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哭求諒解
已高年級的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安安穩穩地迎來畢業典禮,就算升學成績算不得上上層,也是能考上一個不錯的初中的。
誰曾想就在畢業的前夕,一切都因為那一節體育課而變了味。老天給我放了個大招,突然得來,還不公平得要命的那種。
這,被我經曆了以後,直接徹底地讓我懷疑起了人生。那時的我對此可謂是刻骨銘心,並將其視為一個不可磨滅的黑點。
那本是一節平平無奇的體育課。
我最要好的同班同學小賴突然興起,衝我跑了過來,問我可不可以陪她一起迴教室自習去。我說,“好,那等我一會,我去和體育老師說一聲先,剛好最近我流了鼻血,休息一下也挺好的。”
心裏也盤算著,都臨近期末了,迴教室自習也好,體育考試這邊我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最近的身體情況也屬實不宜做過多的運動。請示過後,我們手拉著手,便迴了教室,自習去了。
迴到了教室後,我心裏多少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我隻是跟體育老師提了一嘴,並沒有走所謂的正規流程,提前到班主任那請假。
可後來又想,我本來就沒打算不上體育課,而是臨時有了休息的想法,又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才做了那樣的一個臨時決定。
再說,這節體育課我也是有去上了的。隻是在體育課中的自由活動時間裏,選擇了少運動,選擇了臨時撤離,選擇了中場迴教室。
沒想到,比我兩勤奮的人,大有人在。錯落在不同組的前後桌,那成對的三三兩兩的男女同學,就在教室裏,積極地討論著什麽。
這樣的情況多的是。不僅體育課會有那麽些三五成群的男女同學借由不去上,就連出早操也總會有不少這類型的同學借由不出席。
其中的由頭真假難辨。隻知道體育課上是有著不少的同學會選擇在自由活動的間隙直接返迴教室,在那聊天扯淡,或在那吃零食。
也聽聞過,那些體育課或早操留在教室自習的人是身體多少有些不太好的一群,不適合過多運動,也就不必出席體育課或做早操。
可若留個心眼,就會發現,本來覺得那號不宜動的人物,下課卻跑得很快,精力多數時候也是活躍得不行,根本沒有什麽不宜的。
也才明白,“一切皆有可能”的背後是各種不想動的理由。有的同學真的就不太適合運動。而有的同學則是謊話連篇,借口多多。
體育課的內容其實並不複雜,越到後麵,自由活動的時間反而越多。而體育考試的內容也不多,就是一個綜合體測,就跑一小段。
雖說是一小段,可有的女孩子就特別地不喜歡。總有一些女孩子在跑的時候不是在意著自己的跑步姿勢不好看,就是在擔心發型。
說實話,與其讓雙手上下忙活著,不如撒開了跑起來,起碼看起來更正常。而不是說一手耷拉在衣服上捂著,一手舉那額頭遮著。
有些時候,我是真的看不懂這都是在幹什麽。明明下課挺利索的,明明平時挺正常的,一到跑步就變得特別地矯情,就奇了怪了。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那群孩子年紀不大,卻老早就開始了形象管理。就我,可能骨子裏有點野,所以才那麽不顧形象,拔腿就跑。
也是現在才明白,那些所謂的“脆皮學生”是怎麽來的。
估摸著,年輕一代的父母很明白體育課的“無聊”,也才配合了孩子去獲得這麽一份莫名的自由,也才縱容了一群體魄越發不給力的孩子。
體育課,是特別需要被重視起來的課程。而“脆皮學生”就是一個信號,而且是一個危險信號。
這份莫名的自由正不斷地摧毀著未來花骨朵的強健體魄的基底。這一點無疑是當下正麵臨著的。
或許,出了一身汗的孩子,把衣服弄得濕濕的,是挺讓父母揪心的,特別是那件逐漸發黃又發臭的衣服,難洗的同時也難聞。
又或許,弄了一身灰的孩子,把衣服弄得髒髒的,是挺讓父母心疼的,特別是那雙老是黑乎乎的小手,弄得車上都滿是塵土。
有沒有想過這正是孩子可以暢快地在天地間熱烈一迴的青春。如果說這一歲的青春是在操場或運動場上去綻放,不挺好的嗎?
總比將時間和精力全部都用在學習上成了個書呆子強吧,又或者說比把業餘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電子遊戲或短視頻上強吧。
總之,能如此這般揮灑青春的汗水的時間就那麽些讀書的時光。而這,是正做著父母的孩子都明白的道理。畢竟都是過來人。
既然是過來人,就不要讓孩子為了個學習,連身體都顧不上。這樣的成長是失了衡的。又或者說家長能抽空陪孩子一起運動。
沒有誰的求學之路是不需要一個強壯的身體去行走的,沒有一個夢想是不需要健康的體魄去支撐的。而這點過來人應該都懂。
所以,不喜歡運動的小學生們,不要再繼續地縮著自己了,去動一動吧。除非個人的情況真的不允許,不被允許過多的運動和伸展。
否則,就請你們不要放過現在這時候。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長個子的時候,要是到了初高中,那個子就很難長了,特別是女孩子們。
自然地,不乏有零星一二在認真學習,刻苦努力,求取進步的,單就為了那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也單就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初中。
體育課迴教室自習是那時候能被成績最上層的男女同學用來逃課的正當手段,在班主任的麵前,總也還是能夠被默認是允許的程度。
而那時候的我顯然還沒有得到這般資格。
當這一堂體育課接近尾聲的時候,我也還是有點不適應。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在上著體育課的途中臨時撤離。即便我有跟體育老師報備過,可卻沒有和班主任有過正式的交代,前後總也還是踏實不下來。
眼看班主任的課也快到了。沒記錯的話,那是一節語文課。
隻見班主任前腳一進,後腳就直奔主題。走到了講台前的他義正言辭地跟全班同學講起了與逃課有關的事情。說的正是剛上完的體育課,並就此牽引出以往存在的逃課現象。
說到這裏,就大大方方地當著全班同學點了我的名字,並要求我站起來,對我劈頭蓋臉地一頓嚴厲批評。而當時的我,除了懵,就是也劈頭蓋臉地來一頓委屈到無語的大哭。
這真是我第一次在上體育課的時間裏與同學一同返迴教室進行自習。什麽時候開始我竟也受到了班主任此等關注?何德何能才能在這麽新鮮滾熱辣的首次破例裏被抓個正著。
那些個成績優秀得不得了的同學們幾乎大半學期的體育課都不上,也不請假,也不請示,就這麽放任不管?就因為這些個同學成績比我好一些就能得到這樣的寬恕和優待嗎?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麽可以做到如此地不公平!成績好就代表一切嗎?為人師表就是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樹立威嚴嗎?
哭得稀裏嘩啦的我,根本聽不清任何聲音,也屬實是不想聽。
對當時的我而言,委屈最大,委屈就是天,它都垮了,我也啥都不想管了。總之,一整個就是臉都不要了,就算家長來了,我也不準備收聲的那種。
隻記得當時坐在我周圍的男同學女同學,前後左右都在悄聲細語地哄著我,叫我不要再哭了,說什麽沒關係的。
時不時,有的同學還會一邊迴避著班主任,一邊把手偷偷伸過來拉上一拉,搖上一搖,又或者是扯扯我的衣角。
可不管怎麽勸,我那淚水是一點都沒刹住,全給自己捅了出來,傾盤而出,絲毫就沒想過要講究什麽好不好看。
隔壁桌的同學也多多少少有些慌了。畢竟,沒見過這麽不管不顧就爛哭的我。那節課我哭得那叫一個淋漓盡致。
我也不想哭。可這突如其來的指責就很無厘頭,就很莫名其妙。怎麽就專挑了我這麽一個來公開“處以極刑”。
我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在別人麵前哭的女孩子,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約莫可能就是會了,控製不住的話。
而這種無緣無故的指責帶來的委屈真的就很無辜,無辜到為什麽就隻是我,為什麽就隻挑我,我是真的犯了什麽不可饒恕的罪了嗎?
莫非就是在此之前,班主任找我談的那一次話。班主任他說讓我別影響了小賴同學,少和她玩,不然到時候會影響到她期末成績的。
確實,小賴同學的成績是比我的好。這樣的嫌疑,班主任會有,也不奇怪。可我從來就沒有在上課的時候亂開小差,打擾她學習呀。
怎麽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會被定義為了成績不好的同學就一定會影響成績很好的同學,這是什麽謬論,或說我理解不來的某種道理。
她喜歡我這樣的一位同學,我也喜歡她那樣的一位同學,相互之間多了交流,慢慢熟悉起來,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彼此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有什麽不對嗎?是犯了什麽大錯嗎?
我並不覺得我要與她斷絕本來良好的關係才算是對班主任談話的一種正確的迴應。我無法因為這種連我都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去胡亂指摘我與她之間的友情,更做不到不理會她。
當然,我也並非沒有做出一些我以為可行的舉動來使得她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上。比如,我會減少去找她玩的次數,調整來往的頻率,又或適當主動地拒絕她的邀約。
有些事情,我既然知道了,我也不會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會從我立場去思考,我應該怎麽做,又應該怎麽去守護我所珍視的東西,而不是直接地不加思考地就去做出判斷。
有些判斷是班主任自己根據以往的經驗覺得可能存在的,而有些武斷也是。可有些關係,未必就不能成為相互成長路上走得更好更快的墊腳石。
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麽絕對就是壞的關係。更何況就那麽兩個十歲出頭相處得越發要好的女同學。一個是努努力就能考上當地最好的初中,而另一個就算努努力也不一定考得上。可就因為這樣,這兩就不該成為好朋友了嗎?不是的吧。
就為了班級的升學率而去幹涉學生們的交友自由,實在不該是良師所為。為何就不能是好好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而非一味地貶低一人,以傷害一人的代價去守住另一個更有可能考上最好的初中的人的名額。
從小學開始,我就有注意到,最後一排的同學總也多的是頑皮的。初高中,更是如此。唯有大學,也才因為自由選擇而看見了更為公平的現象。
讀小學時,隻要成績足夠優秀,就有與班主任申請和誰一起坐的資格。而班主任也特喜歡去成全那些個成績好和成績更好的坐一起,主打的就是一個好上加好。
而初高中,隻要有特殊需求的,也有著可以同班主任申請坐哪裏的資格,特別是成績最好的和表現優秀的。
也不知是否是因習慣或被這樣安排多了,也才使得成績不好的人自覺選擇坐在了最後排,或靠窗的那一排。
而我的初中也曾有過那麽一段時間,主動申請坐到了單排去,不過是為了方便自己的同時避免影響到同學。
也才曉得,勢利眼這種東西,根本不需要等到進入社會就可以見識到。隻要用點心,任何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委屈或是優越感都能給予些許反饋。
至於能見識到多少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通常情況下,學習最差和學習最好的兩個極端最為容易識得。像我這種中上水平的,就純屬是靠意外。
班主任批評完了我以後,就讓我坐了下來,並遞給了我一個紅色的小本子,讓我自行悔過,將犯下的錯當檢討記錄進去,並登記在冊大過一次。
那節語文課,我差不多也都用來寫檢討了。一邊寫一邊哭,不得不說,這小紅本本當真是吃盡了我的淚水。
很滑稽的一筆,也是被我當作人生黑點的一筆,黑得我至今都覺得當時的我是不是真就錯得那麽離譜,竟不可饒恕到得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批評。
在這之前,我從未見過班主任那般生氣那般火大,就好像我犯下的並非是什麽錯也逃不過他想要把氣撒在我的身上,就像是一場為我而排的戲。
至今,我都還是覺得那天那堂體育課後的那節語文課很是冒犯,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我難以釋懷也不難理解。長那麽大隻,我還真就沒有因為行為不檢而被外人批評過。
小學,六年裏,最委屈的也就是那一節語文課了,心理陰影也就是在那一刻種下了。
為什麽無緣無故地就讓我一個人來承受這些個莫須有的罪名?班裏那麽多比我還要過分的同學,為什麽隻選了我來吃這個啞巴虧呢?我緣何要受如此不公的對待?我最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單單就指出了我一個人,而且還給我記了大過,還要我思過寫檢討。
過去裏,據我所知,都是同學之間打架,嚴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才給予大過。而我呢?就這麽一節體育課,還主動跟體育老師口頭交代過才離開的,怎麽就成了故意逃課?難道說就因為我一人迴了教室就影響到了同班其他的同學的自習效果了?能耐呀。
這件事情給我的傷害真的太大了。
雖然我知道“三好學生”不一定是真的“三好學生”。可是,至少,我算是。我的德、智、體諸方麵成績都足以聘得上這一嘉獎,不會說德不配位。我並不像某些名列前茅的同學那樣,日常裏說著粗口,一到體育課就跑不動,光靠成績,或說單靠成績。
小學時期的我對粗口是有所芥蒂的。總覺得這種多少帶了點貶低他人和輕視他人的言語不該成為自己的口頭禪。若長期以往,習慣了的話,隨口隨時隨地都會在不自覺間冒犯到別人,也會在生活中暴露自己的修養多麽地有限,又多麽地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過,有這樣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有不少的人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總喜歡先從一些粗俗的口頭禪下手,以此放大自己學習一門外語的興趣。好像是說這樣的一種語境會讓人自我感覺良好,會覺得自己很拽,很颯,很威風,也很拉風,可長人氣勢了。
然而,事實是在張嘴的一瞬,粗口成形的一刻,會讓人更多地覺得這個人很幼稚,很無聊,很沒勁。為什麽?因為這樣粗口成章的人實在是更容易給人以缺根筋的印象,就好比如果沒有粗口裝飾自己就會謝了,或者站不住,或者沒法把一句話給說完整。
同時,也給人一種自我表達能力很欠缺的感覺,似乎隻能靠粗口來提高自己的表現力。就連感情的豐富程度也是如此依賴於粗口。甚至在日常的交流裏也多是運用這些粗口來強調自己的側重點或真正的實力。可是,這實力這麽一開口,難道不會更遜嗎?
有一些孩子所追求的東西,或說品味,是真的很難理解,很難懂。不過,至少,我是能把自己給搞懂搞明白。這就夠了,夠了。
但是吧,總有那麽一群長不大的孩子會覺得一句粗口可以代表著自己的成熟,會享受自己說粗口那一刻的勁兒,也挺莫名其妙的。
莫不是單純在享受著裝大人的款的那個勁兒,或那個樣兒?就多嘴一句吧,難道真的就沒有想過自己選錯了榜樣嗎?說話的榜樣。
小學那會兒,很多的“三好學生”被考究的都不是綜合實力,而是單項能力。比方說,體能,德行和智力。三合一中,一挑三的是智力,也就是成績。常規操作下,成績高的,就都可以默認德行和體能已達標。
每次給我發放“三好學生”的時候,我就發現,那一群“三好”裏,貌似就我多少成點氣候。要是都提出去比一比,真不知道還能成這一群不。
一直到期末考試,我都沒有真正地釋懷完全。
小學畢業後,拿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是我最後一次見班主任。他見到我的第一句不是恭喜,而是“她沒有考上”。沒有抱歉一類的話。
可我在見他以前,就已經選擇了原諒他。我能怎麽辦呢?我也在心裏給他記個過嗎?小過還是大過呢?不管哪個,隻會讓我更加地難受。
放下,原諒,才是我的出路。哪怕這給我的傷害已然很大。
哪裏有那麽多完美的老師,也沒有那麽多盡如人意的班主任,多的是在意外裏去遇見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自己,或說不一般的自己。
再說,我也算不得上是個完美的學生。要是我成績超級無敵好,要是那最好的初中名額裏鐵定有個我,沒準,我就不會被用來“殺雞儆猴”了。
自然,我就是個猴。
這世界的不公平多了去了。什麽年齡段都會有,什麽關係裏也都存在,什麽場合中也都不會缺。
若非羨慕妒忌恨一眼現,有人看不順眼,就不會有莫名奇妙的圍堵和搗亂,更不會有隨意的冒犯和欺辱,而我,還是新來的那位,也還小著呢。
談公平,誰懟得過世俗風化裏的拙劣舊習。
若非重男輕女裏的觀念,有人持重了持偏了,也不會說作為女孩的我說的話淨沒有哥哥說的讓人信服,還都是小孩,而我,還是最小的那一個。
談公平,誰又談得過亙古不變的重男輕女。
若非求賢若渴中存利害,有人偏頗過了,都不會發現原來自己竟是那般地不堪重用,竟是那般地無足掛齒,而我,也才不過是個凡塵中的女子。
談公平,誰躲得過功名利祿中的明槍暗箭。
既然全都比不過,那還剩什麽,上呀。除了上,還有什麽更好地反擊嗎?
這世界裏,有著我的一口唿吸,那便就是我希望盛開的可能還在繼續。
既如此,不上,難道還等誰來救嗎?
有多少人最後等來了救兵?
但願不是時時,卻有那麽一次,是我們等得來的。
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仗義執言的人從來就不多。可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卻不少,而且越來越多,多得數不過來。
到頭來會發現,迴到了最初,從頭到尾,從上到下,從過去到現在,從始至終站在自己身邊的也就自己一人,不是嗎?
可也會發現,這其中,有很多的存在都在不遣餘力地陪伴著我們,讓我們正常唿吸著的空氣,讓我們享有黑夜和白天的太陽和月亮,讓我們靈魂得以片刻自由的文字。太多了。比我們失去過的多太多了。
有些存在,即便沒有聲音,也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光。
正如還未遇見的你我,都擁有著一種未曾被彼此見證過的聲音,也就是另一種未經彼此開過光的美好和可能。
有些希望,即便黯淡無光,也一樣在自己的角落裏全力以赴著。
正如我耕耘著的這一片淨土,落筆後的第一秒,便在心裏種下了不得不繼續的夙願,一個愛你如愛己的夙願。
有些花兒,開得遲,卻也從未懈怠過晨光雨露。有些人兒,熟得晚,卻也從未放棄過砥礪前行。有些事兒,辦砸了,卻從未辜負過曾經的自己。
過去再怎麽不公平也都過去了,而未來才是該劃重點的方向。
告訴自己,經曆過不公,就要從這教訓中獲得成長,獲得比那委屈要大得多的成長,獲得比那一次爛哭更淋漓盡致的成長,也才對得起這一課。
已高年級的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安安穩穩地迎來畢業典禮,就算升學成績算不得上上層,也是能考上一個不錯的初中的。
誰曾想就在畢業的前夕,一切都因為那一節體育課而變了味。老天給我放了個大招,突然得來,還不公平得要命的那種。
這,被我經曆了以後,直接徹底地讓我懷疑起了人生。那時的我對此可謂是刻骨銘心,並將其視為一個不可磨滅的黑點。
那本是一節平平無奇的體育課。
我最要好的同班同學小賴突然興起,衝我跑了過來,問我可不可以陪她一起迴教室自習去。我說,“好,那等我一會,我去和體育老師說一聲先,剛好最近我流了鼻血,休息一下也挺好的。”
心裏也盤算著,都臨近期末了,迴教室自習也好,體育考試這邊我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最近的身體情況也屬實不宜做過多的運動。請示過後,我們手拉著手,便迴了教室,自習去了。
迴到了教室後,我心裏多少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我隻是跟體育老師提了一嘴,並沒有走所謂的正規流程,提前到班主任那請假。
可後來又想,我本來就沒打算不上體育課,而是臨時有了休息的想法,又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才做了那樣的一個臨時決定。
再說,這節體育課我也是有去上了的。隻是在體育課中的自由活動時間裏,選擇了少運動,選擇了臨時撤離,選擇了中場迴教室。
沒想到,比我兩勤奮的人,大有人在。錯落在不同組的前後桌,那成對的三三兩兩的男女同學,就在教室裏,積極地討論著什麽。
這樣的情況多的是。不僅體育課會有那麽些三五成群的男女同學借由不去上,就連出早操也總會有不少這類型的同學借由不出席。
其中的由頭真假難辨。隻知道體育課上是有著不少的同學會選擇在自由活動的間隙直接返迴教室,在那聊天扯淡,或在那吃零食。
也聽聞過,那些體育課或早操留在教室自習的人是身體多少有些不太好的一群,不適合過多運動,也就不必出席體育課或做早操。
可若留個心眼,就會發現,本來覺得那號不宜動的人物,下課卻跑得很快,精力多數時候也是活躍得不行,根本沒有什麽不宜的。
也才明白,“一切皆有可能”的背後是各種不想動的理由。有的同學真的就不太適合運動。而有的同學則是謊話連篇,借口多多。
體育課的內容其實並不複雜,越到後麵,自由活動的時間反而越多。而體育考試的內容也不多,就是一個綜合體測,就跑一小段。
雖說是一小段,可有的女孩子就特別地不喜歡。總有一些女孩子在跑的時候不是在意著自己的跑步姿勢不好看,就是在擔心發型。
說實話,與其讓雙手上下忙活著,不如撒開了跑起來,起碼看起來更正常。而不是說一手耷拉在衣服上捂著,一手舉那額頭遮著。
有些時候,我是真的看不懂這都是在幹什麽。明明下課挺利索的,明明平時挺正常的,一到跑步就變得特別地矯情,就奇了怪了。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那群孩子年紀不大,卻老早就開始了形象管理。就我,可能骨子裏有點野,所以才那麽不顧形象,拔腿就跑。
也是現在才明白,那些所謂的“脆皮學生”是怎麽來的。
估摸著,年輕一代的父母很明白體育課的“無聊”,也才配合了孩子去獲得這麽一份莫名的自由,也才縱容了一群體魄越發不給力的孩子。
體育課,是特別需要被重視起來的課程。而“脆皮學生”就是一個信號,而且是一個危險信號。
這份莫名的自由正不斷地摧毀著未來花骨朵的強健體魄的基底。這一點無疑是當下正麵臨著的。
或許,出了一身汗的孩子,把衣服弄得濕濕的,是挺讓父母揪心的,特別是那件逐漸發黃又發臭的衣服,難洗的同時也難聞。
又或許,弄了一身灰的孩子,把衣服弄得髒髒的,是挺讓父母心疼的,特別是那雙老是黑乎乎的小手,弄得車上都滿是塵土。
有沒有想過這正是孩子可以暢快地在天地間熱烈一迴的青春。如果說這一歲的青春是在操場或運動場上去綻放,不挺好的嗎?
總比將時間和精力全部都用在學習上成了個書呆子強吧,又或者說比把業餘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電子遊戲或短視頻上強吧。
總之,能如此這般揮灑青春的汗水的時間就那麽些讀書的時光。而這,是正做著父母的孩子都明白的道理。畢竟都是過來人。
既然是過來人,就不要讓孩子為了個學習,連身體都顧不上。這樣的成長是失了衡的。又或者說家長能抽空陪孩子一起運動。
沒有誰的求學之路是不需要一個強壯的身體去行走的,沒有一個夢想是不需要健康的體魄去支撐的。而這點過來人應該都懂。
所以,不喜歡運動的小學生們,不要再繼續地縮著自己了,去動一動吧。除非個人的情況真的不允許,不被允許過多的運動和伸展。
否則,就請你們不要放過現在這時候。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長個子的時候,要是到了初高中,那個子就很難長了,特別是女孩子們。
自然地,不乏有零星一二在認真學習,刻苦努力,求取進步的,單就為了那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也單就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初中。
體育課迴教室自習是那時候能被成績最上層的男女同學用來逃課的正當手段,在班主任的麵前,總也還是能夠被默認是允許的程度。
而那時候的我顯然還沒有得到這般資格。
當這一堂體育課接近尾聲的時候,我也還是有點不適應。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在上著體育課的途中臨時撤離。即便我有跟體育老師報備過,可卻沒有和班主任有過正式的交代,前後總也還是踏實不下來。
眼看班主任的課也快到了。沒記錯的話,那是一節語文課。
隻見班主任前腳一進,後腳就直奔主題。走到了講台前的他義正言辭地跟全班同學講起了與逃課有關的事情。說的正是剛上完的體育課,並就此牽引出以往存在的逃課現象。
說到這裏,就大大方方地當著全班同學點了我的名字,並要求我站起來,對我劈頭蓋臉地一頓嚴厲批評。而當時的我,除了懵,就是也劈頭蓋臉地來一頓委屈到無語的大哭。
這真是我第一次在上體育課的時間裏與同學一同返迴教室進行自習。什麽時候開始我竟也受到了班主任此等關注?何德何能才能在這麽新鮮滾熱辣的首次破例裏被抓個正著。
那些個成績優秀得不得了的同學們幾乎大半學期的體育課都不上,也不請假,也不請示,就這麽放任不管?就因為這些個同學成績比我好一些就能得到這樣的寬恕和優待嗎?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麽可以做到如此地不公平!成績好就代表一切嗎?為人師表就是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樹立威嚴嗎?
哭得稀裏嘩啦的我,根本聽不清任何聲音,也屬實是不想聽。
對當時的我而言,委屈最大,委屈就是天,它都垮了,我也啥都不想管了。總之,一整個就是臉都不要了,就算家長來了,我也不準備收聲的那種。
隻記得當時坐在我周圍的男同學女同學,前後左右都在悄聲細語地哄著我,叫我不要再哭了,說什麽沒關係的。
時不時,有的同學還會一邊迴避著班主任,一邊把手偷偷伸過來拉上一拉,搖上一搖,又或者是扯扯我的衣角。
可不管怎麽勸,我那淚水是一點都沒刹住,全給自己捅了出來,傾盤而出,絲毫就沒想過要講究什麽好不好看。
隔壁桌的同學也多多少少有些慌了。畢竟,沒見過這麽不管不顧就爛哭的我。那節課我哭得那叫一個淋漓盡致。
我也不想哭。可這突如其來的指責就很無厘頭,就很莫名其妙。怎麽就專挑了我這麽一個來公開“處以極刑”。
我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在別人麵前哭的女孩子,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約莫可能就是會了,控製不住的話。
而這種無緣無故的指責帶來的委屈真的就很無辜,無辜到為什麽就隻是我,為什麽就隻挑我,我是真的犯了什麽不可饒恕的罪了嗎?
莫非就是在此之前,班主任找我談的那一次話。班主任他說讓我別影響了小賴同學,少和她玩,不然到時候會影響到她期末成績的。
確實,小賴同學的成績是比我的好。這樣的嫌疑,班主任會有,也不奇怪。可我從來就沒有在上課的時候亂開小差,打擾她學習呀。
怎麽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會被定義為了成績不好的同學就一定會影響成績很好的同學,這是什麽謬論,或說我理解不來的某種道理。
她喜歡我這樣的一位同學,我也喜歡她那樣的一位同學,相互之間多了交流,慢慢熟悉起來,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彼此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有什麽不對嗎?是犯了什麽大錯嗎?
我並不覺得我要與她斷絕本來良好的關係才算是對班主任談話的一種正確的迴應。我無法因為這種連我都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去胡亂指摘我與她之間的友情,更做不到不理會她。
當然,我也並非沒有做出一些我以為可行的舉動來使得她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上。比如,我會減少去找她玩的次數,調整來往的頻率,又或適當主動地拒絕她的邀約。
有些事情,我既然知道了,我也不會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會從我立場去思考,我應該怎麽做,又應該怎麽去守護我所珍視的東西,而不是直接地不加思考地就去做出判斷。
有些判斷是班主任自己根據以往的經驗覺得可能存在的,而有些武斷也是。可有些關係,未必就不能成為相互成長路上走得更好更快的墊腳石。
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麽絕對就是壞的關係。更何況就那麽兩個十歲出頭相處得越發要好的女同學。一個是努努力就能考上當地最好的初中,而另一個就算努努力也不一定考得上。可就因為這樣,這兩就不該成為好朋友了嗎?不是的吧。
就為了班級的升學率而去幹涉學生們的交友自由,實在不該是良師所為。為何就不能是好好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而非一味地貶低一人,以傷害一人的代價去守住另一個更有可能考上最好的初中的人的名額。
從小學開始,我就有注意到,最後一排的同學總也多的是頑皮的。初高中,更是如此。唯有大學,也才因為自由選擇而看見了更為公平的現象。
讀小學時,隻要成績足夠優秀,就有與班主任申請和誰一起坐的資格。而班主任也特喜歡去成全那些個成績好和成績更好的坐一起,主打的就是一個好上加好。
而初高中,隻要有特殊需求的,也有著可以同班主任申請坐哪裏的資格,特別是成績最好的和表現優秀的。
也不知是否是因習慣或被這樣安排多了,也才使得成績不好的人自覺選擇坐在了最後排,或靠窗的那一排。
而我的初中也曾有過那麽一段時間,主動申請坐到了單排去,不過是為了方便自己的同時避免影響到同學。
也才曉得,勢利眼這種東西,根本不需要等到進入社會就可以見識到。隻要用點心,任何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委屈或是優越感都能給予些許反饋。
至於能見識到多少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通常情況下,學習最差和學習最好的兩個極端最為容易識得。像我這種中上水平的,就純屬是靠意外。
班主任批評完了我以後,就讓我坐了下來,並遞給了我一個紅色的小本子,讓我自行悔過,將犯下的錯當檢討記錄進去,並登記在冊大過一次。
那節語文課,我差不多也都用來寫檢討了。一邊寫一邊哭,不得不說,這小紅本本當真是吃盡了我的淚水。
很滑稽的一筆,也是被我當作人生黑點的一筆,黑得我至今都覺得當時的我是不是真就錯得那麽離譜,竟不可饒恕到得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批評。
在這之前,我從未見過班主任那般生氣那般火大,就好像我犯下的並非是什麽錯也逃不過他想要把氣撒在我的身上,就像是一場為我而排的戲。
至今,我都還是覺得那天那堂體育課後的那節語文課很是冒犯,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我難以釋懷也不難理解。長那麽大隻,我還真就沒有因為行為不檢而被外人批評過。
小學,六年裏,最委屈的也就是那一節語文課了,心理陰影也就是在那一刻種下了。
為什麽無緣無故地就讓我一個人來承受這些個莫須有的罪名?班裏那麽多比我還要過分的同學,為什麽隻選了我來吃這個啞巴虧呢?我緣何要受如此不公的對待?我最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單單就指出了我一個人,而且還給我記了大過,還要我思過寫檢討。
過去裏,據我所知,都是同學之間打架,嚴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才給予大過。而我呢?就這麽一節體育課,還主動跟體育老師口頭交代過才離開的,怎麽就成了故意逃課?難道說就因為我一人迴了教室就影響到了同班其他的同學的自習效果了?能耐呀。
這件事情給我的傷害真的太大了。
雖然我知道“三好學生”不一定是真的“三好學生”。可是,至少,我算是。我的德、智、體諸方麵成績都足以聘得上這一嘉獎,不會說德不配位。我並不像某些名列前茅的同學那樣,日常裏說著粗口,一到體育課就跑不動,光靠成績,或說單靠成績。
小學時期的我對粗口是有所芥蒂的。總覺得這種多少帶了點貶低他人和輕視他人的言語不該成為自己的口頭禪。若長期以往,習慣了的話,隨口隨時隨地都會在不自覺間冒犯到別人,也會在生活中暴露自己的修養多麽地有限,又多麽地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過,有這樣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有不少的人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總喜歡先從一些粗俗的口頭禪下手,以此放大自己學習一門外語的興趣。好像是說這樣的一種語境會讓人自我感覺良好,會覺得自己很拽,很颯,很威風,也很拉風,可長人氣勢了。
然而,事實是在張嘴的一瞬,粗口成形的一刻,會讓人更多地覺得這個人很幼稚,很無聊,很沒勁。為什麽?因為這樣粗口成章的人實在是更容易給人以缺根筋的印象,就好比如果沒有粗口裝飾自己就會謝了,或者站不住,或者沒法把一句話給說完整。
同時,也給人一種自我表達能力很欠缺的感覺,似乎隻能靠粗口來提高自己的表現力。就連感情的豐富程度也是如此依賴於粗口。甚至在日常的交流裏也多是運用這些粗口來強調自己的側重點或真正的實力。可是,這實力這麽一開口,難道不會更遜嗎?
有一些孩子所追求的東西,或說品味,是真的很難理解,很難懂。不過,至少,我是能把自己給搞懂搞明白。這就夠了,夠了。
但是吧,總有那麽一群長不大的孩子會覺得一句粗口可以代表著自己的成熟,會享受自己說粗口那一刻的勁兒,也挺莫名其妙的。
莫不是單純在享受著裝大人的款的那個勁兒,或那個樣兒?就多嘴一句吧,難道真的就沒有想過自己選錯了榜樣嗎?說話的榜樣。
小學那會兒,很多的“三好學生”被考究的都不是綜合實力,而是單項能力。比方說,體能,德行和智力。三合一中,一挑三的是智力,也就是成績。常規操作下,成績高的,就都可以默認德行和體能已達標。
每次給我發放“三好學生”的時候,我就發現,那一群“三好”裏,貌似就我多少成點氣候。要是都提出去比一比,真不知道還能成這一群不。
一直到期末考試,我都沒有真正地釋懷完全。
小學畢業後,拿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是我最後一次見班主任。他見到我的第一句不是恭喜,而是“她沒有考上”。沒有抱歉一類的話。
可我在見他以前,就已經選擇了原諒他。我能怎麽辦呢?我也在心裏給他記個過嗎?小過還是大過呢?不管哪個,隻會讓我更加地難受。
放下,原諒,才是我的出路。哪怕這給我的傷害已然很大。
哪裏有那麽多完美的老師,也沒有那麽多盡如人意的班主任,多的是在意外裏去遇見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自己,或說不一般的自己。
再說,我也算不得上是個完美的學生。要是我成績超級無敵好,要是那最好的初中名額裏鐵定有個我,沒準,我就不會被用來“殺雞儆猴”了。
自然,我就是個猴。
這世界的不公平多了去了。什麽年齡段都會有,什麽關係裏也都存在,什麽場合中也都不會缺。
若非羨慕妒忌恨一眼現,有人看不順眼,就不會有莫名奇妙的圍堵和搗亂,更不會有隨意的冒犯和欺辱,而我,還是新來的那位,也還小著呢。
談公平,誰懟得過世俗風化裏的拙劣舊習。
若非重男輕女裏的觀念,有人持重了持偏了,也不會說作為女孩的我說的話淨沒有哥哥說的讓人信服,還都是小孩,而我,還是最小的那一個。
談公平,誰又談得過亙古不變的重男輕女。
若非求賢若渴中存利害,有人偏頗過了,都不會發現原來自己竟是那般地不堪重用,竟是那般地無足掛齒,而我,也才不過是個凡塵中的女子。
談公平,誰躲得過功名利祿中的明槍暗箭。
既然全都比不過,那還剩什麽,上呀。除了上,還有什麽更好地反擊嗎?
這世界裏,有著我的一口唿吸,那便就是我希望盛開的可能還在繼續。
既如此,不上,難道還等誰來救嗎?
有多少人最後等來了救兵?
但願不是時時,卻有那麽一次,是我們等得來的。
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仗義執言的人從來就不多。可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卻不少,而且越來越多,多得數不過來。
到頭來會發現,迴到了最初,從頭到尾,從上到下,從過去到現在,從始至終站在自己身邊的也就自己一人,不是嗎?
可也會發現,這其中,有很多的存在都在不遣餘力地陪伴著我們,讓我們正常唿吸著的空氣,讓我們享有黑夜和白天的太陽和月亮,讓我們靈魂得以片刻自由的文字。太多了。比我們失去過的多太多了。
有些存在,即便沒有聲音,也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光。
正如還未遇見的你我,都擁有著一種未曾被彼此見證過的聲音,也就是另一種未經彼此開過光的美好和可能。
有些希望,即便黯淡無光,也一樣在自己的角落裏全力以赴著。
正如我耕耘著的這一片淨土,落筆後的第一秒,便在心裏種下了不得不繼續的夙願,一個愛你如愛己的夙願。
有些花兒,開得遲,卻也從未懈怠過晨光雨露。有些人兒,熟得晚,卻也從未放棄過砥礪前行。有些事兒,辦砸了,卻從未辜負過曾經的自己。
過去再怎麽不公平也都過去了,而未來才是該劃重點的方向。
告訴自己,經曆過不公,就要從這教訓中獲得成長,獲得比那委屈要大得多的成長,獲得比那一次爛哭更淋漓盡致的成長,也才對得起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