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撫遠城派出的人馬與何老大等人匯合了。帶隊前來的是一個叫楊四娃的中年人,他乃是播州楊氏的遠房旁支,也是南洋公司最早的員工之一。在南洋公司重組之時,他受命來到北海公司,並成為撫遠城的一名管理人員。隨其前來的共有包括醫生、繪圖員、軍事教官、皮革鞣製等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二百人。人數最多的還是獵人,共有十小隊一百人,其次是漁民有五十人、木匠二十人。除此之外,還有二名鐵匠、三名石匠和二名造船技術人員。


    在據點主體完工之前,除了楊四娃和醫生等少數管理人員外,其餘人都將參與建設。按照撫遠城命令,當下最重要的任務是冬季來臨之前完成據點建設。狩隊小隊、漁民、商人之中的大部份人也將在木匠的指揮下,參與住房、倉庫和防衛設施的建設。據點的主體將由原木搭建,也會在重點部位用石頭加強。與此同時,還要砍伐適合造船的木料,陰幹備用。在小山上的據點建設完成之後,還將在岸邊建設一座小型的造船廠及配套的簡易碼頭。


    薩哈部族——此時老族長已經病故,族長由薩哈繼任,共遷來七十餘戶家庭近三百人,占整個薩哈部族的四分之一。他們比楊四娃一行早到了半個月,早就在據點周邊數十裏地內分散定居下來。這些部民聽聞此處獵物眾多,又得知北方公司要在此建立據點,今後獲得生活物資十分方便,便紛紛遷了過來,以期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並沒有如往常一樣,選擇鹿群最多的地方定居,而是以數個家庭為一組,選了黑貂數量眾多的森林或地海豹的棲息地附近定居下來。他們知道,北方公司對這兩種獸類的皮張最感興趣。


    在何老大的建議下,楊四娃將據點命名為薩哈據點,這是為了記念他的引路之功,也是以此來籠絡眾多的野人女真部落。北方公司要此離生根發展,離不開這些部落的支持。就拿當下來說,由於將人力全部投到了建設之中,據點人員的食物便全由薩哈部族來供應。雖說是用商品換取魚、獸肉和野菜,並沒有白占薩哈部族的便宜,但客觀上節省了勞動力,促進了據點的建設進度。否則楊四娃至少要派幾十人出去的打獵或捕魚,才能滿足所需。他帶來的皆是壯年男子,加上建設勞動十分繁重,對食物的消耗十分驚人。


    在此過程中,據點的醫生曾認為楊四娃的心太黑了——他親眼所見一名薩哈部族漁民送來幾十條肥大的鮮魚,卻隻得到一根繡花針,對,是一根。薩哈漁民剛離開,醫生便氣哼哼找到楊四娃,認為其盤剝過重。對此楊四娃也不解釋,便讓人將漁民找了迴來,當麵詢問其買賣合不合理那漁民先是一臉納悶,當聽清翻譯的話語之後,忙不迭聲稱極為合理,並表示如果魚不夠,明天再送些過來。他生怕楊四娃覺得魚少了。這個結果讓醫生直接傻了眼。話說他從流求的赤腳醫生學校畢業之後,便被招募來到此地,並無經商經驗。雖然知道工業品在鮮卑利亞極為值錢,卻也沒料到能值錢到如此地步。


    漁民走後,楊四娃給醫生上了一堂商業課。他告訴醫生,如果不是因為要仰仗薩哈部落的支持,不是因為據點建設抽不出人手來打獵,那根繡花針所換到的魚至少還要翻上幾倍。繡花針雖小,但所含的技術卻不低,其材料選用的都是最優質的鋼材,而且這小東西製造難度也大,就連庫頁城也不能生產,隻能從濟州島或流求運來,遙遠距離使其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從薩哈人角度來看,他們的骨針又粗又不耐久,縫製出來的毛皮衣服也不美觀。實際上,野人女真部族製作骨針的成本更高,因為骨頭易折斷和破碎,沒有三五日根本磨不成形。更重要的是在骨頭上鑽出針孔,那成品率簡直低得發指,往往十天半月才能製作一根骨針。


    北海之中魚極多,隻要找到魚群,一網下去便能撈到幾條甚至幾十條肥魚。對薩哈人來說,隻需要乘上木筏,花上小半日時間撈魚,便能換到一根鐵針,比自己磨製骨針劃算多了。話說薩哈漁民所用的網都來自據點,楊四娃帶來的漁民正在建設據點,便將網借給了他們。這種漁網的效率比薩哈人傳統的小網和魚叉高出了不少。不少心思活絡的薩哈人,已經開始收集收山中的老藤條,他們將在據點漁民的教授下,學習編製新魚網。


    幾十條魚換一根繡花針,讓醫生不理解。幾筐野菜和蘑菇便能換到一支鋒銳的三棱鐵箭頭,也讓薩哈坐不住了。在他看來這些野草之類的東西,漫山遍野俯手可得,族人居然敢用這些東西行騙,實在是可惡之極,當下便揪了人前來,要向何老大賠禮道歉。按部族的文化習俗來說,絕不允許欺負遠道而來的客人。況且何老大等北方公司人員的到來,更帶來了大量商品,讓族人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既是客人又是貴人。薩哈部族絕對不容許出現這種既忘恩負久又違背傳統之事。


    北方公司的員工雖然有不少生女真人、蝦夷人甚至還有逃亡的蒙古人,也有少數高麗和交趾人,但絕大部分來自漢地。後三類員工根本不能忍受頓頓吃肉的日子,胃腸需要野菜和茶葉才能適應鮮卑利亞的水土。薩哈部族則不然,他們隻有在饑餓時才食用野菜,也很少食用蘑菇,其維生素的來源於漿果和堅果,冬季則來自於動物的鮮血,這也是他們食生肉的重要原因。他們食用半生不熟肉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沒有合適的烹煮工具,隻會用火烤。為了防止烤壞營養流失,往往便是半生不熟。薩哈部族不會製作陶器,更沒有鐵鍋。話說鐵鍋鑄造技術就連蒙古人也沒有掌握,這也是遊牧部族士兵最喜歡搶劫的東西之一。


    雖然何老大堅稱交易合理,但薩哈也是個固執之人,覺得自己的族人用野菜換箭頭便是欺騙,聲稱既然據點沒人手采摘野菜和蘑菇,薩哈部落便每日送來幾筐,直到草枯落葉時節。楊四娃眼見薩哈如此表態,便當即決定免費贈送一口鐵鍋,並在有貨時優先賣給薩哈部落,但一個聚落隻能買一口鍋。這個表態讓薩哈大喜過望,他可是吃過鐵鍋燉煮的肉,既香又軟嫩,輕輕一咽便滑下肚,比燒得半生不熟的肉好太多,也會讓族中掉了牙齒的老人活得更久。鍋中熱氣騰騰的湯,在寒冷的冬日喝起來更是美味,讓人口舌生津、唇齒生香。


    楊四娃話音剛落不久,薩哈接著代表族人承諾,將發動老人婦孺多采北方公司員工愛吃的蘑菇,吃不完的晾曬起來,供冬日燉湯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之霹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靜的銀鬆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靜的銀鬆森林並收藏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