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蹤跡
奪我命格,我用鬼王鎮萬鬼 作者: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箏滿臉期待地望著我和顧舟。
“這不是普通的蛇,應該是某種精怪。”我如實相告。
“我沒你以為的那麽厲害,能夠讓十多年前的大蛇爬過的痕跡顯露出來……”
“可你明明讓痕跡出現了啊?”
不等我說完,韓箏就指了指頭頂上的恐怖印跡,滿臉不解。
“這印跡不是十多年前你妹妹出事那次留下的,
而是剛剛不久的,還很新鮮。
散發著難聞的穢氣,估計最多不會超過三天。”
顧舟把我沒說完的話接著說了下去。
“什麽?!”韓箏悚然一驚,差點再次坐倒在地,顫抖著問,
“你、你們的意思是,那條大蛇三天前才在這屋子裏出現過?”
我和顧舟不約而同地點頭。
韓箏滿臉驚恐,二話不說,慌忙以最快的速度衝出了屋子大門。
我怕她慌裏慌張的,會有危險,趕緊跟了出去。
韓她真的嚇壞了,頭也不迴,一口氣衝下了樓,跑到院子裏,捂著胸口,直喘粗氣。
“箏箏,怎麽了這是?”
“出什麽事了?”
依舊坐在院子裏聊天的兩位老人連忙起身,關切地走上前查看情況。
韓箏自然不可能說實話,臨時編了個借口:
“沒、沒事,就是屋子太久沒通風了,進去後有點不舒服。”
聞言,兩位老人放心了點。
魯奶奶返迴一樓自己家,倒了杯溫開水,端過來給韓箏:
“孩子,喝點熱水,坐下來休息一會。
韓箏接過水杯,喝了兩口,臉色稍微好了些。
站在原地冷靜了片刻,她重新走向我,低聲道歉:
“對不起,平安,我實在控製不住自己,真的太害怕了。”
“沒事,你要是害怕,就在樓下等著,我和師兄到你家再看看。”我說道。
韓箏點點頭,隨即一把拉住我,壓低聲音,不讓兩人聽到:
“怎麽會這樣?
那條蛇為什麽又會出現在這房子裏?”
“現在還不知道原因,不過你放心,它這會兒不在這裏,不必害怕。”
得知大蛇現在不在,韓箏稍微放心了點。
於是,我讓她在院子裏等我們,自己則返迴三樓。
再次進屋後,我看到顧舟抬頭在研究大蛇的痕跡。
看蛇形遊移的方向,似乎是朝著北邊的窗戶去的。
顧舟走到北窗前,伸手打開窗戶,探出身子,往外瞧。
片刻之後,他縮迴身子,對我道:
“上屋頂看看。”
我立馬明白他想上屋頂查看是否也有大蛇留下的痕跡,
於是指了指陽台:
“從那上去方便點。”
這棟老樓的陽台不小,而且是敞開式的。
我搬來把椅子,站在上麵,小心翼翼地踩到陽台欄杆上頭,
縱身往上一躍,輕輕鬆鬆就攀住了屋頂的邊緣,
接著手臂和腰部肌肉猛然發力,
一下就上了屋頂。
“師兄,我拉你……”
我擔心顧舟病殃殃的,體質不好,運用術法或許得心應手,
可做這種費體力的動作,可能有難度,
於是迴頭伸出手,想拉他一把。
誰知,我話還沒說完,
就見他縱身一躍,如同靈巧的燕子,穩穩落在我身側的空地上。
“身手不錯啊。”我不禁感歎。
“如果不是你擋著路,我能上來更快。”
我:“……”
好吧,算我瞎操心。
這家夥隻是看著體弱,實際上一點都不弱。
也是,吃了那麽多東西進去,總得長點力氣。
否則純屬浪費糧食不是?
暗暗吐槽一番後,我拿出背包裏的另一瓶清露,噴灑在屋頂上。
樓房的屋頂是平坦的水泥台麵,沒有瓦片。
這讓我撒清露時,輕鬆很多。
沒多久,屋頂上開始顯現出與屋內天花板上一模一樣的蛇形痕跡。
顧舟猜得沒錯。
大蛇還真的上了屋頂,從此處離開。
我和顧舟順著痕跡遊移的方向走,一直走到了屋頂的西側邊。
西邊是一條不寬的馬路,馬路對麵有一小片草地,
再往後延續,是拆遷後的一片殘垣斷壁,以及零零稀稀的幾座完整民居房。
幾分鍾後。
我與顧舟走下樓。
韓箏正坐在院子裏,手捧茶杯,心不在焉陪兩位老人聊天。
見我們出現,她立即起身迎了上來:“怎麽樣?”
不過很快,她意識到自己有些過於激動了,
趕忙迴頭朝兩位老人解釋道:
“剛才進屋時,發現房頂有滲水的痕跡,所以讓兩個朋友幫我看看。”
兩位老人並沒有起疑心。
王爺爺道:
“這房子有些年頭了,你們家對門的老方家,也早就搬走了。
頂樓房子長時間空著,不通風,更容易壞。”
魯奶奶則熱情地招唿我們,留下來一起吃頓中飯。
“魯奶奶,不必麻煩了,我們……”韓箏本想婉拒,不過在接受到顧舟遞過去的眼神後,及時扭轉話頭,
“特意讓您做,太麻煩了。
這樣吧,剛才開車過來是我看到附近有餐館。
我去訂一桌菜,讓他們送過來。”
魯奶奶連忙擺著手說,她難得迴來一趟,哪能讓她破費。
韓箏說,小時候,魯奶奶、王爺爺都很照顧她。
現在讓她請一頓飯,是人之常情。
兩位老人拗不過她,便隨她去了。
韓箏開車去餐館訂餐。
我和顧舟則留在院子裏,和兩位老人嘮嗑。
經過一番交談,我們很快就把這裏的大致情況摸了個清楚。
糧管所的家屬樓,原來的居住者都是單位職工。
魯奶奶的兒子和韓箏父親都是單位的糧倉管理員。
王爺爺的兒子則是鎮上糧站的副站長。
不過隨著單位改製,很多職工或下海,或下崗,或跳槽。
隨著時間推移,原先住在這裏十二戶人家,大部分已經搬離。
空出來的房屋,少部分出租,大部分則閑置著。
像兩位老人的兒子,都帶著妻子、孩子搬離了荷園鎮,在別處買了商品房,安家落戶。
兩位老人住慣了這裏的房子,
就沒跟著孩子一起離開,一直住在這裏。
“荷園鎮已經沒落了,想當年最繁華的時候,這裏到處都是人來人往,哪像現在啊,大家都往城裏跑。”
王爺爺忍不住感歎。
我趁機指了指西側邊,說道:
“王爺爺,我看西邊拆了一大片民房,是不是要重新搞建設?”
“這不是普通的蛇,應該是某種精怪。”我如實相告。
“我沒你以為的那麽厲害,能夠讓十多年前的大蛇爬過的痕跡顯露出來……”
“可你明明讓痕跡出現了啊?”
不等我說完,韓箏就指了指頭頂上的恐怖印跡,滿臉不解。
“這印跡不是十多年前你妹妹出事那次留下的,
而是剛剛不久的,還很新鮮。
散發著難聞的穢氣,估計最多不會超過三天。”
顧舟把我沒說完的話接著說了下去。
“什麽?!”韓箏悚然一驚,差點再次坐倒在地,顫抖著問,
“你、你們的意思是,那條大蛇三天前才在這屋子裏出現過?”
我和顧舟不約而同地點頭。
韓箏滿臉驚恐,二話不說,慌忙以最快的速度衝出了屋子大門。
我怕她慌裏慌張的,會有危險,趕緊跟了出去。
韓她真的嚇壞了,頭也不迴,一口氣衝下了樓,跑到院子裏,捂著胸口,直喘粗氣。
“箏箏,怎麽了這是?”
“出什麽事了?”
依舊坐在院子裏聊天的兩位老人連忙起身,關切地走上前查看情況。
韓箏自然不可能說實話,臨時編了個借口:
“沒、沒事,就是屋子太久沒通風了,進去後有點不舒服。”
聞言,兩位老人放心了點。
魯奶奶返迴一樓自己家,倒了杯溫開水,端過來給韓箏:
“孩子,喝點熱水,坐下來休息一會。
韓箏接過水杯,喝了兩口,臉色稍微好了些。
站在原地冷靜了片刻,她重新走向我,低聲道歉:
“對不起,平安,我實在控製不住自己,真的太害怕了。”
“沒事,你要是害怕,就在樓下等著,我和師兄到你家再看看。”我說道。
韓箏點點頭,隨即一把拉住我,壓低聲音,不讓兩人聽到:
“怎麽會這樣?
那條蛇為什麽又會出現在這房子裏?”
“現在還不知道原因,不過你放心,它這會兒不在這裏,不必害怕。”
得知大蛇現在不在,韓箏稍微放心了點。
於是,我讓她在院子裏等我們,自己則返迴三樓。
再次進屋後,我看到顧舟抬頭在研究大蛇的痕跡。
看蛇形遊移的方向,似乎是朝著北邊的窗戶去的。
顧舟走到北窗前,伸手打開窗戶,探出身子,往外瞧。
片刻之後,他縮迴身子,對我道:
“上屋頂看看。”
我立馬明白他想上屋頂查看是否也有大蛇留下的痕跡,
於是指了指陽台:
“從那上去方便點。”
這棟老樓的陽台不小,而且是敞開式的。
我搬來把椅子,站在上麵,小心翼翼地踩到陽台欄杆上頭,
縱身往上一躍,輕輕鬆鬆就攀住了屋頂的邊緣,
接著手臂和腰部肌肉猛然發力,
一下就上了屋頂。
“師兄,我拉你……”
我擔心顧舟病殃殃的,體質不好,運用術法或許得心應手,
可做這種費體力的動作,可能有難度,
於是迴頭伸出手,想拉他一把。
誰知,我話還沒說完,
就見他縱身一躍,如同靈巧的燕子,穩穩落在我身側的空地上。
“身手不錯啊。”我不禁感歎。
“如果不是你擋著路,我能上來更快。”
我:“……”
好吧,算我瞎操心。
這家夥隻是看著體弱,實際上一點都不弱。
也是,吃了那麽多東西進去,總得長點力氣。
否則純屬浪費糧食不是?
暗暗吐槽一番後,我拿出背包裏的另一瓶清露,噴灑在屋頂上。
樓房的屋頂是平坦的水泥台麵,沒有瓦片。
這讓我撒清露時,輕鬆很多。
沒多久,屋頂上開始顯現出與屋內天花板上一模一樣的蛇形痕跡。
顧舟猜得沒錯。
大蛇還真的上了屋頂,從此處離開。
我和顧舟順著痕跡遊移的方向走,一直走到了屋頂的西側邊。
西邊是一條不寬的馬路,馬路對麵有一小片草地,
再往後延續,是拆遷後的一片殘垣斷壁,以及零零稀稀的幾座完整民居房。
幾分鍾後。
我與顧舟走下樓。
韓箏正坐在院子裏,手捧茶杯,心不在焉陪兩位老人聊天。
見我們出現,她立即起身迎了上來:“怎麽樣?”
不過很快,她意識到自己有些過於激動了,
趕忙迴頭朝兩位老人解釋道:
“剛才進屋時,發現房頂有滲水的痕跡,所以讓兩個朋友幫我看看。”
兩位老人並沒有起疑心。
王爺爺道:
“這房子有些年頭了,你們家對門的老方家,也早就搬走了。
頂樓房子長時間空著,不通風,更容易壞。”
魯奶奶則熱情地招唿我們,留下來一起吃頓中飯。
“魯奶奶,不必麻煩了,我們……”韓箏本想婉拒,不過在接受到顧舟遞過去的眼神後,及時扭轉話頭,
“特意讓您做,太麻煩了。
這樣吧,剛才開車過來是我看到附近有餐館。
我去訂一桌菜,讓他們送過來。”
魯奶奶連忙擺著手說,她難得迴來一趟,哪能讓她破費。
韓箏說,小時候,魯奶奶、王爺爺都很照顧她。
現在讓她請一頓飯,是人之常情。
兩位老人拗不過她,便隨她去了。
韓箏開車去餐館訂餐。
我和顧舟則留在院子裏,和兩位老人嘮嗑。
經過一番交談,我們很快就把這裏的大致情況摸了個清楚。
糧管所的家屬樓,原來的居住者都是單位職工。
魯奶奶的兒子和韓箏父親都是單位的糧倉管理員。
王爺爺的兒子則是鎮上糧站的副站長。
不過隨著單位改製,很多職工或下海,或下崗,或跳槽。
隨著時間推移,原先住在這裏十二戶人家,大部分已經搬離。
空出來的房屋,少部分出租,大部分則閑置著。
像兩位老人的兒子,都帶著妻子、孩子搬離了荷園鎮,在別處買了商品房,安家落戶。
兩位老人住慣了這裏的房子,
就沒跟著孩子一起離開,一直住在這裏。
“荷園鎮已經沒落了,想當年最繁華的時候,這裏到處都是人來人往,哪像現在啊,大家都往城裏跑。”
王爺爺忍不住感歎。
我趁機指了指西側邊,說道:
“王爺爺,我看西邊拆了一大片民房,是不是要重新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