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靈魂被囚禁的人生
在眾多小朋友陪伴下,小李恪在不知不覺間,度過三年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六周歲時告別無憂無慮的生活模式,升入小學後小李恪發現,童年的快樂好像正在慢慢離他而去。
從進入小學開始,就跳到了人生競技的道路上。
小朋友之間不再是開心玩耍的夥伴,變成了人生競爭路上的競爭者。
從這一天開始,所有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努力學習考試,不斷淘汰掉其他競爭對手。
最後踩著其他小夥伴的肩膀,勝利登頂這條競技賽道的終點。
隻有能夠走到這條賽道終點的人,才有機會在未來的人生中,踏上一條通往社會頂層的高速路。
才有一絲可能登上人生峰頂,成為“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部分人之一。
隻要踏上這條人生競技大道,不管你自己想不想,行不行。
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會逼著你,催促你不斷前行。
直到你的潛能耗盡,最終到達他們認為的終點。
或者在到達終點前被淘汰出去,又或倒在賽道上為止。
隨著年級提升,童年時的快樂時光一去不迴,各種繁重的學習任務向小李恪壓來。
隱藏在小李恪身體裏,另一個來自遠古的李恪,也很為小李恪捏把汗。
很擔心這個異世同名弟弟,哪天會承受不住壓力倒下。
當然在這過程中,來自大唐的李恪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知識。
也知道了,這裏不是天界,而是大唐王朝滅亡一千多年後的新時代。
明白公元二字不是皇帝的年號,而是這個時代全世界共用的紀年。
知道了大地原來不是平地,而是一顆懸浮在虛空中的巨大球體。
知道地球隻是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之一,在太陽係之外還有數不盡的星係,數不盡的星球。
知道了這世界很大,擁有七塊大陸地,四個廣闊的海洋。
世界不是唐人認知的那點地塊,在大唐故地之外還有很廣大的區域。
各種各樣前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和知識,讓李恪大開眼界,借助小李恪的雙眼和耳朵,欣喜興奮的學習著。
這是一個比大唐,強盛幾百倍的強大國度,擁有讓李恪瞠目結舌的人口數量。
李恪很是震驚,這個強大的國家,竟然有十幾億人口,這要怎麽養活他們?
這麽多人口,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想到自己如果是這個國家的執政者,每天需要提供眾人消耗的食物量,李恪就感到頭皮發麻眼暈心慌。
要知道大唐王朝剛成立時,人口才不過幾百萬。
經過所謂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衍,到李恪被縊殺前,在冊的也就隻有一千多萬人,加上那些被世家大族隱瞞的人口,最多也就兩千多萬。
就這在冊區區一千多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就已經讓大唐王朝上下傷透腦筋。
當時隻要再增加幾百萬人口,老九李治的永徽朝,估計會馬上崩潰。
而這個時代隨便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都超過大唐永徽前的人口總和。
直到大唐最鼎盛的開元時期,在冊人口也才達到五千多萬。
唐朝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城長安,早期也隻有幾十萬人,到開元時期才達到一百多萬。
而在這個時代,一座小縣城的人口,就有幾十萬到百多萬,一線大城市更是多達幾千萬。
將這些數據一對比,就知道這個時代華夏的執政者,有多厲害和不容易。
對比唐人,這個時代的普通人過著,可以說是吃穿不愁的富足生活,相比大唐時期,說這裏是天界一點都不為過。
在了解到這些數據,親身感受這個物資極度豐富的國度,李恪很是佩服這個時代的執政者。
同時這個時代的科技力量,也帶給李恪極大震驚,可以說這個時代能夠有如此驚人成就,科技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並不是空話。
當然這個時代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大人和孩子們,承受著太多壓力,很不容易,也很辛苦。
他們在享受著時代發展的成果,同時也承受著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層層壓力。
大人們不會去關心,孩子們在這種壓力下,逐漸失去的快樂。
隨著年紀增長,小李恪的笑容正在消失,他的親人同樣不會在意他快不快樂。
跟其他父母家人一樣,隻會關注他每次的考試成績,然後催促他繼續努力,爭取下次考得更好。
甚至為了讓他比別的孩子更優秀,給他額外報了很多補習班。
為了增加他將來登頂的機會,還會給他增加各種才藝班。
將小李恪的童年和少年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沒有了一絲玩耍休息的空隙。
李恪知道這也不能全怪父母們,望子成龍不是這個時代才有,古有孟母三遷,今有逼子成龍。
父母們的出發點是對的,隻是在過程中用力過猛了。
所有來自社會的壓力,通過父母們中轉到了孩子們身上。
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人生,不要再經曆自己曾經經曆過的生活。
家長們下意識不去想,孩子們是否能夠承受這種,層層加碼的壓力。
一心隻想現在讓孩子苦苦,將來有了好前途,孩子就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事,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那種抗壓力,持續的逼迫催促,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可憐天下父母心,唯願兒女躍龍庭;
未知弦緊易繃斷,魚鱗未蛻傷難複。
小李恪經過六年小學生涯,考入禹市最好的中學,禹市中學初中部。
三年初中學習,一直名列年段前三,中考更是以673分的成績,順利考進本校高中部。
這一度讓李向陽夫妻很是高興,感覺兒子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
小李恪升入高中後,剛開始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甚至比在初中表現的更好。
家長和老師都相信他,一定能輕鬆考進華國最頂尖的大學。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小李恪之所以會表現的更勝從前,學習更主動積極。
其實是因為情竇初開的他,暗戀上了年輕貌美,還未婚的英語老師。
在眾多小朋友陪伴下,小李恪在不知不覺間,度過三年幼兒園的快樂生活。
六周歲時告別無憂無慮的生活模式,升入小學後小李恪發現,童年的快樂好像正在慢慢離他而去。
從進入小學開始,就跳到了人生競技的道路上。
小朋友之間不再是開心玩耍的夥伴,變成了人生競爭路上的競爭者。
從這一天開始,所有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努力學習考試,不斷淘汰掉其他競爭對手。
最後踩著其他小夥伴的肩膀,勝利登頂這條競技賽道的終點。
隻有能夠走到這條賽道終點的人,才有機會在未來的人生中,踏上一條通往社會頂層的高速路。
才有一絲可能登上人生峰頂,成為“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那部分人之一。
隻要踏上這條人生競技大道,不管你自己想不想,行不行。
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會逼著你,催促你不斷前行。
直到你的潛能耗盡,最終到達他們認為的終點。
或者在到達終點前被淘汰出去,又或倒在賽道上為止。
隨著年級提升,童年時的快樂時光一去不迴,各種繁重的學習任務向小李恪壓來。
隱藏在小李恪身體裏,另一個來自遠古的李恪,也很為小李恪捏把汗。
很擔心這個異世同名弟弟,哪天會承受不住壓力倒下。
當然在這過程中,來自大唐的李恪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知識。
也知道了,這裏不是天界,而是大唐王朝滅亡一千多年後的新時代。
明白公元二字不是皇帝的年號,而是這個時代全世界共用的紀年。
知道了大地原來不是平地,而是一顆懸浮在虛空中的巨大球體。
知道地球隻是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之一,在太陽係之外還有數不盡的星係,數不盡的星球。
知道了這世界很大,擁有七塊大陸地,四個廣闊的海洋。
世界不是唐人認知的那點地塊,在大唐故地之外還有很廣大的區域。
各種各樣前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和知識,讓李恪大開眼界,借助小李恪的雙眼和耳朵,欣喜興奮的學習著。
這是一個比大唐,強盛幾百倍的強大國度,擁有讓李恪瞠目結舌的人口數量。
李恪很是震驚,這個強大的國家,竟然有十幾億人口,這要怎麽養活他們?
這麽多人口,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想到自己如果是這個國家的執政者,每天需要提供眾人消耗的食物量,李恪就感到頭皮發麻眼暈心慌。
要知道大唐王朝剛成立時,人口才不過幾百萬。
經過所謂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衍,到李恪被縊殺前,在冊的也就隻有一千多萬人,加上那些被世家大族隱瞞的人口,最多也就兩千多萬。
就這在冊區區一千多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就已經讓大唐王朝上下傷透腦筋。
當時隻要再增加幾百萬人口,老九李治的永徽朝,估計會馬上崩潰。
而這個時代隨便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都超過大唐永徽前的人口總和。
直到大唐最鼎盛的開元時期,在冊人口也才達到五千多萬。
唐朝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城長安,早期也隻有幾十萬人,到開元時期才達到一百多萬。
而在這個時代,一座小縣城的人口,就有幾十萬到百多萬,一線大城市更是多達幾千萬。
將這些數據一對比,就知道這個時代華夏的執政者,有多厲害和不容易。
對比唐人,這個時代的普通人過著,可以說是吃穿不愁的富足生活,相比大唐時期,說這裏是天界一點都不為過。
在了解到這些數據,親身感受這個物資極度豐富的國度,李恪很是佩服這個時代的執政者。
同時這個時代的科技力量,也帶給李恪極大震驚,可以說這個時代能夠有如此驚人成就,科技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並不是空話。
當然這個時代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大人和孩子們,承受著太多壓力,很不容易,也很辛苦。
他們在享受著時代發展的成果,同時也承受著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層層壓力。
大人們不會去關心,孩子們在這種壓力下,逐漸失去的快樂。
隨著年紀增長,小李恪的笑容正在消失,他的親人同樣不會在意他快不快樂。
跟其他父母家人一樣,隻會關注他每次的考試成績,然後催促他繼續努力,爭取下次考得更好。
甚至為了讓他比別的孩子更優秀,給他額外報了很多補習班。
為了增加他將來登頂的機會,還會給他增加各種才藝班。
將小李恪的童年和少年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沒有了一絲玩耍休息的空隙。
李恪知道這也不能全怪父母們,望子成龍不是這個時代才有,古有孟母三遷,今有逼子成龍。
父母們的出發點是對的,隻是在過程中用力過猛了。
所有來自社會的壓力,通過父母們中轉到了孩子們身上。
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人生,不要再經曆自己曾經經曆過的生活。
家長們下意識不去想,孩子們是否能夠承受這種,層層加碼的壓力。
一心隻想現在讓孩子苦苦,將來有了好前途,孩子就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事,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那種抗壓力,持續的逼迫催促,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可憐天下父母心,唯願兒女躍龍庭;
未知弦緊易繃斷,魚鱗未蛻傷難複。
小李恪經過六年小學生涯,考入禹市最好的中學,禹市中學初中部。
三年初中學習,一直名列年段前三,中考更是以673分的成績,順利考進本校高中部。
這一度讓李向陽夫妻很是高興,感覺兒子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
小李恪升入高中後,剛開始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甚至比在初中表現的更好。
家長和老師都相信他,一定能輕鬆考進華國最頂尖的大學。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小李恪之所以會表現的更勝從前,學習更主動積極。
其實是因為情竇初開的他,暗戀上了年輕貌美,還未婚的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