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
張公朗出題了。
他以將軍為視角,作了一首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的詩。
此詩氣勢磅礴,殺意騰騰。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股刺骨的寒意。
蒯正打了個冷顫,這不是生理反應,而是心理感受。
他一雙眼睛閃爍著精光,目光炯炯的盯著張公朗。
從此詩當中,他看到了對方的野心。
陸正年意有所指:“看來,張使意在天下啊。”
張公朗不卑不亢躬身道:“外臣有感而發,並無他意。”
“怕不是有感而發吧,以詩言誌,這不是文人掛在嘴邊的話嗎?”
張公朗:“陛下,外臣隻是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
陸正年笑笑,沒在說話。
方孟見狀,心中也有了應對。
王公公就守在桌旁,見方孟將筆擱下,他連忙將詩句朗讀起來。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好詩。”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不正好對應張侍郎的詩嗎?這孩子的才情真是令人讚歎。”
“一個蘊含衝天的殺意,一個憂國憂民,意在止戈,顯然是後者的意境要更好。”
“天下諸國已經安穩了數十年,若是再起刀兵,受苦的最終還是百姓。”
“小小年紀,就具備如此心境,真是難得。”
陸正年大笑不已:“好孩子。”
在所有人感歎的時候,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首詩收入了囊中。
他的這番行為,直接打斷了陸正年的興致,他對蒯正道:“蒯愛卿,快將這首詩交上來,朕要好好品讀一番。”
蒯正哪裏會上當:“陛下,需要品讀,臣給您謄寫一首。”
這老匹夫,老子想要什麽你不知道?裝什麽蒜,朕要的是詩嗎?
朕要的是那張紙。
“不必勞煩蒯愛卿,”陸正年正色道:“你不是喜歡朕的書法嘛,將那首詩給朕,朕給你寫上一首。”
蒯正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皇上的墨寶還是日後再說,況且陛下手上不是已經有了一首詞,這首詩就留給臣吧。”
陸正年恨不得給他那張老臉幾巴掌,但這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心中雖然憤憤,但還是說道:“那好吧,你可要好好保管。”
“多謝陛下,臣迴去第一時間便裝裱起來,以做家傳。”
完了,這老東西真是狡猾。
隻要是家傳,就等於定了性質,斷了朕巧取豪奪的心思。
陸正年神色不善的瞥了蒯正一眼,心中暗罵。
蒯正此言之意很明顯,我都說了是家傳至寶,即便你是皇帝也不能奪人所好吧。
搶奪傳家之寶,無異於挖其墳掘其墓,乃是生死大仇。
他們二人在爭來爭去,張公朗卻陷入了淩亂。
怎麽個事?
我就愣了一會,原本計劃好的字帖就沒了?
他怔怔的看著蒯正手裏的那首詩,不由得升起與其拚命的念頭。
看對方的體格,真打起來,定然不是自己的對手。
蒯正將紙張平鋪後,王仁章也顧不得什麽,直接湊到他跟前。
“這什麽鬼?”
王仁章倒吸了一口涼氣:“如此優美的字體,老夫還是第一次見。”
蒯正一臉得意:“否則你以為我為何要與皇上爭搶。”
“你所說作為家傳,倒也不是假話,此詩此字,足矣。”
“一舉兩得。”
王仁章忽而道:“蒯兄,能否借我三天,以作臨摹之用。”
蒯正臉色一變,從方才的好兄弟瞬間變成了陌生人,他將王仁章一把推開,怒道:“姓王的,給你觀摩已經夠意思了,你還想拿去臨摹,休想。”
王仁章嗬嗬一笑:“蒯兄不要著急,我隻是借,又不是跟皇上一般。”
“那也不行,我是不會給你的,你死了這條心吧,你與其將心思放在我這裏,還不如趁現在多想想,怎麽從方若臻之子的手上討要。”
王仁章眼前一亮:“蒯兄所言極是,正主在此,我害怕沒有他的墨寶嘛。”
中間。
張公朗雖失望沒有拿到方孟的墨寶,但他還是很快調整過來。
“方公子小小年紀便虛懷若穀,胸懷天下,真是令張某欽佩,但少年人應當有少年人的意氣風發,肆意張狂,此詩雖好,卻不適合你這個年齡的心境。”
這是要輸了不認賬嗎?
方孟不滿的暗自嘀咕。
既然裝比了,那就裝全套。
他又拿起毛筆,一蹴而就。
王公公還未拿起來朗讀,就被覬覦已久的王仁章搶先一步。
隻見他小心翼翼拿起紙張,看著紙上還未幹透的墨跡,心中狂喜。
“王愛卿,”陸正年此時真想給自己這兩個逆臣幾錘子,借助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利,竟然敢搶老子的寶貝。
“王大人,王大人?”王公公在一旁推了推王仁章。
王仁章這才迴過神來,他撇開王公公,越俎代庖的大聲朗讀:“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射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一出,所有人好像看到一股凝成實質的殺意直衝雲霄。
攝人心魄,炎熱的夏日,竟然感受到了幾分徹骨的寒冷。
一時之間,竟然無一人發出喧鬧聲。
實在是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意義,將他們嚇住了。
以物喻人,境界瑰麗,氣勢雄壯。
張公朗臉色一白,不由的後退了一步。
顯然,他也被嚇到了。
射安,便是武寧國的國都。
這首詩所指的,不是他武寧國,還能是誰?
嚇死你這貨,讓你雞蛋裏挑骨頭,這下爽了吧。
方孟得意的想著。
“張侍郎,這首詩是否還滿意,是否有少年的意氣和張狂?若是張侍郎不滿,我還可以再寫一首。”
“方公子大才,張某不如。”
張公朗機械般的點點頭。
再寫一首?
張公朗倒是不懷疑,但這兩首詩已經擊潰了他的心理防線。
他輸了,可是他也心有所感,這大風,日後一定是武寧國的勁敵。
同時,他也有一種挫敗感,畢竟兩個名滿武寧國的頂尖人物敗在一群孩子的手裏,確實有些丟臉。
陸正年撫掌大笑,也顧不得王仁章搶奪方孟墨寶一事,相比之下,國家層麵上的勝利更能滿足他的內心:“張使,不用再比試什麽了吧?”
陸正年是懂得怎麽捅刀子的。
“貴國人才濟濟,連小小少年也身負如此驚世才華,外臣……敗了。”
“此次宮宴,朕之本意,是要好好犒賞諸位愛卿,不想竟然能看上如此一幕,”陸正年用讚賞的目光看向方孟:“做得好。”
“謝皇上誇獎,草民告退。”
陸正年目送方孟迴到座位上後,他豪邁的舉杯:“為大風,賀。”
“為大風,賀。”
在場所有人,包括女眷,全部站起身來,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隨後,宮宴繼續正常舉行。
但方孟四人,早已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小團體。
可惜的是,除了蘇靜舟依然保持恬淡的表情外,另外三人卻因為一罐紅燒肉鬧成一團。
金景和方若臻相視一眼,不約而同的歎了一口氣。
“阿孟,這是我帶來的,我吃一點怎麽了?”
“你就出了一個罐子,這肉從頭到尾都是我做的,你憑什麽吃?”
“我勸你們放開手,我要咬人了。”
“若格姐姐,中午就屬你吃的最多,這點就給我好不好。”
“你都說是中午,現在是晚上,我要吃。”
“你們兩個要不要臉,這是我做的,我做的。”
可惜,方孟再三強調,也是於事無補,金陽和李若格很快達成了統一戰線,直接將他踢出局。
“若格姐姐,說好了啊,我隻要一小碗,剩下的都是你的。”
“放心羊肉弟弟,我說話算數。”
金陽看著冒尖的小碗,喜不自勝道:“謝謝若格姐姐。”
“我從不騙人,”李若格高昂著頭,自豪不已。
“靜舟妹妹,這是你的,唔……不對,你肚子小,半碗就好,”李若格還不忘給蘇靜舟分一點,雖然蘇靜舟的碗裏的隻有金陽的一半,但大多都是瘦肉。
李若格給蘇靜舟分完,見方孟拿著一個碗伸到她麵前,她本不願意,但又想到日後想要吃免不了要方孟動手,隻得不情不願的給方孟甩了幾塊。
張公朗出題了。
他以將軍為視角,作了一首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的詩。
此詩氣勢磅礴,殺意騰騰。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股刺骨的寒意。
蒯正打了個冷顫,這不是生理反應,而是心理感受。
他一雙眼睛閃爍著精光,目光炯炯的盯著張公朗。
從此詩當中,他看到了對方的野心。
陸正年意有所指:“看來,張使意在天下啊。”
張公朗不卑不亢躬身道:“外臣有感而發,並無他意。”
“怕不是有感而發吧,以詩言誌,這不是文人掛在嘴邊的話嗎?”
張公朗:“陛下,外臣隻是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
陸正年笑笑,沒在說話。
方孟見狀,心中也有了應對。
王公公就守在桌旁,見方孟將筆擱下,他連忙將詩句朗讀起來。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好詩。”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不正好對應張侍郎的詩嗎?這孩子的才情真是令人讚歎。”
“一個蘊含衝天的殺意,一個憂國憂民,意在止戈,顯然是後者的意境要更好。”
“天下諸國已經安穩了數十年,若是再起刀兵,受苦的最終還是百姓。”
“小小年紀,就具備如此心境,真是難得。”
陸正年大笑不已:“好孩子。”
在所有人感歎的時候,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這首詩收入了囊中。
他的這番行為,直接打斷了陸正年的興致,他對蒯正道:“蒯愛卿,快將這首詩交上來,朕要好好品讀一番。”
蒯正哪裏會上當:“陛下,需要品讀,臣給您謄寫一首。”
這老匹夫,老子想要什麽你不知道?裝什麽蒜,朕要的是詩嗎?
朕要的是那張紙。
“不必勞煩蒯愛卿,”陸正年正色道:“你不是喜歡朕的書法嘛,將那首詩給朕,朕給你寫上一首。”
蒯正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皇上的墨寶還是日後再說,況且陛下手上不是已經有了一首詞,這首詩就留給臣吧。”
陸正年恨不得給他那張老臉幾巴掌,但這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心中雖然憤憤,但還是說道:“那好吧,你可要好好保管。”
“多謝陛下,臣迴去第一時間便裝裱起來,以做家傳。”
完了,這老東西真是狡猾。
隻要是家傳,就等於定了性質,斷了朕巧取豪奪的心思。
陸正年神色不善的瞥了蒯正一眼,心中暗罵。
蒯正此言之意很明顯,我都說了是家傳至寶,即便你是皇帝也不能奪人所好吧。
搶奪傳家之寶,無異於挖其墳掘其墓,乃是生死大仇。
他們二人在爭來爭去,張公朗卻陷入了淩亂。
怎麽個事?
我就愣了一會,原本計劃好的字帖就沒了?
他怔怔的看著蒯正手裏的那首詩,不由得升起與其拚命的念頭。
看對方的體格,真打起來,定然不是自己的對手。
蒯正將紙張平鋪後,王仁章也顧不得什麽,直接湊到他跟前。
“這什麽鬼?”
王仁章倒吸了一口涼氣:“如此優美的字體,老夫還是第一次見。”
蒯正一臉得意:“否則你以為我為何要與皇上爭搶。”
“你所說作為家傳,倒也不是假話,此詩此字,足矣。”
“一舉兩得。”
王仁章忽而道:“蒯兄,能否借我三天,以作臨摹之用。”
蒯正臉色一變,從方才的好兄弟瞬間變成了陌生人,他將王仁章一把推開,怒道:“姓王的,給你觀摩已經夠意思了,你還想拿去臨摹,休想。”
王仁章嗬嗬一笑:“蒯兄不要著急,我隻是借,又不是跟皇上一般。”
“那也不行,我是不會給你的,你死了這條心吧,你與其將心思放在我這裏,還不如趁現在多想想,怎麽從方若臻之子的手上討要。”
王仁章眼前一亮:“蒯兄所言極是,正主在此,我害怕沒有他的墨寶嘛。”
中間。
張公朗雖失望沒有拿到方孟的墨寶,但他還是很快調整過來。
“方公子小小年紀便虛懷若穀,胸懷天下,真是令張某欽佩,但少年人應當有少年人的意氣風發,肆意張狂,此詩雖好,卻不適合你這個年齡的心境。”
這是要輸了不認賬嗎?
方孟不滿的暗自嘀咕。
既然裝比了,那就裝全套。
他又拿起毛筆,一蹴而就。
王公公還未拿起來朗讀,就被覬覦已久的王仁章搶先一步。
隻見他小心翼翼拿起紙張,看著紙上還未幹透的墨跡,心中狂喜。
“王愛卿,”陸正年此時真想給自己這兩個逆臣幾錘子,借助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利,竟然敢搶老子的寶貝。
“王大人,王大人?”王公公在一旁推了推王仁章。
王仁章這才迴過神來,他撇開王公公,越俎代庖的大聲朗讀:“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射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一出,所有人好像看到一股凝成實質的殺意直衝雲霄。
攝人心魄,炎熱的夏日,竟然感受到了幾分徹骨的寒冷。
一時之間,竟然無一人發出喧鬧聲。
實在是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意義,將他們嚇住了。
以物喻人,境界瑰麗,氣勢雄壯。
張公朗臉色一白,不由的後退了一步。
顯然,他也被嚇到了。
射安,便是武寧國的國都。
這首詩所指的,不是他武寧國,還能是誰?
嚇死你這貨,讓你雞蛋裏挑骨頭,這下爽了吧。
方孟得意的想著。
“張侍郎,這首詩是否還滿意,是否有少年的意氣和張狂?若是張侍郎不滿,我還可以再寫一首。”
“方公子大才,張某不如。”
張公朗機械般的點點頭。
再寫一首?
張公朗倒是不懷疑,但這兩首詩已經擊潰了他的心理防線。
他輸了,可是他也心有所感,這大風,日後一定是武寧國的勁敵。
同時,他也有一種挫敗感,畢竟兩個名滿武寧國的頂尖人物敗在一群孩子的手裏,確實有些丟臉。
陸正年撫掌大笑,也顧不得王仁章搶奪方孟墨寶一事,相比之下,國家層麵上的勝利更能滿足他的內心:“張使,不用再比試什麽了吧?”
陸正年是懂得怎麽捅刀子的。
“貴國人才濟濟,連小小少年也身負如此驚世才華,外臣……敗了。”
“此次宮宴,朕之本意,是要好好犒賞諸位愛卿,不想竟然能看上如此一幕,”陸正年用讚賞的目光看向方孟:“做得好。”
“謝皇上誇獎,草民告退。”
陸正年目送方孟迴到座位上後,他豪邁的舉杯:“為大風,賀。”
“為大風,賀。”
在場所有人,包括女眷,全部站起身來,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隨後,宮宴繼續正常舉行。
但方孟四人,早已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小團體。
可惜的是,除了蘇靜舟依然保持恬淡的表情外,另外三人卻因為一罐紅燒肉鬧成一團。
金景和方若臻相視一眼,不約而同的歎了一口氣。
“阿孟,這是我帶來的,我吃一點怎麽了?”
“你就出了一個罐子,這肉從頭到尾都是我做的,你憑什麽吃?”
“我勸你們放開手,我要咬人了。”
“若格姐姐,中午就屬你吃的最多,這點就給我好不好。”
“你都說是中午,現在是晚上,我要吃。”
“你們兩個要不要臉,這是我做的,我做的。”
可惜,方孟再三強調,也是於事無補,金陽和李若格很快達成了統一戰線,直接將他踢出局。
“若格姐姐,說好了啊,我隻要一小碗,剩下的都是你的。”
“放心羊肉弟弟,我說話算數。”
金陽看著冒尖的小碗,喜不自勝道:“謝謝若格姐姐。”
“我從不騙人,”李若格高昂著頭,自豪不已。
“靜舟妹妹,這是你的,唔……不對,你肚子小,半碗就好,”李若格還不忘給蘇靜舟分一點,雖然蘇靜舟的碗裏的隻有金陽的一半,但大多都是瘦肉。
李若格給蘇靜舟分完,見方孟拿著一個碗伸到她麵前,她本不願意,但又想到日後想要吃免不了要方孟動手,隻得不情不願的給方孟甩了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