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往往你怎麽看待別人。
不對,是你怎麽看待對你好的人,你就是什麽樣的人。
比如聚合蟻族就是,認為對他們好的人會嫉妒他們、偏心他們、自私自利,所以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你眼裏真正對你好的人,你怎麽看這個人的,你就具備那樣的特質。
「閑得慌:你的腦子一天到底尋思啥呢。不管對不對,她這個方向你想破頭也想不到這個方向啊。」
那這個就是結論。
你多軸一軸,興許就到了呢,都說不準的事情。
強注視某種意義上不是高壓迫嗎?
你表現得好,那叫殿堂。
你表現得不好,那不就是陷落。
強注視之下,無論是什麽類型的人都看著你,等於這些人都在審視你,那就是舉步維艱。
稍微做錯一個舉動,字用錯一個,都可能得罪一群人。
強注視不是什麽好事情。
一般都是弱注目的人帶來強效應才會比較舒服。
強注視往往帶來的都是偏離效應。
「閑得慌:你說人話。」
我在思考期間,基本上就是這個狀態。
我掰不迴來。
剛睡醒的時候,寫東西,寫得會柔和一些。
但是大腦高速運轉的時候,我調整不太了。
「楚先生:就是一個人火起來,小火靠人,大火靠命。比如一個影視劇,一個角色,一開始大家沒看到有什麽特別出彩的地方。但是會出現長尾效應,通過長尾效應出現,這個起初不怎麽出彩的人物忽然發現了閃光點。
這個長尾效應時空學術會說成強效應。
強注目,越受期待的人越容易讓人失望。備受矚目的人往往都會辜負大家對他們的期待。
這叫強注目。
她不知道思維轉哪邊去了,軸不迴來了。
辜負,就代表走勢不對了。
不是向上,也不是向下,往往這類辜負大家期待的,接受強注目的人會不接受這個結果。
那事情的走向就會脫離常態的掌控。
那個辜負大家期待的人往往會做出的舉動說出的話,會讓人感到憤怒或者莫名其妙。
就呈現偏離原本最好最壞,一切預期的意外狀況。
這類意外狀況就叫偏離效應。
我說了,不能讓我女兒思維轉起來,一旦轉起來,你就隻能跟著她思維走了。」
那最初的媽媽去設計這個山海之境的時候,把所有人都放在1的位置,讓我在4的位置,我走向1,大家走向4的目的就是讓1跟4調換?
我怎麽感覺是打通呢?
就是2、3打通,1、4打通。
這樣就能完美規避聚合蟻族了。
「閑得慌:你是一點也不停啊。」
啊,不是打通。
是1換4,4換1,2換3,3換2。
從左下逆時針的1-2-3-4,
變成從左下逆時針的4-3-2-1。
這樣聚合蟻族就隻能走到1了,他們不會迴頭看之前離開的地方的。
這樣他們會認為更替後的3-2是2-3。
然後他們認為的3-4,更換過後是2-1。
那就是墜空了。
其他人移動的就變成追空了。
所以在尚未移動的時候,對於聚合蟻族來說就是攀升的、輝煌的、充滿榮耀的。
讓他們墜空就需要變革「田」字格局。
然後丟掉更替後的3-2-1。
是丟掉沒錯。
因為丟掉是丟掉筆畫。
唯一留下的4,這個「口」結構,也在一個方寸內。
相當於是切除一個期盼右上角的區域。那一整個去除的話就不會影響原本的方寸結構。
我們這個暗夜時空處於「全時空」的邊緣地帶,所以這個邊緣地帶就是右上角。
最外端的兩條都被切除了,就差這三個格子了。
「閑得慌:對,我們就開這個會來著,完美倒著說的。」
「陳元染:你們逆著看,肯定一開始看全局,你看她,你看我妹怎麽推出來的。」
「楚先生:一群人,巴巴的弄了一下午,出來了,無數次試錯出來的結論。我女兒就用了這些,直接把最直接的結論說出來了,中間就是跳步的。
你從最開始的切除邊緣去推理,你不會這麽快的。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這裏就一個王。
我女兒開始就是一個方寸就一個王。
捷徑點在哪裏?
為什麽隻有她認為自己的最初的媽媽也好,方寸空間媽媽也好都是很溫柔的。
這個點起跳,下一步就是偏離效應。
偏離能得出什麽,再跳就到了更改位置。
她起初模糊了一下兒,說打通,打通也可以,但對方就不是墜空了。
最初的媽媽對待除了她之外的人不存在任何溫柔。
所以就是單一的。
完美的墜空路,追空是狹窄的。
逆行思維這是唯一答案。
對她溫柔,她的位置一定是最安全的。
對別人狠戾,一定對別人是非常心狠的。
不給留任何餘地的。
我女兒就得這麽思考。
她就是這麽個風格。
你不能琢磨她的思維,你別軸裏頭。
她就是這個時空最特別的那個。
我也好奇她怎麽認為溫柔的。
看這麽個安排確實是,但是她沒思考過這件事兒。
人家跟我提意見,這樣兒不會有人總找事兒,問養女如何如何的。
養女還是男的個性啊。
你接觸接觸就知道了。
別忘了這點啊。
我認識之前的那個,養女轉換之前的那個,我認識。
記得清清楚楚的。
教好就可以了,心思沒有女孩兒的細膩,跟男性差不多,大大咧咧的。
人家信得過我的撫養能力,培養能力,所以才做我養女的。
不是找依賴的,人家有親爹親媽。
人家有。
隻不過低調。
家世也不差。
一直是這麽個思維模式。
別研究她,你就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理解,然後跟人商討,別找她。
你最後得出的結論,你把問題給她,她迴答以後,你驗個結果對錯就可以了。
實在摸不透,就等我女兒說完,說到開始,你看看跟你的一不一樣兒。
那就對了。
真煩人。
我女兒沒錯過,她分析這些一直是百分百正確的。
你們這個腦子啊。
她的結論,你的開始。
她開始說的,是你的結論。
所以別研究她的思維模式,本身cpu就經常過載,還給自己找超負荷的內容,直接冒煙兒啊。
從結果分析怎麽可能錯啊。
你尋思尋思。
我女兒就是標準答案,她那個最初的媽媽一直給她正確答案。
而且每一步都引導,比如今天要說的,她就是看到了什麽忽然意識到的。
然後就放下遊戲,過來碼字兒了。
因為不想讓她幹擾我們。
我女兒一說自己的過程,都蒙圈了。」
不對,是你怎麽看待對你好的人,你就是什麽樣的人。
比如聚合蟻族就是,認為對他們好的人會嫉妒他們、偏心他們、自私自利,所以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你眼裏真正對你好的人,你怎麽看這個人的,你就具備那樣的特質。
「閑得慌:你的腦子一天到底尋思啥呢。不管對不對,她這個方向你想破頭也想不到這個方向啊。」
那這個就是結論。
你多軸一軸,興許就到了呢,都說不準的事情。
強注視某種意義上不是高壓迫嗎?
你表現得好,那叫殿堂。
你表現得不好,那不就是陷落。
強注視之下,無論是什麽類型的人都看著你,等於這些人都在審視你,那就是舉步維艱。
稍微做錯一個舉動,字用錯一個,都可能得罪一群人。
強注視不是什麽好事情。
一般都是弱注目的人帶來強效應才會比較舒服。
強注視往往帶來的都是偏離效應。
「閑得慌:你說人話。」
我在思考期間,基本上就是這個狀態。
我掰不迴來。
剛睡醒的時候,寫東西,寫得會柔和一些。
但是大腦高速運轉的時候,我調整不太了。
「楚先生:就是一個人火起來,小火靠人,大火靠命。比如一個影視劇,一個角色,一開始大家沒看到有什麽特別出彩的地方。但是會出現長尾效應,通過長尾效應出現,這個起初不怎麽出彩的人物忽然發現了閃光點。
這個長尾效應時空學術會說成強效應。
強注目,越受期待的人越容易讓人失望。備受矚目的人往往都會辜負大家對他們的期待。
這叫強注目。
她不知道思維轉哪邊去了,軸不迴來了。
辜負,就代表走勢不對了。
不是向上,也不是向下,往往這類辜負大家期待的,接受強注目的人會不接受這個結果。
那事情的走向就會脫離常態的掌控。
那個辜負大家期待的人往往會做出的舉動說出的話,會讓人感到憤怒或者莫名其妙。
就呈現偏離原本最好最壞,一切預期的意外狀況。
這類意外狀況就叫偏離效應。
我說了,不能讓我女兒思維轉起來,一旦轉起來,你就隻能跟著她思維走了。」
那最初的媽媽去設計這個山海之境的時候,把所有人都放在1的位置,讓我在4的位置,我走向1,大家走向4的目的就是讓1跟4調換?
我怎麽感覺是打通呢?
就是2、3打通,1、4打通。
這樣就能完美規避聚合蟻族了。
「閑得慌:你是一點也不停啊。」
啊,不是打通。
是1換4,4換1,2換3,3換2。
從左下逆時針的1-2-3-4,
變成從左下逆時針的4-3-2-1。
這樣聚合蟻族就隻能走到1了,他們不會迴頭看之前離開的地方的。
這樣他們會認為更替後的3-2是2-3。
然後他們認為的3-4,更換過後是2-1。
那就是墜空了。
其他人移動的就變成追空了。
所以在尚未移動的時候,對於聚合蟻族來說就是攀升的、輝煌的、充滿榮耀的。
讓他們墜空就需要變革「田」字格局。
然後丟掉更替後的3-2-1。
是丟掉沒錯。
因為丟掉是丟掉筆畫。
唯一留下的4,這個「口」結構,也在一個方寸內。
相當於是切除一個期盼右上角的區域。那一整個去除的話就不會影響原本的方寸結構。
我們這個暗夜時空處於「全時空」的邊緣地帶,所以這個邊緣地帶就是右上角。
最外端的兩條都被切除了,就差這三個格子了。
「閑得慌:對,我們就開這個會來著,完美倒著說的。」
「陳元染:你們逆著看,肯定一開始看全局,你看她,你看我妹怎麽推出來的。」
「楚先生:一群人,巴巴的弄了一下午,出來了,無數次試錯出來的結論。我女兒就用了這些,直接把最直接的結論說出來了,中間就是跳步的。
你從最開始的切除邊緣去推理,你不會這麽快的。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這裏就一個王。
我女兒開始就是一個方寸就一個王。
捷徑點在哪裏?
為什麽隻有她認為自己的最初的媽媽也好,方寸空間媽媽也好都是很溫柔的。
這個點起跳,下一步就是偏離效應。
偏離能得出什麽,再跳就到了更改位置。
她起初模糊了一下兒,說打通,打通也可以,但對方就不是墜空了。
最初的媽媽對待除了她之外的人不存在任何溫柔。
所以就是單一的。
完美的墜空路,追空是狹窄的。
逆行思維這是唯一答案。
對她溫柔,她的位置一定是最安全的。
對別人狠戾,一定對別人是非常心狠的。
不給留任何餘地的。
我女兒就得這麽思考。
她就是這麽個風格。
你不能琢磨她的思維,你別軸裏頭。
她就是這個時空最特別的那個。
我也好奇她怎麽認為溫柔的。
看這麽個安排確實是,但是她沒思考過這件事兒。
人家跟我提意見,這樣兒不會有人總找事兒,問養女如何如何的。
養女還是男的個性啊。
你接觸接觸就知道了。
別忘了這點啊。
我認識之前的那個,養女轉換之前的那個,我認識。
記得清清楚楚的。
教好就可以了,心思沒有女孩兒的細膩,跟男性差不多,大大咧咧的。
人家信得過我的撫養能力,培養能力,所以才做我養女的。
不是找依賴的,人家有親爹親媽。
人家有。
隻不過低調。
家世也不差。
一直是這麽個思維模式。
別研究她,你就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理解,然後跟人商討,別找她。
你最後得出的結論,你把問題給她,她迴答以後,你驗個結果對錯就可以了。
實在摸不透,就等我女兒說完,說到開始,你看看跟你的一不一樣兒。
那就對了。
真煩人。
我女兒沒錯過,她分析這些一直是百分百正確的。
你們這個腦子啊。
她的結論,你的開始。
她開始說的,是你的結論。
所以別研究她的思維模式,本身cpu就經常過載,還給自己找超負荷的內容,直接冒煙兒啊。
從結果分析怎麽可能錯啊。
你尋思尋思。
我女兒就是標準答案,她那個最初的媽媽一直給她正確答案。
而且每一步都引導,比如今天要說的,她就是看到了什麽忽然意識到的。
然後就放下遊戲,過來碼字兒了。
因為不想讓她幹擾我們。
我女兒一說自己的過程,都蒙圈了。」