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童鈺正在書房裏發呆,劉鳳岡、沈又希來了。
劉鳳岡這家夥,去了一趟蔥嶺,原來一張肥白的臉,有了線條感,顯得有男人味了。
“這一趟,你們都幹啥去了?怎麽看著像野人啊?”他盯著兩人前後左右瞧。
“能幹啥?天天好吃好喝好玩的,比在京城舒服多了。就是太陽毒得狠!”沈又希說。
“你幹啥呢?學堂也不上?”劉風岡問。
“聽說今天暢音閣有新戲,咱們看戲去。”劉鳳岡不由分說,拉著童鈺往外走。
童鈺實在拗不過這兩個家夥,隻好跟著去了暢音閣。三個人躲在最後麵,戲沒聽完,海青就找了過來。
“就知道你們在這兒。”海青口氣裏有些焦急,“跟我走,有重要的事情跟你們說。”
三個人跟著海青出了暢音閣。
“出事兒了。”海青看著三個人一臉懵懂地看著自己,也就不繞彎子了。
“今天皇上接到好幾個折子,告狀的。說是童大人和劉大人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數額巨大,說的有鼻子有眼睛的。知道誰寫的奏折嗎?托賴!皇上迫於壓力,已著人查去了。”
“身正不怕影子歪。子虛烏有的事,讓他們查好了。”劉鳳岡一臉的不屑。
童鈺未吱聲,他隱隱感覺到,是他們在平涼查案得罪了某個大人物了。他替父親擔心,也為自己的莽撞深深地後悔。
他讓海青關注事態的發展,及時告訴他。
迴到家,他立馬開始給父親寫信,告知京城裏的動向,信裏也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多加小心。
寫完信,他想找火漆封口。拉開父親的抽屜翻,在最底層,看到一個方形盒子,盒子很漂亮,雕花漆金邊,裏麵放著一方木硯台,拿在手上還挺有分量。童鈺左看右看,沒什麽特別的,隨手放在了書案上。
待封好信口,交給九牛,囑他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去。
返身迴屋,想把硯台放迴去,想一想自己的那個石硯,還是小時候練字用的,如今畫畫需要一個更大一些的,就把硯台拿到了自己的書房。
這些天,童鈺除了看書習字畫畫,就在父親的書房呆著,對著那滿屋子書架琢磨來琢磨去。
這日,正在臨貼,無意間掃了一眼剛啟用的新硯台,墨汁要幹了,他拿過墨條,正要磨,發現硯台底居然有一個“梅”字,隨著墨跡正漸漸消失。他看著正在消失的字跡,心跳了兩下。立馬倒了少許水,字跡又出現了,還有一個“童”字。這是一個名字還是兩個姓呢?這會不會就是傳說裏的那個硯台?
父親的書房裏一定藏著更大的秘密。
死活找不到家譜。挨著一格一格的書架找。底層的書架找完了,又往高層的架子上去找。不用什麽梯子,一抬手,書就到手裏來了,九牛看得呆了。
“少爺,您這是......?”他有些恐懼地看著童鈺,“魔術嗎?”。
童鈺點點頭。
“這個魔術用起來挺方便的。能教教我嗎,少爺?”
“行!你先把三字經背會了再說。”
九牛一聽背書,就蔫了。
他按照童鈺的吩咐,將梯子搬開,靠到另一個架子上,被靠的格子忽然彈了出來,出現了一個暗格。原來機關在這裏!
童鈺興奮地拿出裏麵的布包,方方正正裹著一本書,果然是家譜。看來童家人丁不太興旺啊,這上下幾百年,隻有一本家譜。
“這件事情,你要保密,誰也不能告訴。”童鈺叮囑九牛。
準確的說,這不是一本家譜,裏麵記載的隻是童家的一些重要人物和發生的一些大事,更像是家史。他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倒是如祖母所說,書裏記載了一個叫童梓的,生於明代,五歲能識字背書。書裏沒寫他生平事跡,官到何級。後麵空著一頁紙,像是故意空出來沒寫的。童鈺左看右看,失望地將書放迴原處。
真正的家譜在哪裏呢?他把書架敲了個遍,再無別的機關可尋。
很久沒見梅嬉了,童鈺非常想念她。
那臥佛寺的兩朵梅花,也讓童鈺始終難忘。
有一晚他竟然做夢,夢到了兩樹梅花,開得極熱烈的樣子。樹下,梅嬉黃衣飄飄,似仙子。
他提筆想畫夢中的梅花。卻覺得太宏大,難以下手,隻好截取一枝,突顯兩朵梅花,不料枝幹上墨汁深重,老氣沉沉,顯得頭輕腳重。
再畫一張,還是不太滿意。
畫著畫著,整個人反而更加心浮氣躁起來,畫紙堆了一地。
劉鳳岡進來一看,“你這是要跟畫紙過不去了嗎?”
童鈺隻顧畫畫,半晌才說,“近日,夢到兩樹梅花,想畫下來,不知何故,卻總也畫不成。”
“怪了!我前幾天也做了一個夢,夢見你變成了二樹梅花。”劉鳳岡說。
童鈺望著他,笑了,“這可真是心有靈犀啊!”
“算了。別畫了,有重要事情跟你講。”劉鳳岡奪下他的畫笑,一臉嚴肅地說。
劉鳳風帶來了海青的消息。
海青打聽到,有人上奏折,說童一山收受賄賂,收了一張北宋宮庭名畫,價值連城,藏在海寧的老宅裏,言之鑿鑿。
雍正平生最恨貪腐之官,立即派人往海寧一搜,居然搜到一幅《千裏江山圖》。
甚至有人彈劾童一山十五年前在山東辦理私鹽案中徇私枉法,故意放跑了罪犯。
童鈺驚呆了。
他知道,父親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家裏若有這麽名貴的畫,斷不會藏在海寧。
老宅子平常隻有一個人看門,放在那裏不安全。況且不久前他們還為這幅畫跑到大理,怎麽這畫忽然出現在了海寧?
他覺得,弄清畫的真假和來源,是當務之急。
可這畫,他們是看不到的。隻好去找四阿哥。一打聽,四阿哥還未迴來。
這可怎麽辦?
劉鳳岡說,“我猜這畫,肯定還在皇上手上。咱們偷出來看看。”
童鈺搖了搖頭,之前在平涼的衝動,已經給父親帶來了禍事,不能再任性了。還是等四阿哥迴來再說。
四阿哥在從大理迴來的路上。
等了延光師傅多日,仍無消息,四阿哥不能為了一幅畫耽擱太久,就留了一封信給延光,先迴京。
這邊,皇上已經急召童一山和劉庭玉迴京,禁足家中,協助都察院查清真相。
童鈺無計可施,家中靜等父親和四阿哥迴來。
他第一次體會到時間的漫長和難熬。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讀書和畫畫。
還是畫梅花。
這一天,他在自家園子裏轉悠,園子有些蕭索,讓他平添一種愁緒。
窗下就是一株梅樹。他站在梅樹前,前後左右、遠遠近近地看了很久,迴去就拿起了畫筆,下筆流暢到自己也不能置信。
枝幹寫意,用墨淺,花朵寫實,用墨深。整幅畫隻有黑白兩色,惜筆如金,留白多,顯得空靈、淡然而悠遠。
第一次這麽酣暢迅捷地完成了一幅畫,童鈺扔了畫筆,想叫劉鳳岡來看看。
剛到門口,就瞧見他來了。
“是不是說曹操,曹操到?”劉鳳岡笑著說。
“是!說曹操,張飛到。”童鈺挑著眉毛說。
劉鳳岡摟著童鈺的肩,“我嫂嫂讓我打個前站,她隨後就來。”
他口中說的“嫂嫂”,就是童鈺的姐姐,童佳人。
童鈺不語,帶著他進了書房。
劉鳳岡說:“這幾日看你拿畫紙出氣,我讓他們給你備了一大捆,夠你糟蹋一陣子的。”
走近畫板,他眼睛直了。
“什麽時候畫的?簡直,簡直,妙極了!”
劉鳳岡一邊搓手,一邊欣賞,一邊打著歪主意。
“我收了啊!這一幅擱到德芳齋,他們還不搶得打破腦袋啊?”他邊說,一邊準備取下畫。
“趕緊,趕緊,落個款,印我幫你蓋。”劉鳳岡見沒有落款,對他說。
他提起筆,想了想,寫下“十丈威炎十丈塵,豪端猶見雪精神”,落款為“二梅”,是以紀念他和劉鳳岡心有靈犀。
因為父親出事了,童佳人迴娘家看看家裏人。
姐弟見了麵,也沒多說什麽,先去看望老祖母。
跟祖母說了會兒話,兩人來到父親的書房。
“鈺兒,你也別犯愁。這事兒啊,總會查個水落石出的。我已經傳話給依人,讓她在宮裏多多留意此事。”童佳人說。
童依人12歲入宮,在太皇太後身邊侍候,倒也能知道不少消息。
童鈺點了點頭。
他心裏很沉,因為他,害得父親禍事沾身,兩個姐姐跟著揪心。
他決心迴一趟海寧,找出畫的來源。
第二天他隻說跟劉鳳岡出門散心,不日就迴,就一個人往海寧去了。
他迴到海寧,從管家那兒得知,畫是他們離開海寧後有人送來的。
送畫的人說,這畫是少爺讓送迴家的。管家想都沒想,就收下了。
“送畫人可留下地址?”童鈺問
“沒有。”管家已經年邁。
“長什麽樣兒?可還記得?”
“那送畫人,是個女的,裝扮入時,麵相不俗,看不出年紀。不像普通人家出來的。”
“可有什麽特征?”
“沒細看。我們下人,不敢盯著人家臉看。”管家如實相告,“想起來了。她轉過身,我發現,她走路有點跛。”
“大約有多大年紀?”
“總得有30多歲吧?”
童鈺想這麽大的海寧,要找一個跛子,怕是不太容易。
這天正在街上走,一群乞丐圍過來。
他靈機一動,掏出荷包說:“我有事請各位相幫。我想在海寧找個人。這是定金,找到人還會另外酬謝。”他給每人發了五個銅板,然後把要找的人的特征告訴他們。
這些人一哄而去,童鈺迴家靜等。
三天後,一個老乞丐帶來了消息。
在老乞丐帶領下,他和管家,一路往城西,在一偏僻的小巷子,乞丐指了指一戶人家。
童鈺敲門,出來開門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問找誰。
童鈺說,“找你母親。”男孩子看了一眼童鈺,“娘,娘,有人找你。”返身往屋裏跑去。
童鈺跟了進去。
出來一個相貌姣好的婦人,看了看童鈺,正要開口問,忽然看到身後的管家,她的臉色忽然變得異常冷漠,“這裏沒有你們要找的人,出去吧!”
管家說:“我們就是來找你的。”
婦人說:“我不認識你們。”
“你那日送畫去我家,是我收的。怎麽能說不認識了?”
婦人轉身,“呯”一聲關上門。留下他們在院子裏。
童鈺注意到,她的走姿的確與眾不同。
童鈺對著裏麵說,“我們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想問一下,那畫,是誰讓你送的。”
裏麵無人應答。管家上前敲門,半晌,不應。老乞丐欲上前撞門,被童鈺攔下了。
“先打聽一下,這家人的來曆。”他跟管家說。
於是幾個人分頭打聽情況。
打聽的結果是,這一家就隻有女主人和一個孩子。
剛搬來的時候,這女的剛懷孕,揣著一個大肚子,她的那位先生不怎麽見到,聽說在宮裏當差。
她這腿是生下孩子後,被人打斷的。
有人說,她是從青樓裏逃出來,青樓派人來打折了她的腿。有人說,是被大老婆派人打殘的。她姓何,叫美蘭。
童鈺想起梅嬉說過的絹畫的故事。
這畫多多少少跟袁江有關聯吧!
他決定去找這個何美蘭證實自己的猜想。
不料,何美蘭帶著孩子逃了,人去屋空。
他找到當初自己在海寧買到的絹畫,決定迴京去找袁江。
劉鳳岡這家夥,去了一趟蔥嶺,原來一張肥白的臉,有了線條感,顯得有男人味了。
“這一趟,你們都幹啥去了?怎麽看著像野人啊?”他盯著兩人前後左右瞧。
“能幹啥?天天好吃好喝好玩的,比在京城舒服多了。就是太陽毒得狠!”沈又希說。
“你幹啥呢?學堂也不上?”劉風岡問。
“聽說今天暢音閣有新戲,咱們看戲去。”劉鳳岡不由分說,拉著童鈺往外走。
童鈺實在拗不過這兩個家夥,隻好跟著去了暢音閣。三個人躲在最後麵,戲沒聽完,海青就找了過來。
“就知道你們在這兒。”海青口氣裏有些焦急,“跟我走,有重要的事情跟你們說。”
三個人跟著海青出了暢音閣。
“出事兒了。”海青看著三個人一臉懵懂地看著自己,也就不繞彎子了。
“今天皇上接到好幾個折子,告狀的。說是童大人和劉大人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數額巨大,說的有鼻子有眼睛的。知道誰寫的奏折嗎?托賴!皇上迫於壓力,已著人查去了。”
“身正不怕影子歪。子虛烏有的事,讓他們查好了。”劉鳳岡一臉的不屑。
童鈺未吱聲,他隱隱感覺到,是他們在平涼查案得罪了某個大人物了。他替父親擔心,也為自己的莽撞深深地後悔。
他讓海青關注事態的發展,及時告訴他。
迴到家,他立馬開始給父親寫信,告知京城裏的動向,信裏也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多加小心。
寫完信,他想找火漆封口。拉開父親的抽屜翻,在最底層,看到一個方形盒子,盒子很漂亮,雕花漆金邊,裏麵放著一方木硯台,拿在手上還挺有分量。童鈺左看右看,沒什麽特別的,隨手放在了書案上。
待封好信口,交給九牛,囑他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去。
返身迴屋,想把硯台放迴去,想一想自己的那個石硯,還是小時候練字用的,如今畫畫需要一個更大一些的,就把硯台拿到了自己的書房。
這些天,童鈺除了看書習字畫畫,就在父親的書房呆著,對著那滿屋子書架琢磨來琢磨去。
這日,正在臨貼,無意間掃了一眼剛啟用的新硯台,墨汁要幹了,他拿過墨條,正要磨,發現硯台底居然有一個“梅”字,隨著墨跡正漸漸消失。他看著正在消失的字跡,心跳了兩下。立馬倒了少許水,字跡又出現了,還有一個“童”字。這是一個名字還是兩個姓呢?這會不會就是傳說裏的那個硯台?
父親的書房裏一定藏著更大的秘密。
死活找不到家譜。挨著一格一格的書架找。底層的書架找完了,又往高層的架子上去找。不用什麽梯子,一抬手,書就到手裏來了,九牛看得呆了。
“少爺,您這是......?”他有些恐懼地看著童鈺,“魔術嗎?”。
童鈺點點頭。
“這個魔術用起來挺方便的。能教教我嗎,少爺?”
“行!你先把三字經背會了再說。”
九牛一聽背書,就蔫了。
他按照童鈺的吩咐,將梯子搬開,靠到另一個架子上,被靠的格子忽然彈了出來,出現了一個暗格。原來機關在這裏!
童鈺興奮地拿出裏麵的布包,方方正正裹著一本書,果然是家譜。看來童家人丁不太興旺啊,這上下幾百年,隻有一本家譜。
“這件事情,你要保密,誰也不能告訴。”童鈺叮囑九牛。
準確的說,這不是一本家譜,裏麵記載的隻是童家的一些重要人物和發生的一些大事,更像是家史。他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倒是如祖母所說,書裏記載了一個叫童梓的,生於明代,五歲能識字背書。書裏沒寫他生平事跡,官到何級。後麵空著一頁紙,像是故意空出來沒寫的。童鈺左看右看,失望地將書放迴原處。
真正的家譜在哪裏呢?他把書架敲了個遍,再無別的機關可尋。
很久沒見梅嬉了,童鈺非常想念她。
那臥佛寺的兩朵梅花,也讓童鈺始終難忘。
有一晚他竟然做夢,夢到了兩樹梅花,開得極熱烈的樣子。樹下,梅嬉黃衣飄飄,似仙子。
他提筆想畫夢中的梅花。卻覺得太宏大,難以下手,隻好截取一枝,突顯兩朵梅花,不料枝幹上墨汁深重,老氣沉沉,顯得頭輕腳重。
再畫一張,還是不太滿意。
畫著畫著,整個人反而更加心浮氣躁起來,畫紙堆了一地。
劉鳳岡進來一看,“你這是要跟畫紙過不去了嗎?”
童鈺隻顧畫畫,半晌才說,“近日,夢到兩樹梅花,想畫下來,不知何故,卻總也畫不成。”
“怪了!我前幾天也做了一個夢,夢見你變成了二樹梅花。”劉鳳岡說。
童鈺望著他,笑了,“這可真是心有靈犀啊!”
“算了。別畫了,有重要事情跟你講。”劉鳳岡奪下他的畫笑,一臉嚴肅地說。
劉鳳風帶來了海青的消息。
海青打聽到,有人上奏折,說童一山收受賄賂,收了一張北宋宮庭名畫,價值連城,藏在海寧的老宅裏,言之鑿鑿。
雍正平生最恨貪腐之官,立即派人往海寧一搜,居然搜到一幅《千裏江山圖》。
甚至有人彈劾童一山十五年前在山東辦理私鹽案中徇私枉法,故意放跑了罪犯。
童鈺驚呆了。
他知道,父親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家裏若有這麽名貴的畫,斷不會藏在海寧。
老宅子平常隻有一個人看門,放在那裏不安全。況且不久前他們還為這幅畫跑到大理,怎麽這畫忽然出現在了海寧?
他覺得,弄清畫的真假和來源,是當務之急。
可這畫,他們是看不到的。隻好去找四阿哥。一打聽,四阿哥還未迴來。
這可怎麽辦?
劉鳳岡說,“我猜這畫,肯定還在皇上手上。咱們偷出來看看。”
童鈺搖了搖頭,之前在平涼的衝動,已經給父親帶來了禍事,不能再任性了。還是等四阿哥迴來再說。
四阿哥在從大理迴來的路上。
等了延光師傅多日,仍無消息,四阿哥不能為了一幅畫耽擱太久,就留了一封信給延光,先迴京。
這邊,皇上已經急召童一山和劉庭玉迴京,禁足家中,協助都察院查清真相。
童鈺無計可施,家中靜等父親和四阿哥迴來。
他第一次體會到時間的漫長和難熬。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讀書和畫畫。
還是畫梅花。
這一天,他在自家園子裏轉悠,園子有些蕭索,讓他平添一種愁緒。
窗下就是一株梅樹。他站在梅樹前,前後左右、遠遠近近地看了很久,迴去就拿起了畫筆,下筆流暢到自己也不能置信。
枝幹寫意,用墨淺,花朵寫實,用墨深。整幅畫隻有黑白兩色,惜筆如金,留白多,顯得空靈、淡然而悠遠。
第一次這麽酣暢迅捷地完成了一幅畫,童鈺扔了畫筆,想叫劉鳳岡來看看。
剛到門口,就瞧見他來了。
“是不是說曹操,曹操到?”劉鳳岡笑著說。
“是!說曹操,張飛到。”童鈺挑著眉毛說。
劉鳳岡摟著童鈺的肩,“我嫂嫂讓我打個前站,她隨後就來。”
他口中說的“嫂嫂”,就是童鈺的姐姐,童佳人。
童鈺不語,帶著他進了書房。
劉鳳岡說:“這幾日看你拿畫紙出氣,我讓他們給你備了一大捆,夠你糟蹋一陣子的。”
走近畫板,他眼睛直了。
“什麽時候畫的?簡直,簡直,妙極了!”
劉鳳岡一邊搓手,一邊欣賞,一邊打著歪主意。
“我收了啊!這一幅擱到德芳齋,他們還不搶得打破腦袋啊?”他邊說,一邊準備取下畫。
“趕緊,趕緊,落個款,印我幫你蓋。”劉鳳岡見沒有落款,對他說。
他提起筆,想了想,寫下“十丈威炎十丈塵,豪端猶見雪精神”,落款為“二梅”,是以紀念他和劉鳳岡心有靈犀。
因為父親出事了,童佳人迴娘家看看家裏人。
姐弟見了麵,也沒多說什麽,先去看望老祖母。
跟祖母說了會兒話,兩人來到父親的書房。
“鈺兒,你也別犯愁。這事兒啊,總會查個水落石出的。我已經傳話給依人,讓她在宮裏多多留意此事。”童佳人說。
童依人12歲入宮,在太皇太後身邊侍候,倒也能知道不少消息。
童鈺點了點頭。
他心裏很沉,因為他,害得父親禍事沾身,兩個姐姐跟著揪心。
他決心迴一趟海寧,找出畫的來源。
第二天他隻說跟劉鳳岡出門散心,不日就迴,就一個人往海寧去了。
他迴到海寧,從管家那兒得知,畫是他們離開海寧後有人送來的。
送畫的人說,這畫是少爺讓送迴家的。管家想都沒想,就收下了。
“送畫人可留下地址?”童鈺問
“沒有。”管家已經年邁。
“長什麽樣兒?可還記得?”
“那送畫人,是個女的,裝扮入時,麵相不俗,看不出年紀。不像普通人家出來的。”
“可有什麽特征?”
“沒細看。我們下人,不敢盯著人家臉看。”管家如實相告,“想起來了。她轉過身,我發現,她走路有點跛。”
“大約有多大年紀?”
“總得有30多歲吧?”
童鈺想這麽大的海寧,要找一個跛子,怕是不太容易。
這天正在街上走,一群乞丐圍過來。
他靈機一動,掏出荷包說:“我有事請各位相幫。我想在海寧找個人。這是定金,找到人還會另外酬謝。”他給每人發了五個銅板,然後把要找的人的特征告訴他們。
這些人一哄而去,童鈺迴家靜等。
三天後,一個老乞丐帶來了消息。
在老乞丐帶領下,他和管家,一路往城西,在一偏僻的小巷子,乞丐指了指一戶人家。
童鈺敲門,出來開門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問找誰。
童鈺說,“找你母親。”男孩子看了一眼童鈺,“娘,娘,有人找你。”返身往屋裏跑去。
童鈺跟了進去。
出來一個相貌姣好的婦人,看了看童鈺,正要開口問,忽然看到身後的管家,她的臉色忽然變得異常冷漠,“這裏沒有你們要找的人,出去吧!”
管家說:“我們就是來找你的。”
婦人說:“我不認識你們。”
“你那日送畫去我家,是我收的。怎麽能說不認識了?”
婦人轉身,“呯”一聲關上門。留下他們在院子裏。
童鈺注意到,她的走姿的確與眾不同。
童鈺對著裏麵說,“我們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想問一下,那畫,是誰讓你送的。”
裏麵無人應答。管家上前敲門,半晌,不應。老乞丐欲上前撞門,被童鈺攔下了。
“先打聽一下,這家人的來曆。”他跟管家說。
於是幾個人分頭打聽情況。
打聽的結果是,這一家就隻有女主人和一個孩子。
剛搬來的時候,這女的剛懷孕,揣著一個大肚子,她的那位先生不怎麽見到,聽說在宮裏當差。
她這腿是生下孩子後,被人打斷的。
有人說,她是從青樓裏逃出來,青樓派人來打折了她的腿。有人說,是被大老婆派人打殘的。她姓何,叫美蘭。
童鈺想起梅嬉說過的絹畫的故事。
這畫多多少少跟袁江有關聯吧!
他決定去找這個何美蘭證實自己的猜想。
不料,何美蘭帶著孩子逃了,人去屋空。
他找到當初自己在海寧買到的絹畫,決定迴京去找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