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征大軍凱旋歸來
“見過父王,兒李仁,攜妹妹們,恭喜父王凱旋而歸。”看父母分開,已經八歲的李仁領著三位妹妹上前拜見。
“幾年不見孩子們都長大了,為父都快認不出了,來讓父王抱抱你們。”李恪上前俯身看著四個兒女,微笑蹲下展開雙臂將孩子們擁入懷中。
“嘻嘻,您就是我們的父王嗎?”兩個四歲多的雙胞胎女兒,眨了眨大眼睛笑著問。
“對呀,我就是你們的父親李恪,嗯,你是李香君,你是李香雲對吧?”李恪看著雙胞胎女兒微笑問。
“嘻嘻,父王記錯了,我才是李香君,妹妹才是李香雲。”右側的女兒笑著糾正。
“喔,太久沒見到你們,父王都記不得了,謝謝香君提醒,父王現在記住了,你是香君,她是妹妹香雲對吧。”李恪微笑迴應。
“對,父王您下次可不要再記錯咯。”李香君笑著提醒。
“放心吧,父王以後肯定不會再叫錯了。”李恪說著在女兒額頭親了下。
隨後又和兒女聊了幾句,這才放開兒女,起身來到人群前。
“見過北王殿下千歲,吾等恭迎大王凱旋而歸,祝賀大王威震西域,耀我大唐天威震懾西方諸國。”眾文武和身後密集人群,整齊鞠躬拜見。
“多謝大家出城迎接,本王和眾西征將士,能夠凱旋而歸,離不開大家的支持,這次西征能夠凱旋迴歸,你們的功勞不比我們小。
所以這次西征凱旋不隻是孤和將士們有功,你們大家也都有功。這次西征不隻是孤和西征將士的勝利,也是定北城全民的勝利,是北庭都護府的勝利,是大唐的勝利。”李恪笑著大聲說出,西征勝利是全民的勝利。
“定北軍萬勝,大唐萬勝。”
“定北軍萬勝,大唐萬勝,北王萬勝。”
瞬間沸騰的人群舉手高喊萬勝。
之後北王一家,在軍民擁護下緩步走進城內。
如今的定北城,比之前又大了一圈,再次向外擴建了一圈城牆,新外城剛完工一個多月。
原來的外城變成內城,內城變成北王城,定北城各衙門遷出王城,搬遷到新內城和外城的新駐地辦公。
中心北王城成為北王專屬宮城,由定北軍最精銳的將士守衛。
定北城也成為大唐另一個權力中心,負責管理北部和西域各部族邦國。
從此之後,來自西域和北部各部族的朝貢隊伍,都會先抵達定北城朝拜北王。
之後才會一起南下前往長安,朝拜大唐皇帝天可汗。
很快這次西征凱旋的捷報送抵長安,隨後李恪親筆奏折,西征記錄和繪圖被送抵皇宮。
“陛下,北王這次向西遠征數萬裏,據隨行文官記錄和繪圖看,一路征戰無數次,相繼征服大小國度幾百個。
更是擊敗了傳說中極西強國西秦帝國,按隨行記錄所說應該叫羅馬帝國。
迴程時又相繼擊敗了,不輸羅馬的阿拔斯王朝和波斯帝國,將大唐的神威播散到極西大陸,把大唐的領地再次往西擴展了萬裏,如此功績震古爍今當為千古第一人。
臣為陛下有如此傑出的皇子賀,也為大唐有如此傑出的皇子憂心,如今的北王讓臣忍不住想起當年的陛下。”長孫無忌在看過西征記錄後,起身看似恭賀實為誅心之言。
“陛下,北王未經陛下旨意,私自領軍西征已是大罪,在西征途中竟敢代陛下冊封臣服的極西諸國,北王如此行徑可謂無君無父,不但無功還當下旨治罪。”褚遂良跟著起身諫言。
“陛下,北王私自領軍西征確實不妥,如大敗迴歸自當治罪,可如今大勝歸來卻要治罪,恐將士和天下百姓不服,臣以為功過相抵不賞不罰最好。”李靖猶豫了下起身求情。
“陛下,臣讚同李首輔的建議,不賞不罰或許才是最佳選擇,以北王如今的實力,如果在其大勝之時治罪於他,隻會逼他起兵南下,以北王的威望和能力,隻怕~。”李績跟著起身提醒。
“哼~,大唐有你們這麽多能征善戰的大將,還怕北王一人嗎?”褚遂良冷哼喝問。
“褚大人,這天下承平沒多久,大唐百姓剛過上好日子,你難道就忍心看著天下再起戰亂。”蕭瑀忍不住起身反駁。
“好了,諸位愛卿無需爭吵,北王此次有過在前,立功在後算是功過各半,就按衛國公所說功過相抵不賞不罰吧。
至於代朕冊封一事,當時遠在幾萬裏外確實不便迴稟,身為大唐北王代朕冊封極西諸國,也是權宜之計,此事朕赦北王無罪,今日之事到此結束,以後不得再提此事,諸位愛卿都散了吧。”皇帝起身宣布處置結果,隨即擺手讓眾文武退下。
“是,陛下聖明,萬壽無疆,臣等先行告退。”眾文武起身拜別退出大殿。
皇帝看著眾臣退出大殿後再次坐下,靠在龍案上雙手拇指揉了揉有些脹痛的太陽穴。
“陛下,要不要宣太醫前來?”齊公公有些擔心的問。
“不用,朕就是有些頭脹,已經好多了。”皇帝說著放下手,拿起玉盞喝了點參湯提神。
自從長孫皇後去世後,太子李承乾失去有效管製,加上貞觀十三年時從馬上摔落,落下足部殘疾之後,更是自暴自棄肆無忌憚,公然在東宮養男寵,還時常裝扮成突厥人模樣,完全沒有了一國儲君該有的風範,如今已經成為皇帝最頭疼的問題。
“唉~,太子要是有北王的一半才能就好了。”
“陛下,太子殿下隻是屢受打擊後一時迷糊,等他醒悟了還會是大唐的好太子。”齊公公有些不忍的寬慰。
“朕看他是醒悟不了了,可惜北王不是嫡子,不然朕早就廢了他,以北王代之。”皇帝鬱悶的擺手。
“陛下,還請您給太子多點時間,他畢竟是您和皇後的嫡長子,實在不行還有魏王和晉王兩位殿下可選,北王非嫡子,又有前朝血脈,滿朝文武恐怕沒幾個支持他。”齊公公猶豫了會諫言。
“見過父王,兒李仁,攜妹妹們,恭喜父王凱旋而歸。”看父母分開,已經八歲的李仁領著三位妹妹上前拜見。
“幾年不見孩子們都長大了,為父都快認不出了,來讓父王抱抱你們。”李恪上前俯身看著四個兒女,微笑蹲下展開雙臂將孩子們擁入懷中。
“嘻嘻,您就是我們的父王嗎?”兩個四歲多的雙胞胎女兒,眨了眨大眼睛笑著問。
“對呀,我就是你們的父親李恪,嗯,你是李香君,你是李香雲對吧?”李恪看著雙胞胎女兒微笑問。
“嘻嘻,父王記錯了,我才是李香君,妹妹才是李香雲。”右側的女兒笑著糾正。
“喔,太久沒見到你們,父王都記不得了,謝謝香君提醒,父王現在記住了,你是香君,她是妹妹香雲對吧。”李恪微笑迴應。
“對,父王您下次可不要再記錯咯。”李香君笑著提醒。
“放心吧,父王以後肯定不會再叫錯了。”李恪說著在女兒額頭親了下。
隨後又和兒女聊了幾句,這才放開兒女,起身來到人群前。
“見過北王殿下千歲,吾等恭迎大王凱旋而歸,祝賀大王威震西域,耀我大唐天威震懾西方諸國。”眾文武和身後密集人群,整齊鞠躬拜見。
“多謝大家出城迎接,本王和眾西征將士,能夠凱旋而歸,離不開大家的支持,這次西征能夠凱旋迴歸,你們的功勞不比我們小。
所以這次西征凱旋不隻是孤和將士們有功,你們大家也都有功。這次西征不隻是孤和西征將士的勝利,也是定北城全民的勝利,是北庭都護府的勝利,是大唐的勝利。”李恪笑著大聲說出,西征勝利是全民的勝利。
“定北軍萬勝,大唐萬勝。”
“定北軍萬勝,大唐萬勝,北王萬勝。”
瞬間沸騰的人群舉手高喊萬勝。
之後北王一家,在軍民擁護下緩步走進城內。
如今的定北城,比之前又大了一圈,再次向外擴建了一圈城牆,新外城剛完工一個多月。
原來的外城變成內城,內城變成北王城,定北城各衙門遷出王城,搬遷到新內城和外城的新駐地辦公。
中心北王城成為北王專屬宮城,由定北軍最精銳的將士守衛。
定北城也成為大唐另一個權力中心,負責管理北部和西域各部族邦國。
從此之後,來自西域和北部各部族的朝貢隊伍,都會先抵達定北城朝拜北王。
之後才會一起南下前往長安,朝拜大唐皇帝天可汗。
很快這次西征凱旋的捷報送抵長安,隨後李恪親筆奏折,西征記錄和繪圖被送抵皇宮。
“陛下,北王這次向西遠征數萬裏,據隨行文官記錄和繪圖看,一路征戰無數次,相繼征服大小國度幾百個。
更是擊敗了傳說中極西強國西秦帝國,按隨行記錄所說應該叫羅馬帝國。
迴程時又相繼擊敗了,不輸羅馬的阿拔斯王朝和波斯帝國,將大唐的神威播散到極西大陸,把大唐的領地再次往西擴展了萬裏,如此功績震古爍今當為千古第一人。
臣為陛下有如此傑出的皇子賀,也為大唐有如此傑出的皇子憂心,如今的北王讓臣忍不住想起當年的陛下。”長孫無忌在看過西征記錄後,起身看似恭賀實為誅心之言。
“陛下,北王未經陛下旨意,私自領軍西征已是大罪,在西征途中竟敢代陛下冊封臣服的極西諸國,北王如此行徑可謂無君無父,不但無功還當下旨治罪。”褚遂良跟著起身諫言。
“陛下,北王私自領軍西征確實不妥,如大敗迴歸自當治罪,可如今大勝歸來卻要治罪,恐將士和天下百姓不服,臣以為功過相抵不賞不罰最好。”李靖猶豫了下起身求情。
“陛下,臣讚同李首輔的建議,不賞不罰或許才是最佳選擇,以北王如今的實力,如果在其大勝之時治罪於他,隻會逼他起兵南下,以北王的威望和能力,隻怕~。”李績跟著起身提醒。
“哼~,大唐有你們這麽多能征善戰的大將,還怕北王一人嗎?”褚遂良冷哼喝問。
“褚大人,這天下承平沒多久,大唐百姓剛過上好日子,你難道就忍心看著天下再起戰亂。”蕭瑀忍不住起身反駁。
“好了,諸位愛卿無需爭吵,北王此次有過在前,立功在後算是功過各半,就按衛國公所說功過相抵不賞不罰吧。
至於代朕冊封一事,當時遠在幾萬裏外確實不便迴稟,身為大唐北王代朕冊封極西諸國,也是權宜之計,此事朕赦北王無罪,今日之事到此結束,以後不得再提此事,諸位愛卿都散了吧。”皇帝起身宣布處置結果,隨即擺手讓眾文武退下。
“是,陛下聖明,萬壽無疆,臣等先行告退。”眾文武起身拜別退出大殿。
皇帝看著眾臣退出大殿後再次坐下,靠在龍案上雙手拇指揉了揉有些脹痛的太陽穴。
“陛下,要不要宣太醫前來?”齊公公有些擔心的問。
“不用,朕就是有些頭脹,已經好多了。”皇帝說著放下手,拿起玉盞喝了點參湯提神。
自從長孫皇後去世後,太子李承乾失去有效管製,加上貞觀十三年時從馬上摔落,落下足部殘疾之後,更是自暴自棄肆無忌憚,公然在東宮養男寵,還時常裝扮成突厥人模樣,完全沒有了一國儲君該有的風範,如今已經成為皇帝最頭疼的問題。
“唉~,太子要是有北王的一半才能就好了。”
“陛下,太子殿下隻是屢受打擊後一時迷糊,等他醒悟了還會是大唐的好太子。”齊公公有些不忍的寬慰。
“朕看他是醒悟不了了,可惜北王不是嫡子,不然朕早就廢了他,以北王代之。”皇帝鬱悶的擺手。
“陛下,還請您給太子多點時間,他畢竟是您和皇後的嫡長子,實在不行還有魏王和晉王兩位殿下可選,北王非嫡子,又有前朝血脈,滿朝文武恐怕沒幾個支持他。”齊公公猶豫了會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