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裏,三人麵麵相覷。
“顏將軍,你曾與蠻戎交過戰,應當比我更為了解蠻戎,此物你是否認識?”
顏修勃搖搖頭:“我從未見過。”
方孟說道:“金叔叔,這東西是什麽已經不重要了,如今確認了鄭家是蠻戎,那即便宋安平是殺人兇手,也算是有功。”
“話雖如此,但是此案尚且有很多疑點,況且其中還有一個孩子,若是不查清,心中總是有些煩亂。”
收拾好東西之後,他們走出了屋子。
柴閱連忙上前:“金大人,可有發現?”
“賢侄,你先說。”
“其他的我大概有了想法,但前提是要找到宋安平的兒子。”
方孟的話讓金景很詫異:“可是宋安平之子已經失蹤了一個月之久,村民在附近找了三天都沒有找到,我們怎麽找?”
“鄭巧兒剛死,他就失蹤了,金叔叔,你認為這是巧合嗎?”
聽到此話,金景頓時靈光一閃:“你的意思是說……”
“沒錯,卷宗上所述,宋安平從鄭家殺人迴來後,心知難逃法網,於是便將鄭巧兒下葬了,自此以後,村民們就沒有見過他兒子,如果我沒有猜錯,宋安平把他兒子都也一起隨同鄭巧兒埋在墳墓之中。”
金景和顏修勃同時倒吸了一口氣:“那可是他兒子,俗話說虎毒還不不食子呢,他怎麽做的出來?”
柴閱也被方孟這個猜測嚇的汗毛倒豎。
“如果那不是他的兒子呢?”
方孟道。
“怎麽可能,”金景下意識的否認,但是看到方孟認真的表情,頓時感覺他不是在說笑:“你有什麽憑據?”
“金叔叔,我問你,除了金陽之外,你還有幾個子嗣?”
金景脫口而出:“還有兩個女兒,一個尚在繈褓中的幺兒。”
方孟點點頭:“顏伯父,你確實是隻有顏姑娘一個女兒,我可以知道為何沒有再生一個嗎?”
“我也想,但是昭兒的母親在生下昭兒後,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了,這些年因為要照顧昭兒,我也就斷了再娶的念頭。”
“柴大人呢?”
柴閱迴答:“我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柴大人好身體,”稱讚了一句後,方孟這才說道:“所以,這就是原因。”
“什麽原因?”
方孟迴道:“鄭巧兒因為從小就幹體力活,所以身體非常好,宋安平更是如此,難道你們不奇怪,這樣一對身強體壯的夫妻,為何隻有一個兒子?要知道,整個村子的居民普遍都是三個以上的子女,即便是家徒四壁的人家也是如此,而以他們夫妻二人的勞動力,再生養兩個也絕不是問題,但他們卻唯獨守著這個智力有些殘缺的兒子,宋安平說過,他們夫妻二人整日勞作,為的就是日後這個兒子能夠生活的好一點。”
這個年代,可不流行獨生子女。
就算是計劃生育的那些年,zf管的那麽嚴,也有不少人偷偷摸摸生下了第二個,為此被計生辦的工作人員上門逼迫打掉,也有很多人誓死不從。
即便是生下來,也要躲躲藏藏,生怕被看見然後罰款。
但是那個時代大家隻是在田裏麵扒食,哪有錢去交罰款,於是家中的豬牛雞鴨就遭了殃。
方孟家的鄰居就因為交不起巨額罰款,家中又窮的揭不開鍋,被工作人員逼迫的隻能喝農藥自殺,一家五口,整整齊齊。
所以,不管什麽時候,子孫滿堂、兒孫繞膝是每個家庭的願望。
他不信宋安平會例外。
柴閱疑惑不解;“這有什麽問題嗎?為人父母,都想為子孫多積攢些家業。”
“如果隻是單純的積攢家業,自然沒有問題,可是……你們也知道宋安平這個兒子有些癡傻,就算給他積攢家業,也不夠被人騙的,還不如再生個一男半女,日後兄弟姐妹相護扶持,相較起來,豈不是是一個更好的法子?”
柴閱附和的點頭:“此言有理,若換做我,我也會這麽做,血濃於水,沒有比自己的親兄弟更放心的了。”
嶽父和金景也覺得方孟說的不錯。
“所以,我猜測,不是宋安平不想生,而是他身患隱疾……不能生。”
方孟說到這裏,對滿眼震驚的柴閱道:“柴大人,派人多喊幾個差人過來,我們要掘墓,隨後幫我走訪一下,詢問一下有關於宋安平之子的傳言。”
“是。”
柴閱已經不敢小看這個看起來很稚嫩的小孩,在對方交代之後,他便帶著人走了。
金景和顏修勃還處於震驚之中。
金陽左看看右看看,一雙烏溜溜的眼睛亂轉,不知道在想什麽。
沒多久,柴閱就帶著十幾個差人迴來。
“金大人,方公子,他們都是元正縣的捕快,這位是邢捕頭,有什麽事情你們盡管吩咐他。”
“嗯,”金景道:“辛苦大家了。”
邢捕頭看著挺喜慶,他有些諂媚的對金景道:“金少卿。”
“你們去村民那裏借些鋤頭等工具。”
“好的,不知少卿大人要工具做什麽,我們好對症下藥。”
“掘墓。”
瞬間冷場。
邢捕頭臉色一變,若非眼前是大理寺少卿,他絕對破口大罵過去。
無論在哪個國家,掘墓都是大忌,除非雙方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否則絕對不可能做出如此斷人後路的事。
金景又豈能不知他們心中所想,便解釋道:“我掘墓隻是要確定一些事情,並非是私人恩怨。”
聽到此話,眾人這才放鬆下來。
邢捕頭心中自嘲一笑,以金景的身份,除了查案所需之外,又怎麽會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
“少卿大人,不知要掘何人的墓?”
“宋鄭氏。”
邢捕頭是辦案人員,自然知道這位宋鄭氏是誰:“那個上吊自殺的女子?”
“不錯。”
“領命。”
……
“這裏的墳塋倒是不少。”
邢捕頭迴答說:“金大人有所不知,這個村子已經存在了兩百多年,一直以來從未遭受過戰亂,村民們世代在此生活,所以這墳墓自然就多了。”
他嘴上說著話,但一雙眼睛卻沒有偷懶,很快,邢捕頭就看到了一個略新的墳墓:“那座墳就是了。”
走到近前,發現墓碑隻是一塊木板,上麵歪七八扭的寫著‘宋安平之妻宋鄭氏之墓’。
“動手吧。”
隨著金景下令,捕快們立即動手。
一時間塵土飛揚。
人多力量大,而且宋安平埋的也不深,沒一會,一口棺材出現。
“開棺。”
方孟和金景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下方。
當棺材打開,將其中的情況展現在所有人的麵前。
“啊”
“嚇死我了。”
“他娘的,宋安平真不是人。”
“yue”
一股衝鼻的惡臭瞬間席卷開來。
金陽隻是稍微吸進去一點,頓時就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連忙後退十幾米,扶著一棵樹在那裏嘔吐。
方孟的臉色也不太好,這味道,比讀大學的時候住的寢室裏麵,五六個人的臭腳丫子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都要迷人。
“蓋上……”
“等一等,”方孟強忍著反胃:“把孩子抬出來,然後將宋鄭氏翻過來,我要看看她的背。”
邢捕頭見眾人慢吞吞的,便喊了一個捕快與他一起按照方孟的吩咐照做。
當方孟看到鄭巧兒背部的兩道挫傷之後,心中的疑惑得到了答案:“多謝,恢複一下原狀,不要打擾他們安息了。”
雖然不知道方孟此舉的含義,但是邢捕頭不敢違背。
等棺蓋蓋上後,空氣中難聞的氣味這才漸漸消散。
方孟從懷裏拿出三錠銀子,其中兩錠交給了邢捕頭,另外一錠給了剛才幫他翻轉屍體的捕快:“邢捕頭,這十兩銀子拿去請大家喝酒,這十兩是你自個的,這位大哥,這十兩銀子是你的,剛才多謝了。”
這並不是他們的工作,既然願意出手相助,方孟也不會虧待了他們。
見方孟出手如此闊綽,邢捕頭和那名捕快感覺自己被餡餅砸中了腦袋。
至於其他人,隻剩下懊惱,要是早知道這位氣質雍容的公子這麽大方,他們拚著幾天不吃飯也得搭把手。
可惜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隻能羨慕的看著邢捕頭二人。
心中安慰自己,至少還有十兩銀子是大家平分的,雖然不多,但也快一兩銀子了。
下了山,金景便讓邢捕頭他們迴去了。
臨走時,眾捕快還有些戀戀不舍。
柴閱已經在鄭家等候已久。
“詢問的如何?”
柴閱道:“迴稟大人,有關於宋安平之子的傳聞倒是不少,但是真是假卻無法肯定。”
方孟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推斷,所謂傳言,隻是作為參考而已,是真是假並不重要:“說說看。”
“據村裏麵的人說,宋安平的兒子是早產兒,在他們成婚之後不到八個月之後便出生了,奇怪的是,對於這個兒子,宋安平非常喜愛,鄭巧兒卻極為厭惡,動輒拳腳相加,好像鄭巧兒與她的兒子有深仇大恨似的。”
“所以一直以來,這個孩子與宋安平的關係都很好,對後者也很依賴。”
“還有……”
柴閱頓了頓:“很多人都說,這孩子非常像鄭巧兒的大哥。”
金景道:“外甥像舅舅,並非怪事。”
“並不是我們尋常的那種相像,”柴閱神情古怪道:“而是像父子那樣相似。”
“所以,村裏麵一直在傳言,這孩子其實是鄭巧兒與她的大哥生下來的,因為他們違背人倫,這才會受到上蒼懲罰,不僅身體嬌弱,還有癡傻。”
近親生子!
方孟的腦海中猛然浮現出這四個字。
難怪這孩子的體質和智力都有殘缺。
即便是他長大了,那些隱性遺傳病也會伴隨他的一生,注定活不長。
宋安平無法生育,所以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倍加嗬護,然而,鄭巧兒卻對於此事耿耿於懷,將對大哥的憤恨轉移到了這個孩子身上,這才動輒打罵,發泄著自己心中的恨意。
想明白之後,方孟不由的唏噓不已。
這讓他想起蠻戎的生活習性,在蠻戎的社會道德中,兄妹亂倫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麽,母子亂倫的事情也實屬常見。
按照時間線來推算,鄭家來元正縣的時候,鄭巧兒的年齡還小,還未樹立起蠻戎的價值觀,反而因為習慣了大風的風俗之後,逐漸與鄭家那種帶著強烈的蠻戎習性產生了嚴重的差異。
因為發覺鄭巧兒懷有身孕之後,鄭家這才不得不將她嫁給了宋安平,正好鄭家三兄弟偷了宋安平的錢導致間接害死了他的母親,以此為由,二人成婚便水到渠成,讓外人以為他們是心懷愧意這才同意了這門婚事。
聽到方孟的猜測,金景和柴閱、顏修勃三人默然不語,雖然這隻是方孟的推斷,但是他們卻斷定,這就是緣由了。
金景忽然問:“那鄭巧兒真是自殺?”
“我不知道鄭巧兒是不是自殺,但我知道,她絕對不是在這棵樹上吊死的。”
“這其中有什麽區別嗎?”
方孟拿起那根此前金陽舞動的竹竿解釋道:“自然有,剛才我發現鄭巧兒的背上和腿上加起來一共有三道傷痕,而這根竹竿同樣有三處痕跡,兩者的距離非常吻合,所以我猜測,宋安平便是利用這根竹竿將鄭巧兒綁縛起來,然後將其掛在樹枝上麵,做成一個上吊自殺的假象。”
“為何要用竹竿?”
“因為鄭巧兒當時已經死了,如果要做一個上吊自殺的假象,那就需要一個固定她身體的工具。”
金景又問道:“雖然你說的有道理,但你還是沒有解釋,她為何就不是上吊自殺的?”
方孟說道:“有兩點,第一,那個公差說過,當時他們做了一個刻度,而這個刻度,距離地麵足足有八尺之高。”
“而鄭巧兒因為從小幹重活,所以隻有五尺高左右,八尺和五尺之間,差了足足三尺,加上脖子的高度,期間也就是差了三尺半,近四尺,而我尋遍了整個屋子,沒有一個能符合要求的凳子和桌子,唯一的衣櫃,還因為年久而脆弱不堪,根本無法承受鄭巧兒的重量。”
“第二,剛才開棺的時候,我看到鄭巧兒脖頸上的痕跡是白色的,金叔叔,你應該知道那代表著什麽。”
金景作為大理寺少卿,對於這些常理倒是不陌生:“人死後,血行不通,若是再將其掛到樹枝上,便會呈白色。”
“顏將軍,你曾與蠻戎交過戰,應當比我更為了解蠻戎,此物你是否認識?”
顏修勃搖搖頭:“我從未見過。”
方孟說道:“金叔叔,這東西是什麽已經不重要了,如今確認了鄭家是蠻戎,那即便宋安平是殺人兇手,也算是有功。”
“話雖如此,但是此案尚且有很多疑點,況且其中還有一個孩子,若是不查清,心中總是有些煩亂。”
收拾好東西之後,他們走出了屋子。
柴閱連忙上前:“金大人,可有發現?”
“賢侄,你先說。”
“其他的我大概有了想法,但前提是要找到宋安平的兒子。”
方孟的話讓金景很詫異:“可是宋安平之子已經失蹤了一個月之久,村民在附近找了三天都沒有找到,我們怎麽找?”
“鄭巧兒剛死,他就失蹤了,金叔叔,你認為這是巧合嗎?”
聽到此話,金景頓時靈光一閃:“你的意思是說……”
“沒錯,卷宗上所述,宋安平從鄭家殺人迴來後,心知難逃法網,於是便將鄭巧兒下葬了,自此以後,村民們就沒有見過他兒子,如果我沒有猜錯,宋安平把他兒子都也一起隨同鄭巧兒埋在墳墓之中。”
金景和顏修勃同時倒吸了一口氣:“那可是他兒子,俗話說虎毒還不不食子呢,他怎麽做的出來?”
柴閱也被方孟這個猜測嚇的汗毛倒豎。
“如果那不是他的兒子呢?”
方孟道。
“怎麽可能,”金景下意識的否認,但是看到方孟認真的表情,頓時感覺他不是在說笑:“你有什麽憑據?”
“金叔叔,我問你,除了金陽之外,你還有幾個子嗣?”
金景脫口而出:“還有兩個女兒,一個尚在繈褓中的幺兒。”
方孟點點頭:“顏伯父,你確實是隻有顏姑娘一個女兒,我可以知道為何沒有再生一個嗎?”
“我也想,但是昭兒的母親在生下昭兒後,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了,這些年因為要照顧昭兒,我也就斷了再娶的念頭。”
“柴大人呢?”
柴閱迴答:“我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柴大人好身體,”稱讚了一句後,方孟這才說道:“所以,這就是原因。”
“什麽原因?”
方孟迴道:“鄭巧兒因為從小就幹體力活,所以身體非常好,宋安平更是如此,難道你們不奇怪,這樣一對身強體壯的夫妻,為何隻有一個兒子?要知道,整個村子的居民普遍都是三個以上的子女,即便是家徒四壁的人家也是如此,而以他們夫妻二人的勞動力,再生養兩個也絕不是問題,但他們卻唯獨守著這個智力有些殘缺的兒子,宋安平說過,他們夫妻二人整日勞作,為的就是日後這個兒子能夠生活的好一點。”
這個年代,可不流行獨生子女。
就算是計劃生育的那些年,zf管的那麽嚴,也有不少人偷偷摸摸生下了第二個,為此被計生辦的工作人員上門逼迫打掉,也有很多人誓死不從。
即便是生下來,也要躲躲藏藏,生怕被看見然後罰款。
但是那個時代大家隻是在田裏麵扒食,哪有錢去交罰款,於是家中的豬牛雞鴨就遭了殃。
方孟家的鄰居就因為交不起巨額罰款,家中又窮的揭不開鍋,被工作人員逼迫的隻能喝農藥自殺,一家五口,整整齊齊。
所以,不管什麽時候,子孫滿堂、兒孫繞膝是每個家庭的願望。
他不信宋安平會例外。
柴閱疑惑不解;“這有什麽問題嗎?為人父母,都想為子孫多積攢些家業。”
“如果隻是單純的積攢家業,自然沒有問題,可是……你們也知道宋安平這個兒子有些癡傻,就算給他積攢家業,也不夠被人騙的,還不如再生個一男半女,日後兄弟姐妹相護扶持,相較起來,豈不是是一個更好的法子?”
柴閱附和的點頭:“此言有理,若換做我,我也會這麽做,血濃於水,沒有比自己的親兄弟更放心的了。”
嶽父和金景也覺得方孟說的不錯。
“所以,我猜測,不是宋安平不想生,而是他身患隱疾……不能生。”
方孟說到這裏,對滿眼震驚的柴閱道:“柴大人,派人多喊幾個差人過來,我們要掘墓,隨後幫我走訪一下,詢問一下有關於宋安平之子的傳言。”
“是。”
柴閱已經不敢小看這個看起來很稚嫩的小孩,在對方交代之後,他便帶著人走了。
金景和顏修勃還處於震驚之中。
金陽左看看右看看,一雙烏溜溜的眼睛亂轉,不知道在想什麽。
沒多久,柴閱就帶著十幾個差人迴來。
“金大人,方公子,他們都是元正縣的捕快,這位是邢捕頭,有什麽事情你們盡管吩咐他。”
“嗯,”金景道:“辛苦大家了。”
邢捕頭看著挺喜慶,他有些諂媚的對金景道:“金少卿。”
“你們去村民那裏借些鋤頭等工具。”
“好的,不知少卿大人要工具做什麽,我們好對症下藥。”
“掘墓。”
瞬間冷場。
邢捕頭臉色一變,若非眼前是大理寺少卿,他絕對破口大罵過去。
無論在哪個國家,掘墓都是大忌,除非雙方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否則絕對不可能做出如此斷人後路的事。
金景又豈能不知他們心中所想,便解釋道:“我掘墓隻是要確定一些事情,並非是私人恩怨。”
聽到此話,眾人這才放鬆下來。
邢捕頭心中自嘲一笑,以金景的身份,除了查案所需之外,又怎麽會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
“少卿大人,不知要掘何人的墓?”
“宋鄭氏。”
邢捕頭是辦案人員,自然知道這位宋鄭氏是誰:“那個上吊自殺的女子?”
“不錯。”
“領命。”
……
“這裏的墳塋倒是不少。”
邢捕頭迴答說:“金大人有所不知,這個村子已經存在了兩百多年,一直以來從未遭受過戰亂,村民們世代在此生活,所以這墳墓自然就多了。”
他嘴上說著話,但一雙眼睛卻沒有偷懶,很快,邢捕頭就看到了一個略新的墳墓:“那座墳就是了。”
走到近前,發現墓碑隻是一塊木板,上麵歪七八扭的寫著‘宋安平之妻宋鄭氏之墓’。
“動手吧。”
隨著金景下令,捕快們立即動手。
一時間塵土飛揚。
人多力量大,而且宋安平埋的也不深,沒一會,一口棺材出現。
“開棺。”
方孟和金景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下方。
當棺材打開,將其中的情況展現在所有人的麵前。
“啊”
“嚇死我了。”
“他娘的,宋安平真不是人。”
“yue”
一股衝鼻的惡臭瞬間席卷開來。
金陽隻是稍微吸進去一點,頓時就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連忙後退十幾米,扶著一棵樹在那裏嘔吐。
方孟的臉色也不太好,這味道,比讀大學的時候住的寢室裏麵,五六個人的臭腳丫子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都要迷人。
“蓋上……”
“等一等,”方孟強忍著反胃:“把孩子抬出來,然後將宋鄭氏翻過來,我要看看她的背。”
邢捕頭見眾人慢吞吞的,便喊了一個捕快與他一起按照方孟的吩咐照做。
當方孟看到鄭巧兒背部的兩道挫傷之後,心中的疑惑得到了答案:“多謝,恢複一下原狀,不要打擾他們安息了。”
雖然不知道方孟此舉的含義,但是邢捕頭不敢違背。
等棺蓋蓋上後,空氣中難聞的氣味這才漸漸消散。
方孟從懷裏拿出三錠銀子,其中兩錠交給了邢捕頭,另外一錠給了剛才幫他翻轉屍體的捕快:“邢捕頭,這十兩銀子拿去請大家喝酒,這十兩是你自個的,這位大哥,這十兩銀子是你的,剛才多謝了。”
這並不是他們的工作,既然願意出手相助,方孟也不會虧待了他們。
見方孟出手如此闊綽,邢捕頭和那名捕快感覺自己被餡餅砸中了腦袋。
至於其他人,隻剩下懊惱,要是早知道這位氣質雍容的公子這麽大方,他們拚著幾天不吃飯也得搭把手。
可惜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隻能羨慕的看著邢捕頭二人。
心中安慰自己,至少還有十兩銀子是大家平分的,雖然不多,但也快一兩銀子了。
下了山,金景便讓邢捕頭他們迴去了。
臨走時,眾捕快還有些戀戀不舍。
柴閱已經在鄭家等候已久。
“詢問的如何?”
柴閱道:“迴稟大人,有關於宋安平之子的傳聞倒是不少,但是真是假卻無法肯定。”
方孟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推斷,所謂傳言,隻是作為參考而已,是真是假並不重要:“說說看。”
“據村裏麵的人說,宋安平的兒子是早產兒,在他們成婚之後不到八個月之後便出生了,奇怪的是,對於這個兒子,宋安平非常喜愛,鄭巧兒卻極為厭惡,動輒拳腳相加,好像鄭巧兒與她的兒子有深仇大恨似的。”
“所以一直以來,這個孩子與宋安平的關係都很好,對後者也很依賴。”
“還有……”
柴閱頓了頓:“很多人都說,這孩子非常像鄭巧兒的大哥。”
金景道:“外甥像舅舅,並非怪事。”
“並不是我們尋常的那種相像,”柴閱神情古怪道:“而是像父子那樣相似。”
“所以,村裏麵一直在傳言,這孩子其實是鄭巧兒與她的大哥生下來的,因為他們違背人倫,這才會受到上蒼懲罰,不僅身體嬌弱,還有癡傻。”
近親生子!
方孟的腦海中猛然浮現出這四個字。
難怪這孩子的體質和智力都有殘缺。
即便是他長大了,那些隱性遺傳病也會伴隨他的一生,注定活不長。
宋安平無法生育,所以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倍加嗬護,然而,鄭巧兒卻對於此事耿耿於懷,將對大哥的憤恨轉移到了這個孩子身上,這才動輒打罵,發泄著自己心中的恨意。
想明白之後,方孟不由的唏噓不已。
這讓他想起蠻戎的生活習性,在蠻戎的社會道德中,兄妹亂倫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麽,母子亂倫的事情也實屬常見。
按照時間線來推算,鄭家來元正縣的時候,鄭巧兒的年齡還小,還未樹立起蠻戎的價值觀,反而因為習慣了大風的風俗之後,逐漸與鄭家那種帶著強烈的蠻戎習性產生了嚴重的差異。
因為發覺鄭巧兒懷有身孕之後,鄭家這才不得不將她嫁給了宋安平,正好鄭家三兄弟偷了宋安平的錢導致間接害死了他的母親,以此為由,二人成婚便水到渠成,讓外人以為他們是心懷愧意這才同意了這門婚事。
聽到方孟的猜測,金景和柴閱、顏修勃三人默然不語,雖然這隻是方孟的推斷,但是他們卻斷定,這就是緣由了。
金景忽然問:“那鄭巧兒真是自殺?”
“我不知道鄭巧兒是不是自殺,但我知道,她絕對不是在這棵樹上吊死的。”
“這其中有什麽區別嗎?”
方孟拿起那根此前金陽舞動的竹竿解釋道:“自然有,剛才我發現鄭巧兒的背上和腿上加起來一共有三道傷痕,而這根竹竿同樣有三處痕跡,兩者的距離非常吻合,所以我猜測,宋安平便是利用這根竹竿將鄭巧兒綁縛起來,然後將其掛在樹枝上麵,做成一個上吊自殺的假象。”
“為何要用竹竿?”
“因為鄭巧兒當時已經死了,如果要做一個上吊自殺的假象,那就需要一個固定她身體的工具。”
金景又問道:“雖然你說的有道理,但你還是沒有解釋,她為何就不是上吊自殺的?”
方孟說道:“有兩點,第一,那個公差說過,當時他們做了一個刻度,而這個刻度,距離地麵足足有八尺之高。”
“而鄭巧兒因為從小幹重活,所以隻有五尺高左右,八尺和五尺之間,差了足足三尺,加上脖子的高度,期間也就是差了三尺半,近四尺,而我尋遍了整個屋子,沒有一個能符合要求的凳子和桌子,唯一的衣櫃,還因為年久而脆弱不堪,根本無法承受鄭巧兒的重量。”
“第二,剛才開棺的時候,我看到鄭巧兒脖頸上的痕跡是白色的,金叔叔,你應該知道那代表著什麽。”
金景作為大理寺少卿,對於這些常理倒是不陌生:“人死後,血行不通,若是再將其掛到樹枝上,便會呈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