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掌控她人的命運
“以後我們相互關照。”劉尚宮微笑提議。
“好好,大家相互關照。”楊牡丹笑著點頭。
隨後幾人說笑著走出院子,來到旁邊院門外,相互道別後兩位總管帶人離開。
楊牡丹領著三個女兒和四個侍女進入院內,在侍女幫助下快速收拾整理好各自的房間正式入住。
剛收拾完就有負責後勤的仆人,提著熱水進入院子,將七八桶熱水放在兩間浴室內離開。
母女四人洗漱後,將自己最好的衣裙換上,相互幫助梳妝打扮一番,在四位侍女陪同下前往王府中殿。
“姨娘,三位表妹來了,快來這邊坐下。”李恪微笑招唿她們到長桌右側坐下。
“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甘州郡公楊雲將軍,之前你們見過了,這位是王府長史岑文本岑大人,還有王傅蕭大人,司馬趙大人,諮議參軍王大人,王友錢大人。
各位大人,這位是本王的姨母楊夫人,這三位是孤的表妹武順,武華和武慧。”隨即將坐在左側的幾位北王府官員,介紹給母女四人認識。
“奴家母女見過各位大人,以後還要仰仗各位大人照應一二,奴家在此先謝過各位大人。”楊牡丹母女起身向對麵幾位官員行禮拜謝。
“楊夫人客氣,您是殿下的姨娘,以後應該是我們要仰仗您照應一二才是。”幾位王府官員拱手迴禮。
“好了,別搞這些虛套,快坐下用膳吧,今天難得小聚,大家無需拘束放開吃喝,來,本王和王妃一起敬你們。”李恪說著微笑舉杯。
“各位大人這兩年辛苦了,姨娘和表妹之前受委屈了,孤敬大家一杯,祝大家以後事事順心,祝大唐國泰民安,請。”金德曼跟著舉杯微笑敬酒。
“多謝殿下,多謝王妃,吾等願殿下和王妃一生和睦美滿,祝大唐國泰民安。”眾人趕緊舉杯迴敬。
眾人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中,推杯換盞品嚐各種珍饈美味,在快到宵禁前才結束晚宴散場。
李恪夫妻將幾位,沒住在王府的官員送出府外,看著馬車駛出坊門才轉身迴府中休息。
“阿娘,北王表哥和王妃表嫂真好,幸好您帶我們來了京城,不然這輩子可能都不知道,我們家還有位這麽厲害的親戚,也不可能住進王府中。”迴到住處武順坐在客廳八仙桌邊,一手托著臉頰微笑說。
“是啊,今晚宴席上的食物好好吃呀,要是沒遇到王爺表哥,我們可就吃不到了。”武華開心讚同。
“你就知道吃,娘跟你們說,以後見到殿下和王妃,得用尊稱,得行禮守規矩,別整天表哥表嫂的叫,讓人聽了會覺得你們沒禮貌,不敬王爺王妃。”楊牡丹伸手點了下二女兒,看著女兒們嚴肅叮囑。
“阿娘,王爺王妃就是我們的表哥表嫂呀,為什麽要用尊稱,表哥不是說叫表哥表嫂親近些嗎?”武慧看著母親不解的問。
“傻孩子,殿下那麽說是為了表示親近,我們不能因此就忘了自己的身份,連基本的禮儀都不尊了,長此以往會惹禍的。
總之記住娘親的話,以後在外人麵前一定要用尊稱,跟其他人一樣尊稱殿下和王妃,並行大禮。沒外人時才能以表哥表嫂稱唿,都記住沒?”楊牡丹嚴肅叮囑女兒。
“阿娘放心,我們都記住了。”三姐妹點頭迴應。
“嗯,記住就好,時間不早了,都去洗漱休息吧。”楊牡丹微笑擺手。
“好的,阿娘你也早點休息。”三姐妹起身一禮,轉身走出客廳。
母女四人簡單洗漱後,各自迴房休息。
此時在王府中後側寢殿中,洗漱完相擁躺在大床上的北王夫妻,也正聊著楊氏母女。
“三郎,臣妾發現你對二表妹好像很關注,她有什麽特別之處嗎?”趴在丈夫身側的金德曼好奇的問。
“嗯,她確實很特別,是幾千年難得一出的奇女子。”李恪微笑解釋。
“哦~,沒想到三郎對二表妹的評價如此之高,可是臣妾之前也仔細觀察了,跟她長姐和妹妹比,也就是顯得比較活潑調皮些,沒看出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呀?”金德曼驚訝的迴想了下,實在沒覺得有何特別之處。
“她現在還小,潛藏深處的王者之氣還未完全顯露,所以你們看不出來不奇怪。”李恪說著微笑親了下妻子額頭。
“王者之氣,二表妹身上怎麽會有王者之氣?”金德曼有些驚訝的問。
“很多人有王氣,你身上也有呀,隻是你們的王氣都沒武華濃鬱,她身體裏潛藏的王氣濃度,跟父皇有得一拚。”李恪語出驚人。
“啊,這不可能吧,那豈不是有帝王命,不對,表妹是女子,大唐的女子當不了帝王,難道她將來會成為皇後。”金德曼吃驚的抬頭看著李恪。
“誰說女子當不了帝王,曼兒你之前不就是新羅國王嗎?”李恪說著微笑刮了下王妃俏鼻。
“臣妾之前就是個小國國主,也就在那邊遠蠻夷之地自大稱王,實際權勢還比不上大唐知州。”金德曼嬌笑迴應。
“再小也是王,我們大小王組合天下無敵。”李恪笑著逗趣。
“三郎,你是不是想把二表妹納為妃子呀?”金德曼將下巴墊在李恪胸口看著他問。
李恪笑了笑:“我暫時還沒想好,不急,她現在還小,等過幾年再說。”
“嗯,三郎,要不先把大表妹納為側妃吧,等過幾年另外兩位表妹都大些,也一並納為妃子,有三位表妹一同服侍你,臣妾也能輕鬆些。”金德曼微笑提議。
“不說她們了,讓本王先吃了你這小王再說。”李恪說著翻身將王妃壓在身下。
“呀,大王饒命。”金德曼嬌羞求饒。
“嘿嘿,落在本王手中,你就乖乖認命吧。”李恪說著低頭啃向紅唇。
......
芙蓉帳內春風起,大王小王炸春雷;
地動山搖草木亂,小僧敲魚唱心經。
“以後我們相互關照。”劉尚宮微笑提議。
“好好,大家相互關照。”楊牡丹笑著點頭。
隨後幾人說笑著走出院子,來到旁邊院門外,相互道別後兩位總管帶人離開。
楊牡丹領著三個女兒和四個侍女進入院內,在侍女幫助下快速收拾整理好各自的房間正式入住。
剛收拾完就有負責後勤的仆人,提著熱水進入院子,將七八桶熱水放在兩間浴室內離開。
母女四人洗漱後,將自己最好的衣裙換上,相互幫助梳妝打扮一番,在四位侍女陪同下前往王府中殿。
“姨娘,三位表妹來了,快來這邊坐下。”李恪微笑招唿她們到長桌右側坐下。
“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甘州郡公楊雲將軍,之前你們見過了,這位是王府長史岑文本岑大人,還有王傅蕭大人,司馬趙大人,諮議參軍王大人,王友錢大人。
各位大人,這位是本王的姨母楊夫人,這三位是孤的表妹武順,武華和武慧。”隨即將坐在左側的幾位北王府官員,介紹給母女四人認識。
“奴家母女見過各位大人,以後還要仰仗各位大人照應一二,奴家在此先謝過各位大人。”楊牡丹母女起身向對麵幾位官員行禮拜謝。
“楊夫人客氣,您是殿下的姨娘,以後應該是我們要仰仗您照應一二才是。”幾位王府官員拱手迴禮。
“好了,別搞這些虛套,快坐下用膳吧,今天難得小聚,大家無需拘束放開吃喝,來,本王和王妃一起敬你們。”李恪說著微笑舉杯。
“各位大人這兩年辛苦了,姨娘和表妹之前受委屈了,孤敬大家一杯,祝大家以後事事順心,祝大唐國泰民安,請。”金德曼跟著舉杯微笑敬酒。
“多謝殿下,多謝王妃,吾等願殿下和王妃一生和睦美滿,祝大唐國泰民安。”眾人趕緊舉杯迴敬。
眾人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中,推杯換盞品嚐各種珍饈美味,在快到宵禁前才結束晚宴散場。
李恪夫妻將幾位,沒住在王府的官員送出府外,看著馬車駛出坊門才轉身迴府中休息。
“阿娘,北王表哥和王妃表嫂真好,幸好您帶我們來了京城,不然這輩子可能都不知道,我們家還有位這麽厲害的親戚,也不可能住進王府中。”迴到住處武順坐在客廳八仙桌邊,一手托著臉頰微笑說。
“是啊,今晚宴席上的食物好好吃呀,要是沒遇到王爺表哥,我們可就吃不到了。”武華開心讚同。
“你就知道吃,娘跟你們說,以後見到殿下和王妃,得用尊稱,得行禮守規矩,別整天表哥表嫂的叫,讓人聽了會覺得你們沒禮貌,不敬王爺王妃。”楊牡丹伸手點了下二女兒,看著女兒們嚴肅叮囑。
“阿娘,王爺王妃就是我們的表哥表嫂呀,為什麽要用尊稱,表哥不是說叫表哥表嫂親近些嗎?”武慧看著母親不解的問。
“傻孩子,殿下那麽說是為了表示親近,我們不能因此就忘了自己的身份,連基本的禮儀都不尊了,長此以往會惹禍的。
總之記住娘親的話,以後在外人麵前一定要用尊稱,跟其他人一樣尊稱殿下和王妃,並行大禮。沒外人時才能以表哥表嫂稱唿,都記住沒?”楊牡丹嚴肅叮囑女兒。
“阿娘放心,我們都記住了。”三姐妹點頭迴應。
“嗯,記住就好,時間不早了,都去洗漱休息吧。”楊牡丹微笑擺手。
“好的,阿娘你也早點休息。”三姐妹起身一禮,轉身走出客廳。
母女四人簡單洗漱後,各自迴房休息。
此時在王府中後側寢殿中,洗漱完相擁躺在大床上的北王夫妻,也正聊著楊氏母女。
“三郎,臣妾發現你對二表妹好像很關注,她有什麽特別之處嗎?”趴在丈夫身側的金德曼好奇的問。
“嗯,她確實很特別,是幾千年難得一出的奇女子。”李恪微笑解釋。
“哦~,沒想到三郎對二表妹的評價如此之高,可是臣妾之前也仔細觀察了,跟她長姐和妹妹比,也就是顯得比較活潑調皮些,沒看出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呀?”金德曼驚訝的迴想了下,實在沒覺得有何特別之處。
“她現在還小,潛藏深處的王者之氣還未完全顯露,所以你們看不出來不奇怪。”李恪說著微笑親了下妻子額頭。
“王者之氣,二表妹身上怎麽會有王者之氣?”金德曼有些驚訝的問。
“很多人有王氣,你身上也有呀,隻是你們的王氣都沒武華濃鬱,她身體裏潛藏的王氣濃度,跟父皇有得一拚。”李恪語出驚人。
“啊,這不可能吧,那豈不是有帝王命,不對,表妹是女子,大唐的女子當不了帝王,難道她將來會成為皇後。”金德曼吃驚的抬頭看著李恪。
“誰說女子當不了帝王,曼兒你之前不就是新羅國王嗎?”李恪說著微笑刮了下王妃俏鼻。
“臣妾之前就是個小國國主,也就在那邊遠蠻夷之地自大稱王,實際權勢還比不上大唐知州。”金德曼嬌笑迴應。
“再小也是王,我們大小王組合天下無敵。”李恪笑著逗趣。
“三郎,你是不是想把二表妹納為妃子呀?”金德曼將下巴墊在李恪胸口看著他問。
李恪笑了笑:“我暫時還沒想好,不急,她現在還小,等過幾年再說。”
“嗯,三郎,要不先把大表妹納為側妃吧,等過幾年另外兩位表妹都大些,也一並納為妃子,有三位表妹一同服侍你,臣妾也能輕鬆些。”金德曼微笑提議。
“不說她們了,讓本王先吃了你這小王再說。”李恪說著翻身將王妃壓在身下。
“呀,大王饒命。”金德曼嬌羞求饒。
“嘿嘿,落在本王手中,你就乖乖認命吧。”李恪說著低頭啃向紅唇。
......
芙蓉帳內春風起,大王小王炸春雷;
地動山搖草木亂,小僧敲魚唱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