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率軍西行收服西域諸國
於都斤山原是突厥人的聖山之一,在陰山北離陰山山脈沒多遠。
東突厥歸降後,薛延陀借機南下,占領突厥北大部分領地,將可汗大營建立在於都斤山附近。
薛延陀是由迴紇,撲固,同羅,拔野古,思結,契必,渾拔悉蜜,葛邏祿等鐵勒九姓部落組成,漢朝時被稱為“丁零”,也被稱為“藍突厥”,與突厥向來不和。
鐵勒九姓部落建立了薛延陀汗國,共推埃斤夷男為可汗。
沿途發現大軍入侵的小部族,在慌亂逃離時各自派出信使,快馬趕往於都斤山可汗大營報信。
很快不斷接到報信的薛延陀可汗夷男,下令大營部眾緊急,同時快速派出幾路令使,召集附近各部族戰士盡快趕來。
隨著可汗令使出發,附近四周的大小部落,紛紛派出戰士趕往汗庭。
薛延陀可汗夷男在短時間內,迅速召集起二十多萬大軍,匆忙率領大軍向南迎上北來的定北軍。
雙方最終在距離於都斤山不到三裏地相遇,同時停下腳步列陣相對。
剛列陣完畢,薛延陀陣營中跑出一騎,快速來到定北軍陣前。
“爾等是何人,為何侵入我薛延陀領地?”來人用突厥語問。
“笑話,此地什麽時候成薛延陀領地了,這裏一直都是突厥汗國的領地,如今突厥已經歸順大唐,這裏也成大唐領土。
我們乃是大唐北王麾下將士,奉北王之令前來接收領土,識相的乖乖下馬臣服大唐,否則人亡族滅就在眼前。”阿史那社爾上前大聲勸告。
“呃~,你們是大唐軍隊,我們可汗早就歸順大唐了呀,大唐天可汗剛冊封我們大汗,為真珠毗伽可汗啊。
天可汗還賜予我們大汗寶刀和鐵鞭,讓我族可汗代為管束草原各部族,並且許諾要將興新公主,許配給我們可汗為可敦,這莫非有什麽誤會?”薛延陀使者愣了下大聲迴應。
“哦~,你們已經歸順大唐了?!既然如此那就讓你們夷男可汗,快過來拜見北王殿下。”阿史那社爾大聲要求。
“這~,尊貴的北王殿下也來了嗎?小人這就迴去稟報可汗,還請殿下稍等。”薛延陀使者掃了眼,發現前方人群中,有一位身穿金黃色蟒袍的年輕王者,趕緊扶胸一拜,調轉馬頭匆匆跑迴本方陣營中。
“大汗,前方是大唐北王率領的軍隊,說是突厥已經歸順大唐,他們要來收迴原突厥的領地。”薛延陀使者快馬穿過軍陣,迴到中軍移動指揮台前,在馬背上扶胸一拜,向站在台上的夷男可汗稟報。
“哦,你沒跟他們說,薛延陀汗國已經歸順大唐,天可汗將草原交給本可汗管轄嗎?”夷男皺眉問。
“大汗,小人說了,可是唐軍將領好像不清楚此事,他讓您親自前往拜見北王殿下。”薛延陀使者趕緊迴複。
“北王,是哪個叫李恪的三皇子嗎?確定是他親自率軍前來。”夷男眯眼問。
“沒錯,小人看見大唐北王了,就在唐軍陣前。”薛延陀使者點頭確認。
“嗯,難道天神知道我的心思,特意送來一位大唐皇子,助本可汗成事?!”夷男摸著胡子眯眼遙望對麵軍陣。
“可汗,您是否要去拜見那位北王殿下。”薛延陀使者笑問。
“你們覺得本可汗應該去拜見嗎?”夷男忽然看了看身邊幾個,其他部族首領問。
“大汗,這位北王殿下應該隻有十三歲吧,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兒,率領區區幾萬人就敢進入漠北草原,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讓這位北王見識一下,我們薛延陀勇士的實力,拿下他應該可以跟天可汗交換不少好東西吧?”有部族首領笑著提議。
“哈哈哈,我讚同拔野古族長的提議,我們有必要讓這位北王殿下知道,漠北不是他想來就來的遊樂場,順便幫天可汗教訓下兒子,免得以後死在外麵。”旁邊一人大笑讚同。
“葛邏祿族長說的對,皇子就該好好待在皇宮中,沒事別到處亂跑,我倒是很想看這位北王殿下跳舞,你們想不想看呀?”
“哈哈哈,當然想,可汗快下令出擊吧,我們趁機打他個措手不及。”
“嗯,好,既然那位北王想讓本可汗去拜見,那我們就去見見吧,傳本汗命令,全軍出擊剿滅入侵的唐軍,活捉北王為我們獻舞。”夷男可汗摸了摸胡須,笑著點頭發出作戰命令。
“可汗有令,全軍出擊剿滅入侵唐軍,活捉大唐北王為可汗獻舞。”
夷男的命令很快傳遍薛延陀軍陣。
“殺~,活捉大唐北王。”隨即薛延陀大軍驅馬快進,呈環抱之勢向定北軍撲過來,意圖明顯想要圍殺唐軍。
“哼~。”天地間忽然響起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哼。
隻見剛才還興奮前衝的薛延陀大軍,頓時人仰馬翻前後衝撞摔倒一地。
薛延陀前鋒部眾摔在草地上,相互踩踏一時死傷慘重。
與此同時馬背上的李恪,閃身出現在薛延陀大軍頭頂,懸空站立在十米空中,身後出現一圈圈不同色彩的耀眼光圈,最外一圈不斷刺啦閃爍著電蛇。
“啊~,這是怎麽迴事?!呃~,天神顯靈了,是天神發怒了,天神恕罪,天神恕罪。”有不少薛延陀部眾仰麵倒在地上,發現站在空中神光閃爍的神聖身影,忍不住顫抖著翻身匍伏在地祈求寬恕。
“哼~,夷男,你是想殺本王嗎?誰給你的膽子敢對本王不敬,敢對大唐不敬,你就是這樣歸順大唐?”李恪的聲音在草原上迴蕩著。
“呃~,您,您就是北王?!怎麽可能?”夷男可汗和身邊幾個,抱耳蹲坐在高台上的部族首領,難以置信的抬頭看著懸立空中,神威赫赫如天神顯世的李恪,心底升起一股寒氣,忍不住渾身哆嗦起來。
“夷男,降或滅?”隨著一聲喝問,一股巨大壓力從天而降,瞬間籠罩在薛延陀二十多萬部眾身上。
於都斤山原是突厥人的聖山之一,在陰山北離陰山山脈沒多遠。
東突厥歸降後,薛延陀借機南下,占領突厥北大部分領地,將可汗大營建立在於都斤山附近。
薛延陀是由迴紇,撲固,同羅,拔野古,思結,契必,渾拔悉蜜,葛邏祿等鐵勒九姓部落組成,漢朝時被稱為“丁零”,也被稱為“藍突厥”,與突厥向來不和。
鐵勒九姓部落建立了薛延陀汗國,共推埃斤夷男為可汗。
沿途發現大軍入侵的小部族,在慌亂逃離時各自派出信使,快馬趕往於都斤山可汗大營報信。
很快不斷接到報信的薛延陀可汗夷男,下令大營部眾緊急,同時快速派出幾路令使,召集附近各部族戰士盡快趕來。
隨著可汗令使出發,附近四周的大小部落,紛紛派出戰士趕往汗庭。
薛延陀可汗夷男在短時間內,迅速召集起二十多萬大軍,匆忙率領大軍向南迎上北來的定北軍。
雙方最終在距離於都斤山不到三裏地相遇,同時停下腳步列陣相對。
剛列陣完畢,薛延陀陣營中跑出一騎,快速來到定北軍陣前。
“爾等是何人,為何侵入我薛延陀領地?”來人用突厥語問。
“笑話,此地什麽時候成薛延陀領地了,這裏一直都是突厥汗國的領地,如今突厥已經歸順大唐,這裏也成大唐領土。
我們乃是大唐北王麾下將士,奉北王之令前來接收領土,識相的乖乖下馬臣服大唐,否則人亡族滅就在眼前。”阿史那社爾上前大聲勸告。
“呃~,你們是大唐軍隊,我們可汗早就歸順大唐了呀,大唐天可汗剛冊封我們大汗,為真珠毗伽可汗啊。
天可汗還賜予我們大汗寶刀和鐵鞭,讓我族可汗代為管束草原各部族,並且許諾要將興新公主,許配給我們可汗為可敦,這莫非有什麽誤會?”薛延陀使者愣了下大聲迴應。
“哦~,你們已經歸順大唐了?!既然如此那就讓你們夷男可汗,快過來拜見北王殿下。”阿史那社爾大聲要求。
“這~,尊貴的北王殿下也來了嗎?小人這就迴去稟報可汗,還請殿下稍等。”薛延陀使者掃了眼,發現前方人群中,有一位身穿金黃色蟒袍的年輕王者,趕緊扶胸一拜,調轉馬頭匆匆跑迴本方陣營中。
“大汗,前方是大唐北王率領的軍隊,說是突厥已經歸順大唐,他們要來收迴原突厥的領地。”薛延陀使者快馬穿過軍陣,迴到中軍移動指揮台前,在馬背上扶胸一拜,向站在台上的夷男可汗稟報。
“哦,你沒跟他們說,薛延陀汗國已經歸順大唐,天可汗將草原交給本可汗管轄嗎?”夷男皺眉問。
“大汗,小人說了,可是唐軍將領好像不清楚此事,他讓您親自前往拜見北王殿下。”薛延陀使者趕緊迴複。
“北王,是哪個叫李恪的三皇子嗎?確定是他親自率軍前來。”夷男眯眼問。
“沒錯,小人看見大唐北王了,就在唐軍陣前。”薛延陀使者點頭確認。
“嗯,難道天神知道我的心思,特意送來一位大唐皇子,助本可汗成事?!”夷男摸著胡子眯眼遙望對麵軍陣。
“可汗,您是否要去拜見那位北王殿下。”薛延陀使者笑問。
“你們覺得本可汗應該去拜見嗎?”夷男忽然看了看身邊幾個,其他部族首領問。
“大汗,這位北王殿下應該隻有十三歲吧,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兒,率領區區幾萬人就敢進入漠北草原,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讓這位北王見識一下,我們薛延陀勇士的實力,拿下他應該可以跟天可汗交換不少好東西吧?”有部族首領笑著提議。
“哈哈哈,我讚同拔野古族長的提議,我們有必要讓這位北王殿下知道,漠北不是他想來就來的遊樂場,順便幫天可汗教訓下兒子,免得以後死在外麵。”旁邊一人大笑讚同。
“葛邏祿族長說的對,皇子就該好好待在皇宮中,沒事別到處亂跑,我倒是很想看這位北王殿下跳舞,你們想不想看呀?”
“哈哈哈,當然想,可汗快下令出擊吧,我們趁機打他個措手不及。”
“嗯,好,既然那位北王想讓本可汗去拜見,那我們就去見見吧,傳本汗命令,全軍出擊剿滅入侵的唐軍,活捉北王為我們獻舞。”夷男可汗摸了摸胡須,笑著點頭發出作戰命令。
“可汗有令,全軍出擊剿滅入侵唐軍,活捉大唐北王為可汗獻舞。”
夷男的命令很快傳遍薛延陀軍陣。
“殺~,活捉大唐北王。”隨即薛延陀大軍驅馬快進,呈環抱之勢向定北軍撲過來,意圖明顯想要圍殺唐軍。
“哼~。”天地間忽然響起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哼。
隻見剛才還興奮前衝的薛延陀大軍,頓時人仰馬翻前後衝撞摔倒一地。
薛延陀前鋒部眾摔在草地上,相互踩踏一時死傷慘重。
與此同時馬背上的李恪,閃身出現在薛延陀大軍頭頂,懸空站立在十米空中,身後出現一圈圈不同色彩的耀眼光圈,最外一圈不斷刺啦閃爍著電蛇。
“啊~,這是怎麽迴事?!呃~,天神顯靈了,是天神發怒了,天神恕罪,天神恕罪。”有不少薛延陀部眾仰麵倒在地上,發現站在空中神光閃爍的神聖身影,忍不住顫抖著翻身匍伏在地祈求寬恕。
“哼~,夷男,你是想殺本王嗎?誰給你的膽子敢對本王不敬,敢對大唐不敬,你就是這樣歸順大唐?”李恪的聲音在草原上迴蕩著。
“呃~,您,您就是北王?!怎麽可能?”夷男可汗和身邊幾個,抱耳蹲坐在高台上的部族首領,難以置信的抬頭看著懸立空中,神威赫赫如天神顯世的李恪,心底升起一股寒氣,忍不住渾身哆嗦起來。
“夷男,降或滅?”隨著一聲喝問,一股巨大壓力從天而降,瞬間籠罩在薛延陀二十多萬部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