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那個小國的國王對佛陀主宰敬畏如神,很快便成為其信徒,帶領整個國家歸入西方教門下。經過漫長的歲月,周圍一些國家的統治者也相繼加入,成為西方教的一部分。那一區域,不再有獨立的國家,全境歸屬西方教統轄。
約兩千年前,蒼茫界的上神和天仙被召集至遙遠的戰場,佛陀主宰也不例外。自那時起,莽荒界未曾再見能穿越虛空的高級修行者。
佛陀主宰離去後,西方教中流傳起一種說法,信徒越多,便能聚集更多眾生之力。這股力量能助信仰者突破更高的境界。因此,西方教為了收集眾生之力,開始毫無顧忌地向外擴張。
起初,西域各國並未太過重視西方教。然而,它們在不經意間已被西方教的力量侵蝕得千瘡百孔。直到西方教的教宗一聲令下,整個西域淪為西方教的領土,西域各國無力抵抗。
這一變故震動了與西域相鄰的東古域各國。所幸東古域各國還未被西方教深入滲透,我們十五國結成西方聯盟,共同抵抗西方教。接下來的一千餘年,西方教日益強盛,而我們的西方聯盟步步退讓,從十五國縮減至如今的十國……”
聽著尼祿·龍圖述說這段莽荒界的往事,各國領主無不感歎不已。
倪龍宇續道:“遠西聖域如今的掌舵者乃‘無雙古佛’,麾下集結四十七位古佛尊者,麾下之眾多達六千。
而我西境聯盟的合道至尊不過三十二人,麾下修士尚不足四千。
論純粹戰力,西盟難擋西方教鋒芒。
若非顧忌東古疆域內爾等國度與隱世宗門,西方教早已對西盟發起猛烈攻勢。
此番獲知東古腹地竟潛伏西方教分支——彌勒教,西盟領袖驍國之主林隱特命吾協助爾等共抗彌勒教,決不能讓其於東古腹地生根發芽,否則蒼莽界將麵臨滅頂之災。”
易廣山沉聲:“靠山王言之有理,西方教之滲透實則駭人。
頃刻間,莽國七州化為烏有,吾未及反應。
幸彌勒教行軍詭異停止,否則莽國恐失更多領土。
料想汗國、魏國、蠻國亦遭受侵蝕,若不聯合,必將分崩離析。”
奇利接道:“彌勒之城之威脅,眾皆了然。
關鍵在於,吾等應如何應對?如何遏止其蔓延?
不知靠山王有何良策?”
眾再視靠山王。
倪龍宇道:“聞夏君於國內明令彌勒教為邪途,全麵鎮壓教徒傳道,捕獲即處決。
此舉甚佳,超乎西盟手段。
諸國宜效法夏國,清剿境內彌勒教勢力……”
夏仲南聽罷,急切打斷:“靠山王,此處匯聚一十二國之君,加汝共十三合道至尊,何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蕩平彌勒教,豈非一勞永逸?”
靠山王倪龍宇虎軀一震,或因夏仲南貿然發言,或由其言論震驚,顯然受驚不小。
半晌,倪龍宇道:“夏君,爾建議並非不佳,然吾等與西方教明爭暗鬥多載,從未如此大規模衝突,僅限還虛修士與尊者之爭。
直接派遣合道至尊,這……這……”
語塞之際,不知何辭。
夏仲南追問:“西盟與西方教從未交鋒於合道至尊層級?”
倪龍宇答:“明麵上,確無先例。”
夏仲南曰:“明麵上無先例?即暗中已發生?”
倪龍宇言:“暗地裏,我方合道至尊獨行時偶有失蹤,未知是否遭西方教毒手……”
然而缺少確證,為了防止大道主宰與古佛之間的殊死搏鬥,我們未曾深究此事。”
夏仲南說道:“那麽,你們是否曾集結幾位大道主宰來截擊過古佛呢?”
倪龍宇迴答:“這倒不曾發生過。”
夏仲南歎氣:“西方聖教原本微不足道,卻步步壯大,先是並吞了西方之地,如今其力量已超越你們西方聯盟,且正向東方古境步步進逼。
你們所謂的抵抗,難道僅僅局限於捕捉一些西方聖教的嘍囉嗎?
如此下去,你們西方聯盟終有一日會被西方聖教徹底吞噬。”
倪龍宇無言以對,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迴應。
公羊創一拍大腿:“正是,我同意夏皇的說法,西方聯盟早該在雙方實力差距尚可一戰之際,果斷出擊,與西方聖教決戰到底。
如果早日破釜沉舟,也許現在的情況就不會如此被動了。”
倪龍宇瞥了公羊創一眼,似是在責備他的多言。
公羊創卻未停口:“山王大人可能不知,我早已詳盡調查過西方聖教,上次他們派遣到彌勒城支援的援軍包括四位古佛和一百六十位聖者。
我正是因為察覺到大批聖者潛入東方古境腹地,才追蹤至此,了解了這裏的狀況。
之前彌勒教襲擊莽國,他們的真正目標其實是夏皇您。
他們料定莽國受襲後必會求助於夏皇,而夏、莽兩國的邊境,正是他們的伏擊之處。
隻因夏皇那時恰巧在外,才使彌勒教的計劃落空。
既然他們敢於策劃對付夏皇,佢皇、夜闌皇、師陀皇等人,我想十之八九已經落入了西方聖教的陷阱……”
公羊創越說越激昂,揭示出西方聯盟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倪龍宇的臉色愈發陰沉。
夏仲南道:“既然爭鬥在所難免,唯有生死相搏,顧慮重重怎能不敗?
現在請各位表明立場,是否願意聯手徹底鏟除彌勒教?”
眾人麵麵相覷,竟無人肯開口。
片刻後,公羊創說:“我支持夏皇!”
不過他僅是虛無期修真者,若夏仲南也算,那麽願意主動進攻彌勒城的虛無期修真者便隻有兩位了。
夏仲南看向易廣山,問:“莽皇,難道你還不願主動對彌勒教發起進攻嗎?”
在各國之中,莽國遭受的損失最大,故夏仲南先要求他表明態度。
易廣山有些不敢直視夏仲南的目光,環顧他人後弱弱地說:“如果大家都同意主動攻打彌勒城,我必定跟隨。”
長久的平安生活讓他失去了與人決死的勇氣。
夏仲南看著他搖頭不已,轉而看向封、吉、壁三國的皇者。
三國的皇者都迴避了夏仲南的眼神,似乎也不打算與彌勒城展開生死之戰……
約兩千年前,蒼茫界的上神和天仙被召集至遙遠的戰場,佛陀主宰也不例外。自那時起,莽荒界未曾再見能穿越虛空的高級修行者。
佛陀主宰離去後,西方教中流傳起一種說法,信徒越多,便能聚集更多眾生之力。這股力量能助信仰者突破更高的境界。因此,西方教為了收集眾生之力,開始毫無顧忌地向外擴張。
起初,西域各國並未太過重視西方教。然而,它們在不經意間已被西方教的力量侵蝕得千瘡百孔。直到西方教的教宗一聲令下,整個西域淪為西方教的領土,西域各國無力抵抗。
這一變故震動了與西域相鄰的東古域各國。所幸東古域各國還未被西方教深入滲透,我們十五國結成西方聯盟,共同抵抗西方教。接下來的一千餘年,西方教日益強盛,而我們的西方聯盟步步退讓,從十五國縮減至如今的十國……”
聽著尼祿·龍圖述說這段莽荒界的往事,各國領主無不感歎不已。
倪龍宇續道:“遠西聖域如今的掌舵者乃‘無雙古佛’,麾下集結四十七位古佛尊者,麾下之眾多達六千。
而我西境聯盟的合道至尊不過三十二人,麾下修士尚不足四千。
論純粹戰力,西盟難擋西方教鋒芒。
若非顧忌東古疆域內爾等國度與隱世宗門,西方教早已對西盟發起猛烈攻勢。
此番獲知東古腹地竟潛伏西方教分支——彌勒教,西盟領袖驍國之主林隱特命吾協助爾等共抗彌勒教,決不能讓其於東古腹地生根發芽,否則蒼莽界將麵臨滅頂之災。”
易廣山沉聲:“靠山王言之有理,西方教之滲透實則駭人。
頃刻間,莽國七州化為烏有,吾未及反應。
幸彌勒教行軍詭異停止,否則莽國恐失更多領土。
料想汗國、魏國、蠻國亦遭受侵蝕,若不聯合,必將分崩離析。”
奇利接道:“彌勒之城之威脅,眾皆了然。
關鍵在於,吾等應如何應對?如何遏止其蔓延?
不知靠山王有何良策?”
眾再視靠山王。
倪龍宇道:“聞夏君於國內明令彌勒教為邪途,全麵鎮壓教徒傳道,捕獲即處決。
此舉甚佳,超乎西盟手段。
諸國宜效法夏國,清剿境內彌勒教勢力……”
夏仲南聽罷,急切打斷:“靠山王,此處匯聚一十二國之君,加汝共十三合道至尊,何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蕩平彌勒教,豈非一勞永逸?”
靠山王倪龍宇虎軀一震,或因夏仲南貿然發言,或由其言論震驚,顯然受驚不小。
半晌,倪龍宇道:“夏君,爾建議並非不佳,然吾等與西方教明爭暗鬥多載,從未如此大規模衝突,僅限還虛修士與尊者之爭。
直接派遣合道至尊,這……這……”
語塞之際,不知何辭。
夏仲南追問:“西盟與西方教從未交鋒於合道至尊層級?”
倪龍宇答:“明麵上,確無先例。”
夏仲南曰:“明麵上無先例?即暗中已發生?”
倪龍宇言:“暗地裏,我方合道至尊獨行時偶有失蹤,未知是否遭西方教毒手……”
然而缺少確證,為了防止大道主宰與古佛之間的殊死搏鬥,我們未曾深究此事。”
夏仲南說道:“那麽,你們是否曾集結幾位大道主宰來截擊過古佛呢?”
倪龍宇迴答:“這倒不曾發生過。”
夏仲南歎氣:“西方聖教原本微不足道,卻步步壯大,先是並吞了西方之地,如今其力量已超越你們西方聯盟,且正向東方古境步步進逼。
你們所謂的抵抗,難道僅僅局限於捕捉一些西方聖教的嘍囉嗎?
如此下去,你們西方聯盟終有一日會被西方聖教徹底吞噬。”
倪龍宇無言以對,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迴應。
公羊創一拍大腿:“正是,我同意夏皇的說法,西方聯盟早該在雙方實力差距尚可一戰之際,果斷出擊,與西方聖教決戰到底。
如果早日破釜沉舟,也許現在的情況就不會如此被動了。”
倪龍宇瞥了公羊創一眼,似是在責備他的多言。
公羊創卻未停口:“山王大人可能不知,我早已詳盡調查過西方聖教,上次他們派遣到彌勒城支援的援軍包括四位古佛和一百六十位聖者。
我正是因為察覺到大批聖者潛入東方古境腹地,才追蹤至此,了解了這裏的狀況。
之前彌勒教襲擊莽國,他們的真正目標其實是夏皇您。
他們料定莽國受襲後必會求助於夏皇,而夏、莽兩國的邊境,正是他們的伏擊之處。
隻因夏皇那時恰巧在外,才使彌勒教的計劃落空。
既然他們敢於策劃對付夏皇,佢皇、夜闌皇、師陀皇等人,我想十之八九已經落入了西方聖教的陷阱……”
公羊創越說越激昂,揭示出西方聯盟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倪龍宇的臉色愈發陰沉。
夏仲南道:“既然爭鬥在所難免,唯有生死相搏,顧慮重重怎能不敗?
現在請各位表明立場,是否願意聯手徹底鏟除彌勒教?”
眾人麵麵相覷,竟無人肯開口。
片刻後,公羊創說:“我支持夏皇!”
不過他僅是虛無期修真者,若夏仲南也算,那麽願意主動進攻彌勒城的虛無期修真者便隻有兩位了。
夏仲南看向易廣山,問:“莽皇,難道你還不願主動對彌勒教發起進攻嗎?”
在各國之中,莽國遭受的損失最大,故夏仲南先要求他表明態度。
易廣山有些不敢直視夏仲南的目光,環顧他人後弱弱地說:“如果大家都同意主動攻打彌勒城,我必定跟隨。”
長久的平安生活讓他失去了與人決死的勇氣。
夏仲南看著他搖頭不已,轉而看向封、吉、壁三國的皇者。
三國的皇者都迴避了夏仲南的眼神,似乎也不打算與彌勒城展開生死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