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軍通過隱藏在蒙古漢軍內部的“火狐”網絡,得知了蒙古滅宋計劃。在歐陽軒的指示下,蘇三兒將蒙軍的計劃通報給了臨安。出於保護情報人員的原因,霹靂軍通報的情報說得比較粗略,這讓賈似道為首的朝中大臣嗤之以鼻。蒙古人的狼子野心誰不清楚,需要提醒?襄陽是軍事要地,也是蒙軍南下漢江的必經之地,這個軍事常識誰不懂?歐陽小兒不過是想以此情報來邀功賣好,並挑拔宋蒙關係,自己坐收漁利罷了!呂文煥得知這個情報更是心中憤憤,在他看來霹靂軍提醒不要在襄陽設立榷場,斷絕與蒙古人交易,分明是斷他財路。
歐陽軒得知臨安朝中高官和駐守襄陽呂文煥的反應,一時間竟然啞口無言。其餘霹靂軍高層有的義憤填膺,有的氣得大叫。蘇三兒更是怒發衝冠,憤然地拍案而起。情報總局的間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苦探得的情報,居然遭受如此輕視和誤解,實在是好心被當了驢肝肺。沉默良久之後,歐陽軒告誡眾人,指望臨安那幫腐敗官員抗蒙,根本就靠不住。要將千千萬萬百姓從蒙軍的屠刀中拯救出來,唯有靠霹靂軍上下齊心。諸位當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手中之事,為將來一舉蕩平蒙軍積蓄力量。
情報風波不久之後,歐陽軒便離開了善闡府,踏上了前往播州的行程,此時已是霹靂十年一月初,剛過完春節不久。會盟結束之後,他便匆匆迴到了善闡城。還在升龍城之時,他便接到了蜀地和大理、雲南發生大旱的消息。餘柱在信中告訴他,小麥、蠶豆等農作物大麵積枯死,夏收糧食大麵積減產已成定局。由於旱情嚴重,紅薯、土豆等耐旱作物產量也受到影響,甚至牧草也大麵積枯死,部分地方還出現了人畜飲水困難。所幸是經過奮力抗旱,前幾年種下的數百萬株桑樹保住了。有了這些桑樹,意味著明年仍然可以出產大批的絲綢織錦,這可是重要的收入來源。
旱災還讓不少河道斷流,使得工業產能也下降不少。雖然蒸汽機已經投產,電動機也開始研製,但霹靂軍的能源仍是以人畜力和水能為主。沒有了水,水壓機和水力煆造等設備便無法運行,這導致了大型機械構件生產的停止,而這正是機床、生產設備乃至軍工生產的關鍵。水源的缺乏,還導致化工、織染乃至火藥生產的停止,因為這些生產過程都需要大量的水。
雖然旱情形勢嚴峻,但歐陽軒認為隻要加強統籌合理調度,仍能應付過去此次災情。“多築堡、廣積糧”是霹靂軍高層的一致共識,不僅各州縣都有大量存糧,各村寨和屯墾點也普遍屯積了兩三年的糧食。隻要今年不再發生大規模的戰事,這些存糧要應付過這次旱災綽綽有餘。再說了,交趾、流求及南洋諸國此次並未發生旱災,可以從這些一年三熟之地調來糧食。隻不過要跋山涉水運到巴蜀和雲南大理,成本實在是太高。餘柱已經下令,隻要旱情緩解便搶種補種農作物,並逐步恢複工業生產。
如果說旱災給巴蜀和雲南大理帶來損失,霹靂軍還能承受,那麽冰雪災害,則將苗疆社會逼到了崩潰的邊緣。苗疆先是遭受到數月的旱災,接著便是氣溫急劇下降,冰雹、凍雨、大雪接踵而至。玉米、紅薯、土豆等農作物再已經受不起這雙重暴擊,大麵積枯萎死去,糧食絕收已成定局。雖然苗疆也有不少存糧,但也隻能熬到災情結束,但絕對等不到新種植糧食的收獲。嚴峻的前景讓播州上下憂心忡忡。“剛學剃頭,便遇到絡腮胡”,此刻用這句川西俗語來形容新任播州之主楊邦憲的心情,正合適不過。
楊邦憲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姐夫。歐陽軒得知苗疆的情況,也是心急如焚。雖然霹靂軍也遭到了重大災情,但對於苗疆的困難,霹靂軍高層的一致意見是要全力援助,這並非是因為歐陽軒和楊邦憲的姻親關係,而是因為播州作為戰略盟友,對霹靂軍的崛起出力甚巨。更重要的是,霹靂軍剛在南洋建立宗藩體係,如果對苗疆的情況視而不見,如何能取信於諸國,如何能爭取人心,團結更多的力量?
關鍵是如何救助苗疆的百姓?得益於衛生醫療水平提升,也得益於紅薯土豆等耐旱作物的推廣,苗疆的人口增長速度也極快,每個家庭有三四個幼兒乃稀鬆平常之事。據楊邦憲估計,當下播州控製的苗疆人口已近二百萬,其中大部分是十歲以下的孩童。人口的增長是好事,但也消耗了苗疆的財力。不論是播州官方還是苗疆百姓,家境並不厚實。大部分百姓隻能是吃得飽穿得暖,其抗風險能力很弱。當然,苗疆兩百萬人的口糧即便是天量的數字,霹靂軍也能通過貿易解決,可關鍵是要運進苗疆實在困難。
苗疆地區盡皆山地,道路崎嶇難行,這也是播州軍能在蒙古大軍的多次進攻之下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近些年來,播州也修築了通往雲南、巴蜀和六盤水等工礦地點的官道,但總體來說不論是道路的寬度和長度都差強人意。這種道路狀況,要支持上萬人的軍隊作戰已經勉為其難。僅將一斤賑災糧食從巴蜀運送到苗疆,路上消耗便會達到五斤,根本無法運輸兩百萬人的糧食。更重要的是巴蜀和雲南大理糧食隻堪夠用,隻能從南洋地區調糧而來。即便是從最近的交趾運糧,每運到苗疆一斤糧食,路上便會消耗十斤以上。這個成本即便是財大氣粗的霹靂軍也無法承受。
曆代王朝賑災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運糧到災區,以煮大鍋粥方式讓災民苟活,或者說讓他們有希望,不致於造反。另一種辦法便是將災民引向未受災的地區,稱之為就食。待災害結束之後,災民再迴到家鄉重建家園。後一種賑災辦法成本較低,但百姓對於背景離鄉有著極深的恐懼,因為許多災民會因缺糧病餓死在路途中。未受災地方的官府和百姓對於流民的到來也極為抵觸,甚至會設壘阻止,因為伴隨著流民到來的,是盜搶甚至是燒殺等嚴重的治安問題。
經過與霹靂軍高層商議,在征得楊邦憲同意之後,歐陽軒決定雙管以下,一方麵就近調糧進入苗疆,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救助災民。所謂以工代賑是指災民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霹靂軍提供的糧食。要吃上飽飯,災民中的壯勞力便要參加道路、水利設施、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的修建。老弱病殘和孩童隻要做力所能及的勞動,也能吃上賑災糧。另一方麵則是遷移百姓到外地,這不是簡單地讓災民就食,而是讓要將苗疆的百姓移民到糧食充足,生產條件更好的地方。話說苗疆這地方雖然山川秀美又資源豐富,但糧食生產條件實在太差,要安居樂業實在太難。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歐陽軒得知臨安朝中高官和駐守襄陽呂文煥的反應,一時間竟然啞口無言。其餘霹靂軍高層有的義憤填膺,有的氣得大叫。蘇三兒更是怒發衝冠,憤然地拍案而起。情報總局的間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苦探得的情報,居然遭受如此輕視和誤解,實在是好心被當了驢肝肺。沉默良久之後,歐陽軒告誡眾人,指望臨安那幫腐敗官員抗蒙,根本就靠不住。要將千千萬萬百姓從蒙軍的屠刀中拯救出來,唯有靠霹靂軍上下齊心。諸位當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手中之事,為將來一舉蕩平蒙軍積蓄力量。
情報風波不久之後,歐陽軒便離開了善闡府,踏上了前往播州的行程,此時已是霹靂十年一月初,剛過完春節不久。會盟結束之後,他便匆匆迴到了善闡城。還在升龍城之時,他便接到了蜀地和大理、雲南發生大旱的消息。餘柱在信中告訴他,小麥、蠶豆等農作物大麵積枯死,夏收糧食大麵積減產已成定局。由於旱情嚴重,紅薯、土豆等耐旱作物產量也受到影響,甚至牧草也大麵積枯死,部分地方還出現了人畜飲水困難。所幸是經過奮力抗旱,前幾年種下的數百萬株桑樹保住了。有了這些桑樹,意味著明年仍然可以出產大批的絲綢織錦,這可是重要的收入來源。
旱災還讓不少河道斷流,使得工業產能也下降不少。雖然蒸汽機已經投產,電動機也開始研製,但霹靂軍的能源仍是以人畜力和水能為主。沒有了水,水壓機和水力煆造等設備便無法運行,這導致了大型機械構件生產的停止,而這正是機床、生產設備乃至軍工生產的關鍵。水源的缺乏,還導致化工、織染乃至火藥生產的停止,因為這些生產過程都需要大量的水。
雖然旱情形勢嚴峻,但歐陽軒認為隻要加強統籌合理調度,仍能應付過去此次災情。“多築堡、廣積糧”是霹靂軍高層的一致共識,不僅各州縣都有大量存糧,各村寨和屯墾點也普遍屯積了兩三年的糧食。隻要今年不再發生大規模的戰事,這些存糧要應付過這次旱災綽綽有餘。再說了,交趾、流求及南洋諸國此次並未發生旱災,可以從這些一年三熟之地調來糧食。隻不過要跋山涉水運到巴蜀和雲南大理,成本實在是太高。餘柱已經下令,隻要旱情緩解便搶種補種農作物,並逐步恢複工業生產。
如果說旱災給巴蜀和雲南大理帶來損失,霹靂軍還能承受,那麽冰雪災害,則將苗疆社會逼到了崩潰的邊緣。苗疆先是遭受到數月的旱災,接著便是氣溫急劇下降,冰雹、凍雨、大雪接踵而至。玉米、紅薯、土豆等農作物再已經受不起這雙重暴擊,大麵積枯萎死去,糧食絕收已成定局。雖然苗疆也有不少存糧,但也隻能熬到災情結束,但絕對等不到新種植糧食的收獲。嚴峻的前景讓播州上下憂心忡忡。“剛學剃頭,便遇到絡腮胡”,此刻用這句川西俗語來形容新任播州之主楊邦憲的心情,正合適不過。
楊邦憲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姐夫。歐陽軒得知苗疆的情況,也是心急如焚。雖然霹靂軍也遭到了重大災情,但對於苗疆的困難,霹靂軍高層的一致意見是要全力援助,這並非是因為歐陽軒和楊邦憲的姻親關係,而是因為播州作為戰略盟友,對霹靂軍的崛起出力甚巨。更重要的是,霹靂軍剛在南洋建立宗藩體係,如果對苗疆的情況視而不見,如何能取信於諸國,如何能爭取人心,團結更多的力量?
關鍵是如何救助苗疆的百姓?得益於衛生醫療水平提升,也得益於紅薯土豆等耐旱作物的推廣,苗疆的人口增長速度也極快,每個家庭有三四個幼兒乃稀鬆平常之事。據楊邦憲估計,當下播州控製的苗疆人口已近二百萬,其中大部分是十歲以下的孩童。人口的增長是好事,但也消耗了苗疆的財力。不論是播州官方還是苗疆百姓,家境並不厚實。大部分百姓隻能是吃得飽穿得暖,其抗風險能力很弱。當然,苗疆兩百萬人的口糧即便是天量的數字,霹靂軍也能通過貿易解決,可關鍵是要運進苗疆實在困難。
苗疆地區盡皆山地,道路崎嶇難行,這也是播州軍能在蒙古大軍的多次進攻之下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近些年來,播州也修築了通往雲南、巴蜀和六盤水等工礦地點的官道,但總體來說不論是道路的寬度和長度都差強人意。這種道路狀況,要支持上萬人的軍隊作戰已經勉為其難。僅將一斤賑災糧食從巴蜀運送到苗疆,路上消耗便會達到五斤,根本無法運輸兩百萬人的糧食。更重要的是巴蜀和雲南大理糧食隻堪夠用,隻能從南洋地區調糧而來。即便是從最近的交趾運糧,每運到苗疆一斤糧食,路上便會消耗十斤以上。這個成本即便是財大氣粗的霹靂軍也無法承受。
曆代王朝賑災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運糧到災區,以煮大鍋粥方式讓災民苟活,或者說讓他們有希望,不致於造反。另一種辦法便是將災民引向未受災的地區,稱之為就食。待災害結束之後,災民再迴到家鄉重建家園。後一種賑災辦法成本較低,但百姓對於背景離鄉有著極深的恐懼,因為許多災民會因缺糧病餓死在路途中。未受災地方的官府和百姓對於流民的到來也極為抵觸,甚至會設壘阻止,因為伴隨著流民到來的,是盜搶甚至是燒殺等嚴重的治安問題。
經過與霹靂軍高層商議,在征得楊邦憲同意之後,歐陽軒決定雙管以下,一方麵就近調糧進入苗疆,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救助災民。所謂以工代賑是指災民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霹靂軍提供的糧食。要吃上飽飯,災民中的壯勞力便要參加道路、水利設施、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的修建。老弱病殘和孩童隻要做力所能及的勞動,也能吃上賑災糧。另一方麵則是遷移百姓到外地,這不是簡單地讓災民就食,而是讓要將苗疆的百姓移民到糧食充足,生產條件更好的地方。話說苗疆這地方雖然山川秀美又資源豐富,但糧食生產條件實在太差,要安居樂業實在太難。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