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叛亂在後來被稱為
“林德之亂”。此亂中產業工人組織性和英勇表現,不僅讓山中平民吃驚,也在霹靂軍正規軍中掀起了波瀾。
黃大根、曹二狗等人常用此戰來激勵士卒更加刻苦訓練,用他們的話來說
“工人兄弟拿起工具可以生產,拿起武器可以殺敵,你們驕傲個啥?”當然此戰也暴露出了不少管理的短板和漏洞。
平叛後不久的軍政會議上,霹靂軍的高層人員紛紛對此作了檢討。李爽第一個做出了檢討,他認為自己沒有安置好彭州軍,糧食分配也存在問題,餘柱檢討守備營的生產和防務沒有平衡好,楊秀才檢討自己大局觀念差拖延糧食撥付,夏虎認為自己的甄別工作沒有做好,就連曹二狗也湊熱鬧說自己不該當天舉辦婚事……歐陽軒聽罷眾人的發言,緩緩地說:“此亂若論最大責任者,正是本人”。
歐陽軒將責任攬到身上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在招附納將這件事上,缺乏深層次的考慮。
此次叛亂應對得當,給琉璃壩造成的財物損害並不大,除了房屋外,工廠作坊的設備設施損毀很小,但死傷了十餘名工人。
雖然叛軍頭子和骨幹均被打死或處死,其餘人也將戴著鐐銬在陰暗的礦洞服終身苦役,但終歸有無辜工人喪命。
在歐陽軒看來,如果彭州軍剛進山時便講清楚山中是
“兵民一致、官兵一致”,他們便不會認為被歧視,進而心生不滿;如果態度再強硬一點堅持收繳其武器,他們便無叛亂的底氣;如果把他們建製打亂分散安置,那叛亂就不可能發生……所以,他提出今後歸附投靠霹靂軍的,必須上繳武器,一律分散安置,這不僅是針對軍隊,也包括宗族世家,一句話霹靂軍體係絕不容許不受控製的勢力存在。
歐陽軒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基本認同。說是基本,是因為與會的二十餘人中,尚有包括錢老二在內的幾人雖未反對,但並未表態支持。
軍政會議正在召開之時,議事大廳的門突然被打開了,一名滿頭汗漬的偵察人員走了進來,將一封帶有紅綢的密件遞給了歐陽軒。
看完密件歐陽軒緩緩抬起頭來,麵色平靜地讀出密件的內容:“成都之戰,宋軍大敗,被蒙古人斬殺無數,現在蒲擇之正退往重慶”。
這個消息猶如霹靂軍最新研製的要塞炮開火,讓大廳內眾人臉色大變,隻有李爽、餘柱、曹二狗、夏虎等少數幾人麵色平靜波瀾不驚。
在前一段時間,歐陽軒曾在一次機密會議上向李爽幾人透露過對未來時局的判斷:成都之戰宋軍必然敗北,雲頂城也將失陷。
蒙軍將一路追擊蒲擇之到重慶府,沿途州府也將落入蒙軍手中。以後宋軍在川中將會隻保有沿江的嘉定府、重慶府到峽口一線的地域。
屆時整個川西隻有霹靂軍一支抗蒙力量,將麵對蒙軍的巨大壓力。當歐陽軒第一次說出自己的預判時,李爽、曹二狗等人隻是半信半疑。
雖然軒哥兒一直料事如神,但如此離譜的判斷著實不能讓他們相信。要知道此次蒲擇之盡起四川可戰之兵,足足有四萬精銳戰兵,加上後勤輜重人員足有十萬之眾,又有餘玠之後川中十餘年積蓄的糧草器械,說是兵精糧足並不為過,對付堪堪萬餘蒙古漢軍,定無失敗之理。
隻是後來戰況的逐步印證了歐陽軒的判斷,先是劉振在箭灘渡被?璘擊敗,蒲擇之對成都的包圍被撕開口子,再後來是利州蒙古汪德臣所部來援,三股蒙軍合兵一處已達二萬餘人,並逐漸占據上風。
這才讓李爽幾人相信了歐陽軒的判斷,對今日的消息才不再吃驚。隻是他們仍對歐陽軒關於雲頂城的判斷仍是半信半疑,要知道這座要塞堅城被姚世安苦心經營十餘年,號稱
“川中八柱”之一,守軍有八千之眾。即便守軍人數減半,即便蒙古人填上萬人以上性命,也斷無失陷可能。
偵察員帶迴成都之戰的密件,記述了詳細的戰況。由於宋軍攻城久久不下,暴露日久士氣逐漸鬆懈。
進入五月後又連日霖雨,泥濘處處沾足,對宋軍十分不利。更要命的是這圍城這幾月,宋軍的軍紀越發敗壞,也四處劫掠了大量財物。
攜帶這些財物即使宋軍機動性下降,更使兵卒作戰意誌鬆弛。畢竟變得富有之後,考慮的便不是取勝,而是保命迴家買地置業。
紐璘便在風雨交加之時趁機反攻,一舉擊破了宋軍的營壘,殺得宋軍屍橫遍野一潰百裏,紛紛四散而逃。
蒲擇之見敗局已定無力迴天,隻得帶著部分殘兵往重慶府方向且戰且退。
敗兵往四方逃散,尤以逃往嘉定府、雲頂城方向的人數最多。隻是十萬宋軍士兵和民夫,能逃脫蒙古騎兵追殺的,不會超出半數,大部分都會被射殺或被俘為奴。
至於營壘中大量的糧食、器械和財物,則盡皆落入蒙古人之手。經此一役,四川宋軍元氣大傷,再無力對蒙軍發動攻勢。
要說參加軍政會議的人員均不是泛泛之輩,但仍被蒲擇之大敗的消息震得半天迴不過神來,他們都知道這事的嚴重性。
沒有官軍與蒙古人的正麵對抗,這意味著霹靂軍將直接麵對強大的蒙古人。
即便蒙古人攻不進萬家堡,但隻需采用圍困戰略,也會將霹靂軍困死在雞冠山中。
就在眾人憂心忡忡之時,歐陽軒清清嗓子壓下了議論,他準備拋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對策,再由眾人來討論並完善細節。
聽得招唿眾人便都停止了說話,紛紛屏住唿吸看著歐陽軒,一時間偌大的大廳裏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在眾人看來這變局來得如此猝不及防,軒哥兒轉瞬之間便有了對策,要麽是隨口胡謅,要麽是有神一樣未卜先知的能力。
隻是按軒哥兒的行事風格來看,顯然不可能是前者。
“林德之亂”。此亂中產業工人組織性和英勇表現,不僅讓山中平民吃驚,也在霹靂軍正規軍中掀起了波瀾。
黃大根、曹二狗等人常用此戰來激勵士卒更加刻苦訓練,用他們的話來說
“工人兄弟拿起工具可以生產,拿起武器可以殺敵,你們驕傲個啥?”當然此戰也暴露出了不少管理的短板和漏洞。
平叛後不久的軍政會議上,霹靂軍的高層人員紛紛對此作了檢討。李爽第一個做出了檢討,他認為自己沒有安置好彭州軍,糧食分配也存在問題,餘柱檢討守備營的生產和防務沒有平衡好,楊秀才檢討自己大局觀念差拖延糧食撥付,夏虎認為自己的甄別工作沒有做好,就連曹二狗也湊熱鬧說自己不該當天舉辦婚事……歐陽軒聽罷眾人的發言,緩緩地說:“此亂若論最大責任者,正是本人”。
歐陽軒將責任攬到身上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在招附納將這件事上,缺乏深層次的考慮。
此次叛亂應對得當,給琉璃壩造成的財物損害並不大,除了房屋外,工廠作坊的設備設施損毀很小,但死傷了十餘名工人。
雖然叛軍頭子和骨幹均被打死或處死,其餘人也將戴著鐐銬在陰暗的礦洞服終身苦役,但終歸有無辜工人喪命。
在歐陽軒看來,如果彭州軍剛進山時便講清楚山中是
“兵民一致、官兵一致”,他們便不會認為被歧視,進而心生不滿;如果態度再強硬一點堅持收繳其武器,他們便無叛亂的底氣;如果把他們建製打亂分散安置,那叛亂就不可能發生……所以,他提出今後歸附投靠霹靂軍的,必須上繳武器,一律分散安置,這不僅是針對軍隊,也包括宗族世家,一句話霹靂軍體係絕不容許不受控製的勢力存在。
歐陽軒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基本認同。說是基本,是因為與會的二十餘人中,尚有包括錢老二在內的幾人雖未反對,但並未表態支持。
軍政會議正在召開之時,議事大廳的門突然被打開了,一名滿頭汗漬的偵察人員走了進來,將一封帶有紅綢的密件遞給了歐陽軒。
看完密件歐陽軒緩緩抬起頭來,麵色平靜地讀出密件的內容:“成都之戰,宋軍大敗,被蒙古人斬殺無數,現在蒲擇之正退往重慶”。
這個消息猶如霹靂軍最新研製的要塞炮開火,讓大廳內眾人臉色大變,隻有李爽、餘柱、曹二狗、夏虎等少數幾人麵色平靜波瀾不驚。
在前一段時間,歐陽軒曾在一次機密會議上向李爽幾人透露過對未來時局的判斷:成都之戰宋軍必然敗北,雲頂城也將失陷。
蒙軍將一路追擊蒲擇之到重慶府,沿途州府也將落入蒙軍手中。以後宋軍在川中將會隻保有沿江的嘉定府、重慶府到峽口一線的地域。
屆時整個川西隻有霹靂軍一支抗蒙力量,將麵對蒙軍的巨大壓力。當歐陽軒第一次說出自己的預判時,李爽、曹二狗等人隻是半信半疑。
雖然軒哥兒一直料事如神,但如此離譜的判斷著實不能讓他們相信。要知道此次蒲擇之盡起四川可戰之兵,足足有四萬精銳戰兵,加上後勤輜重人員足有十萬之眾,又有餘玠之後川中十餘年積蓄的糧草器械,說是兵精糧足並不為過,對付堪堪萬餘蒙古漢軍,定無失敗之理。
隻是後來戰況的逐步印證了歐陽軒的判斷,先是劉振在箭灘渡被?璘擊敗,蒲擇之對成都的包圍被撕開口子,再後來是利州蒙古汪德臣所部來援,三股蒙軍合兵一處已達二萬餘人,並逐漸占據上風。
這才讓李爽幾人相信了歐陽軒的判斷,對今日的消息才不再吃驚。隻是他們仍對歐陽軒關於雲頂城的判斷仍是半信半疑,要知道這座要塞堅城被姚世安苦心經營十餘年,號稱
“川中八柱”之一,守軍有八千之眾。即便守軍人數減半,即便蒙古人填上萬人以上性命,也斷無失陷可能。
偵察員帶迴成都之戰的密件,記述了詳細的戰況。由於宋軍攻城久久不下,暴露日久士氣逐漸鬆懈。
進入五月後又連日霖雨,泥濘處處沾足,對宋軍十分不利。更要命的是這圍城這幾月,宋軍的軍紀越發敗壞,也四處劫掠了大量財物。
攜帶這些財物即使宋軍機動性下降,更使兵卒作戰意誌鬆弛。畢竟變得富有之後,考慮的便不是取勝,而是保命迴家買地置業。
紐璘便在風雨交加之時趁機反攻,一舉擊破了宋軍的營壘,殺得宋軍屍橫遍野一潰百裏,紛紛四散而逃。
蒲擇之見敗局已定無力迴天,隻得帶著部分殘兵往重慶府方向且戰且退。
敗兵往四方逃散,尤以逃往嘉定府、雲頂城方向的人數最多。隻是十萬宋軍士兵和民夫,能逃脫蒙古騎兵追殺的,不會超出半數,大部分都會被射殺或被俘為奴。
至於營壘中大量的糧食、器械和財物,則盡皆落入蒙古人之手。經此一役,四川宋軍元氣大傷,再無力對蒙軍發動攻勢。
要說參加軍政會議的人員均不是泛泛之輩,但仍被蒲擇之大敗的消息震得半天迴不過神來,他們都知道這事的嚴重性。
沒有官軍與蒙古人的正麵對抗,這意味著霹靂軍將直接麵對強大的蒙古人。
即便蒙古人攻不進萬家堡,但隻需采用圍困戰略,也會將霹靂軍困死在雞冠山中。
就在眾人憂心忡忡之時,歐陽軒清清嗓子壓下了議論,他準備拋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對策,再由眾人來討論並完善細節。
聽得招唿眾人便都停止了說話,紛紛屏住唿吸看著歐陽軒,一時間偌大的大廳裏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在眾人看來這變局來得如此猝不及防,軒哥兒轉瞬之間便有了對策,要麽是隨口胡謅,要麽是有神一樣未卜先知的能力。
隻是按軒哥兒的行事風格來看,顯然不可能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