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一陣嘈雜的聲音吵醒了童鈺。
推窗望出去,門外來了一群住店的,有男有女,有中原裝束的,也有外國裝束的。
童鈺心想:這小地方,怕是要熱鬧起來了。
陽光從落日寺背後升起來,那景象令童鈺都看呆了。
一幅天然的無需構圖無需刪減的畫作展現在眼前。
他迫不及待敲開了塔莎的門,把她從床上拖起來:“快看,快看!太妙了!”
塔莎來到窗前,童鈺指給她看:“是不是很絕妙?”
“有什麽好看的,不就是太陽出來了嗎?”她伸了個懶腰,又撲到了床上。
梅嬉麵對這樣的落日寺竟無動於衷,讓童鈺很是不解。
童鈺的心海被日出翻起洶湧波濤,迴到房間,找來紙筆,撐開畫架,望著落日寺,在畫紙上刷刷揮筆。
待畫畢,童鈺爬上落日寺,才發現,這落日寺處處都體現著美學與藝術。
房屋的座落和朝向與山河都形成唿應,建築的高矮也和山的高矮形成參差,田地的大小,道路的曲折,道路兩邊的草木,都似精心設計過,這簡直就是畫在大地上的名畫和傑作。
劉鳳岡們起床看了童鈺留在房間的畫,也連聲稱讚。
這時,鎮長來邀請童鈺一行參加鎮裏的學堂和醫館。
到了學堂門口,劉鳳岡看著頭上的匾額說:“這哪裏是個彈丸之地的學堂,看這氣度,比咱們那地兒也不差呀!”匾額的顏色也很特別,用的是青綠兩色,“天一”兩個字依然是瘦金體。學堂裏有孩子們的習字,也是清一色瘦金體。
穿過池塘,亭台橋榭,二十幾個孩子正在上課,有男有女,個個眉清目秀,自有神韻。
“這地方果然好風水,瞧這些孩子,個個都長得跟人精似的。”沈又希在童鈺耳邊說。
鎮長介紹說,這裏的孩子隻要到了學齡,就會被送到學堂來讀書,一直讀到十四歲。學堂是集資辦的,不收費,所以,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可以上學,鎮上沒有一個白丁。
鎮長帶大家到後堂,有孩子在畫畫。牆上密密貼著孩子們的習作。
童鈺在一幅《驚蟄》的作品前停了下來。這創作手法、氣韻、情感,似曾相識。卻沒有落款。
“這是哪位先生畫的?”童鈺問。
值日老師走過來看了看說:“這不是我們的學堂的學生畫的。是一位居士的女兒畫的。”
“多大的女兒?”
“十來歲的樣子。”
童鈺心內更是疑惑,十來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畫感,實在是天才。
“了不起!真了不起!”劉鳳岡在旁邊連聲讚歎,“要是能見一見這位天才就好了。我們可以幫著把她的畫推向京城。”
“這家人行蹤不定。我們也隻是知道,他們在這深山裏住,偶爾來鎮上閑逛。”
“這家人姓什麽?”
“姓梅?還是姓林?沒大記住。”
鎮長帶著大家又去參觀了醫館。
醫館裏沒有坐堂大夫。三幾個人揀藥,包藥,出門。
“咱們這兒沒有大夫。人人都通曉醫理,自己身上有毛病了,來這裏揀些藥材迴家熬煮。碰上藥不能除的疑難雜症,會找上幾個年長的族人會診,一起給個方子。”
正看說,匆匆來了一人,在鎮長耳邊說了幾句話,鎮長的臉色瞬間冷凝下來。
“有人欲擅闖落日寺,我得去看看。抱歉!”鎮長抱了一下拳,風一樣走了。
這落日寺平日裏是不開放的,隻在初一和十五開放給鎮民,讓他們來上香磕頭。
闖寺的人,正是清早童鈺瞧見的那夥人。其中有個俄國人,長得五大三粗,卻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這落日寺不對外開放,是祖訓。各位既是來上香,為何要打傷守寺的僧人呢?”鎮長問。
“天下寺廟是一家,我們就想進去燒幾株香。”
這時,老槐樹下的那口大鍾忽然響了起來。
不一會兒,鎮上的人就聚到了寺門口。
那群人一看被包圍了,立即軟了下來,散去了。
童鈺們跟著鎮長迴到學堂。
“聞掌櫃傳言給我,各位來本鎮,就是想看一眼《千裏江山圖》。請隨我來吧。”
入了後堂,王掌櫃將貼滿學生習作的那麵牆打開,一道門出現在眼前。
穿過去,是一個地下室。
沒想到裏麵的空間這麽寬敞。頂上有幾方大大的亮瓦透進光來。
一個神龕出現在眼前,上麵寫著先祖王希孟。
“王希孟?你的先祖?《千裏江山圖》的作者?”
“正是。”
“不是說他十八歲就去世了嗎?哪來的後人?”
鎮長搖了搖頭,帶大家去了旁邊的屋子,裏麵堆滿了字畫,打開來看,居然都有“王希孟”落款,畫作多是山水,筆法細膩,氣勢恢宏,風格倒是與《千裏江山圖》一脈相承。
“先祖在宮庭深受陛下愛佑,陛下怎麽可能因為一幅《千裏餓殍圖》而將他斬殺。實在是他身負重任,不得不隱世。”鎮長說。
難怪這裏用的都是瘦金體。那是徽宗自創的字體,這王希孟以此向恩師致敬啊!
原來,當年政局動蕩,列強掠奪,宋徽宗早有預感,命人將寶藏收集起來藏於秘密地點,為了便於尋找,命王希孟做一幅藏寶圖,於是就有了《千裏江山圖》。千裏江山圖並非孤本,王希孟耗時三年,一共畫了十二幅,其中的十一幅藏於天下的十一個地方。
“落日寺正好就有一幅。”鎮長靜靜地說。
幾個人聽了這句話,心跳都快要停掉了。
“奉先祖之命,我們王家世代在此守護此畫,曆幾代人,夙夜難寐,一刻不曾離開過。聽聞當今聖上在尋找此畫,覺得是時候了。”王鎮長在畫堆裏拿出一幅卷軸,交給童鈺。
打開一看,卻是一幅花鳥圖。眾人不解地看著鎮長。
鎮長將其中一個圓軸撬開,拿出一塊絹布,抖開來,正是千裏江山圖。
“今日此畫交給朝庭,我肩上的擔子也算是卸下來了。”鎮長語氣忽然變得輕鬆了。
幾個少年沒想到,此時此刻,要尋找的畫就在眼前。
“請鎮長放心,我們一定將此畫完好無損送到聖上手中。”
“今天鎮上來了很多人,估計都是為此畫而來。你們一定要萬分小心才是。”鎮長提醒。
“鎮長可知其他畫的下落?或者線索?”
“不知。當年十一幅畫不可能都讓先祖一個人拿著。”
也是,這樣才是最保險的。
童鈺收好畫。一行人迴客棧。
落日鎮倒是不虛此行。
幾個人計劃明天一早就出鎮往武當山方向去。
是夜,童鈺做夢,一個小女孩子來到他床邊叫“童鈺”,聲音特別耳熟。童鈺心想,誰家小孩子,沒禮貌,不是應該叫“哥哥”嗎?
半夜,忽然鍾聲響起,嘈雜聲從遠處傳來:“失火啦!救火啊,救火啊!”
果然不太平!
失火的地方是學堂。童鈺他們趕到的時候,火差不多撲滅了。
鎮長望著被燒的一片廢墟,搖頭歎氣。
童鈺忽然想起房中的畫,急忙折返。還好,塔莎守在房裏,那幅畫還在。
沈又希說:“鈺兒,看這架勢,此番恐怕不太平。咱們得想好對策。”
“來的這些人,是被我們吸引過來的。這場大火足以說明他們的目的。”海青說。
“不如咱趁著天黑,偷偷地溜吧!”劉鳳岡說。
“有女眷在,不妥。以前我們的任務就是吸引眼球,現在有了這幅畫,我們身上責任重大,一定要事先想一個對策,絕不能讓這幅畫落入他人手中,尤其是外國人。”海青說。
四人在房裏商量了一番,預測了很多突發情況,圍繞這幅畫製定了很多預案。
四個女子則在房外,談天說笑,看著房間外麵上下左右的動靜。
翌日用過早飯,四男四女別過鎮長,慢條斯理上路。
到了溶洞出口,發現大量的紅蜘蛛沿著溶洞往裏爬。
“天哪,哪裏來這麽多紅蜘蛛?”
“這麽些蜘蛛,若是進了這盆地,莊稼絕收,樹林遭秧,恐怕會給這裏的人帶來災難。”
“蜘蛛怕火!”
幾個人在兩邊的洞口架上幹柴,拿著火把引燃幹柴,不消半刻,燒死的,熏死的,燙死的,地上密密布滿了蟲屍。所剩無幾,也隻好奪路而逃了。
出了溶洞,他們坐下來研究路線。
在皇上派人來接應前,他們要確保此畫安全,走官道最安全。
剛上官道,就被一群蒙麵騎馬人給團團圍住了。
打頭的又高又壯,這身形,童鈺一打眼,就知道是那會說漢語的俄國人。
看打扮,這應該是兩撥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暫時結合在一起了。
“留下身上值錢的,放你們活路。”
八個人解下身上的荷包。
“那畫,也留下。”一個蒙麵人指著沈又希背上的卷軸叫道。
海青忽然打馬衝進了對方的馬群,大喊:“你快走!”
沈又希愣了一下,策馬便跑。
其他人奮力攔住追上去的人,為沈又希爭取時間。
“追那個背畫的人!”這群人無心戀戰,丟下他們朝沈又希追去。
童鈺們立即轉入了小路。
“咱們不管沈又希了?”塔莎問。
“放心吧,他武藝高強,追風馬也跑得快,這幫人追不上他。”童鈺安慰塔莎。
塔莎默默點了點頭。
推窗望出去,門外來了一群住店的,有男有女,有中原裝束的,也有外國裝束的。
童鈺心想:這小地方,怕是要熱鬧起來了。
陽光從落日寺背後升起來,那景象令童鈺都看呆了。
一幅天然的無需構圖無需刪減的畫作展現在眼前。
他迫不及待敲開了塔莎的門,把她從床上拖起來:“快看,快看!太妙了!”
塔莎來到窗前,童鈺指給她看:“是不是很絕妙?”
“有什麽好看的,不就是太陽出來了嗎?”她伸了個懶腰,又撲到了床上。
梅嬉麵對這樣的落日寺竟無動於衷,讓童鈺很是不解。
童鈺的心海被日出翻起洶湧波濤,迴到房間,找來紙筆,撐開畫架,望著落日寺,在畫紙上刷刷揮筆。
待畫畢,童鈺爬上落日寺,才發現,這落日寺處處都體現著美學與藝術。
房屋的座落和朝向與山河都形成唿應,建築的高矮也和山的高矮形成參差,田地的大小,道路的曲折,道路兩邊的草木,都似精心設計過,這簡直就是畫在大地上的名畫和傑作。
劉鳳岡們起床看了童鈺留在房間的畫,也連聲稱讚。
這時,鎮長來邀請童鈺一行參加鎮裏的學堂和醫館。
到了學堂門口,劉鳳岡看著頭上的匾額說:“這哪裏是個彈丸之地的學堂,看這氣度,比咱們那地兒也不差呀!”匾額的顏色也很特別,用的是青綠兩色,“天一”兩個字依然是瘦金體。學堂裏有孩子們的習字,也是清一色瘦金體。
穿過池塘,亭台橋榭,二十幾個孩子正在上課,有男有女,個個眉清目秀,自有神韻。
“這地方果然好風水,瞧這些孩子,個個都長得跟人精似的。”沈又希在童鈺耳邊說。
鎮長介紹說,這裏的孩子隻要到了學齡,就會被送到學堂來讀書,一直讀到十四歲。學堂是集資辦的,不收費,所以,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可以上學,鎮上沒有一個白丁。
鎮長帶大家到後堂,有孩子在畫畫。牆上密密貼著孩子們的習作。
童鈺在一幅《驚蟄》的作品前停了下來。這創作手法、氣韻、情感,似曾相識。卻沒有落款。
“這是哪位先生畫的?”童鈺問。
值日老師走過來看了看說:“這不是我們的學堂的學生畫的。是一位居士的女兒畫的。”
“多大的女兒?”
“十來歲的樣子。”
童鈺心內更是疑惑,十來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畫感,實在是天才。
“了不起!真了不起!”劉鳳岡在旁邊連聲讚歎,“要是能見一見這位天才就好了。我們可以幫著把她的畫推向京城。”
“這家人行蹤不定。我們也隻是知道,他們在這深山裏住,偶爾來鎮上閑逛。”
“這家人姓什麽?”
“姓梅?還是姓林?沒大記住。”
鎮長帶著大家又去參觀了醫館。
醫館裏沒有坐堂大夫。三幾個人揀藥,包藥,出門。
“咱們這兒沒有大夫。人人都通曉醫理,自己身上有毛病了,來這裏揀些藥材迴家熬煮。碰上藥不能除的疑難雜症,會找上幾個年長的族人會診,一起給個方子。”
正看說,匆匆來了一人,在鎮長耳邊說了幾句話,鎮長的臉色瞬間冷凝下來。
“有人欲擅闖落日寺,我得去看看。抱歉!”鎮長抱了一下拳,風一樣走了。
這落日寺平日裏是不開放的,隻在初一和十五開放給鎮民,讓他們來上香磕頭。
闖寺的人,正是清早童鈺瞧見的那夥人。其中有個俄國人,長得五大三粗,卻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這落日寺不對外開放,是祖訓。各位既是來上香,為何要打傷守寺的僧人呢?”鎮長問。
“天下寺廟是一家,我們就想進去燒幾株香。”
這時,老槐樹下的那口大鍾忽然響了起來。
不一會兒,鎮上的人就聚到了寺門口。
那群人一看被包圍了,立即軟了下來,散去了。
童鈺們跟著鎮長迴到學堂。
“聞掌櫃傳言給我,各位來本鎮,就是想看一眼《千裏江山圖》。請隨我來吧。”
入了後堂,王掌櫃將貼滿學生習作的那麵牆打開,一道門出現在眼前。
穿過去,是一個地下室。
沒想到裏麵的空間這麽寬敞。頂上有幾方大大的亮瓦透進光來。
一個神龕出現在眼前,上麵寫著先祖王希孟。
“王希孟?你的先祖?《千裏江山圖》的作者?”
“正是。”
“不是說他十八歲就去世了嗎?哪來的後人?”
鎮長搖了搖頭,帶大家去了旁邊的屋子,裏麵堆滿了字畫,打開來看,居然都有“王希孟”落款,畫作多是山水,筆法細膩,氣勢恢宏,風格倒是與《千裏江山圖》一脈相承。
“先祖在宮庭深受陛下愛佑,陛下怎麽可能因為一幅《千裏餓殍圖》而將他斬殺。實在是他身負重任,不得不隱世。”鎮長說。
難怪這裏用的都是瘦金體。那是徽宗自創的字體,這王希孟以此向恩師致敬啊!
原來,當年政局動蕩,列強掠奪,宋徽宗早有預感,命人將寶藏收集起來藏於秘密地點,為了便於尋找,命王希孟做一幅藏寶圖,於是就有了《千裏江山圖》。千裏江山圖並非孤本,王希孟耗時三年,一共畫了十二幅,其中的十一幅藏於天下的十一個地方。
“落日寺正好就有一幅。”鎮長靜靜地說。
幾個人聽了這句話,心跳都快要停掉了。
“奉先祖之命,我們王家世代在此守護此畫,曆幾代人,夙夜難寐,一刻不曾離開過。聽聞當今聖上在尋找此畫,覺得是時候了。”王鎮長在畫堆裏拿出一幅卷軸,交給童鈺。
打開一看,卻是一幅花鳥圖。眾人不解地看著鎮長。
鎮長將其中一個圓軸撬開,拿出一塊絹布,抖開來,正是千裏江山圖。
“今日此畫交給朝庭,我肩上的擔子也算是卸下來了。”鎮長語氣忽然變得輕鬆了。
幾個少年沒想到,此時此刻,要尋找的畫就在眼前。
“請鎮長放心,我們一定將此畫完好無損送到聖上手中。”
“今天鎮上來了很多人,估計都是為此畫而來。你們一定要萬分小心才是。”鎮長提醒。
“鎮長可知其他畫的下落?或者線索?”
“不知。當年十一幅畫不可能都讓先祖一個人拿著。”
也是,這樣才是最保險的。
童鈺收好畫。一行人迴客棧。
落日鎮倒是不虛此行。
幾個人計劃明天一早就出鎮往武當山方向去。
是夜,童鈺做夢,一個小女孩子來到他床邊叫“童鈺”,聲音特別耳熟。童鈺心想,誰家小孩子,沒禮貌,不是應該叫“哥哥”嗎?
半夜,忽然鍾聲響起,嘈雜聲從遠處傳來:“失火啦!救火啊,救火啊!”
果然不太平!
失火的地方是學堂。童鈺他們趕到的時候,火差不多撲滅了。
鎮長望著被燒的一片廢墟,搖頭歎氣。
童鈺忽然想起房中的畫,急忙折返。還好,塔莎守在房裏,那幅畫還在。
沈又希說:“鈺兒,看這架勢,此番恐怕不太平。咱們得想好對策。”
“來的這些人,是被我們吸引過來的。這場大火足以說明他們的目的。”海青說。
“不如咱趁著天黑,偷偷地溜吧!”劉鳳岡說。
“有女眷在,不妥。以前我們的任務就是吸引眼球,現在有了這幅畫,我們身上責任重大,一定要事先想一個對策,絕不能讓這幅畫落入他人手中,尤其是外國人。”海青說。
四人在房裏商量了一番,預測了很多突發情況,圍繞這幅畫製定了很多預案。
四個女子則在房外,談天說笑,看著房間外麵上下左右的動靜。
翌日用過早飯,四男四女別過鎮長,慢條斯理上路。
到了溶洞出口,發現大量的紅蜘蛛沿著溶洞往裏爬。
“天哪,哪裏來這麽多紅蜘蛛?”
“這麽些蜘蛛,若是進了這盆地,莊稼絕收,樹林遭秧,恐怕會給這裏的人帶來災難。”
“蜘蛛怕火!”
幾個人在兩邊的洞口架上幹柴,拿著火把引燃幹柴,不消半刻,燒死的,熏死的,燙死的,地上密密布滿了蟲屍。所剩無幾,也隻好奪路而逃了。
出了溶洞,他們坐下來研究路線。
在皇上派人來接應前,他們要確保此畫安全,走官道最安全。
剛上官道,就被一群蒙麵騎馬人給團團圍住了。
打頭的又高又壯,這身形,童鈺一打眼,就知道是那會說漢語的俄國人。
看打扮,這應該是兩撥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暫時結合在一起了。
“留下身上值錢的,放你們活路。”
八個人解下身上的荷包。
“那畫,也留下。”一個蒙麵人指著沈又希背上的卷軸叫道。
海青忽然打馬衝進了對方的馬群,大喊:“你快走!”
沈又希愣了一下,策馬便跑。
其他人奮力攔住追上去的人,為沈又希爭取時間。
“追那個背畫的人!”這群人無心戀戰,丟下他們朝沈又希追去。
童鈺們立即轉入了小路。
“咱們不管沈又希了?”塔莎問。
“放心吧,他武藝高強,追風馬也跑得快,這幫人追不上他。”童鈺安慰塔莎。
塔莎默默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