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格剛一迴來,就將箱子丟在了方孟麵前:“全給你,以後記得多給我做點好吃的。”
方孟一眼都沒有看裏麵裝著一千兩黃金的箱子,他拽著李若格就開始了絮叨:“你是不是瘋了,在場這麽多人,這麽多高手,你說你出這個頭幹什麽,顯得你?萬一磕破點皮受了點傷,我怎麽跟你家老頭子交代,怎麽跟你娘交代,怎麽跟你姐姐姐夫交代?我告訴你,以後要是再遇見這樣的事,你給我好好待著,哪都不能去,再不聽話,我揍不死你。”
“你打不過我。”
“那我把你送迴去,以後你休想讓我做好吃的。”
“好吧,以後聽你的。”
“不是聽我的,而是有危險的事情都不能去做。”
“知道了。”
“這還差不多,還有,這錢你自己拿著,這是你自己賺的,給你爹,給你師父,你自己做決定。”
李若格專心對付點心:“給你。”
“我不缺錢。”
“家裏和師嫂馬上也不缺錢了,放在他們那裏反而不安全。”
方孟冷哼,餘怒未消道:“你還知道啊,行,我幫你保管,以後等你出嫁了,再拿出來給你當嫁妝。”
金陽此時嬉皮笑臉的湊了過來:“姐姐,借我一錠金子唄,等我有錢了再還給你。”
方孟一把將他推開,沒好氣道:“你是不是又想去千萬閣了?沒門,這是她的,跟你有什麽關係,有本事自己賺去。”
聽到千萬閣這三個字,就像是觸碰到了金景和金夫人的逆鱗,兩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金陽。
金陽被嚇了一跳,訕訕道:“沒有沒有,我就是想買點書看。”
“切,”方孟都不想拆穿他,上次的小黃書還在自己手上呢。
金夫人道:“陽兒,你想看什麽書跟娘說,娘給你買。”
金陽露出一個比哭還要難看的笑容:“我想買一套孔先生注釋的子集。”
“好,明天就給你買。”
見金陽垂頭喪氣,方孟笑了。
方若臻此時道:“夫人,幫我家孟兒也買一套,多謝。”
“好。”
完了。
殃及池魚了。
方孟的笑容立即變為憤怒,他在金陽身上狠狠地掐了一把,以作報複。
蘇靜舟在一旁抿嘴微笑。
莫弈轉頭對方若臻道:“原來鄉主的武功竟然如此高深莫測,方大人籠絡江湖之人的手段真是令老夫歎為觀止。”
老頭這就把鄉主給喊上了,太上道了。
不過方若臻卻是一臉的無辜。
我說這是我兒子幹的,老大人你信嗎?
不過他也在心裏暗自嘀咕,這技能也能遺傳?
他解釋道:“莫大人過譽了,若格這孩子心思單純,她與犬子隻是朋友,並不是上下屬的關係。”
“朋友?朋友就更好了。”
莫弈和藹的說道。
李若格戰勝江隆棠,將原本沉寂下來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又迴到了開場時君臣同樂的場景。
但是,武寧國使節又出來掃興了。
“皇帝陛下,貴國藏龍臥虎,小小一名女子,竟然是絕世高手,外臣佩服的五體投地。”
勝利的一方總是寬容的,陸正年笑道:“張使不必氣餒,比武切磋,總是有勝負,江將軍的武力已經讓人大開眼界了。”
“皇帝陛下心胸開闊,外臣佩服,聽聞貴國文風鼎盛,在下不才,自問胸中有些墨水,不知道能否來一次以文會友?”
陸正年臉上的笑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這狗東西什麽意思?
武的輸了,要在文的方麵找場子?
這武寧國怎麽派了這麽一個玩意出使,不好好談判,盡鬧幺蛾子。
“張使想要如何比呢?”
使節道:“詩、詞、賦、書,各比一場。”
見他胸有成竹,陸正年一點都不慌,諸國之中,論文風之盛,除了東衛國之外,便是以大風為最。
“好,”陸正年當即應答。
“上筆墨紙硯。”
沒一會,所有東西都齊備了。
此時,使節這才報出了自己的名字:“在下張公朗,忝為武寧兵部侍郎,請賜教。”
此人身份一出,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一名兵部侍郎為使節,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張公朗顯然是有備而來,抬手之間,筆走龍蛇,毫不停歇,一炷香之後,一篇中秋賦便躍然紙上。
陸正年身旁的一名宦官上前,一字一句將這篇文賦念了出來。
“好文采,”陸正年不吝讚賞:“難怪張侍郎如此年輕就坐上了兵部侍郎的一職,果然名副其實。”
“謝皇帝陛下誇獎,諸位請。”
半響無人應答。
倒也不是在座的都是飯桶,能在文風盛行的大風國脫穎而出,其文采自然是不缺的,但要在短短時間就寫出如此水平的文章,卻也有些難為人了。
能做到的,隻有才思敏捷的怪才才行。
怪才,方孟身邊就有一個。
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思,他一把將金陽拉了起來。
金陽還在打瞌睡呢,瞬間就醒了。
他一臉懵逼的看著方孟:“阿孟,你做什麽?”
隻是,台下隻有兩人站起身來,其一是張公朗,他是第二個,非常顯眼。
陸正年的眼神不錯,他笑道:“金愛卿,令郎果然不愧是神童,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有了腹稿,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金景就在旁邊,哪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明顯是方家小子坑自己兒子,但皇上發話,他不順著說,豈不是落了皇上麵子,若是追究起來,金陽說不定還會落個欺君之罪。
對著方若臻瞪了一眼,金景站了起來:“犬子雖有急智,但畢竟年少,若是其文章有何不對之處,還望皇上和諸位同僚不要怪責。”
陸正年微微一笑:“金愛卿多慮了,隻是一場比試罷了,能提筆已經是旁人沒有的勇氣,朕如何會怪罪令郎,金陽,趕緊上前吧。”
金陽踢了一腳偷笑的方孟,然後不情不願的走到書桌旁。
隻見他醞釀了半炷香的時間,在所有人期盼的眼神中下筆。
張公朗站在距離金陽兩丈處的位置,這個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但因金陽遮住了半個身子,即便是想看一眼,也無法做到。
頃刻之後,金陽收筆。
“好了。”
金陽對皇帝行了一禮之後,便施施然迴到位置上,不解恨的他,又給了方孟一腳,這一腳差點將方孟踢翻。
因為理虧,即便金陽將裝有紅燒肉的罐子拿走,方孟也沒有還手。
那邊,宦官拿起金陽的文章開始聲情並茂的朗讀。
金陽不愧有神童之名,所寫文章不僅文字簡練,其內容詳略分明,條理清晰,引得所有人專心聆聽。
金景和金夫人尤為仔細。
這可是自己兒子的作品,不能漏掉一個字。
待宦官朗讀完畢,所有人毫不吝嗇掌聲,紛紛稱讚。
金景夫妻得意洋洋,恨不得告訴全世界,寫此文章的是自己的兒子。
陸正年大笑不已:“好,金陽,朕賜你二百兩黃金,預祝你日後金榜題名。”
金陽滿嘴塞著肉,正與李若格搶奪,他可不是後者,沒心沒肺的,聞言也隻能站起身來拜謝:“多謝陛下皇恩。”
這餓死鬼投胎的樣子,看的金景青筋直跳,方才的自豪又被熊熊怒意取代,若不是礙於這個場麵,他多少也要給自己兒子兩比鬥。
“張侍郎,賦便做平手如何?”
說是平手,但現場這麽多人,誰又不是心知肚明,這一項,是張公朗敗了。
他苦心積慮許久才做出來的賦,卻被一個稚子的臨場發揮給壓了下去,誰勝誰負,心中都有一杆秤。
但張公朗不愧是浸淫官場十餘年的老油條,即便心中已然接受了失敗,但他還是撇下那份羞辱,厚著臉皮道:“自當無妨。”
陸正年見他臉色不快,心中高興,繼續問道:“張侍郎,下一項是什麽?”
張公朗語氣鏗鏘有力:“書。”
“這個書,作何解?”
“傳聞大風飽腹經綸之人如過江之鯽,所以外臣想要驗證一番是否當真,恰好,我的記憶不錯,閱遍萬書猶如書籍就在眼前,自問無人能比。”
“哦?”陸正年訝然:“原來張侍郎竟然如此博學。”
閱遍萬書,這可不是一般人敢說的。
況且能全部記住,這簡直是非人類。
方孟不由的看向蘇靜舟,好像這妹子也是一個記憶強人。
那是不是應該讓她出馬?
方孟正想著要不要坑她一波,卻被心思敏銳的蘇靜舟白了一眼,剛才坑了金陽已經太不做人了。
沒等方孟將想法實施,就看到一個英姿勃勃的青年站起身來:“陛下,微臣陳豈願與張大人切磋。”
“準。”
陳豈對這張公朗一拜:“在下國子監四門博士,陳豈,請賜教。”
張公朗道:“陳博士請。”
“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此句之下。”
這句話儒家經典的《王製》,對於陳豈這位國子監博士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他張口便答:“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
“哎喲,早知如此簡單,我上我也可以。”
“這張公朗難道徒有虛名?”
“不一定,接下來再看。”
“可惜可惜,讓陳豈這廝撿了一個大便宜,悔不當初,竟然猶豫了片刻。”
自命不凡之輩悔恨交加,恨不能將陳豈替下。
但是,他們又哪裏知道,這隻是一道開胃菜而已,甚至連開胃菜都算不上。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此句之下。”
陳豈絲毫不帶猶豫:“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詩經《騶虞》篇,他已是滾瓜爛熟。
“治不逾官,謂之守職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謂過也,此句之下”
“這是何……”
陳豈是標準的儒生,儒家經典自然是難不住他,但《韓非子》他卻從未涉獵。
冥思苦想之下,他最終還是歎了一口氣:“在下答不上來。”
“此言出自《韓非子》之定法,下句為‘人主以一國目視,故視莫明焉;以一國耳聽,故聽莫聰焉。’”
張公朗替他解答。
陳豈羞愧難當,掩麵而退。
陸正年並未怪責,術業有專攻,陳豈答不上來實屬正常。
隨後,又有自負的文人與張公朗對戰,但可惜的是,他們所學都存在局限性,因此與陳豈一般,答上來幾題之後,便隻能無奈認輸。
但由此也能看出,張公朗涉獵之廣,所學之雜,簡直駭人聽聞。
“還有高人賜教嗎?”
張公朗朗聲道。
此言無異於對在場諸人宣戰,但見識過他令人恐懼的學識,全部低下了頭,不敢與之對視。
見皇上神色不善,方孟正想著要不要把蘇靜舟推出去的時候,就看見蘇靜舟竟然主動站起身來。
“小女子應戰。”
方孟一眼都沒有看裏麵裝著一千兩黃金的箱子,他拽著李若格就開始了絮叨:“你是不是瘋了,在場這麽多人,這麽多高手,你說你出這個頭幹什麽,顯得你?萬一磕破點皮受了點傷,我怎麽跟你家老頭子交代,怎麽跟你娘交代,怎麽跟你姐姐姐夫交代?我告訴你,以後要是再遇見這樣的事,你給我好好待著,哪都不能去,再不聽話,我揍不死你。”
“你打不過我。”
“那我把你送迴去,以後你休想讓我做好吃的。”
“好吧,以後聽你的。”
“不是聽我的,而是有危險的事情都不能去做。”
“知道了。”
“這還差不多,還有,這錢你自己拿著,這是你自己賺的,給你爹,給你師父,你自己做決定。”
李若格專心對付點心:“給你。”
“我不缺錢。”
“家裏和師嫂馬上也不缺錢了,放在他們那裏反而不安全。”
方孟冷哼,餘怒未消道:“你還知道啊,行,我幫你保管,以後等你出嫁了,再拿出來給你當嫁妝。”
金陽此時嬉皮笑臉的湊了過來:“姐姐,借我一錠金子唄,等我有錢了再還給你。”
方孟一把將他推開,沒好氣道:“你是不是又想去千萬閣了?沒門,這是她的,跟你有什麽關係,有本事自己賺去。”
聽到千萬閣這三個字,就像是觸碰到了金景和金夫人的逆鱗,兩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金陽。
金陽被嚇了一跳,訕訕道:“沒有沒有,我就是想買點書看。”
“切,”方孟都不想拆穿他,上次的小黃書還在自己手上呢。
金夫人道:“陽兒,你想看什麽書跟娘說,娘給你買。”
金陽露出一個比哭還要難看的笑容:“我想買一套孔先生注釋的子集。”
“好,明天就給你買。”
見金陽垂頭喪氣,方孟笑了。
方若臻此時道:“夫人,幫我家孟兒也買一套,多謝。”
“好。”
完了。
殃及池魚了。
方孟的笑容立即變為憤怒,他在金陽身上狠狠地掐了一把,以作報複。
蘇靜舟在一旁抿嘴微笑。
莫弈轉頭對方若臻道:“原來鄉主的武功竟然如此高深莫測,方大人籠絡江湖之人的手段真是令老夫歎為觀止。”
老頭這就把鄉主給喊上了,太上道了。
不過方若臻卻是一臉的無辜。
我說這是我兒子幹的,老大人你信嗎?
不過他也在心裏暗自嘀咕,這技能也能遺傳?
他解釋道:“莫大人過譽了,若格這孩子心思單純,她與犬子隻是朋友,並不是上下屬的關係。”
“朋友?朋友就更好了。”
莫弈和藹的說道。
李若格戰勝江隆棠,將原本沉寂下來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又迴到了開場時君臣同樂的場景。
但是,武寧國使節又出來掃興了。
“皇帝陛下,貴國藏龍臥虎,小小一名女子,竟然是絕世高手,外臣佩服的五體投地。”
勝利的一方總是寬容的,陸正年笑道:“張使不必氣餒,比武切磋,總是有勝負,江將軍的武力已經讓人大開眼界了。”
“皇帝陛下心胸開闊,外臣佩服,聽聞貴國文風鼎盛,在下不才,自問胸中有些墨水,不知道能否來一次以文會友?”
陸正年臉上的笑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這狗東西什麽意思?
武的輸了,要在文的方麵找場子?
這武寧國怎麽派了這麽一個玩意出使,不好好談判,盡鬧幺蛾子。
“張使想要如何比呢?”
使節道:“詩、詞、賦、書,各比一場。”
見他胸有成竹,陸正年一點都不慌,諸國之中,論文風之盛,除了東衛國之外,便是以大風為最。
“好,”陸正年當即應答。
“上筆墨紙硯。”
沒一會,所有東西都齊備了。
此時,使節這才報出了自己的名字:“在下張公朗,忝為武寧兵部侍郎,請賜教。”
此人身份一出,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一名兵部侍郎為使節,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張公朗顯然是有備而來,抬手之間,筆走龍蛇,毫不停歇,一炷香之後,一篇中秋賦便躍然紙上。
陸正年身旁的一名宦官上前,一字一句將這篇文賦念了出來。
“好文采,”陸正年不吝讚賞:“難怪張侍郎如此年輕就坐上了兵部侍郎的一職,果然名副其實。”
“謝皇帝陛下誇獎,諸位請。”
半響無人應答。
倒也不是在座的都是飯桶,能在文風盛行的大風國脫穎而出,其文采自然是不缺的,但要在短短時間就寫出如此水平的文章,卻也有些難為人了。
能做到的,隻有才思敏捷的怪才才行。
怪才,方孟身邊就有一個。
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思,他一把將金陽拉了起來。
金陽還在打瞌睡呢,瞬間就醒了。
他一臉懵逼的看著方孟:“阿孟,你做什麽?”
隻是,台下隻有兩人站起身來,其一是張公朗,他是第二個,非常顯眼。
陸正年的眼神不錯,他笑道:“金愛卿,令郎果然不愧是神童,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有了腹稿,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金景就在旁邊,哪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明顯是方家小子坑自己兒子,但皇上發話,他不順著說,豈不是落了皇上麵子,若是追究起來,金陽說不定還會落個欺君之罪。
對著方若臻瞪了一眼,金景站了起來:“犬子雖有急智,但畢竟年少,若是其文章有何不對之處,還望皇上和諸位同僚不要怪責。”
陸正年微微一笑:“金愛卿多慮了,隻是一場比試罷了,能提筆已經是旁人沒有的勇氣,朕如何會怪罪令郎,金陽,趕緊上前吧。”
金陽踢了一腳偷笑的方孟,然後不情不願的走到書桌旁。
隻見他醞釀了半炷香的時間,在所有人期盼的眼神中下筆。
張公朗站在距離金陽兩丈處的位置,這個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但因金陽遮住了半個身子,即便是想看一眼,也無法做到。
頃刻之後,金陽收筆。
“好了。”
金陽對皇帝行了一禮之後,便施施然迴到位置上,不解恨的他,又給了方孟一腳,這一腳差點將方孟踢翻。
因為理虧,即便金陽將裝有紅燒肉的罐子拿走,方孟也沒有還手。
那邊,宦官拿起金陽的文章開始聲情並茂的朗讀。
金陽不愧有神童之名,所寫文章不僅文字簡練,其內容詳略分明,條理清晰,引得所有人專心聆聽。
金景和金夫人尤為仔細。
這可是自己兒子的作品,不能漏掉一個字。
待宦官朗讀完畢,所有人毫不吝嗇掌聲,紛紛稱讚。
金景夫妻得意洋洋,恨不得告訴全世界,寫此文章的是自己的兒子。
陸正年大笑不已:“好,金陽,朕賜你二百兩黃金,預祝你日後金榜題名。”
金陽滿嘴塞著肉,正與李若格搶奪,他可不是後者,沒心沒肺的,聞言也隻能站起身來拜謝:“多謝陛下皇恩。”
這餓死鬼投胎的樣子,看的金景青筋直跳,方才的自豪又被熊熊怒意取代,若不是礙於這個場麵,他多少也要給自己兒子兩比鬥。
“張侍郎,賦便做平手如何?”
說是平手,但現場這麽多人,誰又不是心知肚明,這一項,是張公朗敗了。
他苦心積慮許久才做出來的賦,卻被一個稚子的臨場發揮給壓了下去,誰勝誰負,心中都有一杆秤。
但張公朗不愧是浸淫官場十餘年的老油條,即便心中已然接受了失敗,但他還是撇下那份羞辱,厚著臉皮道:“自當無妨。”
陸正年見他臉色不快,心中高興,繼續問道:“張侍郎,下一項是什麽?”
張公朗語氣鏗鏘有力:“書。”
“這個書,作何解?”
“傳聞大風飽腹經綸之人如過江之鯽,所以外臣想要驗證一番是否當真,恰好,我的記憶不錯,閱遍萬書猶如書籍就在眼前,自問無人能比。”
“哦?”陸正年訝然:“原來張侍郎竟然如此博學。”
閱遍萬書,這可不是一般人敢說的。
況且能全部記住,這簡直是非人類。
方孟不由的看向蘇靜舟,好像這妹子也是一個記憶強人。
那是不是應該讓她出馬?
方孟正想著要不要坑她一波,卻被心思敏銳的蘇靜舟白了一眼,剛才坑了金陽已經太不做人了。
沒等方孟將想法實施,就看到一個英姿勃勃的青年站起身來:“陛下,微臣陳豈願與張大人切磋。”
“準。”
陳豈對這張公朗一拜:“在下國子監四門博士,陳豈,請賜教。”
張公朗道:“陳博士請。”
“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此句之下。”
這句話儒家經典的《王製》,對於陳豈這位國子監博士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他張口便答:“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
“哎喲,早知如此簡單,我上我也可以。”
“這張公朗難道徒有虛名?”
“不一定,接下來再看。”
“可惜可惜,讓陳豈這廝撿了一個大便宜,悔不當初,竟然猶豫了片刻。”
自命不凡之輩悔恨交加,恨不能將陳豈替下。
但是,他們又哪裏知道,這隻是一道開胃菜而已,甚至連開胃菜都算不上。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此句之下。”
陳豈絲毫不帶猶豫:“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詩經《騶虞》篇,他已是滾瓜爛熟。
“治不逾官,謂之守職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謂過也,此句之下”
“這是何……”
陳豈是標準的儒生,儒家經典自然是難不住他,但《韓非子》他卻從未涉獵。
冥思苦想之下,他最終還是歎了一口氣:“在下答不上來。”
“此言出自《韓非子》之定法,下句為‘人主以一國目視,故視莫明焉;以一國耳聽,故聽莫聰焉。’”
張公朗替他解答。
陳豈羞愧難當,掩麵而退。
陸正年並未怪責,術業有專攻,陳豈答不上來實屬正常。
隨後,又有自負的文人與張公朗對戰,但可惜的是,他們所學都存在局限性,因此與陳豈一般,答上來幾題之後,便隻能無奈認輸。
但由此也能看出,張公朗涉獵之廣,所學之雜,簡直駭人聽聞。
“還有高人賜教嗎?”
張公朗朗聲道。
此言無異於對在場諸人宣戰,但見識過他令人恐懼的學識,全部低下了頭,不敢與之對視。
見皇上神色不善,方孟正想著要不要把蘇靜舟推出去的時候,就看見蘇靜舟竟然主動站起身來。
“小女子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