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秋煙卻無心觀戰,離了那些命婦,一時靜悄悄的,隻有一些風聲過耳。
她跟著章啟踏步走上更高處的雲台。
“怎麽到這邊來了?”
“你可有聽見什麽閑話?”他問道。
“她們當著我的麵,可不敢說什麽閑話。”虞秋煙捏了捏他的手,“王爺不必的擔心。”
章啟視線落到交錯的手間,轉頭掃過場下繞著圈子的兩人,唇角微勾。
“本王還以為,劉五是庶子,又嶄露頭角,想必閑話不少。”
“……劉五的閑話?這個確實有,王爺是有千裏耳不成?”
虞秋煙笑著接過話,倚著欄杆往武場眺望,“王爺覺得誰能贏?”
“劉五的馬雖是千裏良駒,但已經跑了半日了。”
章啟搖了搖頭,道,“太子不過攔了他一箭,他便束手束腳,一時被唬住了罷了。”
他指了指場上兩人的位置:“這個距離,如果不想中自己的靶子而隻幹擾別人的箭,看起來似乎會省力,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要想每一箭都擊中並不容易。”
“再這樣耗下去,劉五的馬會率先體力不支。”
“這麽說太子會拔得頭籌咯。”虞秋煙微惑。
場中的局勢確實如章啟所言,武場中的兩人周旋了小半日,看上去勢均力敵,可隨著時辰漸長,劉五顯然有些跟不上太子的速度,以至於叫太子尋著機會連中兩箭。
最後太子箭簍中的箭矢率先用完,中靶的數量也比劉五的多出一根。
人群中響起一陣喝彩,周圍人連贊太子殿下武藝非凡。
太子下了馬,麵對眾人誇讚仍舊十分謙遜,如實道:“劉公子的馬不如本宮,是本宮勝之不武了。”
他還額外給劉五賞賜了一匹良馬。
千裏良駒與頭麵相比,自然是前者更有意義,尤其是對於一個庶子而言。劉五看向太子殿下,當即感激地躬身謝恩。
太子不動聲色地掃太妃賞賜的彩頭,轉身便讓東宮的內侍收了過來。
他在眾人麵前大方地拿起了頭麵,欣賞了片刻,忽然有些為難。
“原本是該送予母後的,可本宮前陣子才聽皇叔說金飾坊的首飾不錯,最適合送予家中長輩,聽聞皇叔已經替太妃娘娘預定上了,本宮為了不落於後,隻好也命人選了一套。如今若要將太妃娘娘拿出宮的彩頭再帶迴去送予母後,未免小氣……”
他沉思了片刻,繼續道,
“既然是宮中送出來的東西也沒有再拿迴去的道理。本宮前些日子衝撞了梁小姐,忘了賠禮,不如借花獻佛,送給梁小姐,才算不失禮數。
想必這般送出去,太妃娘娘和母後都會高興。”
太子說得有理有據,且他行事,自然無人敢說不妥。更遑論,誰都知道太子和梁家的婚事在即,這也是一樁喜事。
一時,周圍人連聲稱讚殿下有心。
……
底下的動靜太大,虞秋煙便是瞧不清也隱約知道發生了何事,待內侍迴稟完底下發生了何事之後,她更是哭笑不得。
好端端的母子情,被太子這般一打岔,倒是讓眾人忘記去共情太妃娘娘那一番苦心了。
連那些命婦也盡數圍到了梁元星身邊上趕著朝這未來太子妃說好話。
虞秋煙看著場上的風向轉瞬即變,不由笑了:“太子借花獻佛,想來元星能消消氣。”
她扭頭問章啟:“這是王爺一早就料到的結果?若真叫劉五帶迴家,隻怕很快就傳揚出王爺的閑話了。”
“本王隻是想叫太子拿走那東西罷了。”
武場之外樹葉凋零,一片光禿禿的樹幹。
周圍風聲入耳,虞秋煙在上頭看著眾人漸漸散去。
許久。
章啟開口道:“太妃是本王生母,本王也確實同她關係冷淡。”
“本王知道坊間說本王六親不認,冷漠無情……這許多傳聞都是三人成虎,但那些人說的有一點,是真的。”
章啟轉頭看向她,繼續道,“本王確實不算孝子。所以,太妃今日才這樣提醒本王,她沒有提醒錯。”
……
貧賤與富貴,榮寵與羞辱,全在天子一息之間。
因為先帝一句話,章啟與太妃一朝便從京中炙手可熱的的貴妃娘娘與小皇子成了武寧山上的寡母,頂著被驅逐出京的身份,人盡可欺。
當年,母子二人乍然到了武寧山便受盡了冷眼。
一開始,太妃還抱著皇上不過是一時氣話的僥倖,後來逐漸認清再無轉圜之地,漸漸有些魔怔。
每一天,她都會歇斯底裏地質問章啟,要年幼的他一遍遍地反思,為何要惹聖人不喜,害她淪落至此。每每平靜下來,太妃仍以淚洗麵,她說不該生下他,他是煞星入命,拖累了她與陛下,克得陛下病重,才會被趕出京城。
若隻是瘋言瘋語倒也罷了。
酷暑天裏,章啟生了病,她卻不願使醫官來醫治,章啟被關進了小佛堂,他跪在黑暗之中,望著一列列佛堂前供奉的香火,像是在看一具具幽魂。
黑暗的空間讓人窒息,更何況那時候他也是個稚子,在宮中時受盡恩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跟著章啟踏步走上更高處的雲台。
“怎麽到這邊來了?”
“你可有聽見什麽閑話?”他問道。
“她們當著我的麵,可不敢說什麽閑話。”虞秋煙捏了捏他的手,“王爺不必的擔心。”
章啟視線落到交錯的手間,轉頭掃過場下繞著圈子的兩人,唇角微勾。
“本王還以為,劉五是庶子,又嶄露頭角,想必閑話不少。”
“……劉五的閑話?這個確實有,王爺是有千裏耳不成?”
虞秋煙笑著接過話,倚著欄杆往武場眺望,“王爺覺得誰能贏?”
“劉五的馬雖是千裏良駒,但已經跑了半日了。”
章啟搖了搖頭,道,“太子不過攔了他一箭,他便束手束腳,一時被唬住了罷了。”
他指了指場上兩人的位置:“這個距離,如果不想中自己的靶子而隻幹擾別人的箭,看起來似乎會省力,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要想每一箭都擊中並不容易。”
“再這樣耗下去,劉五的馬會率先體力不支。”
“這麽說太子會拔得頭籌咯。”虞秋煙微惑。
場中的局勢確實如章啟所言,武場中的兩人周旋了小半日,看上去勢均力敵,可隨著時辰漸長,劉五顯然有些跟不上太子的速度,以至於叫太子尋著機會連中兩箭。
最後太子箭簍中的箭矢率先用完,中靶的數量也比劉五的多出一根。
人群中響起一陣喝彩,周圍人連贊太子殿下武藝非凡。
太子下了馬,麵對眾人誇讚仍舊十分謙遜,如實道:“劉公子的馬不如本宮,是本宮勝之不武了。”
他還額外給劉五賞賜了一匹良馬。
千裏良駒與頭麵相比,自然是前者更有意義,尤其是對於一個庶子而言。劉五看向太子殿下,當即感激地躬身謝恩。
太子不動聲色地掃太妃賞賜的彩頭,轉身便讓東宮的內侍收了過來。
他在眾人麵前大方地拿起了頭麵,欣賞了片刻,忽然有些為難。
“原本是該送予母後的,可本宮前陣子才聽皇叔說金飾坊的首飾不錯,最適合送予家中長輩,聽聞皇叔已經替太妃娘娘預定上了,本宮為了不落於後,隻好也命人選了一套。如今若要將太妃娘娘拿出宮的彩頭再帶迴去送予母後,未免小氣……”
他沉思了片刻,繼續道,
“既然是宮中送出來的東西也沒有再拿迴去的道理。本宮前些日子衝撞了梁小姐,忘了賠禮,不如借花獻佛,送給梁小姐,才算不失禮數。
想必這般送出去,太妃娘娘和母後都會高興。”
太子說得有理有據,且他行事,自然無人敢說不妥。更遑論,誰都知道太子和梁家的婚事在即,這也是一樁喜事。
一時,周圍人連聲稱讚殿下有心。
……
底下的動靜太大,虞秋煙便是瞧不清也隱約知道發生了何事,待內侍迴稟完底下發生了何事之後,她更是哭笑不得。
好端端的母子情,被太子這般一打岔,倒是讓眾人忘記去共情太妃娘娘那一番苦心了。
連那些命婦也盡數圍到了梁元星身邊上趕著朝這未來太子妃說好話。
虞秋煙看著場上的風向轉瞬即變,不由笑了:“太子借花獻佛,想來元星能消消氣。”
她扭頭問章啟:“這是王爺一早就料到的結果?若真叫劉五帶迴家,隻怕很快就傳揚出王爺的閑話了。”
“本王隻是想叫太子拿走那東西罷了。”
武場之外樹葉凋零,一片光禿禿的樹幹。
周圍風聲入耳,虞秋煙在上頭看著眾人漸漸散去。
許久。
章啟開口道:“太妃是本王生母,本王也確實同她關係冷淡。”
“本王知道坊間說本王六親不認,冷漠無情……這許多傳聞都是三人成虎,但那些人說的有一點,是真的。”
章啟轉頭看向她,繼續道,“本王確實不算孝子。所以,太妃今日才這樣提醒本王,她沒有提醒錯。”
……
貧賤與富貴,榮寵與羞辱,全在天子一息之間。
因為先帝一句話,章啟與太妃一朝便從京中炙手可熱的的貴妃娘娘與小皇子成了武寧山上的寡母,頂著被驅逐出京的身份,人盡可欺。
當年,母子二人乍然到了武寧山便受盡了冷眼。
一開始,太妃還抱著皇上不過是一時氣話的僥倖,後來逐漸認清再無轉圜之地,漸漸有些魔怔。
每一天,她都會歇斯底裏地質問章啟,要年幼的他一遍遍地反思,為何要惹聖人不喜,害她淪落至此。每每平靜下來,太妃仍以淚洗麵,她說不該生下他,他是煞星入命,拖累了她與陛下,克得陛下病重,才會被趕出京城。
若隻是瘋言瘋語倒也罷了。
酷暑天裏,章啟生了病,她卻不願使醫官來醫治,章啟被關進了小佛堂,他跪在黑暗之中,望著一列列佛堂前供奉的香火,像是在看一具具幽魂。
黑暗的空間讓人窒息,更何況那時候他也是個稚子,在宮中時受盡恩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