闊大軒麗,也不偏僻,不多時便到了。
一進院門,院子裏的丫頭們向外迎候的迎候,往裏通傳的通傳,沐元瑜幾乎沒耽擱一點功夫,直接就被引進了堂屋,差不多與此同時,一個二十如許的少婦疾步從旁邊的次間裏走出來。
這少婦穿一身海棠紅折枝梅繡撒金長襖,梳著家常發髻,麵龐白皙,姿容秀美,與沐芷芳有三四分相像,便是孟夫人的第二女沐芷霏了。
沐元瑜定睛一看,先愣了一下——她與沐芷霏不過有三年多未見,怎地已然覺得她有股陌生感,這陌生在哪裏,一時卻說不上來。
沐芷霏倒是不拘禮,神色焦灼地上來就對著她問:「小弟,你見過國公爺了?」
沐元瑜點點頭。
「說了韋家的事了?」
沐元瑜又點點頭。
沐芷霏的焦灼登時都化作了絕望,她腿一軟,居然站立不穩,旁邊的丫頭忙搶上去扶住。
沐芷霏半個身子都倚靠在了丫頭身上,形象很為慘淡,她卻似毫無所覺,隻喃喃道:「你害死我了,我這麽久的經營……你叫我怎麽去見太太,還有國公爺,完了……」
沐元瑜又好氣又好笑,她這下發現是哪裏不對了,沐芷霏在家時是和沐芷芳差不多的性情,親姊妹兩個還不相讓,時常為些衣裳首飾互鬧起來,這一進了京,不知怎麽了,她身上那股嬌蠻千金的勁竟消弭了。
不由道:「我說便說了,多大點事,值得三姐姐這個形容?」
沐芷霏望她一眼,眼珠又轉開來,頹然道:「你懂什麽,你是男人,怎麽知道後院的苦楚。你莽莽撞撞的,把事說穿了,以後人該怎麽看我,我……」
新茹禁不住哽咽道:「世子,您不知道,這京裏的風俗和雲南好些不一樣,我們奶奶做著這世子夫人,多少雙眼睛盯著她,挑她的錯,有刻薄的還要背地裏編排出話,好容易慢慢熬了過來,借著韋家的事在太太跟前博了些臉麵,日子將將好起來,您這一說,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