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咱們去裏麵談
和離迴村掙大錢,全村都暴富了 作者:女喬夫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你表現,如果你不好好幹活,不光管吃飯。還管吃鞭子!”
說罷,板著臉喊衙役先把他關大牢裏去了。
趙清風給縣尉豎了個大拇指:“大人英明。”
“趙師爺客氣了,本官也是愛民如子,秉公執法。”
縣尉大人嘿嘿笑,感覺他這次可給縣令大人長臉了。
陳定水跟尤氏從縣衙出來,忍不住感歎:“先前聽人說,‘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今日咱們進來一迴。
哎呀那縣官大人是個大好人呐!待人溫文有禮。
咱們這當老百姓的,心裏真熨帖。”
尤氏也點頭。
以前遠遠看著官老爺前唿後擁,她一直覺得架子大的很,肯定是用鼻孔看人的。
今日親身體驗一迴,才知道謠言多離譜。
心情愉悅的去了雜貨鋪。
尤氏不著急出手手裏的東西。
而是在櫃台前看來看去。
她問掌櫃的:“針多少錢一根?”
掌櫃一聽要買針,忙熱切的搬出一個盒子。
打開,指著裏麵各式各樣的針介紹到:“納鞋底的粗針150文。
縫衣服的針200文。
這繡花針麽!可就金貴了,要三百文一根呐!”
“這麽貴,能不能便宜點?”
“這可不是便宜的物件呐!
夫人,你知道製作一根針多麻煩嘛!
得把鐵塊燒紅,捶打成鐵絲,還得拉成鐵線。
一寸寸剪斷,並銼尖一端,錘扁另一端。
還要鑽出針孔。
還得放到鐵鍋裏,加入土末、鬆木灰和豆豉一同翻炒。
越細的針,鑽孔越難,一旦開孔沒開好,整根針都廢了。
所以賣的也越貴。
可真真是便宜不了。
這樣吧夫人,如果你誠心要。我就薄利多銷,不掙錢給你一件,頂多給你便宜十文。”
“不能再便宜了?”
“不能了。我們可不能幹折本的買賣啊!這麽大的店等著我養活呢,我們也是有難處的。”
掌櫃說著,把盒子關上,要把針收走。
尤氏攔住他。
“掌櫃的等等。”
掌櫃的見尤氏攔人了,心裏一喜。
而還沒喜完。就見尤氏從懷裏掏出個布袋。
又從布袋裏掏出一塊疊的方方正正的布。
把布打開之後,將一摞針擺在針盒子旁邊,跟掌櫃的說。
“你看我們這些針怎麽樣?便宜些給你,你收不收?
我們這些針,又長又光滑又鋒利,尤其是針鼻,掌櫃的你是懂行的人,你看這針鼻和針一樣粗,比你的針精美多了。
尤其是你說的最細的繡花針。
我們的繡花針最細的比頭發絲粗不了多少,針鼻仍舊圓潤。
而且孔比較大,穿線方便,怎麽樣?”
尤氏這針明亮無劃痕,閃著銀子般耀眼的光澤,往旁邊一放,顯得盒子裏的針灰撲撲的,不幹淨還很粗糙。
哪個針好,其實不用尤氏多說,也高下立現了。
那就是美玉與鵝卵石的差別。
掌櫃咽了咽口水,剛要說話,看著又有客人進來了,把尤氏布包裏的針蓋起來,說:“咱們去裏麵談。”
尤氏知道掌櫃這是要收,便和陳定水跟著進去了。
再出來時,臉上的笑意遮掩也遮掩不住。
平常的針,100文一根,他們賣了三十根,得了三兩銀子。
那些細的快拿不起來的繡花針,210文一根,賣了40 根。
一共得了十一兩四錢銀子。
這可比尤氏預計的多多了。
尤其,她談判的時候,用的還是剛才掌櫃的用過的說辭。
說細小的繡花針不好做,一不小心廢了,就前功盡棄了。
生生把掌櫃提出的一百二十文一根,談成了二百一十文。
或許找專業談判的商家,能把價格提的更好。
不過尤氏不貪心,她能掙這些就已經滿足了。
剛要出門,想到陳瀟的新房子快竣工了,還沒有鎖,又迴頭買了兩把鎖,一把要二兩銀子。
掌櫃的每把最多隻給便宜十個銅板兒。
她一下子又還迴去將近四兩。
他們二人坐著李大牛牛車來的,牛車和李大牛一起留在縣衙裏了。
他們嫌走迴去耽誤時間,也大方一迴,在城門口花十文包了輛牛車,坐牛車迴家了。
迴去正好趕上午飯,吃了飯之後,婦人們幫忙洗鍋刷碗,漢子們繼續幹活。
尤氏迴屋翻來覆去的數今日掙得的七兩多銀子。
以前陳定水掙過兩次三十兩,她不是不激動。
可親自掙了才知道那種得勝歸來愉悅的感覺,沒經曆過的人根本不會懂。
漢子們繼續在工地幹活。
兩天就把屋頂瓦片扣完了。
他們忙完了屋頂去壘圍牆和地麵。
先前買的磚頭不夠,又買了一批,連地麵都鋪了之後,還剩一千塊多塊磚頭。
陳大穀問陳定水退不退。
陳定水說不退了,以後陳兮蓋房子還得用。
陳二福這邊的把內外牆抹好了,也幫著蓋圍牆。
陳瀟想起她在客棧二樓泡澡的時候,沈穎說爬就爬上去了,強烈要求圍牆蓋三米高。
越高了其實越不好蓋,不過蓋的越高就越費功夫,漢子們就可以多得一天工錢,萬萬沒有拒絕的道理。
反正土坯有的是。
轉眼間到了五月十五,他們村交稅收的日子。
不過這次收稅和往年不一樣。
不用漢子們推著自家的車子,推一個多時辰的路程去衙門送。
而是在村口按村長手裏的繳稅名單順序排好隊就成。
這樣繳稅,其實不用漢子們,村裏的婦人也能推著車子交上。
不過陳定水還是給幹活的工人停工兩天。
因為明天蘇早大婚,少不了很多漢子要去幫忙,喝喜酒,他自己也去。
怕喝了酒幹活不安全,索性就停工。
村裏今年交不起稅的,已經提前被帶走以工抵稅了。
剩下的都是拿得起稅收的人家,包括章大娘一家。
她們沒有推車就在他們家門口等著。
她家是在馬二丫的娘家和馬大強家中間。
等馬蒙和錢氏推著小推車走到他家屋頭上了,她和兒媳婦連忙背著小麥跟上。後麵的馬大強和金氏給他們讓出來一個空。
章家婆媳兩人身體弱,一次隻能搬五六十斤。
需要來迴搬很多趟才能把繳稅的三百四十斤小麥搬過來。
還要時不時往前挪動,好跟上隊伍。
她們又要看顧孩子,又要不住的挪動,顯得很吃力。
說罷,板著臉喊衙役先把他關大牢裏去了。
趙清風給縣尉豎了個大拇指:“大人英明。”
“趙師爺客氣了,本官也是愛民如子,秉公執法。”
縣尉大人嘿嘿笑,感覺他這次可給縣令大人長臉了。
陳定水跟尤氏從縣衙出來,忍不住感歎:“先前聽人說,‘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今日咱們進來一迴。
哎呀那縣官大人是個大好人呐!待人溫文有禮。
咱們這當老百姓的,心裏真熨帖。”
尤氏也點頭。
以前遠遠看著官老爺前唿後擁,她一直覺得架子大的很,肯定是用鼻孔看人的。
今日親身體驗一迴,才知道謠言多離譜。
心情愉悅的去了雜貨鋪。
尤氏不著急出手手裏的東西。
而是在櫃台前看來看去。
她問掌櫃的:“針多少錢一根?”
掌櫃一聽要買針,忙熱切的搬出一個盒子。
打開,指著裏麵各式各樣的針介紹到:“納鞋底的粗針150文。
縫衣服的針200文。
這繡花針麽!可就金貴了,要三百文一根呐!”
“這麽貴,能不能便宜點?”
“這可不是便宜的物件呐!
夫人,你知道製作一根針多麻煩嘛!
得把鐵塊燒紅,捶打成鐵絲,還得拉成鐵線。
一寸寸剪斷,並銼尖一端,錘扁另一端。
還要鑽出針孔。
還得放到鐵鍋裏,加入土末、鬆木灰和豆豉一同翻炒。
越細的針,鑽孔越難,一旦開孔沒開好,整根針都廢了。
所以賣的也越貴。
可真真是便宜不了。
這樣吧夫人,如果你誠心要。我就薄利多銷,不掙錢給你一件,頂多給你便宜十文。”
“不能再便宜了?”
“不能了。我們可不能幹折本的買賣啊!這麽大的店等著我養活呢,我們也是有難處的。”
掌櫃說著,把盒子關上,要把針收走。
尤氏攔住他。
“掌櫃的等等。”
掌櫃的見尤氏攔人了,心裏一喜。
而還沒喜完。就見尤氏從懷裏掏出個布袋。
又從布袋裏掏出一塊疊的方方正正的布。
把布打開之後,將一摞針擺在針盒子旁邊,跟掌櫃的說。
“你看我們這些針怎麽樣?便宜些給你,你收不收?
我們這些針,又長又光滑又鋒利,尤其是針鼻,掌櫃的你是懂行的人,你看這針鼻和針一樣粗,比你的針精美多了。
尤其是你說的最細的繡花針。
我們的繡花針最細的比頭發絲粗不了多少,針鼻仍舊圓潤。
而且孔比較大,穿線方便,怎麽樣?”
尤氏這針明亮無劃痕,閃著銀子般耀眼的光澤,往旁邊一放,顯得盒子裏的針灰撲撲的,不幹淨還很粗糙。
哪個針好,其實不用尤氏多說,也高下立現了。
那就是美玉與鵝卵石的差別。
掌櫃咽了咽口水,剛要說話,看著又有客人進來了,把尤氏布包裏的針蓋起來,說:“咱們去裏麵談。”
尤氏知道掌櫃這是要收,便和陳定水跟著進去了。
再出來時,臉上的笑意遮掩也遮掩不住。
平常的針,100文一根,他們賣了三十根,得了三兩銀子。
那些細的快拿不起來的繡花針,210文一根,賣了40 根。
一共得了十一兩四錢銀子。
這可比尤氏預計的多多了。
尤其,她談判的時候,用的還是剛才掌櫃的用過的說辭。
說細小的繡花針不好做,一不小心廢了,就前功盡棄了。
生生把掌櫃提出的一百二十文一根,談成了二百一十文。
或許找專業談判的商家,能把價格提的更好。
不過尤氏不貪心,她能掙這些就已經滿足了。
剛要出門,想到陳瀟的新房子快竣工了,還沒有鎖,又迴頭買了兩把鎖,一把要二兩銀子。
掌櫃的每把最多隻給便宜十個銅板兒。
她一下子又還迴去將近四兩。
他們二人坐著李大牛牛車來的,牛車和李大牛一起留在縣衙裏了。
他們嫌走迴去耽誤時間,也大方一迴,在城門口花十文包了輛牛車,坐牛車迴家了。
迴去正好趕上午飯,吃了飯之後,婦人們幫忙洗鍋刷碗,漢子們繼續幹活。
尤氏迴屋翻來覆去的數今日掙得的七兩多銀子。
以前陳定水掙過兩次三十兩,她不是不激動。
可親自掙了才知道那種得勝歸來愉悅的感覺,沒經曆過的人根本不會懂。
漢子們繼續在工地幹活。
兩天就把屋頂瓦片扣完了。
他們忙完了屋頂去壘圍牆和地麵。
先前買的磚頭不夠,又買了一批,連地麵都鋪了之後,還剩一千塊多塊磚頭。
陳大穀問陳定水退不退。
陳定水說不退了,以後陳兮蓋房子還得用。
陳二福這邊的把內外牆抹好了,也幫著蓋圍牆。
陳瀟想起她在客棧二樓泡澡的時候,沈穎說爬就爬上去了,強烈要求圍牆蓋三米高。
越高了其實越不好蓋,不過蓋的越高就越費功夫,漢子們就可以多得一天工錢,萬萬沒有拒絕的道理。
反正土坯有的是。
轉眼間到了五月十五,他們村交稅收的日子。
不過這次收稅和往年不一樣。
不用漢子們推著自家的車子,推一個多時辰的路程去衙門送。
而是在村口按村長手裏的繳稅名單順序排好隊就成。
這樣繳稅,其實不用漢子們,村裏的婦人也能推著車子交上。
不過陳定水還是給幹活的工人停工兩天。
因為明天蘇早大婚,少不了很多漢子要去幫忙,喝喜酒,他自己也去。
怕喝了酒幹活不安全,索性就停工。
村裏今年交不起稅的,已經提前被帶走以工抵稅了。
剩下的都是拿得起稅收的人家,包括章大娘一家。
她們沒有推車就在他們家門口等著。
她家是在馬二丫的娘家和馬大強家中間。
等馬蒙和錢氏推著小推車走到他家屋頭上了,她和兒媳婦連忙背著小麥跟上。後麵的馬大強和金氏給他們讓出來一個空。
章家婆媳兩人身體弱,一次隻能搬五六十斤。
需要來迴搬很多趟才能把繳稅的三百四十斤小麥搬過來。
還要時不時往前挪動,好跟上隊伍。
她們又要看顧孩子,又要不住的挪動,顯得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